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 QT编写,QT版本5.14.2
2022-03-28 22:53:10 23.93MB 网络 以太网
1
编写程序实现IEEE 802.3以太网帧封装 含代码、报告 python的tkinter实现 界面部分使用python自带的tkinter进行设计,相比与PYQT,tkinter更适合开发轻量级的桌面程序,方便快捷。1) CRC校验原理 根本思想就是先在要发送的帧后面附加一个数(这个就是用来校验的二进制校验码),生成一个新帧发送给接收端。当然,这个附加的数不是随意的,它要使所生成的新帧能与发送端和接收端共同选定的某个特定数整除(模2除法)。到达接收端后,再把接收到的新帧除以这个选定的除数。因为在发送端发送数据帧之前就已通过附加一个数,做了“去余”处理(也就已经能整除了),所以结果应该是没有余数。如果有余数,则表明该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2021-10-12 13:34:27 532KB 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 报告 python
1
编写程序实现IEEE 802.3以太网帧封装。二) 设计要求1)基本要求:A)要求画出界面,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均从界面输入;可直接运行与浏览器,标签语言代码,通俗易懂 ,有足够解释
2021-09-09 11:19:08 2KB html
1
IEEE-802.3 1)题目“ IEEE 802.3以太网帧封装” 题目内容:编写程序实现IEEE 802.3以太网帧封装。 2)要求: 1.要求画出界面,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均从界面输入; 2.计算后的校验和字段和封装后的结果可以从界面上输出; 3.生成多项式G(X)=X8+X2+X1+1; (或者生成多项式G(X)=X32+X26+X23+X22+X16+X12+X11+X10+X8+X7+X5+X4+X2+ X1+1;) 4.使用的操作系统、语言和编译环境不限,但必须在实验报告中注明 按802.3标准的帧结构如下表所示(802.3标准的Ethernet帧结构由7部分组成) 表1 802.3标准的帧结构 前导码 帧前定界符 目的地址 源地址 长度字段 数据字段 校验字段 7B 1B (6B) (6B) (2B) (长度可变) (4B) 实现
2021-09-09 10:44:39 251KB Java
1
用Python实现的IEEE802.3以太网帧的封装,计算出FCS序列
2019-12-25 11:26:54 7.04MB 以太网帧封装 网络课设
1
IEEE 802.3以太网帧封装 一)设计内容 编写程序实现IEEE 802.3以太网帧封装。 二) 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A)要求画出界面,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均从界面输入; B)计算后的校验和字段和封装后的结果可以从界面上输出; C) 生成多项式G(X)=X8+X2+X+1; D)使用的操作系统、语言和编译环境不限,但必须在报告中注明。 2)扩展要求: A) 能够实现CRC计算过程的可视化; B) 能够从界面上控制程序的运行。 3)相关理论知识 按802.3标准的帧结构如下表所示(802.3标准的Ethernet帧结构由7部分组成) 802.3标准的帧结构 前导码 帧前定界符 目的地址 源地址 长度字段 数据字段 校验字段 7B 1B (6B) (6B) (2B) (长度可变) (4B) 其中,帧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46B。如果帧的LLC数据少于46B,则应将数据字段填充至46B。填充字符是任意的,不计入长度字段值中。 在校验字段中,使用的是CRC校验。校验的范围包括目的地址字段、源地址字段、长度字段、LLC数据字段。
2019-12-21 21:32:12 17.16MB 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 IEEE802.3 CRC校验
1
使用javafx框架,带此框架的eclipse下载地址:http://efxclipse.bestsolution.at/install.html 1)基本要求: A)要求画出界面,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均从界面输入; B)计算后的校验和字段和封装后的结果可以从界面上输出; C) 生成多项式G(X)=X8+X2+X+1;
2019-12-21 21:00:12 3KB 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