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per 330 模拟器 Pass4side JN0-330_JNCIS-ES Ver 5.24.exe
2023-03-12 00:55:22 1.61MB Pass4side JN0-330_JNCIS-ES Ver 5.24.exe
1
S7协议模拟器 Server&Client
2023-03-12 00:00:42 2.36MB s7 profinet
1
模拟看门狗特性允许应用程序检测输入电压是否超出用户定义的高低阈值,用户可以预先设定个模拟看门狗的上下限电压值,一旦采集到的电压超出该上下限,将会触发模拟看门狗中断。模拟看门狗一般用于检测单个的常规或注入转换通道,或同时检测所有的常规和注入通道。
2023-03-11 22:39:28 338KB ADC
1
GSK-980TDa数控系统模拟软件单机版(原厂出品) 以下是我学习使用该软件的经验: 1、该软件为广数数控公司出品,无需破解即可使用; 2、该软件没有设置手动锁紧卡盘,但可以通过录入方式,键入M12执行卡盘锁紧;须通过录入方式设定主轴转速好转向后才可以手动启动主轴。 3、 修改下面的参数设置: 才可以机械回零后对刀 系统参数No.004、No.005、No.012必须按下述进行设置: 004 号参数 01001000 005 号参数 00010011 012 号参数 10101111 发贴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能把学习应用该软件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贴出来,让大家共同进步 pegasus122 2008-11-12 22:40 Re:GSK-980TDa数控系统模拟软件单机版(原厂出品) 说明书和贴图 完美支持宏程序,下图是我用割刀加工出的梯形螺纹 chaohui 2009-05-06 10:50 本人通过学习该软件后的的体会,下面把如何对刀的方法教给大家,请大家多指教。 1.打开软件,通过楼主介绍的方法把参数修改好,系统出现报警,则不去管他,修改参数后,报警自动消失; 2.X,Z 轴回零; 3.假设刀架上已经装上了你加工需要用到的四把刀,且当前位置是1号刀待加工。 4.按[程序]——录入方式(按一下翻页键,到“程序状态”这一栏,也就是MDI模式)——T0100(也可以是T100,目的是清空1号刀的刀补)——按[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 ,此步骤目的是清空1号刀的刀补。下面开始手动对刀: 5.对Z轴:[手动]方式——车Z轴端面,X轴方向退出Z方向不变——[录入]方式(MDI 模式画面)——G50[输入]键——Z0.0[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 6.对X轴:[手动]方式——车X轴端面,Z轴方向退出X方向不变,移动到安全位置停主轴,测量外径(系统有自带的测量功能,实际操作中需要自己手动量具测量,一般是千分尺,所得数据为切削后的X直径)——[录入]——G50[输入]键——X外径值 [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1号刀对刀完成。 7.接下去要对的是2号刀,这里要十分注意,“初学者可能会在手动方式下,将2号刀换到待加工位置,这是不允许的,手动换刀将清除原来的对刀数据,对刀失败。”必须按照1号刀对刀的方法,在MDI 模式下 输入 T200,按[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刀架上的待加工刀便换成了2号刀,且将2号刀补清空。接下去的对刀可以简单一些,其他步骤依旧按照1号刀的方法进行,只是在试切之后,按[录入]——[刀补],光标移动到序号为02的位置,若你的对的刀是2号刀,则输入T2——[输入],Z0.[输入]。然后在试切X 端面,将测量所得的X径按照输入Z的方法输入即可完成2号刀的的对刀。 8.3.4号刀的对刀方法和2号刀相同 9.千万注意对刀后不可以使用手动换到,如果需要换刀,也要在MDI模式下换刀,或者编写换刀程序。如T101,意思是将刀架上的待加工刀换成1号刀,连刀补数据一起调用。 这些是本人自己学习以及鉴戒了前辈的一些方法,将该软件的使用方法于大家共享,随着我进一步的学习和使用,陆续还有会其他的操作技巧和大家分享,朋友若有似懂非懂的地方,可以发帖询问。小弟不才,若有出错或者说的不明白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你们的批评是我前进的动力。
2023-03-11 22:08:05 7.15MB 数控
1
Packet Tracer官方模拟器中文使用教程.pdf。仅仅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Packet Tracer官方模拟器中文使用教程.pdf
2023-03-11 18:41:04 1.27MB packet tracer
1
图1   TSMC 0.35pm CMOS工艺参数下光电探测器的器件模拟   图1(a)模拟了工作二极管响应电流与外加反压的关系曲线,三条曲线分别为无光照、光照强度分别为1WZcm2、25w/cm2,光波长为0.85gm时工作二极管的响应电流,以二极管面积为20×20 ptm'计算,输入光功率分别为4 pW(-23 dBm)和100 pW(-10 dBm),图中可见无光照的响应电流(对应暗电流)约为10-15A数量级,光照强度为1 Wcm2时产生0.16 μtA光电流,响应度为0.04 A/W。光照强度为25 W;cm'时产生4.8 pA光电流,响应度为0.048 A/W。后者完够满足CMO
