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该文档详细介绍了如何在MATLAB环境中实现使用贝叶斯优化方法训练多层感知机(BO-MLP)完成从多输入到单输出回归预测的工作流。整个流程涵盖了准备合成数据集、建立和训练BO-MLP模型、利用模型对新样本点做出预报以及评估预报准确度,最后还展示了预报效果对比的可视化图形。 适合人群:适用于希望借助于MATLAB工具箱从事机器学习研究尤其是专注于非线性回帰问题解决的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研究人员能够自行搭建BO-MLP神经网络架构,并运用自动超参数寻优手段优化网络配置;旨在提升面对具体应用场景时复杂回归任务的处理能力和泛化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完整的代码样例和相应的解释说明,而且包含了所有所需的数据准备工作段落,在此基础上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灵活调整各组件的具体实现细节来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1
采用 Lagrangian方法和 Raleigh- Ritz方法对 具有主动约束层阻尼 (ACLD)的柔性机械臂建立动力 学方程。在 CPET 技术基础上应用软件 M ISER3. 2来 调节系统参数,即约束阻尼层和粘弹性材料层的厚度, 以解决在连续时间内优化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主动约束层阻尼; 主动控制; 优 化控制
2025-08-23 19:56:14 219KB 柔性机械臂 优化控制
1
ora2pg是一款强大的开源工具,专门设计用于帮助用户将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和结构平滑地迁移至PostgreSQL系统。这个工具采用Perl语言编写,因此在标签中我们看到了"Perl",这意味着对Perl编程语言有一定的了解是使用ora2pg的前提条件。 ora2pg的主要功能在于其自动化迁移过程。它能够连接到Oracle数据库,执行一系列复杂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1. **数据库结构分析**:ora2pg首先会扫描Oracle数据库的所有对象,如表、视图、索引、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等,全面理解数据库的架构。 2. **数据抽取**:在获取了数据库结构后,ora2pg可以导出所有数据,确保迁移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3. **转换规则应用**:由于Oracle和PostgreSQL之间存在语法差异,ora2pg会根据预定义的转换规则,将Oracle特定的SQL语句和特性转化为PostgreSQL兼容的格式。 4. **生成SQL脚本**:ora2pg将上述步骤的结果整理成一系列SQL脚本,这些脚本可以在PostgreSQL环境中执行,从而重建Oracle数据库的结构并导入数据。 5. **用户配置**:ora2pg提供了丰富的配置选项,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迁移策略,例如选择迁移哪些对象、是否进行数据类型转换、是否保留Oracle特有的特性等。 6. **安全性和兼容性**:ora2pg在迁移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同时尽可能保持与Oracle数据库的兼容性,使得迁移后的PostgreSQL数据库能顺畅地服务于原Oracle应用程序。 在使用ora2pg进行迁移时,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Oracle和PostgreSQL知识,以及Perl编程基础。对于压缩包文件"ora2pg-master",这通常表示包含了ora2pg的源代码仓库,可能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 `README`:项目简介和安装指南。 - `src`:Perl源代码文件夹。 - `doc`:文档和用户手册。 - `config`:配置文件示例。 - `sql`:生成的SQL脚本模板。 - `scripts`:辅助脚本和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用户需要按照README的指示编译源代码,配置ora2pg以连接Oracle数据库,并根据需求定制迁移设置。之后,运行ora2pg进行数据和结构的迁移,最后在PostgreSQL环境中执行生成的SQL脚本来完成整个迁移过程。 ora2pg是Oracle到PostgreSQL迁移过程中的利器,它通过自动化处理减轻了大量手动工作,使得大型数据库的迁移变得更为高效和可控。然而,使用ora2pg前,用户需要对数据库管理、Perl编程以及两者的差异有一定了解,以确保迁移过程的顺利进行
2025-08-21 15:28:02 463KB Perl
1
标题中的“Patran-Nastran-FEM-Analysis-examples”暗示了这个压缩包包含一系列关于使用Patran和Nastran软件进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分析的实际案例。Patran是一款强大的预处理工具,而Nastran则是业界广泛使用的结构分析求解器。这两个软件结合使用,可以高效地进行复杂的工程模拟。 在描述中提到的“Patran-Nastran有限元分析示例”意味着这份资料可能涵盖了如何设置模型、施加边界条件、选择合适的元素类型、定义材料属性以及执行静态、动态或热力分析等多个步骤。