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32F4A0微控制器是集成了EXMC接口和DMA功能的一款高性能微控制器,它通常用于复杂的应用场景,如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等领域。而LVGL(Light and Versatile Graphics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嵌入式图形库,它允许开发者设计出具有丰富用户界面的系统,适合触摸屏显示。 将LVGL移植到HC32F4A0微控制器上,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软件配置和编程工作,以确保图形库能够在该平台上正常运行。在这个过程中,EXMC(External Memory Controller)接口的使用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微控制器访问外部存储设备,扩展了内存资源,对于图形处理尤其关键。DMA(Direct Memory Access)则是直接内存访问的缩写,它允许外设直接读写系统内存,而不必通过CPU进行数据传输,这对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减轻CPU负载至关重要。 在此次移植DEMO中,HC32F4A0_v2.2.0_LittleVgl_9.0.0_ST7796_exmc文件包含了必要的驱动程序和配置文件,可以为ST7796这种常用的LCD显示驱动器提供支持。ST7796是一款具有高分辨率和RGB接口的液晶显示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各种触摸屏显示设备。 为了实现LVGL在HC32F4A0平台上的移植,开发者需要熟悉HC32F4A0的硬件架构、外设接口特性以及LVGL库的架构和API使用。此外,开发者还需要理解如何在HC32F4A0上配置和使用EXMC接口和DMA,确保LVGL能够通过这些接口高效地与外设进行数据交换。 在进行移植工作时,开发者可能需要编写或修改部分初始化代码,以初始化LVGL图形库所需的各种外设。同时,还需要调整图形库中涉及显示和触摸输入部分的代码,确保它们能与HC32F4A0的硬件特性相匹配。此外,对于显示方面,可能需要调整分辨率、色彩深度等参数,以适应特定的应用需求。 整个移植过程需要考虑许多方面,如内存管理、性能优化、资源分配等。开发者必须确保移植后的系统稳定运行,并对可能出现的兼容性问题进行调试。在这个过程中,使用EXMC接口和DMA来提高性能和效率是非常关键的,它们可以大幅度减少CPU的负担,确保系统运行流畅。 HC32F4A0微控制器配合LVGL图形库,以及EXMC接口和DMA功能的运用,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用以构建交互性良好、视觉效果出色的嵌入式系统。这种组合特别适合于需要图形界面和良好用户交互的应用,例如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家居控制面板、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通过这次移植DEMO的实践,开发者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为未来更复杂的系统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6-19 17:40:02 20.37MB LVGL
1
ASP.NET与工作流WF(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的结合使用,为开发复杂的业务流程应用程序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这个"ASP.NET与工作流WF实现审批流程+数据持久化Demo"中,我们将会探讨如何在ASP.NET环境中利用WF创建审批流程,并实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持久化。 让我们了解ASP.NET。ASP.NET是微软提供的一个用于构建动态网站、Web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框架。它基于.NET Framework,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器控件、事件驱动模型以及内置的安全性和状态管理功能,使得开发者可以更高效地构建Web应用程序。 接下来是WF,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是.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用于构建工作流驱动的应用程序。WF允许开发者定义和执行业务流程,这些流程可以是顺序的、分支的或者包含并发任务。WF提供了一种可视化设计工作流的方式,使非程序员也能理解流程逻辑。 在这个Demo中,审批流程的实现可能是通过创建一个自定义的工作流活动,这些活动代表了审批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如提交、审批、驳回等。每个活动都可以有自己的规则和条件,比如审批人角色的设置,或者根据特定条件自动流转到下一个步骤。 数据持久化是确保在系统重启或出现故障时仍能保留工作流状态的关键。在WF中,这通常通过使用工作流持久服务来实现。当工作流暂停或挂起时,其状态会被保存到数据库中。当需要恢复工作流时,可以从数据库中加载状态,继续执行。在这个Demo中,数据持久化可能通过自定义的SQL持久化提供者实现,将工作流实例的信息存储在SQL Server 2008的数据库中。 为了运行这个Demo,你需要安装SQL Server 2008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环境。VS2010包含了对ASP.NET和WF的支持,使得你可以直接在IDE中设计和调试工作流。 文件"WebWithWF"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文件,包含了ASP.NET Web应用程序项目和可能的WF库项目。打开这个文件后,你将能看到具体的代码结构和资源,包括审批流程的设计文件、工作流服务接口、ASP.NET页面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类。 这个Demo提供了一个实践WF与ASP.NET结合的实例,帮助开发者理解如何在Web环境中实现审批流程,并且通过数据持久化确保流程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个Demo,开发者可以掌握WF的用法,进一步提升在业务流程管理领域的开发能力。
