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本次实验通过多种路由交换协议组网来模拟中大型网络公司的网络组网转发,因本次实验中所涉及的设备数量较多,内存不足的朋友可以通过分批次启动部分设备来查看实验效果,如果想要启动全部设备的话,大概需要20G的运行内存。 Topo图: 本次实验的介绍如下: 1、设备数量: 路由器:8台 交换机:13台 防火墙:2台 无线控制器:1台 Server:1台 AP:4台 PC:7台 Phone:4台  3、组网情况介绍 核心层由Core-01_1、Core-01_2 两台交换机组成M-LAG系统 设备型号【S6850】 核心设备通过分布式聚合接入上下行设备,再加上VRRP实现高冗余、高可靠性。  汇聚层由AGG-01、 AGG-02 两台交换机组成 设备型号【S6850】 汇聚层上行通过聚合接入核心层的M-LAG分布式聚合组,下行VRRP互联接入层 由于汇聚层设备开启了网卡增强,如果问题的出现与汇聚层的接口有关,请检查汇聚设备的接口是否为down。 AC直接接入两台汇聚,AP直接从AC获取IP,被AC纳管。如果从核心上获取地址需要通过Option43指定AC的地址了。 AP转发模式为本
2025-11-21 17:12:22 35.99MB 毕业设计
1
路由器连接在多个网络上,所以它应当对应每个网络有一块网卡和一个IP地址。然而在实际中可能会出现需建立一个内部网以解决Internet的 IP地址不够用的情况,而工作站往往在自己的主板上又已集成了一块网卡。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设置路由器呢?似乎不好办,然而事实上单网卡工作站也可以配成 TCP/IP网络路由器。本文介绍了在装有Solaris2.x操作系统的SUN工作站上,配置路由器的方法。 标题中的“单网卡工作站也可作TCP/IP网络路由器”指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一台只有一块网卡的工作站作为TCP/IP网络的路由器。这种配置通常用于解决IP地址不足或者构建内部网络的问题。描述中提到,虽然常规路由器通常需要对应每个网络拥有一块网卡和一个IP地址,但在Solaris2.x操作系统下的SUN工作站,可以通过特定的配置实现单网卡路由器的功能。 在配置单网卡工作站为路由器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配置路由器接口**:需要创建多个`hostname.interface`文件,即使在单网卡环境下,这些文件的`interface`名称可以使用相同的网卡代号,通过添加`:n`来区分不同的网络接口。例如,可以创建`hostname.le0`和`hostname.le0:2`来模拟两个网络连接。 2. **分配主机名**:在每个`hostname.interface`文件中,需要为不同的网络接口分配不同的主机名,确保每个网络接口有其独特的IP地址。例如,可以为互联网接口分配`sun1`,为内部网络接口分配`sun2`。 3. **更新IP地址和主机名**:在`/etc/inet/hosts`文件中,添加主机名和对应的IP地址。确保每个网络接口的IP地址都被正确地记录下来。例如,`202.114.209.37`作为互联网接口的IP地址,`180.114.20.1`作为内部网络接口的IP地址。 4. **配置网络掩码**:如果路由器连接了子网,需要在`/etc/inet/netmasks`文件中添加本地网络号和子网掩码,以便正确识别和处理不同子网的流量。 5. **选择路由协议**:可以选择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如RIP和RDISC会自动更新路由信息,而静态路由则需要在`/etc/defaultrouter`文件中指定默认路由器。如果选择动态路由,可以保持该文件为空,让路由器自动获取路由信息;如果选择静态路由,需要填写默认路由器的IP地址和主机名。 6. **重启计算机**:完成上述配置后,重启计算机,系统会在启动时自动配置接口,识别到多个`hostname.interface`文件的存在,从而将工作站视为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单网卡的工作站能够有效地处理来自不同网络的通信,提供路由服务。虽然硬件上只有一个网卡,但通过软件层面的设置,工作站可以拥有多个IP地址,实现了虚拟接口,达到类似多网卡路由器的效果,解决了资源有限情况下的网络连接需求。
2025-11-16 09:53:35 24KB 网络
1
需要将三部分全部下载才能解压,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二版)高清版part3
2025-11-06 18:51:54 47.23MB cisco 王达
1
需要将三个部分全部下载之后才能解压,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二版)高清版part2
2025-11-06 18:50:17 50MB cisco 王达
1
需要将三个部分全部下载之后才能解压,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二版)高清版 part1
2025-11-06 18:46:58 50MB cisco 王达,
1
《中低端路由器的安全测试方法详解》 路由器作为网络的核心设备,承担着数据传输与网络连接的重要职责。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对于中低端路由器的安全性测试尤为重要。YD-T 1440-2006《路由器设备安全测试方法》是针对这一领域的国家标准,旨在为制造商和测试机构提供一套科学、全面的安全评估标准,以确保用户的数据安全和网络稳定性。 一、安全测试框架 YD-T 1440-2006标准构建了一个涵盖硬件、软件、通信协议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安全测试框架。该框架强调从设计、实现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控制,包括安全性设计、安全功能测试、安全性能测试和安全运行管理等方面。 二、硬件安全测试 1. 