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芯熔接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马赫-曾德尔干涉(MZI) 原理的应力与折射率光纤传感器。该传感器是由一段单模光纤的两端实施偏芯熔接而成。利用光纤包层模、纤芯模对应力和折射率的敏感特性, 实现对外界折射率和应力的测量。研究结果表明, 施加轴向应力范围为0~500 με时, 传感器的近红外透射光谱的波长出现蓝移, 在1585 nm附近干涉谷处的应力灵敏度约为-7.00 pm/με; 外界折射率在1.331~1.398 RIU(RIU为单位折射率)范围时, 传感器的近红外透射光谱的波长出现蓝移, 在1570 nm附近干涉谷处的折射率灵敏度约为-55.223 nm/RIU; 且均具有良好的线性拟合效果。该传感器也可应用于温度等其他参数测量, 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5-08-02 16:42:23 4.94MB 光纤光学 光纤传感
1
由于物联网市场非常的碎片化,不同的场景之下,对于连接技术也有不同的要求,这也使得目前在物联网市场上,有着种类非常多的连接技术,比如Wi-Fi、蓝牙、Zigbe等成本低廉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以及LoRaWAN和Sigfox等运行在非授权频段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还有NB-IoT、eMTC、Cat.1等成本相对较高的基于运营商网络的蜂窝物联网技术。 由于Wi-Fi和蓝牙早已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这也使得在消费类物联网市场,Wi-Fi和蓝牙成为了应用最广的物联网连接技术。但是在很多行业应用领域,由于对功耗、传输距离、成本等多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Wi-Fi和蓝牙应用较少。 虽然,相对于其他的短距离物联网连接技术来说,Wi-Fi有着传输速率更快、可直接接入互联网、低时延的优势,但是它的功耗和成本也更高,传输距离也仅比蓝牙高一些,连接数量也有限。而这也限制了Wi-Fi技术在更为广阔的物联网市场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开拓Wi-Fi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一方面,不少Wi-Fi芯片厂商开始不断推出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的Wi-Fi芯片来争夺物联网市场;另一方面,一些Wi-Fi芯片
2025-07-31 11:05:40 32KB 人工智能 嵌入式系统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光纤双芯耦合及多芯耦合传感器技术,特别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和应用。首先介绍了光纤双芯耦合技术的基本概念,即通过控制光纤间的距离和折射率实现光信号耦合,强调其高灵敏度和稳定性。接着讨论了光纤多芯耦合传感器的优势,如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大的信息容量。随后重点阐述了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的独特结构(周期性空气孔)及其带来的优异光学性能,使其成为高精度传感的理想选择。最后,文中还介绍了Rsoft和beamprop两款重要仿真软件在光纤传感器设计中的关键作用,能够模拟和分析光纤的传输和耦合特性,为设计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适合人群:对光纤传感技术和光子晶体光纤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光纤双芯耦合、多芯耦合传感器以及双芯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的人群。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了解仿真工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际设计和应用。 阅读建议:本文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具体的技术细节和仿真工具的应用,因此建议读者在阅读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并尝试使用Rsoft和beamprop进行仿真实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2025-07-14 14:03:41 868KB
1
SIM7672X 是一款面向中国市场的,基于最新高通QCX216平台的高性价比的LTE Cat 1模块,支持LTE-TDD/LTE-FDD无线通信制式。该产品支持最大下行速率10Mbps和最大上行速率5Mbps。 SIM7672X采用了主流尺寸的LGA+LCC封装形式实现了市场上主流LTE产品之间的平滑切换,极大方便了客户对尺寸紧凑终端产品的设计需求。 SIM7672X内置了多种网络协议,支持多种主流软件操作系统的驱动 (Windows,Linux和Android等操作系统主流版本的USB驱动) 和软件功能。同时也集成了主流的工业标准接口,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包括UART12C、GPIO等丰富的接口,广泛适用于主流物联网应用领域,如车载通信终端、安防终端、POS、工业路由器和远程医疗终端等。 资料包包含:产品SPEC、Schematic&Layout_checklist、兼容设计手册、硬件设计手册、开发板资料、硬件参考设计原理图、模块封装文件钢网文件等。
2025-06-24 16:53:30 43.82MB SIMCom CAT1模组 物联网模组
1