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实例提供了实践经验,帮助理解FEM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虽然没有具体的标签提供更多信息,但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压缩包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模型创建**:展示如何在Patran中导入几何数据,创建有限元网格,包括线性、壳和实体元素的选择,以及网格细化策略。 2. **材料属性定义**:解释如何定义不同材料的属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并应用到相应的元素上。 3. **边界条件与载荷**:演示如何施加固定约束、位移、力、温度等边界条件,以及如何添加集中载荷和分布载荷。 4. **求解设置**:介绍如何配置Nastran求解器参数,包括分析类型(如静力、动力、热分析)、时间步长、收敛标准等。 5. **后处理**:讲解如何利用Patran的后处理功能,查看和理解结果,如应力、应变、位移云图,以及频谱分析结果。 6. **案例研究**:可能包含了多个实际工程问题的案例,如结构响应、振动分析、热传导分析等,帮助用户逐步掌握FEM分析技巧。 7. **报告生成**:可能会涉及如何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包括结果解释、图表和结论。 由于没有具体的文件列表,以上内容是基于标题和描述的普遍假设。实际上,压缩包可能还包含详细的教程文档、模型文件(.mdl)、输入文件(.bdf)、结果文件(.op2)以及可能的视频教程。通过这些资源,学习者可以系统地学习和实践Patran-Nastran联合使用的FEM分析过程。
2025-08-20 18:12:02 48.4MB
1
《rfc2544:网络互联设备的基准测试方法论》是一份由网络工作组(Network Working Group)制定的重要文档,旨在为网络互联设备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性能测试方法。该文档由哈佛大学的S. Bradner与NetScout Systems的J. McQuaid共同起草,发布于1999年3月,旨在取代并废止之前的RFC1944,修正了其中用于网络测试设备默认IP地址的值。 ### 一、文档地位与版权 rfc2544提供的是信息性的指南,不规定任何类型的互联网标准。该文档可自由分发,并受互联网协会(The Internet Society)的版权保护,所有权利保留。 ### 二、文档目的 该文档定义了一系列用于描述网络互联设备性能特性的测试,包括测试的定义以及报告测试结果的具体格式。它不仅限于定义测试本身,还详细阐述了特定情况下应包含的测试和条件,提供了额外的测试实践信息,例如最大帧率、不同媒体上的特定帧大小,以及用于测试的帧格式示例。 ### 三、解决“规格战争” rfc2544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市场上的“规格战争”,即供应商通过夸大产品规格或使用模糊不清的数据来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种做法往往让潜在用户感到困惑,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rfc2544通过定义一系列具体的测试,使得供应商可以测量并报告网络设备的性能特征,从而为用户提供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可比较数据,帮助他们评估这些设备的真实性能。 ### 四、前导文档与术语 在尝试使用rfc2544之前,建议先参考“网络互联设备的基准测试术语”(RFC1242)。该文档定义了许多在rfc2544中使用的术语,理解这些术语对于正确应用rfc2544至关重要。 ### 五、现实考量 作者在撰写rfc2544时,始终考虑到了实际操作的需求,确保能够构建出执行所描述测试的设备。虽然文档中没有详尽列出所有可能的测试设备细节,但其目标是提供一个实用且可操作的框架,以便于业界遵循。 ### 六、核心测试与报告 rfc2544的核心在于它定义的一系列测试,包括但不限于吞吐量测试、延迟测试、丢包率测试等。这些测试覆盖了网络设备性能的关键方面,如数据传输速度、响应时间和可靠性。同时,文档还详细规定了如何报告这些测试的结果,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便于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与比较。 《rfc2544:网络互联设备的基准测试方法论》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技术文档,它不仅为网络设备的性能评估提供了标准化的框架,也促进了行业内关于设备性能透明度的提升,减少了因误导性规格描述而导致的市场混乱,对于推动网络技术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25-08-20 15:12:03 65KB rfc2544
1
### 如何利用Simulink导入Excel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 一、引言 在现代工程领域,特别是控制工程和系统仿真领域,Simulink作为MATLAB的一个重要组件,被广泛应用于建模、仿真以及分析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为了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工程师们常常需要收集实际系统的传感器数据来进行模型验证。这些数据往往以Excel或文本文件的形式存储。因此,学会如何将这些外部数据导入Simulink中进行分析和仿真变得尤为重要。 #### 二、数据准备与理解 本例中使用的是一组惯导数据,该数据已整理并保存在Excel文件中。数据表中的各列分别代表不同的物理量: - A列:时间序列; - B列:偏航角; - C列:俯仰角; - D列:横滚角; - E列:纬度; - F列:经度; - G列:海拔高度。 这些数据覆盖了从A1到G19469的范围,涵盖了丰富的信息用于后续的分析工作。 #### 三、在Simulink中导入Excel数据 ##### 1. 建立Simulink模型 - **第一步**:打开Simulink软件,并启动新的模型编辑窗口。 - **第二步**:通过Library Browser找到“Sources”库中的“From Spreadsheet”模块。 - **第三步**:将“From Spreadsheet”模块拖拽到Simulink模型编辑窗口中。 ##### 2. 设置模块参数 - 双击“From Spreadsheet”模块,进入其参数设置界面: - **文件路径**:选择包含所需数据的Excel文件路径。 - **工作表名称**:指定Excel文件中的工作表名。 - **范围**:输入数据所在的单元格范围(如本例中的A1:G19469)。 - 完成设置后,点击“Apply”按钮。 完成上述步骤后,模块将显示出对应的输出接口,准备接收进一步的处理指令。 ##### 3. 连接输出 - 将“From Spreadsheet”模块的输出接口连接到示波器或其他可视化工具上,以便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 ##### 4. 配置仿真参数 - 在Simulink模型属性设置中,配置仿真步长(确保与Excel数据中的采样时间一致),以及其他必要的仿真参数。 ##### 5. 运行仿真 - 启动仿真后,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到Excel数据中的六个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 四、结果分析 通过Simulink导入并分析Excel数据的结果,工程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实际系统的动态特性,并据此调整和优化模型参数。例如,在本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偏航角、俯仰角、横滚角等关键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对于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 五、扩展应用 除了上述基本的应用场景外,Simulink还可以与其他工具(如MATLAB脚本、数据库接口等)结合使用,实现更高级的数据分析功能。例如: - **数据预处理**:在导入数据之前,使用MATLAB脚本来进行数据清洗、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 - **实时数据流处理**:利用Simulink实时模块,可以直接处理来自外部设备的实时数据流。 - **多源数据融合**:同时从多个来源获取数据,并在Simulink环境中进行整合和分析。 通过Simulink导入Excel数据并进行分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手段,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和智能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5-08-20 13:38:04 976KB 数据分析
1
本项目专注于医疗领域内的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具体目标是处理并分析大量包含关键医疗信息的电子病历文本。这些文本经过专业人员的标注,总共600份,它们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临床信息,还涉及对解剖部位、疾病名称、药物名称以及其他相关的医学术语进行识别。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简称NER)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旨在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中识别出具有特定意义的实体,并对其进行分类。在医疗领域,这项技术可以极大提升对电子健康记录(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简称EHR)的处理能力,从而有助于医疗研究和临床决策。 项目中涉及的电子病历文本,作为医疗领域重要的数据来源,承载了大量的患者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病人的症状、诊断结果、治疗方案以及疗效反馈等。这些信息的准确抽取和分析,对于医疗质量的改进、新药的研发以及疾病传播模式的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如何高效地从海量病历中提取有用信息,成为了医疗信息系统研究的热点。 为达成项目目标,项目团队需要利用高级的计算机算法和编程技巧,尤其是熟练掌握Python编程语言。Python因其简洁易学、功能强大,在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广受欢迎。在本项目中,Python不仅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还可能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库,如NLTK(Natural Language Toolkit)、spaCy、gensim等,以及机器学习框架,如scikit-learn、TensorFlow或PyTorch等。这些工具和库的使用,将有助于开发出高效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能够准确地从电子病历文本中识别出关键的医学实体。 项目的另一个重点是处理和分析数据集。由于数据集规模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格式化以及标注等步骤。预处理是后续分析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模型训练的效果和质量。