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15kW充电桩的PSIM仿真设计,主要涉及三相维也纳PFC和三电平LLC的组合系统。系统输入为三相380Vac,输出为800Vdc。文中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PSIM仿真实验中的表现,展示了它们在提高功率因数、降低谐波失真以及提升能量转换效率方面的优势。仿真结果显示,三相维也纳PFC显著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谐波失真;而三电平LLC则在800Vdc的输出电压下保持了高效的能量转换和平稳的电压电流波形。此外,文章还提出了未来优化控制策略的方向。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研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SIM仿真工具和高效直流电源解决方案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充电桩内部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目标是帮助他们掌握三相维也纳PFC和三电平LLC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便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还包括了部分仿真代码,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实验结果。
2025-08-26 22:08:30 764KB 电力电子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相维也纳PFC开关电源这一成熟技术。首先概述了三相维也纳PFC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强调其用于改善电力质量和提高功率因数的作用。接着阐述了开关电源的核心技术,特别是三相AC输入无桥PFC和±400V DC输出的特点。文中还展示了一个简化的PFC控制代码片段,解释了如何通过调整开关电源的导通时间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最后提到该技术已经在市场上稳定运行两年,并成功量产,提供了完整的源代码、原理图和PCB等资料。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对开关电源技术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稳定电力供应的工业设备和电子产品制造商,旨在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三相维也纳PFC技术,提升产品的电力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资料和代码片段有助于加速新技术的研发和现有系统的改进,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2025-08-26 21:40:09 3.18MB
1
PFC(Particle Flow Code)中,离散元方法(DEM)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业、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数值模拟。本话题将详细介绍如何在PFC中创建一个圆柱形的试样,并输出其内部粒子的位置和半径,以及如何确保代码在PFC5.0和PFC6.0两个版本中都能运行。 让我们了解PFC的基本概念。PFC是一种基于颗粒的数值模拟软件,它通过模拟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多体系统的动态行为。在PFC中,物质被看作是由众多相互作用的颗粒组成,这些颗粒可以是岩石、土壤、混凝土等材料的微小单元。 创建圆柱形试样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义颗粒**:我们需要定义颗粒的属性,如形状(通常是球形)、大小、材质等。这可以通过`Make Particle`命令完成,或者使用数据文件导入预先设定的颗粒参数。 2. **布局颗粒**:在PFC中,可以使用`Arrange Particles`命令来创建特定形状的结构,如圆柱体。用户需要指定圆柱的中心位置、半径和高度,PFC会自动按照这些参数排列颗粒。 3. **设置边界条件**:为了模拟实际问题,我们需要定义边界条件,如固定边界或滑移边界。这通常通过`Apply BC`命令实现,例如应用`Fixed BC`来固定圆柱底部的颗粒。 4. **定义相互作用**:颗粒间存在力的作用,如弹性接触力、摩擦力等。这需要通过`Make Contact`命令来设置,包括接触模型、弹性常数和摩擦系数等。 5. **参数输出**:在PFC中,`Record`和`Output`命令用于收集和存储模拟过程中颗粒的动态信息。在本例中,我们要输出粒子的位置和半径,可以设置合适的记录器,例如`Record Position`和`Record Radius`。 确保代码在PFC5.0和PFC6.0中兼容的关键在于使用通用的PFC语言和函数。虽然这两个版本有一些语法上的差异,但大部分基础命令是相同的。例如,上述提到的`Make Particle`、`Arrange Particles`、`Apply BC`、`Make Contact`、`Record`和`Output`等核心命令在两个版本中都适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版本特有的新功能,可以采用条件语句(如`If Version`)来避免不兼容的问题。 在实际编写代码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 **初始化**:设置模型的全局参数,如时间步长、重力加速度等。 2. **创建颗粒**:定义颗粒的属性并创建它们。 3. **构建结构**:安排颗粒形成圆柱形结构。 4. **设置边界和相互作用**:应用边界条件和颗粒间的接触模型。 5. **模拟运行**:执行模拟循环。 6. **参数输出**:在每个时间步或特定条件下记录颗粒的位置和半径。 7. **结果处理**:使用`Output`命令将数据保存到文件,以便后续分析。 总结来说,PFC中的圆柱形试样建立涉及颗粒的创建、布局、边界条件设定、相互作用定义及参数输出等多个环节。通过合理编程,我们可以实现跨版本的兼容性,从而在PFC5.0和PFC6.0中灵活运用这一方法。对于初学者,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是进行PFC模拟研究的基础。
2025-08-13 21:37:06 64KB 数值模拟
1
基于PFC5.0软件平台建立3D均质单轴压缩模型的方法及其实际应用。首先阐述了模型初始化的关键步骤,包括开启大应变模式、设定合适的空间范围;接着深入探讨了试样生成的具体方法,如采用立方排列生成颗粒并设置合理的密度和阻尼系数;然后讲解了边界墙体的创建方式以及加载速度的选择依据;再者,重点讨论了力学响应的捕捉手段,利用FISH函数高效获取轴向应力;此外,还分享了模型运行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监控方法和一些调试技巧;最后强调了数据提取的方式,确保应力应变曲线能够准确地保存下来供后续分析。同时指出,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接触参数的无量纲化处理、保持准静态条件以及进行体积修正等问题。 适合人群:从事岩土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离散元法(DEM)模拟技术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探究材料微观结构与其宏观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项目。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验证理论假设、优化实验设计方案、预测不同条件下材料的表现特性等。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操作代码片段,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初次接触此类模拟工具的新手来说,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025-08-13 20:19:37 521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连续导通模式(CCM)和临界导通模式(CRM)下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Boost电路的仿真方法及其双闭环PI控制策略。