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阵列处理技术([Harry L. Van Trees].Detection, Estimation and Modulation Theory Part IV - Optimum Array Processing.(Wiley 2002)) 中文版 Harry L,Van Trees
2025-10-15 11:17:56 10MB 最优阵列处理技术 VanTrees
1
### 知识点总结 #### 一、数制与编码转换 **1.1 数制间的转换** - **二进制转十进制**: 通过将每个二进制位乘以其权重并求和来实现。例如,对于二进制数`1011001`,其十进制值为\(1\times2^6 + 0\times2^5 + 1\times2^4 + 1\times2^3 + 0\times2^2 + 0\times2^1 + 1\times2^0 = 89\)。 - **二进制转八进制**: 每三个二进制位转换为一个八进制位。例如,对于`1011001`,先填充零成为`010 110 01`,然后转换为`261`。 - **二进制转十六进制**: 每四个二进制位转换为一个十六进制位。例如,对于`1011001`,先填充零成为`0010 1100 1`,然后转换为`59`。 **1.2 十进制转其他进制** - **十进制转二进制**: 使用除2取余法,直到商为0。例如,对于`76`,转换过程为\(76÷2=38\)余0,\(38÷2=19\)余0,\(19÷2=9\)余1,\(9÷2=4\)余1,\(4÷2=2\)余0,\(2÷2=1\)余0,最后得到二进制为`1001100`。 - **十进制转八进制**: 使用除8取余法,直到商为0。例如,对于`76`,转换过程为\(76÷8=9\)余4,\(9÷8=1\)余1,最后得到八进制为`114`。 - **十进制转十六进制**: 使用除16取余法,直到商为0。例如,对于`76`,转换过程为\(76÷16=4\)余12(C),最后得到十六进制为`4C`。 **1.3 小数部分转换** - **十进制转二进制**: 使用乘2取整法,直到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所需精度。例如,对于`0.57`,转换过程为\(0.57×2=1.14\)取1,\(0.14×2=0.28\)取0,\(0.28×2=0.56\)取0,\(0.56×2=1.12\)取1,最后得到二进制为`0.1001`。 #### 二、十六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1.5 十六进制转二进制** - 每个十六进制位对应四位二进制位。例如,对于`10A`,转换过程为`1010`对应于A,`0001`对应于1,最后得到二进制为`100001010`。 #### 三、二进制运算 **1.6 二进制加减法** - **加法**: 与十进制加法类似,但遵循二进制规则。例如,对于`0101.01 + 1001.11`,按照二进制加法规则计算得到结果为`1111.00`。 - **减法**: 也可以使用补码运算来进行。例如,对于`1011.1 - 101.11`,可以通过补码转换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的结果为`101.11`。 **1.7 二进制运算示例** - **加法运算**: 对于`36.5 + 28.625`,先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然后相加,结果为`1000001.001`。 - **减法运算**: 对于`116 - 78`,先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然后相减,结果为`100110`。 #### 四、格雷码与自然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1.9 自然二进制转格雷码** - **转换规则**: 除了第一个位外,每个位等于它前面的位加上当前位(按异或操作)。例如,对于`011010`,转换为格雷码为`010111`。 **1.10 格雷码转自然二进制** - **转换规则**: 相反地,从第一位开始,每个位等于前一位加上当前位(按异或操作)。例如,对于`001101`,转换为自然二进制为`001001`。 #### 五、二进制码 **1.11 二进制码** - **原码**: 符号位在最左边,数值位保持不变。例如,对于`+48`,原码为`00110000`。 - **反码**: 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正数的反码按位取反后,符号位保持不变。例如,对于`-96`,原码为`11100000`,反码为`10011111`。 - **补码**: 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在其反码的基础上加1。例如,对于`-36`,原码为`10100100`,反码为`11011011`,补码为`11011100`。 **1.12 反码和补码运算** - **运算**: 使用补码进行加减法运算更为方便。例如,对于`33 - 17`,首先将`17`转换为补码,然后进行加法运算,结果为`16`。 #### 六、BCD码 **1.13 BCD码表示** - **8421BCD码**: 每个十进制位由四位二进制位表示,且对应于该位的十进制值。例如,对于`378.625`,转换为8421BCD码为`001101111000.011000100101`。 - **余三码**: 是一种BCD码变体,每个代码比相应的8421BCD码大3。例如,对于`378.625`,转换为余三码为`011010101011.100101011000`。 **1.14 8421BCD码转二进制** - **转换**: 将每个四位的8421BCD码转换为其对应的十进制数,然后再转换为二进制数。例如,对于`10010101`,转换为十进制数为`95`,再转换为二进制数为`01011111`。
2025-10-12 11:21:51 962KB 数字电路
1
《C++程序设计语言特别版》是Bjarne Stroustrup所,裘宗燕翻译的一本关于C++编程的经典作。这本书详细介绍了C++语言的各个方面,是学习和掌握C++的重要参考资料。 C++是一种静态类型、编译式、通用的、大小写敏感、不仅支持过程化编程,也支持面向对象编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它起源于C语言,增加了类、模板、异常处理等特性,使得程序员可以进行更高效、更灵活的代码编写。 在本书中,Stroustrup博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C++的基础语法,包括变量、运算符、控制流(如if语句、循环)、函数、数组和指针等基本概念。他不仅介绍了如何使用这些元素来构造复杂的程序结构,还强调了良好的编程习惯和设计原则,例如封装、继承和多态,这些都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概念。 书中对类的设计和使用进行了详细探讨,这是C++中实现面向对象编程的关键。类允许程序员创建自定义的数据类型,通过封装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和可维护。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如何通过继承和多态性来构建复杂的类层次结构,以便更好地复用代码和适应需求的变化。 模板是C++中的一大特色,它允许程序员创建泛型代码,这样就可以在各种数据类型上使用同一段代码,无需重复编写。Stroustrup在书中详细解释了模板的使用,包括函数模板和类模板,以及模板特化和模板元编程等高级话题。 异常处理是C++中用于错误处理的重要机制,它鼓励程序员将正常流程和异常处理分开,使得程序更加健壮。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try、catch和throw关键字来有效地捕获和处理运行时错误。 此外,Stroustrup还讨论了标准库,这是C++编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容器(如vector、list、map等)、迭代器、算法和输入/输出流等。通过使用标准库,程序员可以高效地处理数据和执行常见任务。 书中还涉及了C++的现代特性,如智能指针、Lambda表达式、右值引用和自动类型推断等,这些都是C++11及后续版本引入的,极大地提升了语言的效率和易用性。 《C++程序设计语言特别版》是一本全面且深入的C++教程,适合初学者和有经验的程序员。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能掌握C++的基本语法,还能了解到如何利用C++的强大功能进行高效、安全的编程。
