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介绍了Linux环境下串口通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ARM9微处理器s3c2440在Linux下和C8051Fxxx系列单片机进行串行通信的设计方法,给出了硬件连接和通信程序流程图。该方法可靠、实用,适用于大多数LinuxARM和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场合。   0 引言   数据采集系统中由于单片机侧重于控制,数据处理能力较弱,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比较繁琐,如果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利用上位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友好的控制界面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则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串口通信以其简单的硬件连接,成熟的通信协议,成为上下位机之间通信的首选。移植了Linux 操作系统的s3c244
2025-06-28 13:45:36 189KB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
1
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MODBUS协议的TMS320F2812DSP与PC机进行串口通信时的硬件连接。然后,详细阐述了从机通信程序和主机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其通信程序协议采用了一种通用工业标准Modbus协议。采用中断方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利用C语言编写DSP从站通信程序,以便于程序的移植。 ### 基于MODBUS协议TMS320F2812与PC机串口通信软件设计 #### 概述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不同的设备间的数据交换变得尤为重要。MODBUS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通信协议,提供了高效可靠的通信机制。本文旨在介绍如何利用MODBUS协议实现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PC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 1. MODBUS协议简介 MODBUS协议是由MODICON公司在1979年开发的一种开放通信协议,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它是一种简单且强大的协议,用于不同设备间的通信。MODBUS协议支持多种物理层,如RS-232、RS-422、RS-485等。该协议的特点包括: - **主从式架构**:通信过程中只有一个主设备(Master),多个从设备(Slave)。主设备负责发起通信,从设备响应命令。 - **报文结构**:MODBUS定义了明确的数据包格式,包括功能码、地址码等字段,使得不同制造商的产品能够互相通信。 - **通信模式**:MODBUS支持ASCII和RTU两种传输模式。RTU模式更常用于工业应用中,因为它支持更高的通信速度。 #### 2. TMS320F2812 DSP概述 TMS320F2812是德州仪器(TI)推出的一款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专门用于电机控制和其他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应用。这款DSP具备以下特点: - **内置通信模块**:F2812集成了两个串行通信接口(SCIA与SCIB),支持异步通信。 - **FIFO缓冲区**:支持16级接收和发送FIFO,减少了CPU的负担。 - **电平兼容性**:工作电压为+3.3V,需要通过电平转换芯片与+5V的设备兼容通信。 #### 3. 硬件连接 硬件连接部分主要包括TMS320F2812 DSP、PC机以及必要的电平转换芯片。具体来说: - **电平转换**:由于DSP的工作电压为+3.3V,而PC机通常为+5V,因此需要使用74LS245芯片进行电平转换。 - **通信接口**:采用MAX232芯片作为RS-232通讯接口,支持两个接收和发送通道。 #### 4.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部分分为两大部分:从机通信程序设计和主机通信模块设计。 - **从机通信程序**: - **编程语言**:采用C语言编写DSP从站通信程序,以利于程序的移植和维护。 - **中断方式**:通过中断方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 **功能实现**:从机程序需要解析MODBUS协议中的地址码、功能码等字段,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 **主机通信模块**: - **软件实现**:PC机作为主站,负责发起通信请求。通常采用串口通信库来实现。 - **GUI设计**:为了便于人机交互,可以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显示通信状态和接收的数据。 #### 5. 通信过程详解 通信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设置**:设置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 2. **主设备查询**:主设备发送包含地址码、功能码等字段的数据包给从设备。 3. **从设备响应**:从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解析并执行相应操作,再返回结果给主设备。 4. **错误检测**:MODBUS协议通过CRC校验来检测数据传输错误。 #### 结论 通过对基于MODBUS协议的TMS320F2812 DSP与PC机之间的串口通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通信方式不仅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交换,还能确保通信的可靠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编程,可以构建稳定可靠的工业控制系统。此外,MODBUS协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也为未来系统的扩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025-06-27 23:00:57 148KB MODBUS TMS320F2812 串口通信
1
