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 以影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为突破口,重点分析防范各种不利于计算机网 络正常运行的措施,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将不利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管理与有效运行。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系统安全 网络权限 加密 1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网络系统在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方面存在问题。由于设计的系统不规范、不合 理以及缺乏安全性考虑,因而使其受到影响。    (2)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协调。一是文件服务器。它是网络的中枢,其运行稳定性 、功能完善性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质量。网络应用的需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和 选型考虑欠周密,从而使网络功能发挥受阻,影响网络的可靠性、扩充性和升级换代。 二是网卡用工作站选配不当导致网络不稳定。   (3)缺乏安全策略。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 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其他人员滥用。   (4)访问控制配置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配置错误,从而给他人以可乘之机。   (5)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任其自然。 2 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2.1 网络系统结构设计合理与否是网络安全运行的关键   全面分析网络系统设计的每个环节是建立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工程的首要任务。应 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抓好网络运行质量的设计方案。在总体设计时要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由于局域网采用的是以广播为技术基础的以太网,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通信数 据包,不仅被两个节点的网卡所接收,同时也被处在同一以太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的网 卡所截取。因此,只要接入以太网上的任一节点进行侦听,就可以捕获发生在这个以太 网上的所有数据包,对其进行解包分析,从而窃取关键信息。为解除这个网络系统固有 的安全隐患,可采取以下措施:   (1)网络分段技术的应用将从源头上杜绝网络的安全隐患问题。因为局域网采用 以交换机为中心、以路由器为边界的网络传输格局,再加上基于中心交换机的访问控制 功能和三层交换功能 ,所以采取物理分段与逻辑分段两种方法,来实现对局域网的安全控制,其目的就是将 非法用户与敏感的网络资源相互隔离,从而防止非法侦听,保证信息的安全畅通。   (2)以交换式集线器代替共享式集线器的方式将不失为解除隐患的又一方法。 2.2 强化计算机管理是网络系统安全的保证   (1)加强设施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实体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 止非法用户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注重在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 务器、打印机等外部设备和能信链路上狠下功夫,并不定期的对运行环境条件(温度、 湿度、清洁度、三防措施、供电接头、志线及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和维护;着力改善 抑制和防止电磁泄漏的能力,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的工作环境。   (2)强化访问控制,力促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正常。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 保护的主要措施,它的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和非常访问,是网络安全 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第一,建立入网访问功能模块。入网访问控制为网络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它允 许哪些用户可以登录到网络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准许他 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 -----------------------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1页。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2024-06-01 23:57:25 27KB 文档资料
1
演示计算机网络安全 此回购包含了我应邀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为二年级学生提供的演讲材料。 您可以查看此演示文稿。 执照 本材料根据。
2024-04-18 10:33:02 2.7MB HTML
1
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1页。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1页。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 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1页。 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1页。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于网络安全越来越关注。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确保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数据加密;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价值 一、网络通信与数据加密技术意义 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2页。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2页。 (一)计算机网络通信意义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罗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过电缆、光纤、微波和通信卫星等介质实现计算机的连接,将不同的主机与工作站相连接,形成完整的数据链路,是各个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达到信息的发布和传输,进行数据分享,实现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1]。通过计算机网咯的应用能够是硬件共享,软件和信息资源共享,此外,通过计算机网络还能对共享的数据进行集中的处理和分析,实现管理和维护的功能。计算机网络按照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可以实现网上的商务办公,进行可视电话会议,多媒体展示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通信在智能化技术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数据加密技术意义 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3页。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3页。 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要基础,这种技术通过将信息通过加密钥匙转换成密文进行传输,接收方通过解密函数和秘钥将加密后的信息还原,形成可读取的信息[2]。利用加密技术对网络进行加密,能够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窃听和入侵,此外,数据加密还能够对恶意软件进行防范,因此,加密技术成为当前实现网络安全防范重要技术之一[3]。 二、数据加密技术的种类 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一下三个层次得以实现,即:链接路径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 (一)链接路径加密和节点加密 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4页。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4页。 链接路径加密是对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加密,通过链接路径加密能够确保数据传输中的安全[4]。当一条信息需要发布出去之前进行数据加密,在过程中的每个节点受到消息后进行解密处理,然后在进入到下一个链路是在对消息进行加密。信息到达最后的目标节点前通过了多条链路,实现了都此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每个节点都完成了加密和解密的过程,这些数据都是以密文方式存在于传输的节点之间,因此,通过链接路径的加密能够将信息传递的路径覆盖,防止对通信业务的窥探和窃取。节点加密与链路加密具有相似性,所不同的是节点加密不允许信息在网络节点以明文形式存在,节点加密是在安全模块中进行的[5]。 (二)端对端加密 端对端的加密是从信息传输的起始点到终点,始终是以密文形式进行传输的,这样能够确保消息在整个传输的过程中不被解密,实现了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与链路加密和节点加密不同,当节点遭到损坏时,消息也不会因此而被泄露。这种加密系统比较链路加密和节点加密而言,具有简单易行,方面可靠的特点,而且在使用和维护方面也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5页。数据加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5页。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端对端加密有着致命的弱点,由于信息是以密文形式传输,因此,这种加密技术要求不能够对信息的源点和终点加密,这将成为入侵者主要攻击的目标。 三、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一)局域网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为了能够实现网络信息的安全传输,通常将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分开运行实现文件的传输和接收,内部局域网主要实现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例如图片、影响的传输,文件的和资料信息的传递,内部会议信息的发布等。数据加密技术是通过局域网中内部路由器实现的,利用加密过的路
2024-04-13 10:22:42 34KB 文档资料
1
文章针对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多种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一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避免网络受到安全威胁。此外,文章还对网络普及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4-01-13 12:35:38 511KB 网络安全 防范措施 发展前景
1
计算机网络安全.ppt
2022-12-03 13:20:23 61KB 计算机网络安全
1
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思维导图,详细概括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体系
2022-12-02 19:17:54 299KB 计算机网络 安全 网络安全
1
网络安全设计方案,可以给网络设计人员参考,非常实用。
2022-11-08 11:47:33 153KB 网络设计
1
计算机网络安全_课后习题答案
2022-11-04 13:03:49 393KB 课后习题
1
计算机网络安全 课程设计报告
2022-11-03 11:57:21 175KB 网络安全 设计报告
1
实验一 TLS配置与流量分析指导书
2022-11-02 18:00:08 409KB 计算机网络安全攻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