本文档是关于英迪芯公司生产的氛围灯产品的LIN网关使用手册。文档详细介绍了该产品的用户指南,包括软件界面、日志调试、命令编辑器、以及硬件连接等方面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说明。 手册中首先介绍了修订历史部分,记录了版本更迭的详细信息,包括版本号、日期以及具体行动,以便用户了解文档的更新情况和历史版本的变更点。接着,提供了文档的目录,方便用户快速查找感兴趣的部分。 在系统概述部分,提供了产品的基本介绍,以及硬件连接的相关内容。硬件连接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将氛围灯与LIN网关进行物理连接,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PC软件GUI描述部分则介绍了用户界面上的各个功能模块,指导用户如何通过图形用户界面进行各种设置和操作。这部分内容是用户与产品交互的主要途径,对用户而言至关重要。 日志和调试部分,手册提供了日志记录和问题诊断的方法,帮助用户在出现功能异常或需要检查产品性能时能够进行有效调试。这部分内容强调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策略。 命令编辑器部分包括命令内容编辑以及保存/加载命令到/从文件的详细操作,该部分是用户根据需求自定义命令和配置的重要部分,对于高级用户来说尤其重要。 接下来是LIN演示部分,手册通过演示实例来展示产品功能和操作流程,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的实际应用。 引导加载程序部分则解释了如何进行软件的引导加载,确保产品软件能够正确地被引导和启动。 自动寻址部分介绍了产品如何通过自动化过程进行设备寻址,这对于实现网络通信和设备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功能。 请注意,由于文档中存在一些OCR扫描错误或漏识别的字符,因此在阅读和理解手册时,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和调整理解的内容。
2025-06-20 22:52:23 1.27MB
1
多模液芯光纤干涉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多模液芯光纤的一些基本性质,包括干涉条纹的最大可见度条件,并且提供了两种基于干涉传感的测量结果。本文所探讨的光学干涉传感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个领域,它基于干涉原理,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文章指出单模光纤相较于多模光纤,在干涉条纹的产生和观察方面具有优势。单模光纤输出的光具有相同的位相和振幅,这使得干涉条纹容易产生并且条纹清晰。然而,多模液芯光纤具有较大的芯径,这使得它们在与光源的耦合、干涉场的强度以及干涉条纹的观察方面具有优势,尽管它们的干涉条纹不如单模光纤的那样简单和清晰。 文章介绍了多模液芯光纤干涉的几个关键性质。基于电磁场理论,阶跃型多模光纤可以通过逐渐改变入射光束的角度来激发连续变化的模式(模带)。每一种模式具有不同的传模常数和延迟时间,而光纤的光线理论为较大的芯径光纤提供了简单明了的分析结果。例如,子午线的最小延迟时间对应于入射角度为0度,而最大延迟时间则对应于入射角度达到最大值。 进一步,文章探讨了如何获得双光路液芯光纤干涉的最大条纹可见度。通过使用自制的液芯光纤和He-Ne激光器作为相干光源,并采用特定的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得出了不同入射光强和不同背景下的最大干涉条纹可见度。实验表明,应选择模变换系数小的光纤以获得高质量的干涉条纹。 文章还讨论了多模光纤干涉的特性,特别是模带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具有窄模带的高质量光纤以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这一特性对于多模光纤传感技术尤其重要。由于多模光纤输出的光不是一个模,而是一个模带,因此在多模光纤传感中应选择模变换系数小的光纤,以保证干涉条纹的质量。 另外,文章强调了模变换系数对多模光纤干涉的影响。模变换系数较小的光纤在多模光纤干涉传感中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如保偏性好,便于精确测量等。这为多模光纤干涉传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文章还提供了一些实验数据和图表来支持其理论分析和结论。这些数据显示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如何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光纤长度来恢复最大条纹可见度,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装置和实际操作来实现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精确控制和测量。 综合来看,多模液芯光纤干涉的实验研究不仅为多模光纤干涉传感提供了理论上的分析框架,而且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需要高灵敏度和高质量干涉条纹观测的应用场景中。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探索,多模液芯光纤干涉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2025-06-04 15:00:18 3.05MB 干涉条纹 theor
1