1
1. 概述   PA85是Apex公司生产的高电压、大功率宽带MOSFET运算放大器,它在安全操作区(SOA)没有二次击穿的限制,通过选择合适的限流电阻可在任何负载下选择适当的内部功耗。PA85可适应较大的电源电压范围并达到很好的电源电压抑制。MOSFET输出级可偏置成线性运放;用户通过外接补偿可轻松的使用PA85。   PA85采用厚膜电阻、陶瓷电容和硅半导体芯片来增加电路的可靠性,既减小了尺寸,同时也提高了电路性能。PA85采用8脚TO-3封装。   2. 外部连接及额定参数   PA85的外部连接图如图1所示。图中给出了在不同增益时的相位补偿外围元件RC及CC的值。图2为PA85
1
tm1681模拟SPI驱动方式,可点亮LED,数码管
2023-03-11 09:14:58 2KB 源码软件
1
大多数的ADC都有模拟地(AGnd)和数字地(DGnd)引脚,但是太多的工程师和datasheet作者都不确定该怎么进行连接。这篇文章考虑了这些引脚电流流动的本质,内部及外部噪声对于精确数据转换的影响,不同的接地,去耦和大多数情况下使转换器工作在最好状态的建议及证明。   数据转换器(ADCs和DACs)是精确,敏感的器件,它的模拟接口易受噪声影响(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建议是对于ADCs和DACs)。   混合信号系统(同时拥有模拟和数字处理的系统)经常有分离的模拟地和数字地,将易受噪声影响的模拟信号与通常产生噪声的数字地隔离开来。   数据转换器——也就是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器(ADCs)和数字到模拟的转换器(DACs)——是精确且易受噪声影响的敏感器件。   除非另外说明,本文中的所有建议适用于ADCs和DACs。   在应用数据转换器的系统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如何接地使模拟信号状态最好。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的混合信号系统通常有分离的数字地和模拟地,来避免数字部分的噪声耦合到敏感的模拟信号上。对这些地进行单点汇合,有时称作星形点(star point),汇合点通常邻近电源。   ADCs和DACs通常有分离的模拟地引脚和数字地引脚(分别标作AGND和DGND)。它们应该连在一起并接到系统的模拟地,尽管datasheet有其它建议。   ADCs和DACs通常有分离的模拟地引脚和数字地引脚,分别标作AGND(或模拟地)和DGND(或数字地),并且datasheet通常建议这两种引脚应该在器件外连在一块。这引起一个问题——然后怎么将它们连到系统的模拟和数字地,而不引起地环路。   解决办法很简单——不要这样做!它们应该都连到系统模拟地。   尽管datasheet建议它们应该分别连到系统的模拟地和数字地,但通常更好的做法是忽略这个建议,将它们连在一块再接到系统的模拟地。   一个哲学问题!   AGND和DGND应该都连到系统模拟地平面。描述为DGND的引脚并不意味着它应该连到系统数字地。   这当然引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指定为数字地的引脚应该接到系统的模拟地。   这就是哲学家所说的“范畴错误”(category mistake)。简单地说,当我们假设同样的文字在不同上下文中表示同样的意思时,我们就犯了一个范畴错误。这个引脚不是因为接到系统数字地而称为数字地引脚,而是这个引脚有转换器的数字电路的地电流流过。   回顾转换器,制造商很可能对这些引脚用了不同的名字来避免混淆,但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改已经太晚了。   为什么不用一个引脚? 在大电流或高频情况下,引线的阻抗不允许用一个地引脚。低电流或低频转换器经常只有一个引脚。   如果整个转换器只有一个地引脚不会有问题,但粘合线(bond-wire)和封装引脚的阻抗相当大,由数字部分电流流过公共地引脚引起的电压足以使转换器的模拟信号状态变差。实际上在高频转换器中有几个模拟地引脚和几个数字地引脚并行连接,来减小引脚阻抗的影响。   为什么必须将它们在芯片外连接? X点的地噪声通过寄生电容影响转换器的模拟电路。可以通过减小DGND,AGND和系统模拟地之间的阻抗来减小此噪声。   数字电路的噪声可以通过寄生电容耦合到转换器的模拟部分。如果框图中的X点的噪声电压可以尽可能减小,那耦合地噪声也会减小。   这可以通过直接将数字地接到系统模拟地来完成。如果DGND接到系统数字地或通过一个电阻或电感接到系统模拟地,X点相对于转换器的模拟电路的噪声电压会增加——对干扰也是一样。
2023-03-10 22:54:08 37KB 模拟/电源
1
(完整word版)MATLAB定时器模拟动画:环形跑道甲追乙问题.doc
2023-03-10 20:26:41 27KB (完整word版)MATLAB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