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系统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一种强大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尤其在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OFDM系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多径衰落信道,由于环境中的反射、散射和衍射现象,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形成多个路径,导致接收信号产生时延和衰减,从而引起符号间干扰。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通过将高速串行数据流分散到多个低速子信道上并行传输,使得每个子信道上的符号周期相对较长,从而有效地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为了进一步提升OFDM系统在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的性能,定时同步和信道估计是两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定时同步是指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精确的时间定位,以确保接收信号能够与发射信号保持时间同步。在多径衰落信道中,定时同步尤为重要,因为信号的时延分散可能导致各个路径上的信号不能正确地重叠在接收端,进而影响接收信号的质量和系统的性能。而信道估计则指的是对接收信号经过的信道特性进行估计,以获得信道的频率响应或脉冲响应。信道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数据解调和信号恢复的质量。 为了解决OFDM系统在多径衰落信道下对定时同步和信道估计误差的敏感性,范建存与殷勤业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定时同步和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的关键在于使用特定的周期OFDM符号作为训练序列。这种训练序列在频域具有恒模特性,即不同频率的调制幅度相同。利用这样的训练序列,接收端可以与本地参考训练序列进行相关运算,并通过粗细两阶段同步处理获得精确的定时同步和准确的信道估计。 在提出的算法中,粗同步阶段主要是为了捕获同步序列的大致时间位置,而细同步阶段则进一步精确同步位置,以达到精确定时同步的目的。通过粗细两阶段的联合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同步性能,并降低同步误差。这一算法在仿真结果中显示,在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提出的算法在定时方差相同时,能够获得大约7dB的增益,而且能够消除误差平底效应,也即避免了信道估计性能在较低信噪比环境下的性能急剧下降。 信道估计中,消除误差平底效应是非常关键的。在多径衰落信道中,信道的时变特性常常会导致信道估计出现误差,这种误差在低信噪比的环境中可能会呈现一种“地板效应”,即信道估计性能无法继续提升甚至下降。通过上述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升信道估计性能,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传输质量。 文章中还提到,循环前缀(CP)是OFDM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循环前缀通过在OFDM符号后附加一定长度的数据序列,可以保证OFDM符号在经过时间弥散信道后各载波间的正交性。只要循环前缀的长度大于信道的时延扩展,就可以通过循环前缀与OFDM符号的相关运算消除符号间干扰(ISI)。循环前缀的使用,极大地简化了接收端信号处理的复杂性,同时保证了系统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 文章指出OFDM技术之所以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除了上述提到的技术优势,还因为其简单的实现方式。OFDM技术的频谱效率高,能够有效地支持宽带高速数据传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数字音频广播(DAB)、无线局域网(WLAN)、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等多种通信系统中。OFDM技术的优势使其成为现代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2025-10-16 14:48:59 344KB 定时同步
1
在介绍基于FPGA的短程激光相位测距仪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的知识点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核心概念和相关技术。激光测距技术是利用激光的特性,测量目标物体与测量点之间的距离的方法。相位式激光测距是其中一种方式,其通过测量发射光与反射光之间的相位差来确定距离。在实际应用中,相位式激光测距仪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数据处理和测量精度,非常适用于自动化测距方案。其原理和应用将在下文详细说明。 相位法激光测距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光波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相位差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当激光器发出的调制激光束照射到目标物体上被反射回来时,通过测量发射光和接收光之间的相位差,就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这一原理的基础在于波动的相位差与传播距离的直接关系。 为了实现上述原理,一套完整的相位式激光测距仪通常由几个关键部分组成:激光发射系统、角反射器、接收系统、综合频率系统、混频鉴相系统和计数显示系统等。