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四足机器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多条腿式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的研究源于对动态运动性能的探索,而这一领域的重要人物包括Marc Raibert和他的团队。在20世纪60年代,Shigley提出了利用联动机构作为腿式机器人的运动机构。到了1966年,McGhee和Frank研制出了能够自主行走的四足机器人"Phoney Pony",它标志着计算机控制下的腿式机器人的诞生。此后,OSU hexapod和Adaptive Suspension Vehicle(ASV)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步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Marc Raibert和其同事在MIT系统地研究了步行机器人,并成功制造出独腿跳跃机器人,奠定了四足机器人动态步态运动控制的基础。此阶段的显著进展使得双足和四足机器人能够实现跑和跳的动作,代表了四足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足机器人因其良好的机动性和运动稳定性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焦点。四足机器人通常采用偶数条腿的设计,以实现高效率的步态和稳定的性能。在众多类型的地面机器人中,四足机器人能够适应多种地形,并且与轮式或履带式机器人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四足机器人在复杂和危险环境下的应用潜力巨大,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四足机器人的驱动模式和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液压驱动模式因其大带宽和高输出功率的特性,被广泛采用以提高机器人的动力性能和负载能力。除了驱动技术之外,四足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动作控制、步态生成以及状态转换等。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对于未来四足机器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山东大学正在开发的液压四足机器人代表了当前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研究人员期望通过这项研究,克服现有技术难点,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仿生四足机器人的研究回顾与展望呈现出了一条从早期研究到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的清晰脉络。随着对机器人技术的深入探索和创新,四足机器人在代替人类进行复杂和危险环境作业方面的潜力正在逐步实现。未来,随着更多技术难点的解决和驱动控制技术的进步,四足机器人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5-11-09 16:06:26 549KB
1
序列比对是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 ,寻求更快更灵敏的序列比对算法一直是生物信息学 研究的热点.本文给出了生物序列比对问题的定义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各类比对算法 ,并对每一类算法的 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最后指出序列比对算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5-10-27 17:05:03 272KB 生物序列 比对算法
1
2025年我国网络安全发展形势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零信任安全架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数据安全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能力都将得到提升。但是,我们还需面对包括国家级网络对抗加剧、产业发展动能待释放、新型基础设施防护体系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待提高、政策法规可操作性待完善以及新技术应用引发的安全风险等挑战。 报告建议从六个方面着手应对,分别为:提高网络安全攻防能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网络安全优势企业、加强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体系、完善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和强化关键基础设施的防护能力。 在网络安全产业方面,预计将迎来新的增长阶段,零信任市场持续扩大,数据安全技术和应用进程加快,通用网络安全产品市场继续主导,数据与隐私安全市场快速增长。同时,网络安全产品与服务将趋向集成化、多元化发展,安全产品将集成更高级的威胁检测、自动化响应和数据保护功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网络安全产品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各行业企业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零信任安全架构将在各行各业加快应用落地。全球各国已持续投资研发零信任相关技术,抢占网络安全技术制高点。我国也已发布相关国家标准,预计未来零信任技术将拓宽应用边界,重点行业加快落地,提供数字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障。 面对这些发展形势,赛迪研究院提出在六个方面的建议措施,以全方位强化我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这六个方面包括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攻防能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培育网络安全优势企业、加强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体系、完善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强化关键基础设施防护能力。 在展望2025年网络安全发展形势时,报告也强调了网络安全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挑战包括:国家级网络对抗风险加剧、产业发展动能释放不足、新型基础设施防护体系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数据安全政策法规可操作性需提升以及新技术新应用融合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机遇则在于,随着安全成为企业新诉求,产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数字化转型深入将推动安全企业能力整合和服务化安全运营,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将推动网络安全产品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此外,零信任架构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标准的完善将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展望2025年,网络安全产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有望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并在提升产业规模、推进技术创新和深化行业应用等多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能够为我国网络安全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09-10 08:46:55 2.89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低空经济是指开发利用低层空域的各类航空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其核心是飞行活动,涵盖通用航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领域。文章回顾了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历程,指出低空经济具有高度依赖空域资源、基础设施和技术进步的特点。文中强调了科技进步如eVTOL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包括《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的颁布。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在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展望未来,低空经济将逐步从局部探索转向规模化发展,但仍面临技术、适航、管理等挑战。最后,文章探讨了低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呼吁教育体系做出相应调整。 适合人群:对航空产业、低空经济发展感兴趣的政策制定者、投资者、科研人员及行业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了解低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②掌握当前低空经济的主要政策和技术进展;③分析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④探索低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 其他说明:阅读时应关注低空经济的核心环节——飞行活动,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注意低空经济与传统航空的区别,特别是在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2025-09-06 12:53:33 8.73MB 通用航空 无人机