1
爬虫(Web Crawler)是一种自动化程序,用于从互联网上收集信息。其主要功能是访问网页、提取数据并存储,以便后续分析或展示。爬虫通常由搜索引擎、数据挖掘工具、监测系统等应用于网络数据抓取的场景。 爬虫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URL收集: 爬虫从一个或多个初始URL开始,递归或迭代地发现新的URL,构建一个URL队列。这些URL可以通过链接分析、站点地图、搜索引擎等方式获取。 请求网页: 爬虫使用HTTP或其他协议向目标URL发起请求,获取网页的HTML内容。这通常通过HTTP请求库实现,如Python中的Requests库。 解析内容: 爬虫对获取的HTML进行解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常用的解析工具有正则表达式、XPath、Beautiful Soup等。这些工具帮助爬虫定位和提取目标数据,如文本、图片、链接等。 数据存储: 爬虫将提取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文件或其他存储介质中,以备后续分析或展示。常用的存储形式包括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JSON文件等。 遵守规则: 为避免对网站造成过大负担或触发反爬虫机制,爬虫需要遵守网站的robots.txt协议,限制访问频率和深度,并模拟人类访问行为,如设置User-Agent。 反爬虫应对: 由于爬虫的存在,一些网站采取了反爬虫措施,如验证码、IP封锁等。爬虫工程师需要设计相应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爬虫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搜索引擎索引、数据挖掘、价格监测、新闻聚合等。然而,使用爬虫需要遵守法律和伦理规范,尊重网站的使用政策,并确保对被访问网站的服务器负责。
2025-09-05 17:12:04 11KB python 爬虫 数据收集
1
一键生成,覆盖三大主流项目类型软材料:无需复杂操作,安装桌面工具后,输入项目基本信息(名称 / 功能 / 开发时间等),点击 “生成” 按钮,10分钟 自动输出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的全套软申请材料 —— 含源代码文档(前后 30 页规范格式)、软件说明文档、申请表等,完全匹配版权局要求。 真实用户验证:15 分钟完成申请,下证率超 95%:去年有位开发电商小程序的客户,用网弧软的一键生成方案 15 分钟生成材料,直接提交后 35 天成功下证(知识库显示类似案例下证周期平均缩短 40%)。目前已有超 5000 位开发者使用,反馈 “再也不用为材料格式发愁”。
2025-09-04 18:58:29 13.05MB 软件著作权
1
《Tensorflow+Keras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实践应用》是由林大贵先生所的一本专注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实践教程书籍。本书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TensorFlow和Keras这两个强大的深度学习框架来构建和实现各种人工智能应用。TensorFlow是由Google开发的一个开源机器学习库,它广泛应用于数据流图的数值计算。Keras则是一个高层神经网络API,它能够在TensorFlow之上提供更加简洁、快速的实验途径。 书中不仅对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更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TensorFlow和Keras的实际应用。在本书中,林大贵先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展示了如何使用TensorFlow和Keras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预处理,以及如何训练和评估模型。这些实践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图像识别、文本处理、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应用。 由于本书的代码实现依赖于Python语言,因此作者强调了Python编程在深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指导读者如何设置Python环境,以及如何使用Python中的相关库来完成深度学习项目。通过Python,读者可以更加灵活地操作数据、编写算法,并且能够利用大量现成的库和框架来加速开发过程。 此外,本书可能还包含了对深度学习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帮助读者理解深度学习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应用,以及它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中的潜力和挑战。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学习到深度学习的基础知识,还能掌握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为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Tensorflow+Keras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实践应用》是一本结合理论与实践,适合有一定编程基础和对深度学习感兴趣的读者的书籍。它能够帮助读者从零开始,逐步成长为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独立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
2025-08-29 12:36:05 1.18MB
1
