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深入解析了FLAC3D在岩土工程中的蠕变模拟方法,特别是博格斯本构模型的应用及其时间步长自动调整技巧。文章首先介绍了FLAC3D的基本蠕变命令流,涵盖了从定义材料属性到输出结果的关键步骤。接着详细讲解了博格斯蠕变本构模型的特点及其在FLAC3D中的参数设定,强调了该模型在描述岩土材料长期荷载下的蠕变行为方面的优势。随后讨论了时间步长自动调整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指出这有助于提高模拟的精度和效率。最后比较了FLAC3D 5.0和6.0版本的命令差异,并通过图示和视频展示了不同蠕变时间下的竖向位移云图及拱顶沉降的时间变化趋势。 适合人群:从事岩土工程分析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深入了解FLAC3D蠕变模拟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岩土材料蠕变行为的实际工程项目,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材料在长期荷载下的表现,从而优化设计方案并保障施工安全。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图示和视频资料使复杂的理论概念变得更为直观易懂,便于读者快速掌握关键技术和操作要点。
2025-11-24 16:34:02 972KB
1
1. 发送地址和命令 CPU发送地址和命令: 当CPU需要访问LPDDR5中的数据时,首先发送一个地址和相应的命令(读取或写入命令)到内存控制器。 2. 地址解码和行选通 行地址选择: LPDDR5根据接收到的行地址(RAS信号)选择特定的行。 行选通延迟(tRCD): 从RAS信号发出到CAS信号发出之间的时间延迟。这段时间内,LPDDR5准备选中的行开始处理。 3. 选中行并准备数据 列地址选择和数据准备: LPDDR5接收到列地址(CAS信号),选中特定的列以准备读取或写入数据。 CAS延迟(CL): 从CAS信号发出到可以读取或写入数据之间的时间延迟。这个时间取决于LPDDR5的CL值。 数据传输准备: DQS(Data Strobe): 用于在数据传输时同步和锁存数据的信号。 DQM(Data Mask): 数据屏蔽信号,指示哪些数据位应该被忽略或不处理。 CK(Clock): 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传输的时序。 PREFETCH: LPDDR5采用了32倍prefetch技术,每个存储周期内能够同时传输32个数据位,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4. 数据传输和操作时序 数据 ### DDR5内存关键技术参数与工作流程详解 #### 一、DDR5内存的工作流程与关键参数解析 ##### 1. 发送地址和命令 - **CPU发送地址和命令**:CPU在需要访问LPDDR5内存中的数据时,首先通过内存控制器向内存发送一个地址和相应的命令(读取或写入)。这一过程是所有数据读写操作的基础。 ##### 2. 地址解码和行选通 - **行地址选择**:LPDDR5根据接收到的行地址(RAS信号)选择特定的行。 - **行选通延迟(tRCD)**:从RAS信号发出到CAS信号发出之间的时间延迟。在这段时间内,LPDDR5准备选中的行以进行后续的数据读写操作。 ##### 3. 选中行并准备数据 - **列地址选择和数据准备**:LPDDR5接收到列地址(CAS信号),选中特定的列以准备读取或写入数据。 - **CAS延迟(CL)**:从CAS信号发出到可以读取或写入数据之间的时间延迟。这个时间取决于LPDDR5的具体规格。 - **Prefetch技术**:LPDDR5采用了32倍Prefetch技术,即每个存储周期内能够同时传输32个数据位,显著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 **突发数据传输**:突发长度(Burst Length)为8或16,决定了在一次行选通后可以连续传输的数据量。 ##### 4. 数据传输和操作时序 - **DQS(Data Strobe)**:用于在数据传输时同步和锁存数据的信号。 - **DQM(Data Mask)**:数据屏蔽信号,指示哪些数据位应该被忽略或不处理。 - **CK(Clock)**: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传输的时序。 - **DLL(Delay Lock Loop,延迟锁存器)**:用于控制数据信号的延迟,确保数据的正确读取和写入。 - **SKEW(数据偏移)**:不同数据信号到达时间的差异,需要通过调整来保持同步。 - **Setup Time**:数据在有效触发沿到来之前数据保持稳定的时间。 - **Hold Time**:数据在有效触发沿到来之后数据保持稳定的时间。 ##### 5. 预充电和刷新过程 - **预充电(Precharge)**:在进行下一次读取或写入操作之前,LPDDR5会对未使用的存储单元进行预充电,清空存储单元中的电荷状态。 - **1.2VCC比较刷新过程**:LPDDR5在工作时会定期进行行的刷新操作,以保持存储单元的电荷状态,防止数据丢失。 ##### 6. 特殊信号处理 - **ODT(On-Die Termination)**:内存总线终端,用于匹配信号阻抗以减少反射和功耗。 - **ZQ(ZQ Calibration)**:ZQ校准信号,用于在LPDDR5初始化阶段对内部的电阻进行校准。 #### 二、具体参数与应用示例 假设LPDDR5的参数如下: - CL = 18 - tRCD = 20 - tRP = 24 - tRAS = 45 - 数据传输速率 = 6400 MT/s - 工作电压 = 1.1V **当CPU发出读取命令时的操作流程示例:** 1. 内存控制器发送RAS信号选中行,等待tRCD(20个时钟周期)后发送CAS信号选中列。 2. 根据CL(18个时钟周期),LPDDR5准备好数据并通过DQS同步和锁存。 3. 数据通过DQM进行掩码处理,同时使用CK进行时钟同步。 