激光发射系统负责发射调制光束,角反射器是用于反射激光的辅助装置,接收系统负责收集从角反射器反射回来的光信号,综合频率系统和混频鉴相系统是处理信号和提取相位信息的核心部件,而计数显示系统则是用于显示测量结果的用户界面。 在具体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电路时,使用FPGA作为处理平台有其明显的优势。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可通过编程改变其逻辑功能的集成电路,它具备可重配置、高集成度、并行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利用FPGA可以设计出高精度、实时性强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这对于实现复杂的相位差提取算法以及提高测量精度非常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提高鉴相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由于在实际环境中,测距仪可能会受到各种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因此设计时需要采取必要的信号处理措施,如数字滤波、信号同步等技术手段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设计相位式激光测距仪还需要对调制频率进行合理选择。调制频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测量距离的范围和精度。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平衡测距范围和精度的需求,选择适宜的调制频率。 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相位式激光测距仪可能还需要考虑小型化、数字化等方面的设计。小型化可以让设备更加便携,而数字化则能够提高系统整体的集成度和用户友好性。 基于FPGA的短程激光相位测距仪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是一项结合了激光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设计等多个领域知识的复杂工程。通过利用FPGA的可编程特性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可以实现对激光相位测距仪的精确控制和信号处理,从而提高测量精度和系统的可靠性。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这种测距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测量、快速数据处理和小型化设备的场合。
2025-10-16 14:38:44 213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的Simulink和Simscape工具进行一阶一级直线倒立摆的仿真,并应用双环PID控制策略确保其稳定运行。首先,文章讲解了仿真所需的软件环境准备,接着逐步指导读者建立描述倒立摆运动特性的模型,包括设定关键物理参数。然后重点阐述了位置和角度的双环PID控制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PID控制器参数优化倒立摆的运动轨迹和稳定性。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所建模系统的响应性和鲁棒性,并讨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倒立摆的表现。 适合人群:对自动化控制理论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实际案例深入了解MATLAB仿真工具集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高校教学实验、科研项目以及工业界的产品研发阶段,旨在帮助使用者掌握复杂的动态系统建模技巧和先进的控制算法设计。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实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经典控制问题的理解,还为解决现实世界的工程难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论。
2025-10-16 14:38:07 882KB
1
来自https://cdn.jsdelivr.net/npm/tailwindcss@2.2/dist/tailwind.min.css 也可以从npmjs里面下载,https://www.npmjs.com/package/tailwindcss/v/2.2.0?activeTab=code
2025-10-16 14:31:51 2.8MB tailwindcss
1
霍尼韦尔C300-DCS系统是霍尼韦尔公司推出的先进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其学习课件详细介绍了Experion™ PKS R300系统架构、C300控制器及C系列卡件、服务器与操作员站组成、基本功能模块、网络架构及监视等内容,覆盖了从系统架构到具体操作的各个方面。 Experion™ PKS R300系统架构设计为企业级的高级应用解决方案,它支持多样的高级应用如Business FLEX、工厂数据安全、POMS、OptiVISION、工厂资产管理等,实现工厂信息网络与数字视频管理器、仿真系统以及远程操作与多变量优化控制的无缝集成。 C300控制器及C系列卡件介绍部分,主要阐述了C300控制器的特点及优势,例如垂直设计有利于散热管理,无“热点”的设计、顶/底进线、自然接线端子、无大的线缆弯曲等。同时,C300控制器硬件的紧凑空间设计,便于安装维护并节省空间。 网络架构及监视部分,详细说明了C300的网络架构,如过程控制网络、本地控制网络LCN3、无线访问、安全系统、冗余Safety Manager IntelaTrac PKS等。这些设计保证了系统的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安全性。 监控操作部分介绍了操作员站的功能,这些操作站具备基于Web的人机界面,能够实时监控工厂运营的各个方面。此外,还介绍了一些高级功能,如全局数据与历史数据库、ACE、Experion服务器以及操作工效率方案。 在硬件特点方面,C300控制器采用了垂直设计和紧凑的空间设计,不仅便于安装和维护,而且大大节省了占地空间。