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pang040328
|
上传时间: 2025-08-21 19:29:31
|
文件大小: 842KB
|
文件类型: PDF
### 数学建模知识点解析
#### 一、数学建模概览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形式,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不仅涉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还包括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等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本次数学建模题目主要关注的是医院眼科的病床安排问题。
#### 二、模型建立与分析
**1.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 **床位负荷表征指标—平均使用率\(Y_1\)**:指病床的实际占用天数与总可用天数的比例,反映了病床的使用情况。该指标过高可能意味着病床紧张,过低则表明资源浪费。
- **床位利用效率表征指标—平均周转次数\(Y_2\)**:表示一定时间内病床被使用的次数,体现了病床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 **病人满意度表征指标—平均等待时间\(Y_3\)**:反映病人从预约到真正入住的时间间隔,直接影响患者体验和满意度。
通过这些指标的计算和比较,可以综合评估不同病床安排方案的有效性。
**2. 排队系统动态优化问题**
此部分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入院时间安排来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具体来说:
- 将病人分为四个类别:外伤、白内障(双眼)、白内障(单眼)、其他眼科疾病。
- 建立MM/1无限源排队系统,其中“服务台”代表医院的79张病床,“顾客”为各类病人。
- 设计排队算法,根据不同类别的病人赋予不同的优先级,遵循优先级排序和先到先服务(FCFS)原则。
- 通过JAVA语言实现上述排队算法的计算机仿真,进一步验证方案的有效性。
#### 三、模型求解与优化
**1. 第二问优化结果**
- 优化前的平均使用率为100%,平均周转次数为8.44,平均等待时间为10.5。
- 优化后的平均周转次数提升至9.3,说明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
**2. 第三问模型应用**
- 根据第二问建立的模型,可以预测当前等待队列中病人的最优入院时间。
- 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对病人入院时间做出预测,并与基于排队系统的预测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 第四问手术时间调整**
- 通过穷举法模拟仿真不同手术时间安排下的病床周转次数,最终确定周三与周五进行白内障手术为最佳方案。
**4. 第五问床位优化分配**
- 将病床按照疾病类型划分为多个服务台组,构成多个MM/1系统。
- 通过非线性规划求解最优床位分配比例,使所有病人的平均逗留时间最短。
- 最佳床位比例分配方案:外伤占0.106(8张床),白内障(双眼)占0.194(15张床),白内障(单眼)占0.113(9张床),其他眼科疾病占0.587(47张床)。
#### 四、模型应用与改进方向
- **模型应用**:通过建立的模型,不仅可以优化病床的使用,还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改进方向**:
- 考虑拒收及病人损失情况,进一步完善模型。
- 分析病床满负荷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 结合实际情况,引入更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如医疗人员的工作量、设备维护周期等。
本数学建模案例不仅展示了如何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评估病床安排方案的有效性,还通过具体的优化算法实现了对病床资源的有效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这对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