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数字钟实验报告南京理工大学EDA(2)实验报告 多功能数字钟实验报告是使用 QuartusII7.0 软件设计的具有 24 小时计时、保持、清零、快速校时校分、整点报时、动态显示等功能的数字钟。该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各子模块的方案、编辑、仿真、并利用波形图验证各子模块的过程。同时,该报告还描述了如何将各子模块联系起来,合并为总电路,并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要求包括:24 小时计时、保持、清零、快速校时校分、整点报时、动态显示等功能。实验中使用了 QuartusII7.0 软件对电路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并通过 SMART SOPC 实验箱对电路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实验原理方面,该数字钟的工作原理基于脉冲发生电路、计时电路、清零电路、校时、校分电路、保持电路、整点报时电路、译码显示电路等模块的组合。其中,脉冲发生电路用于产生脉冲信号,计时电路用于计时,清零电路用于清零,校时、校分电路用于快速校时校分,保持电路用于保持当前时间,整点报时电路用于整点报时,译码显示电路用于动态显示。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设计了脉冲发生电路,该电路用于产生脉冲信号,以作为计时电路的输入信号。然后设计了计时电路,该电路用于计时,输出当前时间。接着设计了清零电路,该电路用于清零当前时间。再然后设计了校时、校分电路,该电路用于快速校时校分。之后设计了保持电路,该电路用于保持当前时间。接着设计了整点报时电路,该电路用于整点报时。最后设计了译码显示电路,该电路用于动态显示当前时间。 在仿真过程中,使用 QuartusII7.0 软件对电路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并通过 SMART SOPC 实验箱对电路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多功能数字钟能够正确地实现 24 小时计时、保持、清零、快速校时校分、整点报时、动态显示等功能。 实验中还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如何正确地设计脉冲发生电路,如何确保计时电路的精度,如何实现快速校时校分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在报告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该多功能数字钟实验报告展示了使用 QuartusII7.0 软件设计的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过程、仿真过程和实验结果,并详细介绍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为类似实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4-07-05 08:49:42 688KB
设计警戒雷达(机械扫描)系统参数,要求对RCS=2平方米飞机作用距离不少于210km,距离分辨率优于100m,方位分辨率优于8°,工作频率选L、S 波段都可以,工作频率范围≥200MHz,设计以下参数工作频率(fc)、信号带宽(B)、脉冲宽度、脉冲触发间隔(PRI)、发射功率、天线增益、方位波束宽度、俯仰波束宽度、接收机噪声系数、中心频率(IF)、中频信号采样率、基带数据采样率、积累脉冲数、检测因子。
2024-07-03 13:14:38 512KB
1
武汉理工大学 单片机实习 日记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历时14天单片机实习日记
2024-06-27 16:43:51 38KB 武汉理工大学 单片机实习
1
华南理工大学2024年工程伦理简述题答案,根据一些往年卷和网上资料共同整理所得 1.简述伦理与道德的区别。 2.简述技术工具论与技术自主论之间的差异。 3.当工程师在知道公司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并有可能对公众的生命财产产生危害时,在职业伦理责任和社会伦理责任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权衡? 4.简述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如何平衡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 5.简述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的四项基本原则。 6.简述工程中利益冲突的特点。 7.简述工程师在工程项目中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公众安全之间的关系。 8.简述工程风险伦理评估的基本程序。 9.简述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应如何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10.简述工程师应当如何应对职业行为中的伦理冲突? 11.简述工程师在职业活动中如何达到权利与责任的平衡。 12.简述在工程设计和实施中,工程师应如何考虑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2024-06-26 16:12:24 182KB 华南理工大学 工程伦理
1
设置的是免费 但是csdn还要求必须做任务才行(真是**)
2024-06-20 08:36:50 9.32MB 太原理工大学 javaweb
1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导论实验报告机票预定..pdf
2024-06-19 22:02:30 996KB
1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操作系统复习详细笔记,里面是很全面的知识点总结!!
2024-06-17 16:55:11 400KB 大连理工大学 操作系统 软件学院
1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书" 本设计报告书是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书的总结,旨在通过综合设计,深入了解计算机整机的综合理解,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和微程序的编制、调试技术,以及模型机设计的基本方法,强化设计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主要知识点: 1.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涉及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等。 2. 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所有操作,包括指令执行、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等。 3. 模型机设计:模型机设计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复杂的计算机整机系统,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4. 变址寻址:变址寻址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寻址方法,通过使用变址寄存器来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实现了灵活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 5. 微指令格式:微指令格式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指令格式,用于描述微程序的结构和执行过程,包括操作码、操作数和地址码等。 6. TD-CMA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TD-CMA 是一款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7.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设计,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主要技术点: 1. 设计设备:PC 机一台,TD-CMA 实验系统一套。 2. 设计原理和方法: 采用变址寻址的方法设计模型机,使用微程序控制器实现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通过设计实验验证模型机的正确性和性能。 3. 微程序设计:设计微程序流程图,描述微程序的结构和执行过程,包括微指令格式、微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等。 实验步骤: 1. 连接线路图,打开电源。 2. 选择联机软件的“[转储] - [装载]”功能,在打开文件对话框中选择上面所保存的文件,软件自动将机器程序和微程序写入指定单元。 3. 选择联机软件的“[转储] - [刷新指令区]”可以读出下位机所有的机器指令和微指令,并在指令区显示,对照文件检查微程序和机器程序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说明写入操作失败,重新写入。 4. 进入软件界面,选择菜单命令“[实验]- [复杂模型机]”,打开复杂模型机实验数据通路图,选择相应的功能命令,即可联机运行、监控、调试程序。 5. 按动 CON 单元的总清按钮 CLR,然后通过软件运行程序,当模型机执行完 OUT 指令后,检查 OUT 单元显示的数是否正确。在数据通路图和微程序流中观测指令的执行过程,并观测软件中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以及微指令显示和下位机是否一致。 结论: 本设计报告书通过设计实验,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模型机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变址寻址的应用等,强化了设计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为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参考。
1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水印算法设计.doc
2024-06-13 18:34:35 521KB 文档资料
源文件+报告
2024-06-11 20:11:38 13.37MB 重庆理工大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