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C300控制器支持冗余模件、电源模件,以及 Fault Tolerant Ethernet (FTE) 控制网络接口。为了便于接线和散热,控制器还设计了独特的接线端子和进线方式。 此外,C300控制器支持灵活的I/O配置,包括冗余I/O卡件和IOLINK接口,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输入输出能力。在控制功能上,C300控制器具备强大的控制功能,能够控制约1000多个回路。 霍尼韦尔C300-DCS系统的强大功能和特点使其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佼佼者,尤其适用于处理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通过使用Experion™ PKS R300系统的各种高级应用和硬件设备,企业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过程,保证生产安全,优化资产管理和提高操作员的工作效率。同时,C300系列控制器的冗余设计和高可靠性为企业的长期投资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霍尼韦尔C300-DCS系统通过其强大的功能和设计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工业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高要求,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5-10-16 14:30:00 6.11MB
1
200dpi扫描 超清晰 Dale Rogerson写的Inside COM是COM(组件对象模型)的唯一经典书籍,Inside COM这本书是我最喜爱的书,也是启蒙我的书,用词幽默简单,这本书可以让程序员建立起大强的软件模型的观念,透过研究COM其实可以更清楚了解C++的本质与哲理。 其实COM无所不在,当你使用DirectX或其他所谓的第三方控件简化软件设计,你就已经在使用COM了,只要你能懂COM,你将会发现你学习及他的软件技术会觉得很容易,因为Inside COM里面的观念不是只适用于COM。 一起跟随Dale Rogerson这位COM大师的脚步,来学COM吧
2025-10-16 14:29:40 14.75MB Inside 组件对象模型
1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是微软推出的一种软件组件技术,用于实现跨语言、跨平台的软件组件交互。《Inside COM》是一本深入解析COM技术的经典书籍,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全面理解COM核心概念、设计哲学以及实现方法的详细指南。 COM的核心理念在于创建可重用的二进制组件,这些组件可以被不同的应用程序调用,无需关心组件的具体实现语言。这种技术在Windows平台上广泛应用于各种软件开发,尤其是系统级组件和服务。 COM的核心概念包括: 1. **组件**: 它是一个实现了特定接口的二进制模块,可以是DLL或EXE。 2. **接口**: 接口定义了一组方法,组件通过接口与外界通信。COM接口是纯虚的,无状态的,并且支持多继承。 3. **接口标识符(IID)**: 每个接口都有一个全局唯一的标识符,用于区分不同的接口。 4. **类工厂**: 类工厂是组件创建实例的入口点,它实现了`IClassFactory`接口,负责创建和销毁组件实例。 5. **组件标识符(CLSID)**: 类工厂对应的全局唯一标识符,用于标识组件的类型。 6. **查询接口(QueryInterface)**: 组件实例通过此方法暴露其他接口,实现接口的动态发现和使用。 7. **分发接口(IDispatch)**: 用于自动化和脚本环境,提供类型安全的方法和属性访问。 《Inside COM》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和实现COM组件,包括: 1. **组件注册**: 注册组件到系统注册表,使得其他应用能通过CLSID找到并使用组件。 2. **COM服务器**: 包括本地服务器(Local Server)和进程内服务器(In-Process Server),以及远程服务器(Remote Server)和出门服务(Out-of-Process Server)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3. **线程模型**: 如单线程公寓(STA)和多线程公寓(MTA)以及它们对线程同步的影响。 4. **事件和回调**: 如何通过COM实现事件驱动编程,以及如何使用IUnknown::AddRef和Release管理引用计数。 5. **错误处理**: 使用HRESULT进行错误代码传递和处理。 6. **自动化和类型库**: 自动化使组件能够被脚本语言调用,类型库定义了组件的接口和类型信息。 本书还涵盖了高级主题,如: 1. **接口继承**: 如何设计接口继承层次结构,实现接口的版本控制。 2. **接口代理和存根**: 在进程间通信时,如何通过代理和存根实现远程调用。 3. **安全性**: 讨论COM如何处理组件的安全性问题,如权限和访问控制。 4. **激活和生命周期管理**: 组件如何被激活,以及如何控制其生命周期。 5. **复合文档和OLE**: COM在实现嵌入式对象(如Excel中的图表)和对象链接(如Word中的Excel表格)中的作用。 《Inside COM》是学习和掌握COM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无论你是Windows平台上的开发者还是对组件化编程感兴趣的技术人员,这本书都能提供宝贵的洞见和实践经验。通过深入理解并运用书中的知识,你将能更好地构建高效、可维护的组件化软件系统。
2025-10-16 14:27:54 9.27MB
1
Unity的文字动画工具 Text Animator for Unity 是 Dredge、Cult of The Lamb、Slime Rancher 2 等精彩游戏的选择,它是一款功能强大且灵活的工具,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即可让您的文本栩栩如生。 您可以一起制作字母动画和堆栈效果(从内置到自定义),以不同的速度动态显示文本(如字符、标点符号和单词),在显示特定字母时触发游戏事件等等!适用于任何平台和渲染管道。 享受将文本变为现实的乐趣!