在标注工作中,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以确保标注的准确性,这通常是通过聘请医疗专业人员或者与医疗领域的研究机构合作完成。 此外,为了验证模型的性能和准确性,可能还需要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三个部分。利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使用验证集进行调参,最后通过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最终评估。评估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诸如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指标来衡量模型对医疗实体识别的效能。 本项目旨在通过命名实体识别技术,从电子病历文本中高效、准确地提取医学信息,为医疗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应用,本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数据的处理能力,也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
2025-08-13 15:27:14 11.09MB 毕业设计
1
用ollama进行deepseek-XXX.gguf模型的导出和导入,当然其他的模型同样支持只要是,gguf都可以 大家肯定有过下载的模型想不第二次下载,或者想从其他地方下载的模型导入的想法,尤其是deepseek的模型拉取时间过长,浪费时间。 ollama工具是用于gguf格式模型的导出和导入的有效途径。gguf是一种通用模型文件格式,它使得不同模型的保存和迁移变得更加方便。使用ollama,用户可以轻松地管理模型文件,例如将模型从一个位置导出到另一个位置,或者导入预先下载好的模型,避免重复下载,提高工作效率。 当需要导入一个gguf模型时,用户首先需要将模型文件放置在指定的目录下。接着,在同一目录下创建一个model.txt文件,文件内需指定模型文件的具体路径。使用ollama命令行工具执行导入操作后,即可通过运行指定的名称来激活模型,进行后续的操作或应用。 模型的导出过程同样简便。通过使用ollama提供的命令,用户可以查看当前所有可用模型及其路径,然后通过命令行工具导出特定模型到用户指定的路径。例如,使用ollama list查看当前所有模型,用ollama show --modelfile命令查看具体模型路径,然后使用如powershell的命令将模型文件复制到新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ollama工具不仅支持deepseek这类模型,而且能够用于任何gguf格式的模型。这意味着,无论模型来源何处,只要它符合gguf格式标准,都可以通过ollama进行有效的导入和导出操作。 此外,由于deepseek模型文件通常较大,拉取过程可能会非常耗时,使用ollama可以有效节省时间和网络资源。用户可以先在有良好网络环境的地点下载模型,然后利用ollama将其导出到本地,之后在需要的环境中,通过导入操作快速使用模型,无需重新下载。 ollama通过支持gguf格式的模型导出和导入,极大地简化了深度学习模型文件的管理,降低了模型迁移的难度,使得用户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已有的模型资源。对于那些需要频繁处理模型文件的研究者或开发者来说,ollama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
2025-08-13 14:03:08 62KB
1
"基于Simulink仿真的单相并网逆变器原理及其性能优化策略",单相并网逆变器MTALAB Simulink仿真 可进行原理讲解 仿真可实现单位功率因素并网、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相位、网侧电流THD<5% 基于dq坐标系的PI控制、电网电压前馈策略 ,关键词:单相并网逆变器;MATLAB Simulink仿真;原理讲解;单位功率因素并网;电流与电压同相位;网侧电流THD<5%;dq坐标系PI控制;电网电压前馈策略;,单相并网逆变器PI控制与仿真研究 在当前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单相并网逆变器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尤其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以及储能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逆变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以满足电网的并网要求。单相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优化策略,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也是电力电子工程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研究的核心是利用MATLAB的Simulink仿真工具来探讨单相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研究其性能优化策略。Simulink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设计和仿真平台,它允许工程师通过图形化界面直观地构建和分析动态系统。通过Simulink进行逆变器的仿真,不仅可以快速验证设计的合理性,还可以在实际制造和应用之前预测和改进系统的性能。 