LabVIEW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图形化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仪器控制以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它的最大特点在于直观易用的图形化界面,使用者无需编写复杂的代码,仅通过拖拽相应的功能块即可完成程序的构建。在LabVIEW中编写RS232串口通信程序,可以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间的数据交换,这一功能在工业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中尤为重要。 使用LabVIEW编写的RS232串口程序能够实现多种功能,比如打开/关闭串口、配置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等)、发送和接收数据。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LabVIEW自带的VISA(Virtual Instrument Software Architecture)函数库和串口通信相关的VI(Virtual Instrument)。 在LabVIEW中,VISA函数库提供了一系列的标准接口函数,这些函数可以用于管理各种通信接口,包括RS232、GPIB、USB等。通过VISA Read、VISA Write等函数,程序可以向串口发送命令或接收从串口返回的数据。同时,LabVIEW的串口通信VI可以简化这些操作,用户只需要设置适当的参数,就可以完成复杂的串口通信任务。 LabVIEW版本2020是该软件的更新版本,它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功能和更为友好的用户界面。在编写RS232串口程序时,开发者可以利用版本2020中的新特性,比如改进的数据流处理机制、更加灵活的错误处理能力等,以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编写LabVIEW串口程序时,首先需要通过“配置串口”VI来设置串口的参数,包括选择正确的串口号、设置波特率等。之后,程序通过“打开串口”VI来初始化串口设备。在数据交换阶段,可以使用“串口写入”VI向串口发送数据,使用“串口读取”VI来接收数据。当通信结束时,通过“关闭串口”VI来正确关闭串口连接。 此外,LabVIEW提供的事件结构和循环结构使得程序能够异步处理串口数据,这对于需要实时监控和响应外部设备数据的应用场景尤为重要。例如,可以利用事件结构来响应串口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变化,当有新数据到达时,通过事件处理VI读取并处理数据。 LabVIEW的程序通常以项目形式组织,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VI,这些VI可以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功能。在项目中,程序的各个部分通过数据线和事件线相连,形成了清晰的逻辑流。这种图形化编程方式大大降低了编程的门槛,使得非专业编程人员也能够开发出复杂的系统。 LabVIEW编写的RS232串口程序在数据采集、设备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LabVIEW版本2020提供的丰富功能,开发者可以更加高效地构建出稳定可靠的串口通信应用。
2025-06-23 10:24:13 38KB labview 串口通信
1
单片机期末复习笔记-C51程序-独立按键,键控流水灯,矩阵式键盘,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数码管动态显示,串口通信
2025-06-21 02:09:07 14.02MB AT89C51 期末复习
1
在现代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使用QT框架进行串口通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实践,尤其是当需要从外部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时。QT框架提供了一套丰富的API,这些API使得开发者能够以较为简便的方式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本篇文章将围绕“QT串口通信,采集温湿度传感器数据”这一主题,详细探讨在使用QT框架进行串口通信时所涉及的关键知识点。 QT框架下的串口通信是通过其提供的QSerialPort类实现的。QSerialPort类是QT中用于串口通信的主要类,它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信号来管理串口的打开、关闭、配置以及数据的读写操作。在进行串口通信之前,开发者需要对QSerialPort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其构造函数、串口配置相关的方法(如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以及读写数据的方法和信号槽机制。 在配置串口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者需要设置适当的串口参数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在QT应用和串口设备之间传输。这些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传输的符号的数量,常见的有9600、19200等。数据位决定了传输的每个字节包含多少位,常用的有8位。停止位表示每个字节数据后跟有多少停止位,常见的有1位。校验位用于错误检测,可以是奇校验、偶校验或者无校验。 QT串口通信的核心是读写数据。在QT中,数据的读取可以通过信号槽机制实现。QSerialPort提供了readyRead()信号,当串口接收缓冲区中有数据可读时,该信号会被发射。开发者可以连接这个信号到一个槽函数,在槽函数中通过调用read()方法来读取串口数据。数据的发送则通过write()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将数据写入串口的发送缓冲区。当数据被写入发送缓冲区后,开发者可以通过QSerialPort的状态标志来检查是否所有数据都已被发送。 当涉及到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时,这些传感器通常是通过串口与主控设备连接。传感器在初始化后会定期发送包含温湿度信息的数据包。开发者需要根据传感器的数据协议解析数据包,提取出温度和湿度信息。这通常涉及到数据的格式化处理,例如,传感器发送的数据可能是二进制格式或特定的ASCII编码,开发者需要根据传感器的数据手册来正确解析这些数据。 在使用QT进行串口通信时,异常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开发者需要妥善处理如读写超时、串口打开失败、数据校验错误等潜在问题。为了提高程序的鲁棒性,应该在程序中加入相应的异常处理机制,确保程序能够及时响应各种异常情况,并作出合理的处理。 使用QT进行串口通信采集温湿度传感器数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开发者掌握QT框架下的串口操作方法,熟悉串口配置参数的意义,能够有效地读写数据,并根据传感器协议解析数据包。同时,良好的异常处理也是保证通信稳定性的关键。
2025-06-15 01:56:48 7KB 网络 网络
1
