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传输距离中等、传输效率高、能穿过非磁导性障碍物传输电能 等优点,使其有望取代电池为物联网中的传感器节点无线供电。本文通过研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 输机理,构建了传输系统的集总参数电路模型,对各模型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根据模型对不同传输距 离下系统的传输效率与负载功率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耦合状态下系统获得最大负载功率的条件
2021-05-12 21:41:19 3.13MB 无线电能传输
1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simulink仿真
2021-05-11 09:01:26 34KB 无线电能传输仿真 多负载
1
在一些旋转应用场合,电能传输大多通过接触式的导电滑环实现, 采用这种方式传输电能普遍存在机械磨损大、使用寿命短、打火等方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磁耦合原理,通过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的整流及高频逆变技术,以谐振方式传输电能的装置。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电路设计、参数计算以及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开关损耗小、噪声低等特点。
2021-05-10 20:57:54 42KB 磁耦合
1
simulink双向无线电能传输仿真,下载即可运行仿真结果。通过功率因数进行闭环控制,控制传输功率大小。
2021-05-09 15:01:21 1.99MB simulink
1
建立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路模型,分析了传输功率、传输效率与输入频率、传输距离、负载之间的关系。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出现频率偏移的情况下,当系统输入频率与激励线圈回路的谐振频率相同时,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达到最大;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传输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的传输距离使得传输功率最大,而传输距离越小则传输效率越高;随着负载的增大,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的匹配负载使得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最大。
2021-05-08 16:43:52 685KB 行业研究
1
研究了基于距离检测的自适应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采用耦合模理论分析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随后运用ADS仿真软件和负载牵引技术设计制作E类功率放大器。然后利用PCB印制平面螺旋电感构造高品质因数、高集成度谐振体。针对频率分裂现象,采用超声波传感器进行传输距离检测,基于专家控制算法提出频率自适应调节方案以提高传输效率。最后采用FPGA处理器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实现动态频率调节。实验结果表明在频率分裂距离内,相对于固定频率,提出方案明显提高了传输效率。
2021-05-08 16:29:55 376KB 无线电能传输
1
采用电路理论分别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的4种经典发射接收系统模型进行传输功率和效率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一种综合评价系统性能的方法,对串联-串联型(SS)、串联-并联型(SP)、并联-并联型(PP)和并联-串联型(PS)模型的传输功率和效率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串联-串联型(SS)更适合于磁谐振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且SS和SP的抗干扰性能比PP和PS更好。
2021-05-05 15:36:14 590KB 无线电能传输
1
资源包括开题报告、开题答辩PPT,中期检查资料,中期答辩PPT,最终答辩资料,毕业论文,终辩PPT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参考文献,芯片手册,硬件电路工程、软件代码及流程图等,还包括MSP430的一些实例代码。
2021-04-27 17:41:57 134.43MB 毕业设计 C语言 MSP430 无线电能传输
1
为了解决传统电磁感应式无线输电的低效率问题,设计了谐振耦合式无线输电系统,并通过理论计算、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了谐振耦合式的无线电能传输的效率影响因素以及线圈强耦合下所产生的频率分裂现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直流电源、高频逆变电路、发射接收线圈、整流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当接收端采用串联谐振时,负载越小,效率越高;当接收端采用并联谐振时,负载越大,效率越高。
2021-03-29 12:52:44 416KB 无线电能传输
1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基本原理是两个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物体间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交换,而非谐振物体之间能量交换很微弱。能量接收器与发射源采用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感应线圈,发射源由振荡电路激发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接收端感应线圈进入磁场时,在接受绕组上产生磁谐振,在接受装置中不断聚集能量,提供给负载使用,从而实现能量传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