2025-06-19 16:31:10 275KB
1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C#进行人脸识别,特别是在基于虹软(ArcSoft)免费SDK的情况下。虹软是一家知名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提供商,其人脸识别SDK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用于集成到自己的应用中。 我们需要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它通过分析人脸的特征来识别或验证个人身份。虹软的SDK通常会包含图像处理、特征提取、模板匹配等核心算法,使得开发者无需深入了解这些复杂的细节,就能快速实现功能。 在C#中,虹软的SDK提供了一套易于使用的API接口。要开始开发,你需要先下载并安装SDK,然后在项目中引用相关的DLL文件。"arcfacetest"可能是SDK提供的一个示例程序或者测试工具,它可以用来测试SDK的功能并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调用API。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C#中如何使用虹软SDK进行人脸识别的步骤: 1. **初始化**: 在程序启动时,需要初始化SDK,这通常涉及到设置许可证文件路径,以及配置其他参数,如识别精度等。 2. **加载人脸检测模型**: SDK提供的人脸检测模块可以帮助我们定位图像中的人脸。这一步骤涉及调用`DetectFace`或类似的函数,传入图像数据,并返回人脸的位置信息。 3. **提取人脸特征**: 一旦检测到人脸,我们可以通过`ExtractFeature`函数提取人脸特征。特征提取是关键步骤,因为后续的识别过程依赖于这些特征。 4. **创建人脸数据库**: 对于识别任务,可能需要预先创建一个人脸数据库,存储已知个体的特征。这可以通过调用SDK的`AddFaceToDatabase`函数完成。 5. **人脸识别**: 使用`CompareFeature`或`Identify`函数进行人脸识别。前者比较两个特征的相似度,后者则在数据库中查找最匹配的人脸。 6. **处理结果**: 根据SDK返回的结果,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比如显示识别结果、记录日志等。 在"说明.txt"文件中,可能会包含更具体的使用指南,如代码示例、注意事项、错误处理等。开发者应仔细阅读这份文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DK。 C#结合虹软人脸识别SDK能让你轻松地在Windows平台上构建人脸识别应用。无论是简单的面部检测还是复杂的身份验证,都有相应的API支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SDK是免费的,但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循虹软的条款与条件,以及尊重用户隐私,确保合规性。在实际开发中,你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对示例代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项目需求。
2025-06-19 13:59:34 19.35MB 人脸识别
1
《Android USB监控实战:UsbMonitor-Demo深度解析》 在Android开发中,有时我们需要对USB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例如追踪U盘的插入和拔出情况。UsbMonitor-Demo项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例,帮助开发者理解如何在Android系统中实现这样的功能。本文将深入探讨该示例的核心知识点,包括USB设备的检测、USB状态监听以及相关的API应用。 1. **USB设备检测**: Android提供了USB主机模式(Host Mode)来控制USB设备,允许Android设备作为USB主机连接外部设备,如U盘。在AndroidManifest.xml中,我们需要添加USB权限,如下所示: ```xml ``` 2. **USB状态监听**: 要监听USB设备的状态变化,需要注册BroadcastReceiver,并创建一个UsbManager的实例。在BroadcastReceiver的onReceive方法中,我们可以处理USB插拔的意图(Intent.ACTION_USB_DEVICE_ATTACHED和Intent.ACTION_USB_DEVICE_DETACHED)。