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luo80566003
|
上传时间: 2025-04-27 22:42:38
|
文件大小: 1.47MB
|
文件类型: PDF
瑞萨RX130开发技术文档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使用CS+ for CC软件对RX130系列微控制器进行开发的整个流程,包括新建工程、编译器设置、代码生成器使用、仿真器设置、代码优化、以及芯片的基本设计原理图介绍等。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解释:
1. 启动软件及新建工程:
- 启动CS+ for CC开发软件,该软件与RL78系列开发软件不冲突,可以同时运行。
- 新建工程的步骤是:选择“File”—>“new”—>“creat new project”。
- 基本界面的说明,如果需要查看代码生成器,可以使用“Tool”—>“plug-in setting…”。
2. 编译器设置:
- 在编译器设置中首先选择优化选项,这可以帮助提高代码执行效率。
- 设置编译器支持中文注解,这对于中文用户更为友好。
- 设置map文件输出,map文件能帮助开发者了解工程中ROM和RAM的使用情况。
- 设置输出的hex文件格式,这是烧录到微控制器中的最终代码文件。
3. 仿真器设置:
- 选择工具E1进行仿真器设置。
- 设置时钟源,包括外部晶振(EXTAL)和内部振荡器(HOCO),并设定晶振值以及倍频后的操作频率(operation frequency)。
- 选择仿真供电情况,一般情况下仿真器供电设置为“YES”,如果不需要供电则设置为“NO”。
- 设置头文件包含路径,这确保编译器可以找到所需的头文件。
- 选择变量实时更新,这有助于在仿真过程中观察变量的变化。
4. 代码生成器介绍:
- 代码生成器提供了各个功能模块,客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使用。
- 在设置外部代码生成器时,点击“generator code”。
- 生成的代码介绍,客户添加的代码应该放在生成的两行注释之间,否则重新生成代码后会导致添加的代码被覆盖。
- 建议客户创建一个新的工程专门用于生成代码,然后把生成的底层配置函数移植到实际的项目中。
5. 仿真介绍:
- 文档中未提供具体内容,但通常会涉及仿真环境的配置和使用,以模拟实际硬件环境进行软件测试。
6. 芯片原理图基本设计介绍:
- 烧写口的设计是芯片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包括VDD、GND、RESET、MD等引脚的定义。
- 注意未使用的管脚应该有适当的连接和设置,以防止未使用管脚成为干扰源或产生不稳定的电路行为。
通过上述设置,开发者可以对瑞萨RX130系列微控制器进行有效的编程和开发。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瑞萨RX130系列微控制器的应用开发。开发者应当注意文档中提及的细节,这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后续的调试和优化都有十分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