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工程和数字系统设计领域,ARM和Xilinx都是至关重要的参与者。ARM公司以其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核心设计而闻名,而Xilinx则是可编程逻辑设备的领先供应商,特别是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著称。AXI(高级可扩展接口)总线规范是ARM公司定义的一种高速、高性能的片上总线协议,主要用于连接和通信,包括处理器和各种高性能外设。了解AXI总线协议对于设计和实现高效的系统级芯片(SoC)至关重要。 本压缩包中的文件,如标题和描述所指出,包含了AXI总线的学习文献,重点是ARM官方提供的相关文档和Xilinx公司为开发者提供的手册。这些资源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AXI总线协议,以及如何在Xilinx FPGA上实现这些协议的工程师和学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文件名称列表中的“ug761_axi_reference_guide.pdf”,很可能是一份官方的参考指南,这份指南可能详细介绍了AXI协议的各个版本(例如AXI3、AXI4、AXI4-Stream等),以及它们的特性和设计建议。这样的文档对于设计者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它提供了有关如何实现协议特性的直接指导,例如,如何使用读写通道、如何管理数据传输的顺序和一致性,以及如何处理仲裁和数据流控制。 “IHI0022K_amba_axi_protocol_spec.pdf”和“IHI0022E_amba_axi_and_ace_protocol_spec.pdf”这两个文件名称表明,这两个文档可能是由ARM发布的官方技术规范文档。在这里,“IHI”是ARM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缩写,而“0022”和随后的版本标识符“K”和“E”指示了文档的版本和更新状态。这份技术规范文档可能会包含协议的详细描述,如协议事务的定义、传输机制、协议流控制、时序要求、错误处理机制以及与其他AMBA(高级微控制器总线架构)协议的兼容性等。文档中还可能包含示例、应用场景和性能分析,为设计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深入理解。 AXI总线协议之所以在FPGA领域受到重视,是因为它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传输的解决方案,这在视频处理、网络通信、高速数据采集等对数据吞吐量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中尤为重要。Xilinx FPGA的灵活性使得它可以被配置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而ARM的AXI协议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因此,这两个文件资料的学习对于开发者来说是构建高性能系统的重要一步。 针对本压缩包中的文件,建议对AXI总线协议感兴趣的工程师和学者仔细阅读这些文档,深入理解协议的工作机制,以及如何在设计中正确地实施这些机制。了解这些内容对于设计稳定、高效、可靠的电子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掌握这些技术知识也有助于开发人员更好地优化他们的设计,以满足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要求。
2025-07-16 10:50:59 4.07MB FPGA Xilinx
1
目前这是一项不完整的工作。 一个开放式工具套件,用于观察,调试和与 v1总线进行交互。 毒物生成(大师) 静态分析 单元测试代码覆盖率 文件资料 执照 社区/支持 安装与开发说明 要求: 带有pip和可选virtualenv的Python 3.7+ 带有可选纱线1.22+的NodeJS 12.16+ 安装前端的依赖项: cd src/yukon/frontend npm install 运行带有热代码重载的服务器: npm run dev 通过优化为生产环境构建资产: npm run build 在第二个终端窗口中,安装后端依赖项: cd src/yukon/backend git submodule update --init --recursive pip3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如果要运行Yukon演示节点: pytho
2025-07-12 16:19:01 968KB Vue
1
UAVCAN GUI工具(旧版) UAVCAN GUI工具是用于UAVCAN / CAN v0管理和诊断的跨平台(Windows / Linux / OSX)应用程序。 这是一个遗留应用程序; 它与稳定的UAVCAN v1不兼容。 目前将支持UAVCAN v1。 当Yukon不可用时,建议UAVCAN v1的用户使用。 。 。 阅读安装说明: 在GNU / Linux上安装 通用方法很简单: 使用操作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例如APT)为Python 3安装PyQt5。 通过PIP从Git安装应用程序本身: pip3 install git+https://github.com/UAVCAN/gui_tool@master (无需手动克隆此存储库)。 另外,如果您是开发人员,并且想要安装本地副本,请使用pip3 install . 。 根据您的发行版,可能还需要安装其他依赖项(
2025-07-12 16:14:58 401KB windows linux gui drone
1
测控总线与仪器通信技术复习精PPT课件.ppt