4. 在读取数据过程中,LPDDR5保持选中行在tRAS(45个时钟周期)内活跃状态。 5. 每次操作后,LPDDR5通过tRP(24个时钟周期)进行预充电,为下一次操作做准备。 #### 三、结论与展望 以上流程详细描述了LPDDR5的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理解这些参数如何影响LPDDR5的性能和操作流程,有助于优化系统内存的管理和数据访问效率,提高系统整体性能。LPDDR5作为最新一代的低功耗内存标准,通过提供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能效比,满足了现代移动设备和高性能嵌入式系统对内存需求的挑战。 ### 扩展阅读与深入理解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LPDDR5内存及其工作流程,还可以关注以下内容: - **DDR5与DDR4的区别**:对比两种内存标准之间的差异,了解DDR5带来的改进和技术革新。 - **DDR5的物理设计**:了解DDR5内存模块的物理结构,包括引脚布局、电源管理等方面的特点。 - **DDR5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DDR5内存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在未来计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硬件平台或应用程序,深入了解DDR5内存的实际应用效果和优势。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DDR5内存技术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2025-11-19 10:19:51 206KB DDR5
1
最近的一项观察表明,宇宙开始时预期的21厘米亮度温度过高。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对此现象的另一种解释,即在暗区中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暗能量模型最近已被广泛研究,文献中有各种各样的模型。 在这里,我们具体说明一个特定的模型,以便明确显示交互作用的效果。
2025-11-16 16:57:56 650KB Open Access
1
lua5.3.5最新解释器、编译器、静态库、用户手册及c源码的安装包,附加2048游戏脚本,完整实用资源,请下载。 Lua是一个小巧的脚本语言。它是于1993年开发的。 其设计目的是为了通过灵活嵌入应用程序中从而为应用程序提供灵活的扩展和定制功能。Lua由标准C编写而成,几乎在所有操作系统和平台上都可以编译,运行。Lua脚本可以很容易的被C/C++ 代码调用,也可以反过来调用C/C++的函数,这使得Lua在应用程序中可以被广泛应用。不仅仅作为扩展脚本,也可以作为普通的配置文件,代替XML,ini等文件格式,并且更容易理解和维护。Lua由标准C编写而成,代码简洁优美,几乎在所有操作系统和平台上都可以编译,运行。一个完整的Lua解释器不过200k,在所有脚本引擎中,Lua的速度是最快的。这一切都决定了Lua是作为嵌入式脚本的最佳选择。
2025-11-16 09:16:02 552KB lua5.3.5 2048小游戏 lua入门教程
1
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是由Bjarne Stroustrup于1979年在新泽西州美利山贝尔实验室开始设计开发的。C++是C语言的扩展,旨在提供更强大的编程能力,包括面向对象编程和泛型编程的支持。C++支持数据封装、继承和多态等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和泛型编程的模板,以及丰富的标准库,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12 C++是一种静态类型的、编译式的、通用的、大小写敏感的编程语言,它综合了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特点。C++的语法与C语言非常相似,但增加了许多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如类、对象、封装、继承和多态等。这使得C++既保持了C语言的低级特性,如直接访问硬件的能力,又提供了高级语言的特性,如数据封装和代码重用。13 C++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系统开发、游戏开发、嵌入式系统、工业和商业应用、科研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在教育领域,C++因其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特性,常被选为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入门编程语言。在系统开发领域,C++因其高效性和灵活性,经常被作为开发语言。游戏开发领域中,C++由于其高效性和广泛应用,在开发高性能游戏和游戏引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嵌入式系统领域,C++的高效和灵活性使其成为理想选择。此外,C++还广泛应用于桌面应用、Web浏览器、操作系统、编译器、媒体应用程序、数据库引擎、医疗工程和机器人等领域。16 学习C++的关键是理解其核心概念和编程风格,而不是过于深入技术细节。C++支持多种编程风格,每种风格都能有效地保证运行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因此,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程序员,都可以通过C++来设计和实现新系统或维护旧系统。3
2025-11-08 12:40:03 17KB
1
