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调制DBR激光器的频率chi补偿
2021-03-02 18:06:15 224KB 研究论文
1
补偿
2021-03-02 14:04:47 3KB JupyterNotebook
1
为了实现非完善成像离轴三反系统的高质量装调,提出了一种置于三反系统焦点前的像差补偿系统的设计方法。基于高斯光学,推导了补偿系统参数与像点空间位置的关系,并根据三级像差理论,设计出补偿系统的初始结构。利用有效口径为400 mm、F数为3.9的离轴三反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优化效率,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反射系统。最终设计结果以相对较小的口径实现了非完善成像离轴三反系统的高质量装调,有效降低了装调成本,提高了装调效率。
2021-03-01 17:06:16 4.38MB 光学设计 三级像差 高斯光学 离轴三反
1
基于粗步DBP的信道内非线性补偿的色散无补偿CO-OFDM传输的理论建模
2021-02-26 20:04:05 184KB 研究论文
1
提出了一种用于40 Gb/s单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色度色散(CD)补偿技术。采用2×2光开关,色散补偿光纤(DCF)等器件构成可调节色度色散补偿器;提取中心频率为12GHz的窄带电功率信号作为反馈信号控制可调节色度色散补偿器,提取的窄带电功率值随系统中的累积色度色散值的增大而减小。实验证明,整个补偿系统的最长响应时间为0.7 s;补偿范围和补偿精度分别为81.55 ps/nm和5.28 ps/nm,通过增加光开关的数量和缩短每段色散补偿光纤的长度可以进一步提高补偿范围和精度。通过对比补偿前后系统的眼图可以看出:该系统能有效地补偿40 Gb/s光纤通信系统中动态变化的色度色散。
2021-02-26 17:05:05 763KB 光纤通信 动态色散 色散补偿
1
数值孔径为0.07的多模光纤束与受激布里渊散射位相共轭镜组成的双光程装置中,输出光束的远场分布里典型的二维列阵孔径的衍射花样,输出光能分布在0.026 rad内,即由单根光纤芯径的衍射极限所决定的范围内,远小于由数值孔径所决定的高阶模相应的发散角范围,并且补偿了由光纤束不均匀性带来的缺陷。
2021-02-26 17:04:55 2.01MB 位相共轭 受激布里 光纤束激
1
单模-多模-单模光纤(SMS)结构是在光纤中实现多模干涉(MMI)的一种简单而有效方法。利用SMS对温度与轴向应变光谱响应极性相反的特性研究了其温度补偿。研究证实,选择具有适当热膨胀系数的封装材料可以实现有效的温度补偿。使用陶瓷材料可使SMS的温度稳定性达到1 pm/℃。
2021-02-26 15:06:23 849KB 论文
1
We study an electronic compensator (EC) as a receiver for a 100-Gb/s 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PDM-CO-OFDM) system without optical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EC, including electrical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EDC), least squares channel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LSCEC), and phase compensation (PC), is used to compensate for chromatic dispersion (CD), phase noise,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 and channel impairments, res
2021-02-26 09:05:51 937KB CO-OFDM 偏振分级 电域补偿( 最小均方
1
机抖激光陀螺内在的温度特性对陀螺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制约了陀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为提高陀螺性能,研究了陀螺零偏的温度补偿方法。利用单温度点比较不同温度补偿模型对陀螺零偏的补偿效果,建立了零偏的温度补偿模型;研究了机抖激光陀螺零偏和多温度点的关系,根据测温点对补偿效果的影响大小,适当精简模型中两个测温点的温度数据,可将其作为冗余备用;设计了分段数据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多温度点补偿效果优于单温度点的补偿效果;模型简化大大减小计算量,并能满足补偿要求;利用精简后的模型补偿陀螺零偏,相比补偿前精度提高了1.6倍以上,且补偿后零偏稳定性均为10-3(°) /h量级。
1
基于光源偏振补偿硅基液晶(LCOS)光学引擎的激光三维(3D)显示系统对传统的LCOS光学引擎引起的偏振光损失进行了补偿,使经由照明系统进入光学引擎的不同偏振方向的激光全部参与成像,既可以实现激光3D立体显示,还提高了二维(2D)显示时的光能利用率。进行2D显示时,入射激光的s偏振光和p偏振光分别对应于不同LCOS同时成像,成像后的图像在屏幕上相互叠加,投影后图像的亮度约为未进行偏振补偿时的2倍。当输入3D视频信号时,正交偏振的p偏振光和s偏振光分别对应于左右眼图像同时成像,观看者配戴由正交偏振片制成的眼镜,可实现双像分离,实现激光3D显示。
2021-02-25 20:04:43 1.73MB 图像处理 激光显示 光学引擎 硅基液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