智能排队叫号与分诊系统用户手册详细介绍了一款智能系统的运作方式、功能以及使用方法,旨在为用户提供完整和方便的操作指导。系统概述部分首先对智能排队叫号、分诊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管理操作进行了概括,强调了系统对排队叫号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系统设置对用户管理和服务设置的便利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排队叫号管理、排队信息显示、叫号内容编辑、服务设置、叫号操作、叫号屏管理、系统管理等。 登录页面的介绍强调了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即用户在打开系统后,需要通过输入用户名、密码以及验证码来完成登录认证。这一步骤对于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只有验证无误后用户才能成功登录并使用系统。在登录失败的情况下,系统会提示错误信息,并要求用户重新输入正确的登录凭证。 系统的主要页面,即主页面介绍部分,呈现了软件的主要操作界面。用户在登录成功后,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功能按钮,通过这些按钮可以进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各种操作。 软件功能部分详细讲解了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及其操作。排队叫号管理功能页面显示当前排队叫号的情况,包括每日开放总号数、已取号数、剩余号数等信息。用户可以在此页面进行取号操作。 排队信息显示功能让系统能够展示当前的排队情况和等候顺序信息。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等候的情况,以便合理安排行程。 叫号内容编辑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需求对叫号内容进行自定义设置。服务设置功能则让用户可以对叫号服务中的语音、语速、音量等进行个性化调整,甚至可以进行语音测试以确保设置的准确性。 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叫号屏管理功能,允许对叫号屏内容进行编辑和管理。系统管理功能则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系统设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 整个用户手册的设计注重用户友好和操作简便,旨在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如何使用智能排队叫号与分诊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025-07-18 11:26:59 2.06MB
1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在商用和民用领域扮演的角色变得日益重要。为了提升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的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一款名为“无人机认知语义通信系统V2.0”的高级通信解决方案应运而生。该系统不仅集成了先进的通信技术,更融入了人工智能与语义理解技术,赋予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我认知与智能决策能力。在此背景下,我们对这款系统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其架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 系统的核心架构在于认知层的设计。认知层是系统智能的体现,它通过接收并解析无人机传感器收集的各种数据——包括图像、视频和飞行参数——来理解周围的环境。这一层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来识别环境特征,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解析目标物体,并且能够辨识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这种认知层的设计使得无人机能够自动适应环境变化,显提高了任务执行的精确性与安全性。 系统的工作原理始于数据采集模块的实时交互。无人机的感知元件不断收集环境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认知处理模块进行分析。认知处理模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解读,提取关键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处理后的信息则由通信模块发送至地面控制站或与其他无人机进行有效沟通。这一系列的流程保证了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无人机认知语义通信系统》源代码的文档揭示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关键代码段不仅展示了数据采集、处理和通信模块的实现方法,而且也反映了开发团队在编程方面的专业水平和对无人机通信系统需求的深刻理解。源代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和系统的稳定性,这为无人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无人机认知语义通信系统》申请书部分则突显了系统在无人机技术领域的创新性和应用前景。该申请书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创新点,如其独特的语义理解能力、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等,并阐述了这些技术优势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价值。此外,专利申请的提出也体现了开发团队对于保护自身研发成果的重视,这对于维护知识产权、促进无人机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无人机认知语义通信系统V2.0代表了无人机通信技术的新发展。它不仅为无人机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而且通过集成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无人机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这些特点使它在无人机监控、测绘、搜索救援、环境监测以及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随着未来5G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融合,无人机认知语义通信系统V2.0将更加完善,为无人化智能世界的构建贡献重要力量。
2025-05-26 13:40:29 4.13MB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一款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的开发设计全过程。内容包含了指尖追踪技术的深入探讨、涂鸦绘制功能介绍和数字识别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演示。与此同时,文中列举了详细的开发路线图,为研发团队指明了项目方向,还提出了系统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及对应解决方案。 适合人群:适合从事软件开发,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及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人员及专业开发者阅读。 使用场景及目标:可用于开发具有指纹跟踪与手写识别技术的应用程序,在教育辅导写字训练,游戏创作,美术创意设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说明:该应用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高度可扩展性。通过优化系统功能和不断提升用户友好性,力求打造出一款兼具创新性、实用性与市场潜力的作品。
2025-05-26 13:11:02 1.01MB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