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种基于双主动全桥(DAB)变换器多光伏阵列并列输入、级联逆变输出的高频隔离型光伏并网系统。分析了DAB变换器的功率传输能力,设计了其移相控制策略;针对各输入端光伏阵列光照强度不同带来的功率不平衡问题,基于dq解耦控制数学模型,设计了级联多电平DC/AC变换器的调制量补偿控制策略,实现了各直流端电压的平衡控制。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4.5 MW/10 kV光伏并网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结构的可行性以及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1
两级型单相光伏并网发电仿真-并网电流仿真波形和傅里叶分析.doc 0到0.4s 光照强度为1000 0.4到0.8s   为800 0.8到1.2 为1000 图片贴在word里 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波形
2022-03-01 11:06:11 108KB matlab
1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太阳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必然趋势,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列阵与电网连接的关键设备,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光伏发电的发展状况,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主要并网方式,以及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深入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及其相关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和并网逆变器输出控制,深入探讨了光伏阵列MPPT控制的扰动观察法控制技术和并网逆变器输出控制的滑模控制技术,提出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主电路的两级拓扑结构、光伏阵列扰动观察法控制的变步长改进方法以及并网逆变器滑模控制的指数趋近律改进方法。 论文在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的25kWp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系统设计中,主电路的可控元件采用了性能优越的IGBT器件,控制电路采用了性能先进的浮点DSP微控制器芯片,先进的IGBT器件和浮点DSP芯片以及光伏阵列改进扰动观察法、并网逆变器改进滑模控制方法的使用为研制出高效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2022-02-14 15:33:05 3.15MB 三相光伏 并网发电
1
基于MATLAB-PSASP的光伏并网暂态稳定计算模型.pdf
2022-02-09 19:20:51 429KB MATLAB 数据处理 仿真研究 论文期刊
基于MATLAB-PSASP的光伏并网暂态稳定计算模型
2022-02-09 19:17:53 428KB
基于DSP 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pdf,基于DSP 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2022-01-01 16:10:22 464KB DSP
1
针对经典的PI参数的计算方法大合集,电流内环PI参数的正定,以及根据根轨迹、幅值裕度、相角裕度的规则确定补偿参数。 外环根据内环的整定来保证电压外环输出的截止频率和系统的频带宽度满足要求。
2021-12-29 15:43:41 944KB 双环 PI参数
1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和电能质量,对光伏并网逆变器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问题,对传统的电导增量法进行融合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导增量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能够快速精准地跟踪最大功率点;有效改善系统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的震荡现象;提高了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在逆变控制方面,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PI环控制,电压外环实现中间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控制,电流内环用于控制输出电流的稳定,两者通过中间直流母线耦合,匹配简单,系统控制具有较好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减少了谐波含量,输出电流具有良好的正弦度,且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因而提高了电能质量。最后用matlab对光伏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性能良好,达到了预定的设计效果。
1
光伏技术因其清洁性而得到广泛应用,而逆变器作为其核心设备更是尤为关键,基于提高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池分组的并网逆变电路设计,加入了工频变压器,起到了隔离作用,因此较一般电路具有安全且容易实现的特点。控制上采用开环控制,输出电流大小将有前级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对于逆变来说省去了PI反馈、锁相环、算法,统一由控制方法代替。最后进行了硬件实现,并分别通过软件仿真及实际硬件电路测试证明其有效性,且性能较好。
1
针对单相H6拓扑光伏并网逆变器在采用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器跟踪正弦电流指令时会产生稳态误差和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谐振(PR)控制的H6拓扑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总体控制策略。在介绍PR控制器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PR控制应用于H6光伏逆变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搭建了单相H6拓扑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仿真及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R控制器应用在单相H6拓扑光伏并网逆变控制系统中能够实现对并网电流的无静差控制,消除了PI控制所产生的相位误差,并且具有良好的并网波形质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