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现环形缓冲区,可供多线程读写操作
2021-11-08 14:17:15 5KB 环形缓冲区 多线程 C语言
1
这个环形缓冲区是基于http://circularbuffer.codeplex.com/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ircular_buffer 修改的 最近自己项目用到的一个缓冲区,理论上支持多线程在自己的多线程项目测试过,暂时没有问题下面科普下环形缓冲区在内存里的变化: 环形缓冲区首先从空开始并具有设置的长度;在下图中,是一个7字节的缓冲区: 假设在环形缓冲区的中心写入1(确切的起始位置在环形缓冲区中并不重要): 然后,假设将另外两个字节(23)添加到环形缓冲区,它们将放在1之后: 如果删除了两个字节,则环形缓冲区内部的两个最早加入的值将被删除。 环形缓冲区使用FIFO(先进先出)逻辑。 在示例1和2中,第一个进入“环形缓冲区”则第一个被移除,而将3留在缓冲区中。 如果缓冲区有7个字节,则它已经完全占满: 环形缓冲区的一个特性是,当缓冲区已满并执行后续写入操作时,它将开始覆盖最早的数据。 在当前示例中,添加了两个元素A和B并覆盖 了3和4: 最后,如果现在删除了两个字节,则返回的不是3&4而是5&6,因为A&B覆盖了3&4,产生了带有以下内容的缓冲区: 环形缓冲区使用说明: 环形缓冲区的特性是,在使用环形缓冲区时,不会导致内部数据乱七八糟。 (如果使用了非环形缓冲区,那么在没取一个字节时,就必须对所有字节进行移位。)换句话说,环形缓冲区非常适合作为FIFO(先进先出)缓冲区,而标准缓冲区则适合用作FIFO(先进先出)缓冲区。非环形缓冲区非常适合用作LIFO(后进先出)缓冲区。 对于具有固定最大大小的队列,使用环形缓冲是一种很好的实现策略。如果队列采用最大大小,则环形缓冲区是完全理想的实现;所有队列操作都是固定时间。但是,扩展循环缓冲区需要转移存储器,这是非常耗时和消耗资源的。对于任意扩展的队列,可以首选使用链表方法。 这个是24个字节的环形缓冲区 当写指针即将到达读指针时(由于微处理器没有响应),缓冲区停止记录击键。 在某些计算机上会发出哔声。这个排版真累人- .- 2021/5/16  源码更新: [+] 为了大家方便理解新增了Demo 2021/5/15  源码更新: [!] 修复致命BUG,受影响函数:CircularBufferGetBytes、CircularBufferGetBytesFoIndex、CircularBufferPutToMem、CircularBufferPutBytes 下面为更新后代码:
2021-11-05 10:16:05 388KB 高级教程源码
1
缓冲区查询代码,实现基本的缓冲区查询代码。。。
2021-11-04 23:45:12 926B 缓冲区查询
1
《Q版缓冲区溢出教程》的随书源码,对应书中的实例。
2021-11-03 15:18:16 8.96MB 缓冲区溢出 教程 源码
1
包含attack,exploit
2021-11-01 21:00:12 619KB 计算机系统
1
labview 的环形缓冲区组件,在NI 官网上找到的。强大的功能哦,比labview 自带的好
2021-10-13 14:01:20 841KB labview 环形缓冲区 组件
1
AE c#2次开发
2021-10-12 09:54:57 37.02MB 源码,数据
1
公司项目中经常设计到串口通信,TCP通信,而且大多都是实时的大数据的传输,然后大家都知道协议通讯肯定涉及到什么,封包、拆包、粘包、校验……什么鬼的概念一大堆,说简单点儿就是要一个高效率可复用的缓存区。按照码农的惯性思维就是去百度、谷歌搜索看有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直接拿来用,然而我并没有找到,好吧不是很难的东西自己实现一个呗。开扯……  为什么要用环形队列? 环形队列是在实际编程极为有用的数据结构,它有如下特点: 它是一个首尾相连的FIFO的数据结构,采用数组的线性空间,数据组织简单。能很快知道队列是否满为空。能以很快速度的来存取数据。 因为有简单高效的原因,甚至在硬件都实现了环形队列。  C
2021-09-24 11:34:44 66KB c# offset 缓冲
1
基于符号执行的缓冲区溢出漏洞自动化利用.pdf
2021-09-18 09:03:22 727KB 自动化 智能系统 系统开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