2025-07-11 10:52:46 3.07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LIN总线下利用UDS协议实现车载设备的OTA升级,特别关注AB面升级的设计与实现。首先探讨了LIN总线的特点及其相对于CAN总线的优势和局限性,特别是在低端车载应用场景中的实用性。接着深入讲解了基于复旦微FM33LE015A芯片的bootloader设计方案,包括AB面切换机制、内存跳转、中断处理以及Flash擦写保护等关键技术点。同时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如处理下载请求、应用程序跳转、数据分帧传输等。此外,还讨论了上位机开发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例如LIN总线唤醒时序、数据包发送逻辑、自动重传机制等。硬件选型方面强调了选择合适的LIN收发器的重要性,并给出了针对不同芯片(如复旦微和TI)进行移植的具体指导。最后提到使用LDF文件自动生成LIN协议栈代码的方法,提高了开发效率。 适用人群: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尤其是车载电子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在资源有限的MCU上实现可靠、高效的OTA升级功能的研发团队。通过学习本文提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掌握LIN总线下的OTA升级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理论解释,还有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供读者参考。对于想要深入了解LIN总线和UDS协议栈工作的开发者来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
2025-07-11 09:07:02 4.01MB
1
EtherCAT总线通信实践宝典:STM32 MCU AX58100 ESC从站开发全攻略,EtherCAT总线通信深度解析与实战:基于STM32 MCU的AX58100 ESC从站开发全方案,EtherCAT总线通信学习资料,一手资料。 提供基于stm32 mcuAX58100 ESC实现从站的具体方案,有完整的工程文件,提供源码以及工程配置、程序修改的视频,工程在开发板上已测。 提供不同版本工具从站工程。 支持主站下发固件程序,利用FoE实现从站升级,以及相应bootloader设计。 对于5001协议(MDP,I O模块)对象映射进行详细分解说明,实现手动配置(包括应用对象、pdo映射对象、sm assign对象)。 结合该资料里的工程和文档,加快学习ethercat的进度和自己的从站节点开发。 ,EtherCAT总线通信; STM32 MCU; AX58100 ESC; 从站具体方案; 工程文件; 源码; 工程配置; 程序修改视频; 不同版本工具从站工程; 主站固件下发; FoE从站升级; bootloader设计; 5001协议(MDP, I O模块); 对象映射分解说明;
2025-07-08 15:34:17 1004KB 数据仓库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解析了基于STM32 MCU和AX58100 ESC芯片的EtherCAT从站开发全过程。首先介绍了硬件准备阶段的关键点,如AX58100的SPI时序配置及其注意事项。接着详细讲解了对象字典配置,尤其是5001协议(MDP,I/O模块)的对象映射方法。还提供了关于SM同步管理器配置的手动设置指导。此外,针对FoE(File Access Over EtherCAT)升级机制进行了探讨,包括Bootloader的设计和固件更新流程。最后分享了一些调试技巧,如使用Wireshark抓取EtherCAT帧并加载专用插件进行过滤,以及解决从站卡在PREOP状态的问题。 适合人群:对EtherCAT总线通信有一定了解,希望深入了解STM32 MCU和AX58100 ESC芯片从站开发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AX58100 ESC芯片与STM32 MCU之间的SPI接口配置;②学会配置对象字典,完成5001协议对象映射;③理解并实现FoE升级机制;④提高EtherCAT从站开发效率,减少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工程文件已经过测试验证,可以直接用于项目开发或作为学习参考资料。同时配有详细的视频教程帮助理解和操作。
2025-07-08 15:33:02 2.37MB EtherCAT STM32 SPI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STM32F103VET6控制器的硬件方案,该方案集成了以太网W5500、CAN总线、多路光耦输入/输出、继电器/可控硅驱动等功能。同时,详细解析了FX3U V10.0版源码,涵盖新增功能如编程口协议和Modbus RTU协议支持,以及大量新指令的引入。文章还讨论了硬件配置、软件源码解析、代码分析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适合人群: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硬件工程师、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汽车、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领域,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和实现复杂控制逻辑,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灵活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源码和硬件方案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丰富的指令,还展示了如何通过不同通信协议实现设备间的高效数据交互。