在C++和QML的世界里,优化图像加载速度是一个常见的挑战,特别是在开发用户界面时,快速、流畅的图像展示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本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改进QML中的`Image`控件,利用预解释(pre-parsing)和预读取(pre-fetching)策略来提升图片加载速度。 QML是Qt框架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种声明式编程语言,用于构建富交互式用户界面。`Image`控件是QML中最基础的图像元素,用于显示静态或动态图像。然而,原生的`Image`控件在处理大量或者大尺寸图片时可能会出现加载延迟,影响性能。 预解释(pre-parsing)是一种技术,用于提前解析图像数据,以便系统可以了解图像的元信息,如宽度、高度和格式,而无需完全加载图像。这可以在实际显示图像之前进行,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在QML中,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Image`组件并设置其`source`属性为即将加载的图像URL,然后使用`Component.onCompleted`信号来触发预解释。例如: ```qml Image { id: previewImage source: "path/to/image.jpg" onStatusChanged: { if (status === Image.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loading image"); } else if (status === Image.Loaded) { console.log("Image pre-parsed successfully"); } } } ``` 预读取(pre-fetching)则是在实际显示图像之前加载相邻或后续的图像。这有助于在用户滚动或导航时减少延迟,因为图像已经在后台加载好了。在QML中,可以创建一个队列管理器来处理预读取,根据用户的滚动方向和速度决定何时加载下一张图片。例如: ```qml Item { id: prefetchManager property var prefetchQueue: [] function addForPrefetch(url) { prefetchQueue.push(url); // 检查队列并开始加载 checkPrefetchQueue(); } function checkPrefetchQueue() { // 模拟预读取逻辑,如检查是否在视口内,网络状态等 // ... if (shouldPrefetchNext) { Image { source: prefetchQueue.pop() // 监听加载完成,成功或失败后移除 onStatusChanged: { if (status === Image.Loaded || status === Image.Error) { prefetchQueue.shift(); } } } } } } ``` 在`JQQmlImage-master`这个压缩包中,可能包含了自定义的QML图像组件或相关的示例代码,用于演示如何实现预解释和预读取功能。通过研究这些代码,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优化策略。 总结起来,通过预解释和预读取,我们可以显著提高QML中`Image`控件的加载速度,提供更流畅的用户体验。预解释允许我们在不完全加载图像的情况下获取元数据,而预读取则可以预先加载用户可能需要的图像,减少延迟。在C++和QML的项目中,这种优化对于处理大量图像或高分辨率图片的场景尤其重要。
2025-10-28 10:27:43 17.12MB 开发-图片处理
1
基于PLC的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S7-200 MCGS梯形图程序详解与接线图原理图图谱,No.247 S7-200 MCGS 基于PLC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 带解释的梯形图程序,接线图原理图图纸,io分配,组态画面 ,247; S7-200; PLC自动门控制; 梯形图程序; 接线图原理图; IO分配; 组态画面,"基于PLC S7-200的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详解:梯形图、原理图与IO分配"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自动门控制系统作为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术应用,其设计与实现对于保障人机安全、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以其高可靠性和灵活性而被广泛应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配合MCGS(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监控与控制生成系统)组态软件,构成了一套高效的自动门控制解决方案。 S7-200 PLC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一款小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它具有强大的指令集和良好的扩展性,适合于各种小型控制任务。MCGS组态软件则是一个运行在PC上的上位机监控软件,能够方便地实现人机界面(HMI)的设计,为PLC提供了一个友好的操作界面。 在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中,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包括对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硬件选择、I/O分配等。