在探讨openmv相关资料的查找方法时,主要可以围绕其软件和硬件使用教程、与STM32的串口通信、视觉识别、神经网络训练以及库函数的查询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对于openmv的基础使用,可以通过观看专门的视频教程来快速入门。例如,B站上的相关视频能够帮助新手理解openMV软件和硬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视频内容通常包括介绍硬件设备、软件界面操作以及一些基础的编程示例,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方式。 针对openmv与STM32的结合使用,特别是在视觉循迹功能的实现上,可参考的资源有B站上的“STM32智能小车V3-FreeRTOS实战项目STM32入门教程-openmvSTM32循迹小车stm32f103c8t6-电赛嵌入式PID控制算法”等视频教程。这类教程往往会一步步地教授视觉识别、通信过程、PID控制算法等复杂内容,并通过实际项目来加深理解。这对于希望将openmv应用于复杂项目的开发者尤其有价值。 在学习openmv的过程中,开放的学习平台如CSND(China Software Developer Network,中文名为“中国软件开发者网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用户可以在该平台找到许多关于openmv的教程、实例以及经验分享,这对于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非常有帮助。CSND聚集了大量编程爱好者和专业开发者,通过社区交流可以获得第一手的问题解答与技术支持。 除了视频和社区外,openmv官方提供的文档和库函数参考也是重要资源。例如,可以通过访问https://book.openmv.cc获取openmv的官方学习资料。而官方库函数的查询可以通过https://docs.singtown.com/micropython/zh/latest/openmvcam/openmvcam/quickref.html等链接来完成,这些文档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查找和理解各个库函数的用法。 对于希望进一步提升编程能力和理解代码逻辑的开发者,可以利用如chatGPT和deepseek这类工具。这些工具能够提供代码改进建议、逻辑解释等辅助,使得开发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openmv的代码实现及其背后的原理。 查找openmv相关资料的途径多种多样,结合视频教程、在线文档、开发者社区以及智能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从基础到深入全面掌握openmv的使用,进而在项目中有效地应用这一强大的微控制器。
2025-06-12 17:38:23 1000B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LabVIEW与西门子PLC Smart 200之间的OPC通讯、仪器串口通信以及扫描枪通讯的技术细节。文中介绍了OPC作为一种工业自动化通信协议,在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方面的作用。此外,还详细讲解了仪器串口通信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如仪器配置、接线和调试等。最后,讨论了扫描枪与PLC之间的通讯,强调了其在提高扫描效率和数据处理速度方面的重要性。文章提供了完整的项目资料,包括电气图纸、BOM表、温度曲线和压力曲线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LabVIEW和西门子PLC有研究兴趣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理解和掌握LabVIEW与西门子PLC Smart 200之间OPC通讯、仪器串口通信及扫描枪通讯的实际应用场景。目标是提升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优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流程。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大量实际操作经验和详细的项目资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2025-06-09 11:26:57 1.64MB
1
本次主要设计串口通信,基于verliog实现,并且通过了板级验证,实现串口回环,FPGA首先接收串口助手发送过来的数据,FPGA接收到数据之后,将接收的数据原封不动发送回去,实现串口回环,同时也可以做相应的修改,实现纯发送和纯接收。 日常通信方式中主要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并行通信通常情况下是由多个发送或接收数据线组成的,每根线传输一位或多位,传输速率较快,但成本较高,不适合用于长距离通信。而串行通信通常是数据发送或接收在一条数据线上,数据的每一位按特定的通信协议顺序传输,这种方法会减少使用成本,但传输速率较并行传输来说较慢。而串口通信协议数据串行通信,所以我们本次主要来讲解下串行通信。串口通信数据线包括TX和RX,TX用来发送,RX用来接收,连接为TX接RX,RX接TX。串口通信数据帧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起始位低电平有效,一次传输一个8位数据。 该代码在后续测试中发现一些小问题,就是但连续发送多个字节时,回环发送回去的数据总是间隔发送,也就是每两个字节会漏掉一个字节,不过当只发送一个字节时,没有这个问题存在,该问题目前还在排查中,后面会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2025-05-30 00:18:27 5.92MB fpga开发 串口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相控阵系统的FPGA代码开发,涵盖串口通信、角度解算、Flash读写以及SPI驱动等功能模块。文中不仅提供了各个功能的具体实现细节,如SystemVerilog编写的波特率校准、MATLAB原型的角度解算算法及其在FPGA中的定点数移植、SPI驱动的时序控制,还包括了Flash读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及解决方案。此外,作者分享了许多实际开发中的经验和教训,强调了代码与硬件设计之间的紧密耦合特性。 适合人群:对FPGA开发有一定了解并希望深入研究相控阵系统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从事相控阵雷达或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发者,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在FPGA代码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开发效率和成功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代码和方法与具体硬件平台密切相关,在应用于其他项目时需要注意调整相应的参数和逻辑。
2025-05-28 14:34:00 350KB
1
这里记录下SYTM32驱动一个模块的程序 主要是因为,官方给的例程是HAL库的,这里我改成标准库的形式写一遍:
2025-05-27 13:40:33 12.77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