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一种在PIC单片机与触摸屏之间采用Modbus协议实现异步串行通信的方法。简单介绍了Modbus通信协议,给出了硬件电路连接图、程序流程图以及用PIC单片机C语言编写的部分通信程序。实际使用证明该方法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并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 关键词:触摸屏 PIC单片机 Modbus协议 通信工控中经常需要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或者修改运行参数。触摸屏能够直观、生动地显示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而且通过触摸屏画面可以直接修改系统运行参数,人机交互性好。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工控领域中,与触摸屏配合,可组成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触摸屏和单片机通信,需要根据触摸屏采用的通信协议为单片机编写相
1
(1)时钟电路 给DSP芯片提供时钟一般有两种方法:—种是利用DSP芯片内部提供的晶振电路,在DSP芯片的XI和XZ/CLOCKIN之间连接石英晶体可启动内部振荡器,如图1所示。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外部振荡源,将外部时钟源直接输入X2/CLOCKIN引脚,XI悬空。采用封装好的晶体振荡器,芯片内部有PLL时钟模块可以倍频或分频外部时钟。由于通常为减小高频晶振影响,所以外部晶振频率取得较低。本设计DSP运行在40MHz频率下,采用10MHz晶振,通过内部倍频到40MHz。   (2)电源及复位电路设计 TMS320LF2407A DSP是一种低工耗的DSP,工作电压为3.3V,需要设计专门的电源电
1
简介   HPI接口是TI为处理器之间直接互连通讯定义的一种异步接口,大多数TI DSP芯片上都有HPI接口。HPI接口是从(Slave)端口,接在主机的扩展内存总线上,DSP不能通过HPI向主机(Host)的访问,只能被主机读写。两个DSP的HPI接口之间不能通讯。两个DSP之间互连,可以将一个DSP(从)的HPI接到另一个DSP(主)的扩展内存接口(EMIF)上[1].   1. HPI工作模式   不同系列DSP上的HPI接口版本有所不同,区别体现在DSP对HPI的控制上,如C6727上的UHPI可通过寄存器使能与关闭HPI接口,对主机访问DSP内存空间的控制,以及对HPI接口信号
1
摘要:DSP在与多个外设进行通信时,通常需要对DSP的串口进行扩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AT89C2051单片机对TMS320VC5402 DSP芯片进行串口扩展,并且采用一种基于C语言的中断编程方法实现异步串行通信。本文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硬件接口和软件编程实例,并且利用PC机进行通信。本文给出了硬件连接电路和用FPGA作为总线仲裁器的设计思路,介绍HPI口的操作过程,单片机与微机串口之间通信的硬件设计方法。      本文所介绍的是我所正在研制的卫星CDMA接收机末端DSP与微机串口通信的接口电路。由于CDMA接收机支持两个独立CDMA信道的接收,并将两路解调后的数据分别经串口
1
前一段时间做协议转换器的时间用到CRC-16校验,查了不少资料发现都不理想。查表法要建表太麻烦,而计算法觉得那些例子太罗嗦。最后只好自己写了,最后发现原来挺简单嘛:) 两个子程序搞定。这里用的多项式为: CRC-16 = X16 + X12 + X5 + X0 = 2^0+2^5+2^12+2^16=0x11021 因最高位一定为“1”,故略去计算只采用0x1021即可 CRC_Byte:计算单字节的CRC值 CRC_Data:计算一帧数据的CRC值 CRC_High CRC_Low:存放单字节CRC值 CRC16_High CRC16_Low:存放帧数据CRC值 ;<>------
1
基于51单片机设计了一款测试范围在1Hz~10MHz的频率计。系统通过峰值有效电路和有效值电路将正弦渡、方波和三角波转化为直流信号送入单片机,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计算出其有效值和峰峰值的比,实现自动检测的目的,并由显示电路显示测量结果。该系统电路简洁、软件编写简单、调试难度低。   目前在频率测量领域中,对于高频率信号高精度测量大都使用ARM、FPGA等高速处理器加专用计数芯片来完成。但这种方法程序编写复杂,并且其处理器外围电路复杂,这增加了其调试难度,降低了可操作性。   文中设计的高频信号频率计,除数据处理和显示交由单片机负责外,测频核心电路用经检测的模拟电路完成,该高
1
双通道频谱滤波器的设计包括:仿真信号产生的带噪声的信号,在经过带通滤波器进行频率响应后,对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双通道谱测量,以检测滤波后的信号是否在用户所要求的频率范围之内。在本章实例中,主要用到的LabVIEW 8,2 Express Ⅵ中相关控件有:仿真信号Ⅵ、滤波器Ⅵ、双通道谱测量Ⅵ及信号掩区和边界测量Ⅵ。此外,在编写程序框图的过程中,使用了编程控件中的应用程序属性节点,以及根据分析测量设计子Ⅵ的基本知识点。对LabVIEW实现了比较综合的应用。   图为双通道频谱滤波器控件的运行界面。   具体而言,本章设计的测量控件中,仿真信号Ⅵ产生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滤波,通过比较滤波前后的信号
1
这种方法采用带有使能输人的电源分配开关和双电源监测电路共同实现DSP内核和I/O供电次序控制。电源监测电路检测外部的电源输入和DC/DC输出,通过检测这两个电压确定I/O的通电状态。在上电过程中内核先于I/O供电,在掉电过程中I/O先于内核掉电。因此,在前面几种方法不能够满足系统供电次序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方法实现电源的次序控制。   在上电过程中,外部3.3 V通过功率开关在使能信号(ENABLE)控制下直接为I/O供电。内核电压采用外部3.3 V作为输入并经过DC/DC转换后实现。采用这种方法,双电源监测电路所监测的两个电压超过各自的阀值后,产生一个200 ms的低电平复位信号,该
1
摘要:以TMS320F240 系列为例,简要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串行通信接口SCI 模块和RS485 串口通信,并编程实现了TMS320F240 与PC 机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1 引言   DSP 既是Digital Signal Pricessing 的缩写,也是Digital Signal Pricessor 的缩写。前者是指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后者则是指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可编程微处理器。TMS320F240 系列是在TMS320F2000TM 平台下的一种定点DSP 芯片,是专为数字电机控制和其他控制应用系统而设计的16位定点运算的DSP。它集合了DSP 的高速运算功能与电
1
1  概述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单片机从4位、8位、16位到32位,其发展历程一直受到广大电子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单片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却不断下降的优势无疑成为嵌入式系统方案设计的首选,同时单片机应用领域的扩大也使得更多人加入到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开发行列中,推动着单片机技术的创新进步。   然而传统的单片机系统开发除了需要购置诸如仿真器、编程器、示波器等价格不菲的电子设备外,开发过程也较繁琐。如图1所示,用户程序需要在硬件完成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联调,如果在调试过程中发现需修改硬件,则要重新制板。因此无论从硬件成本还是开发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