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裂纹的金属磁记忆定位特征研究,邸新杰,李午申,针对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检测标准未定量化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以X70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预制焊接裂纹一阶微分处理后的金属磁记忆
2024-01-11 10:38:51 428KB 首发论文
1
海水腐蚀介质中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方法研究,曲先强,马永亮,本文采用单边缺口三点弯曲(SEB)试件,设计了一套腐蚀溶液循环装置,结合测试裂纹长度的柔度方法实现了海水腐蚀介质中疲劳裂纹扩展�
2024-01-11 10:26:11 1.12MB 首发论文
1
限域于SBA-15孔道内过渡金属硫化物活性相定向调控方法研究,柴永明,刘宾,以SBA-15为衬度载体,采用过渡金属含硫盐低温转化法成功构建了限域于SBA-15孔道内的MoS2晶簇堆积层数和晶片长度均一的活性相。通过HRTEM
2024-01-10 16:30:41 880KB 首发论文
1
汽油中硫化物的深度脱除是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前提。选取硅、铝摩尔比n(Si)/n(Al)分别为8,16,34,60的SBA-15分子筛为研究对象进行H+改性,制得HSBA-15类型的吸附剂。考察不同n(Si)/n(Al)的吸附剂的脱硫性能及其N2吸附、XRD、NH3-TPD结构特性,结果表明,硅、铝摩尔比与吸附剂的孔结构密切相关,H+改性通过调节吸附剂的总酸量影响其脱硫活性;硅、铝摩尔比为16的吸附剂总酸量最大,脱硫活性最佳。Cu、Ce、La离子改性制得的吸附剂脱硫活性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离子均能明显提高吸附剂的脱硫活性;LaSBA-15-16吸附剂的脱硫效率最高,在70℃的温度条件下,可将模拟油品中的噻吩脱除至3.0mg/L,对应的脱硫效率和硫容分别为99.22%和3.78mg/g.
2024-01-10 16:25:06 623KB 吸附脱硫 SBA-15分子筛 金属离子改性
1
1-(2-吡啶偶氮)-2-萘酚与多种金属离子螯合性质研究,丁云松,杨振宁,研究了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与铜、镉、汞、铅、锌、钴、镍离子形成的螯合物的性质。实验表明:金属离子与PAN形成的螯合物最大吸�
2024-01-09 09:21:15 326KB 首发论文
1
金属材料重量计算绿色材料重量计算工具金属材料重量计算绿色材料重量计算工具
2023-09-01 09:10:55 80KB 金属材料重量计算
1
磁性材料是指具备强磁性的物质,按使用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功能 磁性材料。软磁材料在磁场作用下非常容易磁化,同时取消磁场后又很容易 退磁化,具有较高的磁导率、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较小的矫顽力,磁滞 损耗小,应用于变压器、继电器、电感铁芯、继电器和扬声器磁导体、磁屏 蔽罩、电机定子转子等。而硬磁材料通常难磁化、难退磁、剩磁高、矫顽力 大,主要作为磁场源用于储藏和供给磁能,应用于各种电机、仪表、设备等。 从软磁材料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金属软磁材料——铁氧体软磁材料—— 非晶软磁材料——纳米晶软磁材料的过程,向综合性能更优化方向发展。 金属软磁:金属软磁是最早出现的第一代软磁材料,最早可追
2023-07-08 10:35:23 2MB 新材料 有色金属 矿产 贵金属
1
蛋白质金属结合位点预测 投稿人:田秋,郑子涵,金文浩 生物学意义: 蛋白质及其结构是生命中生物学功能的关键。 通过翻译,核糖体将延长氨基酸序列链,这些氨基酸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相互依赖性使一级结构折叠成其复杂的三级结构。 一旦建立了结构,蛋白质结构可能会允许某些离子结合,这可能导致该结构通过构象变化更稳定,或有助于催化。 例如,锌指稳定结构,或血红素基团中离子的必要性,以使血红蛋白转运氧气。 另外,结合位点的序列和结构往往在整个世代中都被保守,并且来自蛋白质数据库(PDB)的大约1/3的蛋白质结构包含金属离子这一事实可能表明它显着干预了蛋白质的行为。 目标 : 我们的兴趣是利用一个突出的神经网络来识别哪些金属与哪个序列结合,以及该金属与哪些氨基酸特异性结合。 我们的目标是将金属分类为准确度为95%的序列。 我们的目标是对哪些氨基酸与F1分数达75%的金属结合进行分类。 概述: [
2023-04-09 12:39:17 316.17MB JupyterNotebook
1
金属半导体接触PPT,非常好的资料,其中包含了肖特基接触,欧姆接触等。
2023-03-31 15:40:25 1.33MB 半导体
1
纳米孔阵列的透射增强现象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前景。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金属薄膜纳米孔阵列的透射增强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针对圆孔半径、薄膜厚度、阵列周期以及不同材料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参数条件下透射增强谱线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大的圆孔半径和薄的薄膜厚度有利于提高透射性能,另外孔阵列周期较大时不利于增强透射。探讨了不同小孔形状对透射增强的影响,并采用矩形孔阵列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改变薄膜材料计算了相应的透射性能。
2023-03-13 10:23:09 589KB 薄膜 透射增强 表面等离 纳米孔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