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并制作线路负载及故障检测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检测装置只通过两个连接端子与两根导线连接。导线上A、B两点距离各自连接端子约5cm,远端30cm范围内为连接负载和故障区域。负载由电阻(额定功率0.25W)、电容(耐压16V)和电感(额定电流50mA)3个元件中任意2~3个元件串联或者并联组成。其中电阻值范围:200Ω~2kΩ,电容值范围:200nF~2μF,电感值范围:100μH~1mH。检测装置由5V单电源供电,能实时检测和显示负载网络结构,负载开路、短路故障报警,以及短路故障点位置测量。响应时间不大于5s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赛事。2019年的C题,即"线路负载及故障检测装置",要求参赛队伍设计一个装置,该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并显示负载网络结构,同时具备开路、短路故障的报警功能,并能定位短路故障点。 基础要求主要包括: 1. 装置需有开路和短路故障的独立指示报警。 2. 装置能准确测量给定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值,误差不超过5%,测量时间不超过5秒。 3. 能识别由2至3个元件串联或并联组成的负载网络结构。 发挥部分则增加了难度: 1. 当短路故障点与A点或B点距离相等时,装置需测量并显示该距离,误差不超过1.0cm。 2. 在模拟环境噪声条件下,利用扫频信号1(100Hz至1kHz)测量故障点距离,同样要求误差不超过1.0cm。 3. 在此基础上,再使用扫频信号2(1MHz至10MHz)进行测量,保持相同的精度要求。 4. 其他可能的扩展功能。 测试环境会提供高精度元件,导线使用特定规格的铜芯网线,而参赛者需要准备自己的导线和短路线。扫频信号具有特定参数,如方波形、峰峰值、扫描时间和频率范围。短路故障点定位需要实时且稳定,不允许使用测距传感器,且允许短路线与导线焊接连接。 评分标准涵盖设计报告、理论分析、电路与程序设计、测试方案和结果等多个方面,总计120分。其中,完成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的各项目均有明确的分数分配,强调了设计的完整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参赛队伍需要考虑以下关键知识点: - 电路设计:如何构建能检测不同负载组合的电路,以及处理开路、短路故障的电路逻辑。 - 数字信号处理:理解并应用扫频信号进行故障点定位,这涉及到滤波、频率分析和信号处理算法。 - 误差分析:计算和控制测量误差,确保测量精度。 - 抗干扰技术:设计电路以减小环境噪声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微控制器编程:实现自动化检测和报警功能,以及数据显示和控制。 - 电源管理:确保装置仅使用5V单电源供电,满足低功耗要求。 这个竞赛题目涵盖了电子工程中的多个核心领域,要求参赛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完成这样一个全面的电子产品设计。
2025-07-04 16:27:06 224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接地故障的检测与处理方法。首先阐述了接地故障的危害及其重要性,随后分别讲解了电流检测法、电压检测法以及信号处理与诊断三种主要的检测手段,并提供了基于Python的电流检测法代码示例。最后提出了针对接地故障的处理措施,包括停机检查、更换损坏部件、加强日常维护和引入智能诊断系统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负责永磁同步电机维护和故障排查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掌握永磁同步电机接地故障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能够运用提供的代码快速定位故障,从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也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动机故障检测中。此外,智能诊断系统的引入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5-06-19 19:40:20 1.1M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Pensim仿真软件及其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非线性过程故障检测的方法和技术。文中详细描述了Pensim软件的安装步骤、使用方法,并提供了两个Excel文件,分别记录了正常工况和故障1(底物流加速度以10%幅度阶跃降低)下300小时的发酵数据。通过Matlab代码展示了如何读取和分析这些数据,同时附带两篇相关论文,深入探讨了青霉素发酵过程数据集的研究成果。 适合人群:从事生物制药、化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发酵过程和故障检测感兴趣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青霉素发酵过程建模、故障诊断和优化的实验室或企业。主要目标是通过仿真和数据分析,提升对非线性故障的理解,改进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 其他说明:Pensim软件不仅可以生成不同类型的故障数据,还可以帮助用户深入了解工业过程中的复杂动态行为。提供的Matlab代码和论文资料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
2025-06-07 22:55:06 2.41MB
1
该数据集和完整代码主要实现《神经网络 | 基于多种神经网络模型的轴承故障检测》,适用于正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以及计算机、机械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伙伴们。在轴承故障诊中,研究基于已知轴承状态的振动信号样本来分析数据并建立轴承故障诊断模型预测未知状态的振动信号样本并判断该样本属于哪种状态十分重要。 资源中的神经网络模型可能仍不够完善,大家可以继续修改完善,不断研究其他的内容。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交流,你们的支持也是我前进的十足动力!