物理防护:测试路由器的物理防破坏能力,如外壳强度、锁具可靠性等。 2. 电源安全:验证电源模块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防止电源故障导致的安全风险。 3. 接口安全:检查接口的电磁兼容性,防止信息泄露或被非法接入。 三、软件安全测试 1. 源代码审查:分析路由器的软件源代码,查找潜在的安全漏洞和恶意代码。 2. 安全功能:测试路由器的防火墙、访问控制、加密算法等安全功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 系统升级:验证固件升级过程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更新破坏系统。 四、通信协议安全 1. 协议合规性:确保路由器遵循标准的通信协议,避免因协议不规范引发的安全问题。 2. 数据加密:测试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强度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3. 防拒绝服务攻击:评估路由器对DoS(Denial of Service)攻击的防御能力。 五、安全管理 1. 用户权限管理:测试用户账户的创建、修改、删除流程,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2. 日志记录:验证路由器的日志记录功能,便于追溯和审计安全事件。 3. 故障恢复:检验路由器在异常情况下的恢复能力和备份机制的有效性。 六、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的测试案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YD-T 1440-2006标准如何应用于中低端路由器的安全评估。例如,对一款路由器进行安全测试,可能涉及模拟攻击,验证其在遭受攻击时的防御能力;或者分析软件更新过程,确保其不会引入新的安全风险。 总结,YD-T 1440-2006标准为中低端路由器的安全测试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帮助业界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保障用户在网络世界中的安全。通过实施这套标准,不仅可以提高路由器设备的市场竞争力,也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安全的整体水平。
1
内容概要:本文档《RPKI 部署指南(1.0 版)》系统介绍了资源公钥基础设施(RPKI)的技术原理、部署流程及运维实践,旨在帮助网络运营商和安全技术人员防范互联网域间路由劫持、泄露和伪造等安全风险。文档详细阐述了RPKI的架构体系,包括证书签发、存储与同步验证机制,明确了签发主体和验证主体的职责,并提供了ROA签发规范、分阶段验证部署策略、运维监控方法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分析了RPKI在路径验证方面的局限性,并介绍了ASPA、BGPsec等演进技术。; 适合人群:网络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安全运维人员、技术决策者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指导组织部署RPKI以实现路由源验证(ROV),防止BGP路由劫持;②帮助网络管理者分阶段实施ROA签发与RPKI验证,确保业务平稳过渡;③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路由安全性,满足国际互联互通的安全合规要求;④为应对未来路由安全威胁提供技术演进方向。;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实际网络环境逐步推进RPKI部署,重点关注ROA签发规范与分阶段验证策略,定期审计配置一致性,并与其他路由安全机制(如IRR、MANRS)协同使用,全面提升路由安全防护能力。
2025-11-05 14:08:42 1.87MB 路由安全 BGP
1
在现代微服务架构中,网关(如Spring Gateway)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作为系统的统一入口,负责处理请求路由、认证、限流等任务。本文将深入探讨"网关 gateway 动态路由 及 redis 集成限流"这一主题,结合Spring Gateway和Redis的集成,详细阐述其原理和实现方法。 动态路由是微服务架构中的一个关键特性,允许系统根据某些条件(如服务实例的状态、请求的特定属性等)动态地将请求转发到不同的后端服务。Spring Gateway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定义和管理路由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存储在外部数据源(如数据库或配置中心)中,以便在运行时进行动态更新。在本例中,我们使用Redis作为存储路由规则的数据源。通过将路由规则保存在Redis中,可以方便地在不重启网关的情况下添加、修改或删除路由。 Redis是一种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常用于缓存、消息队列等多种场景。在Spring Gateway中,我们可以利用Spring Cloud Gateway的RouteDefinitionRepository接口来实现动态路由。通过实现该接口,我们可以将Redis作为数据存储,并在接收到路由查询时从Redis读取规则。同时,当路由规则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监听Redis的Pub/Sub(发布/订阅)机制来实时更新网关的路由表。 接下来,我们讨论限流。限流是微服务架构中不可或缺的安全策略,用于防止过载和保护系统资源。Spring Gateway提供了RateLimiter过滤器,它允许我们基于预定义的策略限制服务的访问速度。常见的限流算法有固定窗口、滑动窗口和令牌桶等。