文中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控制方式:CCM模式下的电压电流双闭环PI控制、CCM模式下的电压外环PI电流内环滞环控制以及CRM模式下的电压外环PI内环电流比较控制。每种控制方式都提供了相应的Matlab/Simulink建模思路和关键代码片段,帮助读者理解各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细节。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对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和仿真工具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PFC电路控制策略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旨在通过仿真实验对比不同控制方式的性能特点,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具体的代码示例,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并验证所学知识。
2025-08-12 15:38:34 617KB 电力电子 Boost电路
1
台达三相PFC程序与艾默生充电桩15kw模块:原版软件源码、原理图BOM及PCB资料大全,台达三相PFC程序与艾默生充电桩15kw模块:原版软件源码、原理图BOM及PCB资料大全,台达三相PFC程序 +艾默生充电桩15kw模块 软件源码加原理图BOM 艾默生充电桩15kw模块原版软件源码含核心算法,PFC+DCDC双dsp数字控制,原理图,BOM和PCB(但为PDF版),所有资料完全配套 ,台达三相PFC程序; 艾默生充电桩15kw模块; 软件源码; 原理图BOM; 核心算法; PFC+DCDC双dsp数字控制; 资料配套,艾默生15kw充电桩模块:PFC程序与核心算法源码全解析
2025-07-30 21:10:15 3.41MB xhtml
1
用Buck-Boost变换器实现PFC和半桥驱动输出pdf,用Buck-Boost变换器实现PFC和半桥驱动输出
2025-07-30 09:40:19 1.44MB 开关电源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11kW车载充电机(OBC)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PFC)仿真模型,重点探讨了使用PLECS进行仿真建模的方法和技术细节。主要内容包括:① 如何导入MOSFET的Spice模型并设置热参数,实现对管子损耗和结温的精确仿真;② 控制环路的设计,尤其是SPWM调制配合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具体参数调整方法;③ 损耗计算的技术要点,强调了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的区别及其占比;④ 实战经验和常见错误,如仿真步长的选择和散热器参数的正确设定。通过这些内容,展示了如何利用PLECS高效地完成高精度的PFC仿真。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设计、仿真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适用于对三相PFC技术和PLECS仿真工具有一定了解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需要在项目中构建高效的三相PFC仿真模型;② 希望深入了解PLECS仿真工具的功能和应用技巧;③ 掌握MOSFET Spice模型的导入和热参数设置方法;④ 学习如何优化控制环路参数以提高系统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具体的配置代码和参数设置实例,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实际操作。同时,作者分享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帮助避免常见的仿真陷阱。
2025-07-29 08:49:14 531KB
1
pfc边坡 颗粒流建模 刚性簇柔性簇 clump cluster构建 生成数值模拟仿真 数值分析 凹凸多面体石块模型构建全套命令流 可代 单轴、三轴、直剪、劈裂试验、边坡、路基、沥青路面模型、复合地基模型的构建 可代离散连续耦合pfc-flac ,PFC边坡建模; 颗粒流建模; 簇构建(刚性/柔性); 数值模拟仿真; 凹凸多面体石块模型构建; 试验(单轴/三轴/直剪/劈裂); 边坡/路基/路面模型; 复合地基模型构建; PFC-FLAC耦合。,PFC建模技术:边坡与石块模型构建全流程及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2025-07-17 01:43:39 2.41MB 哈希算法
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交错并联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方案,以及与之相关的28070芯片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输出过程。下面将详细解析这些知识点。 1. 交错并联PFC技术 交错并联PFC技术是一种用来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功率因数的方法。它通过并联多个功率转换通道来工作,每个通道中的功率开关器件按照一定的时序交替导通和关断,这样可以显著减小输入电流纹波,并提高整个系统的功率密度和效率。通常适用于大功率电源转换领域。 2. 28070芯片介绍 文档中提及的28070芯片,虽然没有提供详细的芯片资料,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它可能是一个专门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的集成电路。这种芯片一般内置了PWM(脉宽调制)控制器,用于驱动MOSFET或IGBT等功率开关器件,完成交错并联PFC电路中的功率转换和控制功能。 3. 原理图设计 原理图设计是电路设计中的核心步骤,它涉及到电路元件的选择、电气连接关系的确定和功能模块的布局。对于28070芯片的原理图设计,需要按照芯片的数据手册要求,将各个元件按照功能模块进行逻辑连接,例如反馈回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等。此外,还要考虑如何实现交错并联结构,合理分配功率通道和控制信号。 4. PCB设计输出 PCB(印刷电路板)设计输出是将原理图转化为实体电路板的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原理图设计,在PCB布板软件中进行走线、布线、打孔、器件布局等工作,以确保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满足要求。PCB设计输出完成之后,通常需要生成Gerber文件,它是传输给PCB制造商进行生产加工的文件格式。 5. 从【部分内容】中提取的知识点 由于给出的内容是OCR扫描识别错误的部分,所以难以获取完整的信息。不过,从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电路元件的代号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如PIFU、PIRT、PIL、PID、PIC、PIJ、PIQ等,这些是电路设计中常用的前缀标识。还有一些明显的模块连接关系,比如“COFU1CORT1PIFU101PIFU102”可能表示一个控制模块和功率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尽管如此,没有完整的电路图和原理图,我们难以准确判断这些符号的具体意义。 总结,本文的知识点主要围绕交错并联PFC技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方法展开,重点介绍了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输出的流程,并简单分析了28070芯片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由于文档内容的不完整性,以上解析只是根据现有信息给出的推断,更多细节和准确信息需要依赖完整的技术文档和实际的电路图。
2025-07-15 20:34:02 832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