2025-05-23 14:39:33 9.2MB 神经网络 数据集
1
在图像处理领域,自适应阈值分割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它能根据图像局部特性进行像素分类,从而有效地将图像中的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分开。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MATLAB环境下,运用Fisher准则来实现自适应阈值分割。 我们要理解Fisher准则的基本概念。Fisher准则源于统计学,它通过寻找最大化类间距离(Inter-Class Variance)与最小化类内距离(Intra-Class Variance)之比的方法,来确定最优分类边界。在图像分割中,这意味着我们寻找一个阈值,使得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的差异最大,同时内部的差异最小。 在MATLAB中实现这个过程,我们首先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例如灰度化和噪声去除。这可以通过`rgb2gray`函数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再使用中值滤波器(`medfilt2`)进行去噪。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图像的梯度,以获取图像的边缘信息,这可以使用`imgradient`函数完成。 然后,我们定义Fisher准则的函数。这个函数通常包含两个部分:计算类间方差和类内方差。对于每个可能的阈值,我们可以计算前景(高灰度值)和背景(低灰度值)的均值和方差,进而计算出这两个量的差异。MATLAB中可以使用`histcounts`函数来得到每个灰度级的像素计数,进一步计算均值和方差。 一旦我们得到了所有可能阈值的Fisher比,就需要找到最大值对应的阈值。这可以通过`max`函数实现,从而找到最佳分割点。我们使用这个阈值进行二值化操作,可以使用`imbinarize`函数将图像分割成前景和背景两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分割效果,我们还可以引入其他策略,如Otsu阈值、K-means聚类等方法来优化阈值选择。同时,对于复杂场景,可能需要结合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等技术,以提高分割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总结来说,基于Fisher准则的自适应阈值分割在MATLAB中实现,涉及图像预处理、梯度计算、Fisher准则的计算以及二值化等步骤。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将图像分割为感兴趣的区域和背景,尤其适用于目标与背景对比度不一致的情况。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具体图像特点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分割效果。
2025-05-10 10:34:21 202KB Matlab
1
CRH 系列定型动车组用网络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 则、寿命要求、标识、运输与储存要求等。用于指导CRH 系列动车组用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和认证。
2024-04-22 00:17:26 3.07MB 网络控制
1
快速谱峭度(FSK)滤波轴承微弱故障检测.rar
2024-04-12 15:21:49 40.63MB JAVAEE 算法模型
1
针对现有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检测方法准确率及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φ-OTDR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相干脉冲光的后向瑞利散射对托辊的振动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异常托辊的识别和定位。实验及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检测,故障定位误差不大于5m。
2024-02-29 08:02:36 248KB 带式输送机 托辊故障检测
1
针对现有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检测方法采用接触式测量、不便于安装操作、不适合于井下大范围故障检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去噪和BP-RBF神经网络的托辊故障检测方法。采集托辊运行时的音频信号,采用结合了软阈值法和硬阈值法的折中法对音频信号进行小波去噪处理;将每一层小波分解信号的能量和作为该层的特征值,通过处理系数对低频部分的特征值进行转换,以减小其在总能量中的占比,使故障特征更加明显;将提取的特征向量输入BP-RBF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故障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正常托辊信号、托辊表面存在裂痕、托辊表面磨损3种情况,该方法的故障识别率达到96.7%。与传统的频谱分析诊断技术相比,该方法所需的工作量更少、准确率更高;相较于基于温度检测等的故障检测技术,该方法采用非接触安装方式,安装更方便,检测范围更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数据传输时延,以及由被控对象和控制器之间的不同步给系统所带来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鲁棒H_∞保性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将时延的不确定性转换为系数矩阵的不确定性,在此模型基础上利用并行分配补偿,并根据H_∞鲁棒控制理论及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获得了网络控制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及H_∞控制律存在的充分条件,同时提出了网络控制系统鲁棒H_∞保性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