:“至芯科技 zx-1开发板资料”揭示了本资料主要关注的是由至芯科技提供的zx-1开发板的相关知识。zx-1开发板是一款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技术的硬件开发平台,专为电子工程师、学生以及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学习FPGA设计的工具。 :“至芯科技 zx-1开发板资料”意味着这个压缩包文件包含了关于这款开发板的详细信息,可能包括用户手册、原理图、设计示例、软件开发工具链、驱动程序、固件更新指南等。这些资源对于理解如何使用zx-1开发板进行项目开发和实验至关重要,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并深入掌握FPGA设计技巧。 :“FPGA 开发板 至芯科技”是三个关键标签,它们分别对应了核心技术和产品类型。FPGA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自定义电路布局,广泛应用于通信、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开发板是用于测试和验证FPGA设计的硬件平台,而至芯科技则是一家可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公司。 【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虽然只有一个文件名“炼狱传奇教程文档”,但我们可以推测这可能是一个系列教程的文档,可能包含多个章节或部分,指导用户逐步了解和掌握zx-1开发板的使用。这份文档可能涵盖了以下内容: 1. **FPGA基础**:解释FPGA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工作原理、结构以及与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区别。 2. **zx-1开发板特性**:介绍zx-1开发板的硬件配置,如FPGA型号、内存容量、接口类型(如GPIO、UART、SPI、I2C)、时钟源等。 3. **开发环境设置**:指导如何安装和配置所需的软件开发工具,如Xilinx ISE或Vivado(如果zx-1使用Xilinx的FPGA)、 Quartus(如果是Altera的FPGA)等。 4. **硬件连接**:描述如何正确连接开发板,包括电源、USB调试接口、显示器和其他外设。 5. **基础设计实例**:提供简单的FPGA设计示例,如LED灯控制、数字信号发生器等,帮助初学者快速熟悉设计流程。 6. **高级应用**:涵盖更复杂的项目,如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通信协议实现等,以展示开发板的潜力。 7. **调试与测试**:介绍如何使用硬件调试器和软件工具进行代码调试,以及如何验证设计功能。 8. **问题解答与常见问题**:列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帮助用户在遇到困难时快速找到答案。 这份“至芯科技 zx-1开发板资料”压缩包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学习资源,旨在帮助用户全面理解和充分利用zx-1开发板,掌握FPGA设计的核心技能。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2025-05-12 13:13:20 216.9MB FPGA 至芯科技
1
rtl8733bu usb wifi驱动,已经适配瑞芯微rv1106平台,makefile里增加了rv1106平台,需要替换成自己内核路径和工具链路径,解决了多个编译错误,已经上板测试验证正常
2025-05-08 21:12:45 3.4MB wifi
1
【资源说明】 YOLOv8部署瑞芯微RK3588板端c++源码(含使用说明).zipYOLOv8部署瑞芯微RK3588板端c++源码(含使用说明).zip ## 编译和运行 1)编译 ``` cd examples/rknn_yolov8_demo_open bash build-linux_RK3588.sh ``` 2)运行 ``` cd install/rknn_yolov8_demo_Linux ./rknn_yolov8_demo ``` 注意:修改模型、测试图像、保存图像的路径,修改文件为src下的main.cc ``` 测试效果 冒号“:”前的数子是coco的80类对应的类别,后面的浮点数是目标得分。(类别:得分) ![images](test_result.jpg) (注:图片来源coco128) 说明:推理测试预处理没有考虑等比率缩放,激活函数 SiLU 用 Relu 进行了替换。由于使用的是coco128的128张图片数据进行训练的,且迭代的次数不多,效果并不是很好,仅供测试流程用。换其他图片测试检测不到属于正常现象,最好选择coco128中的图像进行测试。 把板端模型推理和后处理时耗也附上,供参考,使用的芯片rk3588。 【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请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使用,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直接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欢迎下载,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025-05-06 11:48:23 33.48MB 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 期末大作业 RK3588
1
COMSOL电缆温度场与载流量仿真的多物理场耦合研究:电磁热与瞬态仿真模型的应用,基于COMSOL的电缆温度场与载流量仿真研究:电磁热-流耦合分析在单芯电力电缆及海底电缆铺设中的应用,comsol电缆温度场仿真,电缆载流量仿真 单芯电力电缆 海底电缆载流量COMSOL仿真,电缆 海缆温度瞬态仿真模型 电磁热,电磁-热-流耦合 埋设,铺设,电缆沟,管道,J型管敷设 ,comsol电缆温度场仿真; 电缆载流量仿真; 海底电缆载流量COMSOL仿真; 电磁热; 电磁-热-流耦合,COMSOL仿真:海底单芯电缆载流量与温度场瞬态模拟研究
2025-04-16 17:02:33 288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