2025-07-03 22:20:18 2.38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汽车CAN总线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解析方法。首先探讨了CAN数据帧的基本结构和抓包技巧,展示了如何利用Python的python-can库进行数据捕捉和解析。接着深入讲解了车速、燃油量、电池状态等关键参数的位运算解析方法,以及27服务认证机制的具体实现。文中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如不同车型之间的协议差异、常见的错误陷阱以及安全操作规范。最后,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如车门状态监测、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空调控制系统等,生动展现了CAN总线在现代汽车中的重要作用。 适合人群:汽车电子工程师、嵌入式开发人员、汽车维修技师、对汽车电子感兴趣的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掌握CAN总线协议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汽车电子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故障排查。同时,为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技术细节,还分享了许多作者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025-06-24 19:34:01 1.59MB
1
台达NT系列UPS双总线系统设计方案中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包括: 1. 双总线供电系统概念:双总线供电系统是为确保数据中心等关键设施的持续运行而设计的,通过采用两组独立的电源线路进行供电,确保了即使有一路电源发生故障,另一路仍能继续工作,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性。 2. 在线式UPS(不间断电源)的作用:在线式UPS能够在电网供电正常时,通过整流器为负载供电,并将能量储存在电池中;当电网出现故障时,UPS会立即切换到电池供电,保证不间断电源供应。在线式UPS提供的是真正的双转换在线式UPS系统,确保电源供应的纯净性和稳定性。 3. 1+1并联冗余配置:这是指每个电源通道由两台UPS组成,当其中一个UPS发生故障时,另外一个可以立即接管工作,保证供电不中断。1+1配置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冗余性和可靠性。 4. 台达GES-NT100KUPS的特点:文中提到的台达GES-NT100KUPS是具有双变换纯在线式工频级的UPS产品,具备中文操作界面,易于管理。产品采用1+1并联冗余设计,为数据中心机房提供24小时不间断、高可靠性的电源。 5. 共用电池组方案的优势:共用电池组方案通过多个UPS共用一个电池组来工作,这样做可以显著降低购买电池的成本,节省安装空间,降低系统维护成本。此外,当一个UPS发生故障时,共用电池组可以保证系统的后备时间不会因单个UPS的故障而减半。 6. 内置同步控制器(LBS)的功能与优势:内置同步控制器的UPS可以实现更为简便的系统扩容,并且降低系统的投资成本。内置同步控制器无需外置同步控制柜或模块,简化了同步控制的复杂性,并且通过1+1冗余通讯线保障系统可靠性。 7. 符合A级机房电源设计标准:根据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的要求,数据中心机房电源系统需要达到A级标准,即在供电、空调、管理和消防等方面都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和高冗余性,确保关键任务的连续性。 8. 系统配置方案:文中提供了具体的UPS系统配置方案,包括UPS主机、蓄电池、电池线包和输出交流配电设备等详细配置。其中UPS主机采用4台100KVA的GES-NT100K,蓄电池组采用中达品牌的产品,并详细列出了具体的型号和数量。 9. 后备时间:指UPS在没有输入电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电池继续供电的持续时间。高容量的电池组可以提供更长的后备时间,以应对电网中断的紧急情况。 10. 系统扩容与环保:通过共用电池组的设计,系统未来需要扩容时可以更方便地增加UPS主机,而不必增加电池数量,从而节省了投资成本,同时减少了电池污染的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11. 远程及网络监控:系统配置中包括SNMP卡,允许通过网络对UPS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及时性。 12. 双电源自动切换柜(ATS)和UPS并机输出配电柜:这两种设备用于在双总线系统中实现电源的自动切换和输出配电,确保在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以减少系统断电的风险。 通过这些详细的技术信息,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台达NT系列UPS双总线系统设计方案在确保数据中心机房供电连续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性。
2025-06-19 14:51:55 192KB 变频|逆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