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38648968
|
上传时间: 2025-10-04 10:23:30
|
文件大小: 208KB
|
文件类型: PDF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经常用大容量的SDRAM,存放RTOS和数据。这时用户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用合适的内存芯片自己布线,把整个SDRAM做到嵌入式系统的PCB板上,这种方法在小系统中经常采用;另一种就是选用现成的内存条(如笔记本电脑上常用的DIMM内存),现成的内存条不仅容量大,而且由于用量大,价格也相对便宜。
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内存的选择对于系统的性能和成本至关重要。大容量的SDRAM常常被用来存储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各类数据。设计者通常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自行选取内存芯片并进行定制化的PCB布线,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系统;二是采用现成的内存条,如DIMM内存,其优点在于容量大、价格低廉,同时减少了PCB板上的布线工作,降低了系统体积,提升了稳定性,并便于检测和替换。
为了确保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内存条在嵌入式系统中都能正常工作,系统启动(BOOT)程序需要具备自动识别和配置内存的能力。这一功能基于SPD(SDRAM Serial Presence Detect Specification)规范。SPD规范详细定义了内存条的各种关键参数,包括内存大小、数据位宽、行列地址宽度、逻辑Bank和物理Bank的数量等。这些参数存储在一个两线制串行EEPROM芯片中,遵循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协议进行数据交换。
I2C协议是一种由Philips公司制定的简单两线制串行通信协议,通过一条时钟线和一条数据线实现数据的读写。数据传输时序严格,包括起始位、器件地址、应答位、数据地址、传输数据以及结束位。主控制器需按照I2C协议来读取EEPROM中的内存配置参数,理解数据存储格式及其含义。例如,PC133-333内存条的配置参数通常会存储在2Kbit的EEPROM空间内,用户可以通过读取特定地址获取内存详细信息。
以MPC824X处理器为例,这是一个由603E核心和107桥组成的嵌入式处理器,其中107桥包含SDRAM控制器、EPIC、UART和I2C控制器等模块,便于与外部设备接口。在系统上电后,需要运行内存自动识别和配置程序,该程序首先配置I2C控制器,然后通过SPD协议读取EEPROM中的内存参数,转换为内存控制器所需的配置信息。内存初始化涉及的主要参数包括行列地址宽度、逻辑Bank数量和物理Bank的大小。
自动识别和配置的过程大致如下:
1. 系统启动后,启动代码初始化I2C控制器。
2. 通过I2C协议读取内存条上的SPD EEPROM。
3. 解析读取到的数据,获取内存条的型号、容量、速度等参数。
4. 根据SPD规范将这些参数转换为适合MPC824X SDRAM控制器的配置值。
5. 配置SDRAM控制器,设置相应的地址宽度、Bank数量等。
6. 完成内存初始化,系统准备好运行RTOS和其他应用程序。
通过这种方式,嵌入式系统能够灵活适应多种内存条,提高了设计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这种自动识别和配置的方法简化了系统设计,降低了调试难度,使得嵌入式系统开发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