I/O分配是指将PLC的输入/输出端口与外部设备进行对应连接的过程。在自动门控制系统中,输入端口可能包括门的状态信号、传感器信号等,输出端口则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 梯形图程序是PLC编程中使用的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它通过一系列的接触器、继电器、定时器和计数器等符号来表达逻辑关系。在自动门控制中,梯形图程序需要能够准确地实现门的逻辑控制,如检测到门边的传感器信号后,启动电机开/关门,并在适当的时候停止电机。 接线图原理图则描述了PLC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它是硬件接线和系统调试的重要依据。在接线图中,每个输入输出设备都应该有明确的标识和电气参数,以便于现场安装和维护。 组态画面是使用MCGS软件设计的,它是操作者与PLC进行交互的界面。组态画面可以实时显示自动门的状态,比如门的开关状态、故障信息等,并允许操作者通过界面发出控制指令。 在设计自动门控制系统时,文档资料的整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引言到系统概述,再到技术分析文章,每一份文档都承载了系统设计的重要信息,它们对于理解系统设计的全过程至关重要。 基于PLC的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硬件选型、程序设计、电气连接、人机交互等多个方面。通过严谨的设计和细致的实施,可以确保自动门控制系统既安全可靠又方便使用,从而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求。
2025-10-23 21:55:16 289KB ajax
1
Windows 事件 ID 及解释大全 Windows 事件 ID 是一种错误代码,用于记录 Windows 操作系统中发生的错误或事件。这些事件 ID 分为多个级别,包括错误、警告、信息等,用于记录系统中的各种事件。 事件 ID 0-10 * 0: 操作成功完成 * 1: 函数不正确 * 2: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文件 * 3: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路径 * 4: 系统无法打开文件 * 5: 拒绝访问 * 6: 句柄无效 * 7: 存储控制块被损坏 * 8: 存储空间不足,无法处理此命令 * 9: 存储控制块地址无效 * 10: 环境不正确 事件 ID 11-20 * 11: 试图加载格式不正确的程序 * 12: 访问码无效 * 13: 数据无效 * 14: 存储空间不足,无法完成此操作 * 15: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驱动器 * 16: 无法删除目录 * 17: 系统无法将文件移到不同的驱动器 * 18: 没有更多文件 * 19: 介质受写入保护 * 20: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设备 事件 ID 21-30 * 21: 设备未就绪 * 22: 设备不识别此命令 * 23: 数据错误(循环冗余检查) * 24: 程序发出命令,但命令长度不正确 * 25: 驱动器找不到磁盘上特定区域或磁道 * 26: 无法访问指定的磁盘或软盘 * 27: 驱动器找不到请求的扇区 * 28: 打印机缺纸 * 29: 系统无法写入指定的设备 * 30: 系统无法从指定的设备上读取 事件 ID 31-40 * 31: 连到系统上的设备没有发挥作用 * 32: 另一个程序正在使用此文件,进程无法访问 * 33: 另一个程序已锁定文件的一部分,进程无法访问 * 36: 用来共享的打开文件过多 * 38: 已到文件结尾 * 39: 磁盘已满 * 50: 不支持请求 事件 ID 51-60 * 51: Windows 无法找到网络路径 * 52: 由于网络上有重名,没有连接 * 53: 找不到网络路径 * 54: 网络很忙 * 55: 指定的网络资源或设备不再可用 * 56: 已达到网络 BIOS 命令限制 * 57: 网络适配器硬件出错 * 58: 指定的服务器无法运行请求的操作 * 59: 出现了意外的网络错误 * 60: 远程适配器不兼容 事件 ID 61-70 * 61: 打印机队列已满 * 62: 服务器上没有储存等待打印的文件的空间 * 63: 已删除等候打印的文件 * 64: 指定的网络名不再可用 * 65: 拒绝网络访问 * 66: 网络资源类型不对 * 67: 找不到网络名 * 68: 超出本地计算机网络适配器卡的名称限制 * 69: 超出了网络 BIOS 会话限制 * 70: 远程服务器已暂停,或正在启动过程中 事件 ID 71-80 * 71: 已达到计算机的连接数最大值,无法再同此远程计算机连接 * 72: 已暂停指定的打印机或磁盘设备 * 80: 文件存在 * 82: 无法创建目录或文件 * 83: INT 24 上的故障 * 84: 无法取得处理此请求的存储空间 * 85: 本地设备名已在使用中 事件 ID 86-100 * 86: 指定的网络密码不正确 * 87: 参数不正确 * 88: 网络上发生写入错误 * 89: 系统无法在此时启动另一个进程 * 100: 无法创建另一个系统信号灯 * 101: 另一个进程拥有独占的信号灯 * 102: 已设置信号灯,无法关闭 * 103: 无法再设置信号灯 * 104: 无法在中断时请求独占的信号灯 事件 ID 105-110 * 105: 此信号灯的前一个所有权已结束 * 107: 由于没有插入另一个软盘,程序停止 * 108: 磁盘在使用中,或被另一个进程锁定 * 109: 管道已结束 * 110: 系统无法打开指定的设备或文件 事件 ID 111-120 * 111: 文件名太长 * 112: 磁盘空间不足 * 113: 没有更多的内部文件标识符 * 114: 目标内部文件标识符不正确 * 117: 应用程序发出的 IOCTL 调用不正确 * 118: 验证写入的切换参数值不正确 * 119: 系统不支持请求的命令 * 120: 这个系统不支持该功能 事件 ID 121-130 * 121: 信号灯超时时间已到 * 122: 传递给系统调用的数据区域太小 * 123: 文件名、目录名或卷标语法不正确 * 124: 系统调用级别不正确 * 125: 磁盘没有卷标 * 126: 找不到指定的模块 * 127: 找不到指定的程序 * 128: 没有等候的子进程 * 130: 试图使用操作(而非原始磁盘 I/O)的已打开磁盘分区的文件句柄 这些事件 ID .cover 了 Windows 操作系统中各种错误和事件,可以帮助开发者和管理员快速了解和解决问题。