在逆变器的性能优化策略中,单位功率因数并网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意味着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比例应尽可能接近1:0,从而减小对电网的不良影响,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相位是保证电能质量的关键,它要求逆变器能够准确地跟踪电网电压的相位,以实现有效的功率交换。 电网侧电流的总谐波失真(THD)是衡量电能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当THD值过高时,会增加电网的损耗,影响电能质量,并可能导致逆变器和其他电网设备的损坏。因此,逆变器设计中应尽量减少THD值,本研究中提到的THD小于5%即为优化目标。 为实现这些性能指标,本研究采用了基于dq坐标系的PI控制和电网电压前馈策略。dq坐标系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控制交流电机和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它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从而简化了控制策略的设计。PI控制是一种常用的反馈控制策略,它结合了比例(P)和积分(I)控制的优点,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电网电压前馈策略则是通过将电网电压的变化量作为前馈信号输入到逆变器的控制系统中,以减小电网波动对逆变器输出的影响。 通过对单相并网逆变器原理的深入讲解和仿真分析,本研究不仅阐明了单相并网逆变器的工作机制,还提出了一系列性能优化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望提高逆变器的电能质量,增强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2025-08-10 19:58:35 231KB edge
1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SPI)和同步串行端口(Synchronous Serial Port, SSP)是常见的通信协议,广泛用于微控制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NXP2148是一款高性能的微处理器,支持这两种通信方式,使得它能够与各种传感器、存储器和其他外围设备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 **SSP (Synchronous Serial Port)** SSP是一种全双工、同步的通信协议,由NXP公司开发,常用于其微控制器产品中。SSP提供主从模式,其中主设备控制时钟并启动通信。它有四种工作模式:SPI模式、I2S模式、MSPI模式和MICROWIRE/PLUS模式,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SSP通常包括以下信号线:SCK(时钟)、MISO(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MOSI(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和NSS(片选信号),在某些配置下可能还需要一个额外的SS信号来选择多个从设备。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SPI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同步串行通信接口,由Motorola公司开发。与SSP类似,SPI也支持主从模式,由主设备控制时钟。它有四种基本模式(0, 1, 2, 3),根据时钟极性和相位的不同组合定义。基本的SPI接口包含四个信号:SCLK(时钟)、MISO、MOSI和SS。SPI的速度可以很高,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场合。 **NXP2148的SSP和SPI集成** NXP2148微处理器集成了SSP和SPI接口,允许开发者灵活选择适合特定应用的通信协议。在使用SSP时,开发者可以配置时钟速度、数据格式、中断设置等参数。而SPI接口同样可以进行详细配置,如时钟极性、相位、数据宽度等。这些特性使得NXP2148能够适应广泛的串行通信应用场景。 **实现串行通信**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NXP2148的SSP或SPI进行串行通信需要以下步骤: 1. **初始化**:配置微处理器的SPI或SSP接口,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帧格式、时钟极性和相位。 2. **连接设备**:根据所选协议连接相应的从设备,并通过SS或NSS信号选择要通信的设备。 3. **数据传输**:在主设备的控制下,通过MOSI和MISO线进行数据交换。 4. **中断处理**:可选择使用中断处理传输完成,提高实时性能。 5. **错误检查**:检查传输过程中是否有错误,例如数据溢出、丢失或错误的同步。 在"SSP_to_SPI"这个压缩包文件中,可能包含了实现NXP2148的SSP到SPI通信转换的示例代码、配置文档或者硬件连接图。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学习如何在NXP2148上实现从SSP到SPI的转换,从而更好地理解两种协议的交互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在阅读和理解这些资源时,注意理解各个参数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通信过程,这对于优化系统性能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至关重要。
2025-08-08 23:45:27 34KB SPI 214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