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Qi2无线充电协议是目前无线充电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简称WPC)制定。这个协议是Qi标准的最新版本,旨在提升无线充电的效率、安全性和互操作性,使得不同设备之间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无线充电。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Qi2协议的核心概念、技术特点以及与前代标准的差异。 Qi2协议在兼容性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确保了不同设备间更广泛的兼容性。它不仅支持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设备,还扩展到了智能手表、耳机和其他小型可穿戴设备。此外,Qi2协议还考虑了电动车等大型设备的无线充电需求,推动了无线充电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技术上,Qi2协议引入了多点对多点(MPP,Multi-Point-to-Point)传输模式,允许一个充电垫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并减少了资源浪费。这种模式下,系统可以根据每个设备的功率需求动态调整能量分配,确保所有设备都能得到合适的充电速度。 Qi2协议在安全性方面也有显著提升。它增加了加密功能,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充电网络。同时,协议还规定了严格的充电安全标准,如过热、过流保护,以防止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受到损害。 在测试和验证方面,压缩包中的“Qi-v2.0-mpp-prx-compliance-tests.pdf”文件可能包含了Qi2协议的合规性测试规范。这些测试涵盖了发射器(Transmitter)和接收器(Receiver)之间的通信协议、功率传输性能、安全特性等多个方面,确保设备符合Qi2标准的要求,从而保证用户可以安全、高效地使用无线充电设备。 总结来说,Qi2无线充电协议是无线充电技术的一次重要升级,它通过增强兼容性、提升效率和安全性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充电体验。了解并掌握这一协议,对于从事无线充电设备开发、测试和应用的人员至关重要,它将有助于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Qi-v2.0-mpp-prx-compliance-tests.pdf”文档则为深入理解和实施Qi2协议提供了关键的参考依据。
2024-08-29 10:13:56 3.38MB qi协议 无线充电
1
IP-guard的卸载工具,强制删除,无需重装。 任何人不得将其用于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自行承担! 两个版本的卸载工具,任选一个即可。(运行时无需管理员权限) * 运行`patched/Agt3Tool.exe`,选择卸载客户端->生成操作码->输入任意确认码->确定 * 运行`patched/agttool2.exe`,输入密码`123456`->确认 任何人不得将其用于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自行承担! 任何人不得将其用于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自行承担! 任何人不得将其用于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自行承担!
2024-08-28 16:21:47 1.33MB 网络协议 IP-guard ipguard
1
DCERPC协议pcap数据包下载,支持抓包软件(如:wireshark)打开并学习DCERPC协议报文解析。需要其他协议,请查看我发布的其他资源。
2024-08-28 16:20:49 78KB 网络工具 pcap
1
### 最详细的S7协议解析文档 #### 一、基于OSI模型的S7 Comm以太网协议架构: S7 Comm协议作为西门子自动化产品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实现不同自动化组件之间的通信。该协议遵循OSI七层模型的原则进行设计与实现。 1. **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接口的特性,包括电气、机械、过程和功能属性。 2. **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LLC负责提供节点间数据传输服务,MAC则负责控制介质的访问方式。 3. **网络层**:负责路径选择和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的主机。在网络层中,IP协议是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4. **传输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S7 Comm中,通常使用TCP协议来实现可靠的传输服务。 5.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 6. **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化和加密解密等事务。 7.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S7 Comm在此层实现了一系列特定的服务,如读写PLC内存中的数据、上传或下载程序等。 #### 二、使用Wireshark软件实际抓取的S7 Comm协议信息帧: 1. **整体协议数据帧的具体内容**:包括Ethernet II层、IP层、TCP层以及S7 Comm层等多个层次的信息。 2. **Ethernet II层数据帧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以及类型字段等信息。 3. **IP层数据帧的具体内容**:包括版本号、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分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类型、头部校验和、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等。 4. **TCP层数据帧的具体内容**:包括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号、确认序号、头部长度、保留位、窗口大小、校验和以及紧急指针等字段。 5. **S7 Comm(TPKT)层数据帧的具体内容**:TPKT(Transport Protocol Kernel)是S7 Comm协议栈中的一个层次,它位于TCP之上,用于封装上层协议数据。 6. **S7 Comm(COTP)层数据帧的具体内容**:COTP(Connection-Oriented Transport Protocol)是S7 Comm协议栈中的另一个重要层次,它位于TPKT之上,用于建立连接并管理数据的传输。 7. **S7 Comm层数据帧的具体内容**:这一层包含了具体的S7 Comm应用数据和服务。 #### 三、S7 Comm协议信息帧解析: ##### S7协议封装 1. **S7 Comm(TPKT)层数据帧的协议解析**: - TPKT层主要用于封装高层的数据,其头部包含了一个字节的版本号和两个字节的长度字段,用于指示TPDU的长度。 2. **S7 Comm(COTP)层数据帧的协议解析**: - COTP层提供了面向连接的服务,其数据帧包括: - 版本号:固定设置。 - 后续数据字节长度:指示后续数据的长度。 - **COTP连接数据包** - 版本号:固定设置。 - 后续数据字节长度:指示后续数据的长度。 - **COTP功能数据包** - 版本号:固定设置。 - 后续数据字节长度:指示后续数据的长度。 3. **S7 Comm层请求数据帧的协议解析**: - **数据帧头** - 协议标识符:固定设置,标识此数据帧为S7 Comm协议数据。 - ROSCTR设置:指定请求或应答的类型。 - 冗余标识符:固定设置。 - 协议数据单元参考:标识序列号,用于匹配请求和响应。 - 数据帧参数区总字节长度:指示参数区的长度。 - 数据帧数据区总字节长度:指示数据区的长度。 - **数据帧参数区** - 功能代码:指定请求的功能。 - 参数项个数:表示参数区中参数的数量。 - 变量说明:根据功能代码确定。 - 语法标识符:用于识别变量的类型。 - 数据传输大小:指定数据的传输单位。 - 访问数据的个数:需要访问的数据个数。 - DB块的编号:目标DB块的编号。 - 访问数据类型:数据的类型。 - 访问DB块的偏移量:数据在DB块中的起始地址。 - **数据帧数据区** - 根据功能代码及参数区的内容确定具体的数据内容。 通过对S7 Comm协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及数据交换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利用该协议进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也为维护人员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操作指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2024-08-28 16:16:07 1.88MB
1
Modbus协议栈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协议,它允许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这个"最全的Modbus协议栈源码"包含了实现Modbus协议各种传输模式的完整代码,包括RTU(远程终端单元)、ASCII(美国标准代码交换信息)、TCP/IP、UDP以及在TCP和UDP上的RTU封装。 1. **Modbus RTU**:RTU模式是Modbus协议的一种高效形式,适用于串行通信。它使用二进制数据格式,并且在数据帧之间插入固定的校验和,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RTU模式下,每个Modbus报文由地址、功能码、数据和CRC校验组成。 2. **Modbus ASCII**:与RTU相比,ASCII模式使用ASCII字符编码数据,因此易于阅读但传输效率较低。每个ASCII报文在开始和结束时有特定的字符标记,并且每个字节的数据都用两个ASCII字符表示。 3. **Modbus TCP/IP**:TCP/IP模式是Modbus在以太网环境中的应用,它使用TCP协议作为传输层,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TCP模式的Modbus报文在TCP数据段内,不需要额外的帧结构或字符编码。 4. **Modbus UDP**: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适合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Modbus UDP同样将Modbus报文封装在UDP数据报中,但不提供像TCP那样的确认和重传机制。 5. **RTU Over TCP/UDP**:这些模式是为了解决串行设备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问题。它们将RTU格式的Modbus报文封装在TCP或UDP数据包中,使得串行设备可以通过IP网络进行通信。 源码中可能包含以下组件: - **主站(Master)和从站(Slave)实现**:主站通常发起请求,从站响应。源码会包含处理这两种角色的函数和类。 - **错误处理和校验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网络I/O模块**:用于处理TCP/IP和UDP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 - **协议解析器**:解析接收到的Modbus报文,执行相应的功能码操作,如读取寄存器、写入寄存器等。 - **数据模型**:定义Modbus寄存器和线圈的数据结构,以及如何与实际设备或应用程序的内部状态交互。 - **配置和设置接口**:允许用户配置Modbus协议栈的参数,如波特率、地址、超时时间等。 源码学习可以深入理解Modbus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和扩展Modbus通信,这对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开发者来说非常有价值。通过分析和修改这些源码,开发者可以定制自己的Modbus通信库,满足特定项目的需求,例如优化性能、增加新功能或适应特定硬件平台。
2024-08-28 16:12:45 7.13MB Modbus
1
OPCDA OPCHDA OPCAE等11个OPC协议合集,下载一份再不用找其它的了。
2024-08-28 16:10:48 12.82MB OPCDA OPCAE OPCHDA
1
协议包内包含接近40种工控协议流量包pacp流量包,工控协议流量包包含DNP 3.0协议、ICMPv6协议、DHCPv6协议、BACent-APDU协议、BGP协议、DCERPC协议、BROWSER协议、IOXIDResolver协议、ISystemActivator协议、IRemUnknown2协议、DHCP协议、DNS协议、EGD协议、LLMNR协议、CIP协议、CIP PCCC协议、CIP CM协议、COTP协议、TLSv1协议、PN-DCP协议、EPL_V1协议、FTP协议、FTP-DATA协议、ICMP协议、PPTP协议、PPP LCP协议、PPP PAP协议、PPP IPCP协议、GRE协议、PPP IPV6CP协议、PPP CBCP协议、PPP CCP协议、HTTP协议、IEC 60870-5-104协议、IEC 60870-5 ASDU协议、ISAKMP协议、IMAP协议、IMAP/IMF协议。
2024-08-28 15:55:30 5.46MB 网络协议 pcap 工控协议
1