1
内容概要:该报告探讨了具身智能(Embodied A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详细分析了该领域从理论提出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历史进程。具身智能指带有物理载体的智能体,可通过感知和互动来学习并改善物理世界的交互。当前市场规模已达4186亿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将进一步增至6328亿。政府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表明国家对该技术的支持态度。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如特斯拉、谷歌、华为、宇树科技等积极参与这一新兴市场。此外,报告指出,具身智能涵盖了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场景,如工业制造、服务、医疗康复等多个行业领域。 适用人群:对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产业感兴趣的投资者、企业家及相关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理解具身智能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识别投资机会,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或进行产业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强调政府支持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方面的努力。 其他说明:虽然行业发展迅速且前景看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相关政策落实可能存在延误、企业信息技术支出减少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实际效果低于预期。因此,投资者和从业者应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情况并审慎决策。
2025-09-03 10:09:41 2.94MB 机器人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使用AI工具DeepSeek辅助完成文献综述的方法,涵盖从明确研究领域与关键词到整理参考文献的全过程。首先,通过生成核心和拓展关键词来精准定位文献;其次,设计文献综述框架,包括研究现状、主要争议、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未来展望;再者,提炼研究现状与热点,突出学术突破点;接着,识别研究空白与不足,结合现有文献进行严谨分析;然后,整合文献内容,形成逻辑清晰的段落;最后,撰写总结与展望,提出前瞻性方向。每个步骤都给出了具体的DeepSeek提示词和操作建议,以提高文献综述的质量和效率。; 适合人群:正在撰写论文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需要进行文献综述的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在各个阶段利用DeepSeek提供的提示词,辅助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②确保文献综述的全面性、逻辑性和前瞻性,提高学术价值。; 阅读建议:在使用DeepSeek提示词时,应结合自身研究主题的具体情况,对生成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确保文献综述符合学术规范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2025-07-10 15:24:48 13KB
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正在逐步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工具。智能交通系统(ITS)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识别技术、定位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实现对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全面感知与实时监控,从而提高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智能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道路事故,还可以改善城市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是将互联网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种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使得车辆控制与安全系统能够通过自动识别道路障碍、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等功能,提高行车安全性。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能提供车辆周围的必要信息,预警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布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美国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并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对物联网相关应用进行支持。欧盟、日本、韩国等也发布了各自的物联网行动方案和战略,将物联网技术定位为关键资源,预计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上带来巨大变革。 在智能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融合。智能交通、智能建筑、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是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较为明确的领域。智能交通系统涵盖了车辆控制与安全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这些系统相互协作,共同实现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未来十年,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50亿左右。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种系统不仅能够提升交通效率,还能增强环保效果,是实现可持续交通战略的关键技术之一。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为交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智能交通系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解决交通拥堵、事故多发等城市交通顽疾,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推动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06-30 12:23:15 31KB
1
压缩感知及其图像处理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一篇文献
2025-05-30 10:49:36 4.09MB 压缩感知 图像处理
1
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doc
2025-05-23 16:50:24 101KB
1
众安信科2025迈向智能驱动新纪元大语言模型赋能金融保险行业的应用纵览与趋势展望白皮书98页
2025-05-21 17:02:44 9.54MB 金融保险 数据安全 模型应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