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ENT工程技术与实例分析-配套文件.rar
2022-06-25 14:06:05 374.04MB 教学资料
基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介质的芯片间无线互连结构,设计一种60 GHz单极子天线.天线半径为0.04 mm,长度为0.84 mm,天线1、2、3和4代替4个芯片的4个管脚,伸入 PCB介质中(厚度为2 mm,面积为20 mm×20 mm).天线1为发射端,其余为接收端.利用HFSS软件仿真得到模型中天线间的S参数S11、S21、S31和S41分别为-19.00、-64.75、-64.75和-76.30 dB.以5 V、60 GHz正弦波信号激励发射天线,接收天线
2022-06-25 11:31:33 490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建立的排放权交易机制,给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参考,以研究排放权交易对市场出清结果的影响为目的,建立了考虑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该模型计及网络约束、负荷弹性需求、发电商生产成本和减排成本,采用猜测供给函数模拟发电商博弈行为,是一个符合混合线性互补形式的双层优化问题。设计一个3节点算例,通过GAMS-PATH软件求解,其结果验证了该均衡模型的正确性,算例显示,排放权交易有利于提高低排放率发电商的市场竞争力。最后结合国外排放权交易情况,给出我国开展排放权交易的建议。
2022-06-24 09:18:15 896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为了探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性能,建立了其基于有限单元法的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的数值分析模型。引入分块截面模型确定钢筋混凝土梁单元截面的切线刚度和分析其退化过程,采用三节点摩擦滑移预应力筋单元分析体外预应力筋在转向块或滑块处的摩擦滑移效应。该模型考虑了影响结构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考虑了轴力二次矩和二次效应。对试验梁的特征参数、体外预应力增量、摩擦滑移效应和二次效应等进行的分析表明,计算结果和试验值吻合。研究表明,体外预应力筋在转向块或滑块处的摩擦滑移效应是影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力学性
2022-06-23 00:23:34 439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提出了一种能够精确定位并能恢复原图像的半脆弱数字水印算法。本算法利用LSB(最低比特位)所含水印信息大容量的特点,由于在图像篡改和水印攻击情况下HSB(最高比特位)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利用HSB作为水印信息,利用一种新的置乱算法产生水印嵌入位置,结合混沌序列,修改该位置图像像素的LSB,完成水印的嵌入调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对图像内容的恶意篡改进行精确地检测与定位,而且能够大致恢复出被篡改的原图像信息,并对原图质量的影响非常小。
2022-06-22 19:42:34 1.93MB 工程技术 论文
1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录入表
2022-06-22 13:07:25 43KB 文档资料
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一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大规模问题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对快速多极算法进行了总述,阐述了基本原理、数学基础和实现步骤;然后,对其在基础领域和各个工程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做了一定的总结和概括,并着重介绍了其在声学问题和流固耦合问题中的应用;最后,简要展望了快速多极边界元方法的发展趋势。
2022-06-22 09:32:24 404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DS-CDMA系统的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增加其有效覆盖区域,并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因而,快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提出和研究了一种新颖的适合于自适应盲波束形成的算法,该算法基于数字信号的有限符号特性,采用预判决映射(DP)方法,结合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比较适合于实时处理场合。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跟踪性能以及较低的误码率特性。
2022-06-21 20:25:34 263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为了解决中国温室系统输入输出变量连续而环境控制设备动作离散的建模问题,通过将室外环境因子作为系统的连续输入量,天窗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作为离散变量,室内温度作为连续输出量,建立了温室混杂自动机的模型.首先采用有外源输入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描述每个子系统,其次,采用统计假设检验法与模型机理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模型结构,然后,采用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辨识模型参数,智能级监督模型参数的收敛性,最后,依据有限状态自动机的基本模型建立温度混杂自动机.采用实测数据进行仿真,该温度混杂自动机模型的拟合度可达90%以上,混杂系统控
2022-06-20 20:45:49 724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基于压电原理,建立了带质量块的单晶压电悬臂梁模型,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研究支撑层厚度电压输出的影响,并进行应力分析,解释产生该结果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模型。
2022-06-20 15:44:47 1.45MB 工程技术 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