2025-09-28 13:25:32 324KB
1
Shap解释Transformer多分类模型,并且基于shap库对transformer模型(pytorch搭建)进行解释,绘制变量重要性汇总图、自变量重要性、瀑布图、热图等等 因为是分类模型,所以只用到了Transformer的Encoder模块,使用了4层encoder和1层全连接网络的结果,没有用embedding,因为自变量本身就有15个维度,而且全是数值,相当于自带embedding 代码架构说明: 第一步:数据处理 数据是从nhanes数据库中下载的,自变量有15个,因变量1个,每个样本看成维度为15的单词即可,建模前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第二步:构建transformer模型,包括4层encoder层和1层全连接层 第三步:评估模型,计算测试集的recall、f1、kappa、pre等 第四步:shap解释,用kernel解释器(适用于任意机器学习模型)对transformer模型进行解释,并且分别绘制每个分类下,自变量重要性汇总图、自变量重要性柱状图、单个变量的依赖图、单个变量的力图、单个样本的决策图、多个样本的决策图、热图、单个样本的解释图等8类图片 代码注释详细,逻辑
2025-09-22 20:43:22 4.78MB xhtml
1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VC++与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库中的MSComm控件进行串口通信编程。这个"vc++基于MScomm控件的串口编程实例"是一个实用的示例,它演示了如何创建一个能够接收和发送数据的上位机程序。我们将分析该实例的核心知识点,帮助你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 串口通信是设备间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上位机的交互。MSComm控件是VC++中提供的一种简单易用的串口通信接口,它封装了许多底层的串口操作,使得开发者无需深入了解COM(Communications Port)的硬件细节就能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我们需要了解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事件和方法: 1. **属性**: - `CommPort`:设置或获取串口号,如COM1、COM2等。 - `Settings`: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例如"9600,N,8,1"表示9600波特率,无校验,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 - `Input`:读取串口缓冲区的数据。 - `Output`:写入串口的数据。 - `RThreshold` 和 `InputLen`:定义触发OnComm事件的数据量。 2. **事件**: - `OnComm`:当串口发生错误或数据可用时触发,通常用于检测错误和接收数据。 - `CommError` 属性在 OnComm 事件中用于识别错误类型。 3. **方法**: - `SetCommState`:设置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等。 - `Clear`:清除输入和输出缓冲区。 - `GetCommState` 和 `SetCommMask`:用于获取和设置串口状态和中断。 在`CommTest`这个项目中,开发者可能会创建一个MFC对话框类,并在其中添加一个MSComm控件。然后,通过在对话框的初始化函数中设置MSComm控件的属性,如设置串口号、波特率等。在运行时,用户可以通过按钮或其他控件触发发送或接收数据的事件处理函数。 例如,当点击"发送"按钮时,程序会调用一个函数,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写入到MSComm控件的`Output`属性,从而发送到串口。同时,`OnComm`事件会被用来监听串口活动,当接收到数据时,程序会读取`Input`属性并处理这些数据。 为了调试和监控串口通信,开发者可能会添加日志记录功能,将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打印到控制台或文件中。这样可以帮助检查数据是否正确传输,并诊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个VC++的MSComm控件串口编程实例是一个学习串口通信的好材料,它涵盖了设置串口参数、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错误处理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个实例,你可以了解到如何在MFC应用程序中集成串口通信功能,这对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上位机编程至关重要。当你理解并掌握了这些概念后,你将能更有效地设计和实现串口通信解决方案。
2025-09-19 00:00:03 31KB V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