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40532940
|
上传时间: 2019-12-21 21:41:45
|
文件大小: 25KB
|
文件类型: docx
这里介绍了两种重构算法一种是GPSR-Basic,这种算法除了原来的将GBSR的基本原理搞懂之外,算法的关键点是进行回溯线性搜索,这一部分可以在stephen Boyd的凸优化这本书中可以搞定。
第二种方法是GPSR-BB算法,这种算法计算搜索步长和搜索方向,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如何计算搜索步长和搜索方向。
### 投影梯度法稀疏重构(GPSR)
#### GPSR-Basic
GPSR-Basic是一种基于投影梯度法的重构算法,主要用于解决稀疏重构问题中的凸优化任务。该算法的核心在于利用梯度信息来进行优化过程中的迭代更新,并通过回溯线性搜索策略来确定合适的步长。
**关键概念**
1. **回溯线性搜索**:这是一种用于确定步长的方法,它在每一步中都尝试缩小或扩大步长,直到满足某种条件为止。这种方法在Stephen Boyd的《Convex Optimization》一书中有所介绍。
- **目的**:确保每一步的移动都能有效减少目标函数的值,同时避免过大的步长导致的不稳定或过小步长导致的缓慢收敛。
2. **梯度投影**:GPSR-Basic算法利用梯度信息指导方向,同时对搜索方向进行投影,确保每次更新都落在可行域内。
**具体实现**
1. **初始化**:选择初始点\(z^{(0)}\),设定迭代次数\(k = 0\)。
2. **梯度计算**:在当前点计算梯度\(\nabla F(z^{(k)})\)。
3. **回溯线性搜索**:从预设的步长序列\(\alpha_1, \alpha_2, ...\alpha_m\)中选取第一个使目标函数减小的步长\(\alpha_k\)。
4. **更新**:根据步长\(\alpha_k\)更新\(z^{(k+1)} = \Pi_{\mathcal{C}}(z^{(k)} - \alpha_k \nabla F(z^{(k)}))\),其中\(\Pi_{\mathcal{C}}\)表示向集合\(\mathcal{C}\)的投影操作。
5. **收敛检查**:检查是否达到收敛条件,如果没有,则增加迭代次数\(k\),重复步骤2至4。
**特点与优势**
- **简单高效**:回溯线性搜索能够有效控制步长,避免过大或过小导致的问题。
- **适用于大规模问题**:投影梯度法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情况。
#### GPSR-BB
GPSR-BB是另一种基于投影梯度法的重构算法,特别之处在于它引入了BB算法的思想来计算步长和搜索方向。
**关键概念**
1. **BB算法**:Barzilai-Borwein算法最初用于解决无约束的平滑非线性最小化问题。它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步长更新策略,使得每一步都能更接近最优解。
2. **步长更新**:在GPSR-BB中,步长\(\alpha_k\)由上一次迭代的信息决定,通过最小二乘法来估计目标函数的二阶导数(Hessian矩阵),从而更新步长。
**具体实现**
1. **初始化**:选择初始点\(z^{(0)}\),设定迭代次数\(k = 0\)。
2. **梯度计算**:在当前点计算梯度\(\nabla F(z^{(k)})\)。
3. **步长更新**:根据上一次迭代的信息更新步长\(\alpha_k\)。
4. **线性搜索**:在\([0,1]\)区间内寻找最小化目标函数的步长\(\alpha_k\)。
5. **更新**:根据步长\(\alpha_k\)更新\(z^{(k+1)} = \Pi_{\mathcal{C}}(z^{(k)} - \alpha_k \nabla F(z^{(k)}))\)。
6. **收敛检查**:检查是否达到收敛条件,如果没有,则增加迭代次数\(k\),重复步骤2至5。
**特点与优势**
- **自适应步长**:BB算法能够根据当前状态自动调整步长大小,从而提高收敛速度。
- **简化计算**:相比于传统的二阶方法,BB算法简化了Hessian矩阵的计算,更加适合于大型问题的求解。
### 结论
GPSR-Basic和GPSR-BB都是投影梯度法应用于稀疏重构的有效方法。前者通过回溯线性搜索来确定步长,后者则采用了BB算法的思想来自适应地调整步长。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算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工作机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稀疏信号恢复和其他逆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