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louis7617
|
上传时间: 2025-10-29 20:45:49
|
文件大小: 4.54MB
|
文件类型: PPT
色差及色差计算是测色及计算机配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差描述了两个颜色之间的差异程度。传统上,工业界使用标准样卡来评估颜色差异,如3级或4级半色差等级。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标准色度观察者X、Y、Z三刺激值,颜色得以用数字方式表达,从而进一步提出了色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色差的计算考虑了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方面的差异。色差值在色彩品质管理、配方计算和修色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色度学中,数据通常以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或CIE1960均匀色度标尺图(CIE1960 UCS)等格式来表达。然而,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两个问题:其一,色差是基于人的视觉感知差异,其二,CIE推荐的XYZ系统基于光的混合原理,而人的颜色感觉与色度图上两点距离的等同色差之间存在差异。
颜色的宽容量是人眼在色度图上无法感知的颜色变化范围,而莱特线段和麦克亚当椭圆是研究人眼对颜色差异敏感度的重要实验结果。麦克亚当椭圆的大小和方向表明了色度图中颜色宽容度的不均匀性,即在不同的色度位置,相同的色度差可能对应不同的人眼感知色差。
因此,CIE1931-XYZ颜色空间的不均匀性使得其不能准确反映颜色的视觉效果,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CIE1931-XYZ颜色空间修正为均匀颜色空间。CIE从1960年开始致力于建立均匀颜色空间和相应的色差公式,以便更好地适应人眼的视觉特性。例如,CIE1960 UCS和CIE1976 L*a*b*均匀颜色空间都是为了确保在视觉上具有相等色差的颜色点具有相等的几何距离。
从CIE1931-XYZ到CIE1960-UCS系统的转换,通过线性变换改善了颜色空间的均匀性,但没有均匀化亮度因素。而CIE1976-LAB系统则是不断向均匀化方向发展的范例。均匀颜色空间的建立使得色彩匹配和复制的准确性得到了增强,并且色差的计算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建立均匀颜色空间,对色差进行计算和评估变得可能,为工业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色差及色差计算是色彩科学中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建立均匀颜色空间,使颜色的量化表达和评估更加精确。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行业可能对色相、明度、饱和度差对总色差的影响有不同的重视程度,印染行业就更重视色相和饱和度的影响。正确理解和应用色差及均匀颜色空间的概念,对于提升产品色彩的一致性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