《InfiniBand(IB)协议详解》 InfiniBand(IB)协议是一种高性能的、基于交换架构的互连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和存储领域。该技术最初由InfiniBand Trade Association(IBTA)制定,旨在提供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IB Specification Vol 1-Release-1.4.pdf"是关于InfiniBand协议的详细规范文档,包含了协议的最新版本,即1.4版。 InfiniBand协议的核心在于其灵活的架构和先进的通信机制,其中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是其显著特征之一。RDMA允许数据直接在系统内存间传输,而无需经过操作系统内核,极大地减少了CPU的负担,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这一特性使得InfiniBand在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环境中表现出色。 InfiniBand协议分为几个主要部分: 1. **基础架构**:InfiniBand架构由通道适配器(CA)、交换机(Switch)和物理链路组成。CA是连接到服务器或设备的接口,交换机则负责将数据包路由到正确的目标,物理链路则通过光纤或铜线进行数据传输。 2. **传输层**:包括RC(Reliable Connection)和UD(Unreliable Datagram)两种模式。RC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传输服务,适合于需要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应用;UD则是无连接的,适合于低延迟、高吞吐量的应用。 3. **队列对(Queue Pair,QP)**:每个连接由一对队列构成,一个发送队列和一个接收队列,用于管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 **verbs( verbs)**:是InfiniBand编程模型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组API,允许应用程序直接控制网络操作,如发送、接收和管理队列对等。 5.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InfiniBand支持多种服务质量级别,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定优先级,确保关键任务的执行。 6. **错误检测与恢复**:协议包含了强大的错误检测和恢复机制,如CRC校验和路径恢复机制,保证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 **Port and LID**:每个InfiniBand设备都有一个端口(Port)和逻辑标识符(LID),用于网络中的地址定位。 8. **RoCE (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为了兼容以太网环境,InfiniBand引入了RoCE,允许在标准以太网上实现RDMA功能。 通过深入理解《InfiniBand协议 Vol 1-Release-1.4.pdf》这份文档,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可以更好地掌握InfiniBand技术,设计和优化高效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它涵盖了协议的各个方面,包括协议格式、传输协议、队列管理、错误处理以及系统管理和配置等,是学习和实施InfiniBand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2024-08-28 12:55:10 9.3MB RDMA
1
根据给定的信息,本文将对Compute Express Link (CXL) 1.1协议进行详细的解析,特别是关注中文翻译版中的核心知识点。 ### CXL 1.1协议简介 #### 标题与描述 标题和描述均指出这是CXL 1.1协议的中文翻译版。CXL是一种高速互连标准,旨在支持CPU与各种设备之间的高带宽、低延迟通信,以满足现代数据中心的需求。1.1版是对早期版本的改进,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兼容性和性能增强。 #### 协议发布与版权信息 CXL 1.1协议由Compute Express Link Consortium, Inc.发布,该组织是一个非营利性的行业组织,致力于推动CXL技术的发展。协议文档明确了版权信息和使用条件,指出了只有CXL联盟成员才能获得完整的使用权限,而非成员只能根据评估副本协议使用公开版本。 ### CXL协议的核心特点 #### 高速互连技术 CXL 1.1协议建立在PCIe的基础上,利用了现有的高速互连技术。它能够实现高达56GB/s的带宽,显著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这对于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应用尤为重要。 #### 兼容性与扩展性 CXL 1.1保持了与前一版本的向后兼容性,同时增加了新的特性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例如,它引入了更多类型的内存一致性区域(Memory Consistency Domains),使得不同类型的设备可以共享内存空间,提高了整体系统的性能。 #### 内存一致性 CXL 1.1强调内存一致性的重要性,确保多个设备之间能够高效地共享内存资源。这不仅对于加速器(如GPU)与主CPU之间的交互至关重要,也促进了多节点系统中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分配。 ### 技术细节 #### 架构与协议层 CXL 1.1协议分为三个主要层次:CXL.io、CXL.cache和CXL.memory。CXL.io层提供了基本的传输层功能,而CXL.cache和CXL.memory则分别负责缓存一致性管理和内存访问。 - **CXL.io**:基于PCIe 5.0标准,提供物理层和链路层的连接。 - **CXL.cache**:确保跨设备的缓存一致性,支持高速缓存之间的同步。 - **CXL.memory**:允许设备共享主内存,减少了数据复制的开销。 #### 设备类型与配置 CXL 1.1支持多种设备类型,包括加速器、存储设备和网络接口卡(NICs)等。协议中定义了详细的配置参数,允许灵活地设置设备的工作模式和性能特征。 #### 安全与可靠性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CXL 1.1引入了多项机制: - **加密与认证**:支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增强了通信安全性。 - **错误检测与纠正**:具备强大的错误检测和自动纠正能力,减少了数据损坏的风险。 ### 结论 CXL 1.1协议作为一项先进的高速互连技术,对于现代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对中文翻译版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其核心价值所在:高速传输、内存一致性、以及广泛的兼容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CXL将继续推动计算架构的进步,为未来的高性能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8-28 12:45:55 6.24MB pcie cpu
1
三菱PLC下载程序口通讯协议
2024-08-27 15:26:48 539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