为了实现动态限流,我们可以结合Redis的分布式锁或者原子操作来控制并发请求的数量。 集成Redis实现限流,可以创建一个限流策略,例如基于每个服务实例的QPS(每秒请求数)。当请求到达时,网关会检查Redis中的计数器,如果当前请求数超过预设阈值,则拒绝请求。使用Redis可以确保限流策略在整个集群中的同步,避免单点故障。 具体实现过程中,我们需要编写自定义的GatewayFilter,该过滤器会在请求到达时执行限流逻辑。同时,我们需要配置Redis连接池,以便于与Redis服务器通信。此外,为了实现灰度限流,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限流策略或阈值,以对部分流量进行更严格的限制,这有助于在不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同时,进行新功能的测试和优化。 总结来说,Spring Gateway的动态路由和Redis集成限流是微服务架构中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将路由规则存储在Redis,我们可以实现路由规则的动态更新;而使用Redis进行限流则能够确保系统的抗压能力并提供灰度测试环境。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微服务架构更加灵活和可控,为开发和运维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025-11-04 18:07:04 20KB spring gatewa redis
1
有限的能量是水下传感器网络(UWSN)的挑战。 为了解决UWSN中的能源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能源意识。 路由算法,称为基于节能矢量的转发协议(ES-VBF)。 新路由协议的主要目的是节省能源。 ESVBF 同时考虑剩余能量和定位信息在计算期望因子时。 通过仿真表明,ES-VBF 该算法增加了残差能量,减小了均方误差值,并且延长网络的寿命而不会降低数据包的接收率(PRR)显然。 ### ES-VBF:节能路由协议 #### 摘要与背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应用需求的增长,水下传感器网络(UWSN)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类网络在海洋监测、环境测量、灾害预警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如信号传输的高延迟、高衰减及受限带宽等特性,使得UWSN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节点能量的有限性。 #### ES-VBF协议介绍 为解决这一问题,Bo Wei等人提出了名为“基于节能矢量的转发协议”(ES-VBF)的新路由算法。该协议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网络的整体能效,即通过优化数据包的传输路径来最大化剩余能量并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ES-VBF协议在计算期望因子时不仅考虑了节点的剩余能量,还融入了定位信息作为参考因素,从而实现了更为精细的能量管理策略。 #### 工作原理 1. **能量感知机制**:在UWSN中,每个节点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高效利用这些资源。ES-VBF协议通过实时监控节点状态,评估其剩余能量水平,从而决定哪些节点应该被用于数据转发。这有助于避免低电量节点过早耗尽能量,确保网络的长期稳定运行。 2. **位置信息集成**:除了能量状况外,节点的位置信息对于选择最优传输路径也至关重要。ES-VBF算法综合考虑了节点的位置坐标及其相对目标节点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跳转次数,进一步节约能量消耗。 3. **期望因子计算**:为了实现上述目标,ES-VBF引入了一个新的计算指标——期望因子。这个因子结合了节点的剩余能量和位置信息,用以评估各个节点作为转发候选人的适宜程度。期望因子较高的节点将更有可能被选中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4. **模拟验证**: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仿真实验验证了ES-VBF协议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采用ES-VBF后,网络中的残留能量明显增加,均方误差值显著下降,同时网络寿命得以延长,而这些改善并未显著降低数据包的接收率(PRR)。 #### 应用场景 - **海洋环境监测**:通过对海洋温度、盐度等参数的持续监测,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 **资源勘探**:在深海油气勘探或矿产资源调查中,UWSN能够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 **安全监控**:在军事或民用领域,如港口安全、非法捕鱼活动的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结论 ES-VBF是一种专门为水下传感器网络设计的节能路由协议。通过有效地整合节点的剩余能量和位置信息,在保证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网络的工作时间。该研究成果为UWSN的实际部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有望推动这一领域向着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优化ES-VBF算法的表现,以及如何与其他节能技术相结合以应对更多复杂挑战。
2025-11-04 16:04:03 1.92MB 研究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