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核心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设备,使得信息的交换变得便捷而高效。本资源包是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自顶向下”学习方法的一套思维导图,旨在帮助大学生进行期末复习。下面将根据提供的文件名,详细解释每个层面的知识点。 1.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svg** 这一部分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因特网的架构。重点讲解了TCP/IP协议族,它是因特网的基础,由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四个层次构成。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理解网络通信至关重要。 2. **应用层.svg** 应用层位于TCP/IP模型的最顶层,处理用户直接交互的应用程序,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此部分需要理解各种协议的工作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在实际场景中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3. **运输层.svg** 运输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其中,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传输服务,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则是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服务。理解TCP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以及拥塞控制策略,以及UDP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是运输层学习的重点。 4. **网络层.svg** 网络层的核心任务是路由选择,通过IP(互联网协议)进行数据包的分组转发。这一层需要掌握IP地址的结构、子网掩码、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以及路由器如何根据路由表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同时,还要理解IP的两种版本:IPv4和IPv6,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过渡策略。 5. **链路层和局域网.svg** 链路层负责同一物理网络中的节点间通信,如以太网。这部分内容包括MAC地址、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帧的封装与解封装等。局域网部分则探讨了LAN的不同类型,如Ethernet、WiFi等,以及它们的拓扑结构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6. **5.1 链路层和局域网.svg、5.2 链路层和局域网.svg** 这两个文件可能重复或扩展了链路层和局域网的内容,可能涉及到更深入的协议,如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或者VLAN(虚拟局域网)用于分割局域网,提高网络管理效率。 通过这些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系统地梳理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对每个层次有清晰的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期末考试中的各种问题。这些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复杂的网络概念,有助于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例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更有效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精髓。
2025-06-21 17:24:50 8.61MB
1
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相关知识点: ###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 1. 主题概述 - **书籍名称**:《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 **版本**:第6版 - **作者**:Jim Kurose 和 Keith Ross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 - **内容**:本书提供了对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全面介绍,并采取了一种自顶向下的方法来组织内容。这种方法首先介绍应用层协议和服务,然后逐步向下深入到网络层、传输层、链路层以及物理层。 #### 2. 课后习题解答 - **适用对象**:该文档主要面向教师提供,用于辅助教学。 - **限制条件**:文档明确禁止复制、分发或在公开网站上发布。 - **感谢**:作者特别感谢了对解决方案手册做出贡献的学生和同事。 #### 3. 第一章复习问题解析 - **问题1**:书中提到,“主机”(host)和“端系统”(end system)这两个术语可以互换使用。端系统包括个人电脑(PC)、工作站、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个人数字助理(PDA)、互联网连接的游戏控制台等。 - **问题2**:解释了外交礼仪的概念,虽然与计算机网络关系不大,但可能用于说明网络协议的概念。 - **问题3**:标准对于协议的重要性在于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网络系统和产品能够相互操作。 - **问题4**:列出了不同的网络接入技术及其典型应用场景: - 拨号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线:家庭用户 - 数字用户线路(DSL)通过电话线:家庭或小型办公室 - 同轴电缆到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家庭 - 100Mbps交换式以太网:企业 - Wi-Fi(802.11):家庭和企业 - 3G和4G:广域无线 - **问题5**:解释了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网络中带宽如何共享以及为什么在下行链路中不会发生碰撞。 - **问题6**:列出了当前美国城市中的几种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方式:拨号上网、数字用户线路(DSL)、电缆调制解调器、光纤到户。 - **问题7**:介绍了以太网局域网的不同传输速率:10Mbps、100Mbps、1Gbps和10Gbps。 - **问题8**:提到了当前以太网技术的进展,但由于文本片段不完整,具体内容未知。 ### 总结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一本广泛使用的教科书,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全面理解。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网络层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交互。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系列复习问题及其答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该文档仅供教育用途,并且有严格的使用限制。
2025-04-13 19:22:52 2.6MB 计算机网络 课后答案
1
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设计效率高,产品设计人员之间协同配合,而骨架模型是自顶向下设计方法强有力的工具之一。介绍了利用骨架模型方法设计一款管道阀门结构产品,缩短了产品的设计时间,获得了较好的外形和结构特征,实时便利产品的后期修改。
1
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答案,包括复习题以及课后习题和实验的内容。
2023-10-05 16:18:50 14.56MB 网络 网络
1
826103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pdf
2023-08-12 07:37:27 76.94MB
1
1.2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高清扫描版本,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2023-05-26 23:56:03 54.61MB 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
1
语法分析程序,实现对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分析。要求所分析算术表达式由如下文法产生: E→E+T | E-T | T T→T*F | T / F | F F→id | (E) | num 对上述文法构造LL(1)分析表,在对输入表达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输出所采用的产生式,并对错误进行适当的分析。
2023-05-15 17:34:37 14KB 编译原理 语法分析 LL(1) 自顶向下
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James 著) 机械工业课后答案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James 著) 机械工业课后答案
1
自顶向下需求分析与自底向上设计概念结构
2023-04-09 16:26:50 816KB 数据库
1
This book is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graphics with an emphasis on applica- tions programming. The first edition,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997, was somewhat revolutionary in using OpenGL and a top-down approach. Over the succeeding 16 years and 6 editions, this approach has been adopted by most introductory classes in computer graphics and by virtually all the competing textbooks. The sixth edition reflected the recent major changes in graphics software due to major changes in graphics hardware. In particular, the sixth edition was fully shaderbased, enabling readers to create applications that could fully exploit the capabilities of modern GPUs. We noted that these changes are also part of OpenGL ES 2.0, which is being used to develop applications for embedded systems and handheld devices, such as cell phones and tablets, and of WebGL, its JavaScript implementation. At the time, we did not anticipate the extraordinary interest in WebGL that began as soon as web browsers became available that support WebGL through HTML5. As we continued to write our books, teach our SIGGRAPH courses, and pursue other graphics-related activities, we became aware of the growing excitement about WebGL. WebGL applications were running everywhere, including on some of the latest smart phones, and even though WebGL lacks some of the advanced features of the latest versions of OpenGL,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it with HTML5 opened up a wealth of new application areas. As an added benefit, we found it much better suited than desktop OpenGL for teaching computer graphics. Consequently, we decided to do a seventh edition that uses WebGL exclusively. We believe that this edition is every bit as revolutionary as any of the previous editions.
2023-03-22 07:00:51 10.57MB WebG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