2025-10-16 14:25:48 566KB unity Text Animator
1
# 基于C语言RTThread框架的龙芯1C板级支持包 ##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基于龙芯1C处理器的板级支持包(BSP),为开发者提供了在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下对龙芯1C硬件的支持。龙芯1C处理器是一款基于GS232处理器核的高性价比单芯片系统,适用于工业控制及物联网等领域。本BSP包含对龙芯1C硬件的驱动、初始化、以及对系统资源(如GPIO、UART、SPI、I2C等)的封装,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 ## 主要特性和功能 1. 硬件支持提供对龙芯1C处理器及其相关硬件设备的驱动支持,包括GPIO、UART、SPI、I2C、RTC、PWM等。 2. 实时操作系统集成与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集成,提供了操作系统级别的资源管理和调度功能。 3. 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驱动开发更加灵活,便于维护和扩展。 4. 易于移植基于通用C语言编写,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可方便地应用到其他类似硬件平台上。 ## 安装使用步骤
2025-10-16 14:23:07 2.07MB
1
根据提供的信息,“com技术内幕 -- 微软组件对象模型(inside COM.pdf)”这份文档主要聚焦于微软的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COM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实现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软件开发技术。 ### 组件对象模型(COM)概述 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简称COM)是微软提出的一种软件架构,用于定义组件如何通过接口进行交互的标准。COM是一种语言无关、进程透明的对象模型,支持在不同的编程环境中创建可复用的组件,并且这些组件可以在同一进程或跨进程甚至跨网络进行通信。 ### COM的核心特性 #### 1. 接口和实现分离 COM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将组件的接口与实现相分离。这意味着应用程序只需要知道如何调用组件的接口,而无需关心具体的实现细节。这种分离有助于提高组件的可重用性和灵活性。 #### 2. 进程透明性 COM允许组件在同一进程中运行,也可以跨进程或跨计算机运行,而无需修改组件的代码。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创建高性能的应用程序,同时保持组件的可移植性。 #### 3. 支持多种语言 COM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C++、Visual Basic、C#等。这种语言无关性使得开发者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语言来开发组件。 ### COM的关键概念 #### 对象和接口 在COM中,对象是实现特定功能的实体,而接口则是定义该对象如何被使用的协议。一个对象可以实现多个接口,而每个接口又定义了一组方法。通过接口,客户端可以访问对象的功能。 #### GUID 全局唯一标识符(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GUID)是COM中用来唯一标识接口、类和其他元素的重要机制。每一个新的接口或类都会被分配一个GUID,确保在整个系统中的唯一性。 #### 引用计数 为了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COM采用了引用计数机制。每当有一个新引用指向某个对象时,其引用计数增加;当引用被释放时,引用计数减少。当引用计数为零时,表示没有对象引用它了,此时可以安全地销毁该对象。 #### 接口查询 客户端可以通过调用对象的`QueryInterface`方法来获取对象所支持的其他接口。这种方法使客户端能够在运行时发现对象的能力,并按需使用这些能力。 ### COM的应用场景 COM广泛应用于Windows平台上的各种应用程序开发中,尤其是在以下领域: - **办公自动化**:如Word、Excel等Office应用程序的自动化操作。 - **系统管理工具**:利用COM组件可以轻松构建强大的系统管理和监控工具。 - **多媒体应用**:DirectX等多媒体技术也是基于COM构建的。 ### COM的局限性 尽管COM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多线程的支持较为复杂、调试困难等问题。随着.NET框架的出现,很多新项目开始转向使用.NET中的组件模型(CLSID),但这并不意味着COM已经过时,在许多现有的系统中仍然大量依赖于COM技术。 微软的组件对象模型(COM)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软件工程的发展,而且至今仍活跃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对于想要深入了解COM及其应用的开发者来说,这份“com技术内幕 -- 微软组件对象模型(inside COM.pdf)”文档将会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2025-10-16 14:22:28 9.39MB 技术内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