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接收器示例: ```java public class UsbReceiver extends BroadcastRecei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context, Intent intent) { if (intent.getAction().equals(Intent.ACTION_USB_DEVICE_ATTACHED)) { // 处理U盘插入事件 } else if (intent.getAction().equals(Intent.ACTION_USB_DEVICE_DETACHED)) { // 处理U盘拔出事件 } } } ``` 3. **USB设备访问**: 当USB设备插入时,我们可以通过UsbDevice对象获取设备信息。例如,通过`UsbManager.getDeviceList()`获取所有已连接设备,然后通过` UsbManager.requestPermission(device, pendingIntent)`请求设备权限。一旦获得权限,可以使用UsbDeviceConnection和UsbEndpoint进行数据传输。 4. **USB设备描述符**: UsbDevice对象包含了设备的各种描述符,如设备类、供应商ID、产品ID等,这些信息可用于识别和分类USB设备。例如,通过`UsbDevice.getDeviceClass()`可以获取设备类别,`UsbDevice.getVendorId()`和`UsbDevice.getProductId()`分别获取供应商ID和产品ID。 5. **USB配置与接口**: USB设备可能有多个配置和接口,每个接口又可能包含多个端点。通过`UsbDevice.getConfigurationCount()`获取配置数量,`UsbDevice.getInterfaceCount()`获取接口数量。使用`UsbDevice.getConfiguration(int index)`和`UsbDevice.getInterface(int index)`获取特定的配置和接口。 6. **异步数据传输**: Android提供异步传输API,如`UsbEndpoint.bulkTransfer(UsbRequest)`,用于处理大量数据的传输,避免阻塞主线程。UsbRequest对象可以用来创建、提交和取消USB请求。 7. **USB事件的用户交互**: 当设备首次连接时,由于安全原因,用户需要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手动授权应用访问USB设备。为了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开发者应该在UI中明确提示用户这一操作。 通过UsbMonitor-Demo项目,开发者可以学习到如何在Android应用中实现USB设备的实时监控,掌握USB设备的接入、断开检测以及数据通信的关键步骤。这个项目是Android USB编程的宝贵实践资源,对于需要与USB设备交互的应用开发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025-06-19 11:28:17 182KB android usb
1
springMVC+mongodb-java-driver+mongodb+mave+jfreechart-Demo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手麻系统是用此框架搭建的,一个简单的demo 左边调价号的下拉列表于下面的表格名称, 价格是联动的(下拉列表的数据发现改变表格里的数据也跟着改变) 右边费用组成就是应该表格, 价格一栏默认为白色背景红色字体, 当选中时变为绿色背景黑色字体表示选中此行,提现用户的作用 右边表格表头明确告诉用户每个表格字段数据的组成形式(如:编号 N00+流水号)。 右边表格和下面的编辑区域为联动的 (用户选中表格中的某一行数据,编辑区就显示相应的数据,便于用户做CRUD操作)。 右边底部为菜单栏 (此菜单栏是可以随意拖动的不一定非要放底部,可以根据个人习惯)。 当鼠标悬停在表格上的某个单元格会有ToolTipText效果(这里图不好截) 功能类似于淘宝上买衣服会有个层弹出
2025-06-17 19:29:10 553KB Java
1
海康webcomponents最新版64位,32位(内附各种功能演示demo,支持rtsp流媒体播放),通过浏览器web方式采用rtsp视频流技术直接打开摄像头视频的方法(chrome/IE/firefox/360等)
2025-06-13 16:56:58 13.03MB rtsp
1
### 自动驾驶算法分享与实现:代客泊车AVP的Python Demo #### 前言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利用Python实现的代客泊车(Automated Valet Parking, AVP)算法。主要内容涵盖AVP算法的核心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基于A*算法的全局导航路径生成方法、自动泊车轨迹生成策略以及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的车辆横向和纵向控制技术。此外,还将简要介绍如何设置和调试这一示例程序所需的环境。 #### 一、环境配置 为了顺利运行本文提供的代客泊车AVP Python示例代码,需确保系统中已安装Python 3.6版本,并且还需安装一系列必要的第三方库。这些库可通过执行以下命令来安装: ```bash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 其中`requirements.txt`文件中包含了所有必需的依赖项。值得注意的是,`opencv-python`库可能无法通过pip直接安装,建议使用conda环境进行安装。以下是具体步骤: 1. **基本依赖**: - `numpy` - `opencv-python` - `python-maths` - `scipy` - `time` - `matplotlib` 2. **安装方法**: - 对于`opencv-python`,建议使用以下命令在conda环境中安装: ```bash conda install opencv ``` 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可满足运行示例程序所需的最低环境配置要求。 #### 二、算法流程 ##### 1. 全局导航路径生成 在AVP算法中,全局导航路径生成主要采用A*算法。A*是一种常用的寻找最短路径的算法,在地图上搜索从起始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其核心思想是在探索过程中同时考虑两个因素:已经走过的路径长度以及到达目标节点的估计距离。在AVP场景中,A*算法可以帮助车辆找到从当前位置到达目标停车位置的最佳路径。 ##### 2. 自动泊车轨迹生成 自动泊车轨迹生成是AVP算法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该过程涉及计算车辆从当前行驶状态平稳过渡至最终停放位置所需的一系列动作指令。通常情况下,这一步骤会利用运动学模型和优化方法来确保轨迹的安全性和平滑性。例如,可以使用曲线拟合或样条插值等技术来生成一条连续平滑的行驶轨迹。 ##### 3. 基于MPC的横纵向控制 基于MPC的横纵向控制则是指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对车辆进行精确控制。MPC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具有约束条件的动态系统。在AVP场景下,它可以帮助车辆在遵守速度限制、避免碰撞的同时,实现精确的停车操作。MPC通过不断更新预测模型并在每个采样时刻求解一个优化问题来实现这种控制策略。 #### 三、调试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调试上述算法,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调试步骤和技巧: 1. **更改停车位**:可以在`main_autopark.py`文件中修改停车位编号(共有1~24个停车位可供选择)。 2. **更改起点**:同样地,在`main_autopark.py`文件中可以调整车辆的起始位置。 3. **调整障碍物坐标**:根据实际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修改障碍物的位置信息来模拟不同的场景。 4. **调整墙壁坐标**:对于模拟环境中存在的墙壁或其他固定障碍物,也需要相应调整其坐标信息以反映真实情况。 通过上述步骤,开发者可以有效地测试并优化算法性能,确保其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本文不仅介绍了代客泊车AVP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还提供了具体的环境配置指南和调试技巧。这为读者深入理解并实践AVP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2025-06-13 16:06:04 668KB 自动驾驶
1
简单介绍 1、图形处理库Clipper、Emgu.CV; 2、高性能推理引擎 Microsoft.ML.OnnxRuntime; 3、借用PaddleOCR模型; 4、现有功能,选择照片识别、截图识别,选择PDF文件识别。 详细展示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148410/article/details/147900933?spm=1001.2014.3001.5501
2025-06-12 09:39:08 41.06MB OCR 图像处理 PaddleOCR模型 图像识别
1
本项目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程化Demo,演示如何将Rockchip官方RKNN Toolkit中的YOLOv5示例高效迁移到安卓应用环境。主要特性包括: 边缘计算优化:充分利用RK3588芯片的NPU加速能力,实现移动端实时目标检测 全流程实现:包含安卓JNI接口封装到前处理/后处理的解决方案 工程化适配:解决了RKNN模型在安卓环境的部署难题,提供可复用的代码框架 代码结构清晰,包含: 安卓JNI接口实现(C++) 示例APK源码(Java/Kotlin) 预编译的RKNN模型文件 本Demo适合希望了解以下技术的开发者: 边缘计算设备上的AI推理部署 Rockchip NPU的安卓开发实践 YOLOv5模型在移动端的优化实现 通过此项目,开发者可以快速掌握RK3588平台的AI应用开发流程,为产品级应用开发奠定基础。
2025-06-11 20:22:32 11.26MB yolov5 android
1
RTThread是一个轻量级、高实时性的开源操作系统,尤其适合于嵌入式设备。网络模块是RTThread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功能,包括TCP/IP协议栈、HTTP、FTP等网络服务。本示例"RTThread网络模块demo源码"旨在帮助开发者了解如何在RTThread上进行网络程序开发。 我们要理解的是RTThread的网络接口层。在嵌入式系统中,网络通信通常通过硬件如以太网控制器实现。RTThread通过驱动程序将这些硬件资源抽象为网络接口,如"eth0"或"eth1",对应于压缩包中的"03_dual_ethernet",这可能表示双网卡配置。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些接口进行网络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接着,我们关注IP协议的压缩。在嵌入式环境中,内存资源有限,压缩IP协议栈可以节省内存,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RTThread的网络模块支持IPv4和IPv6,包括ARP、ICMP、UDP和TCP等协议。压缩后的IP协议栈仍能提供完整的网络通信功能,但更适应资源受限的环境。 然后,让我们探讨TCP/IP协议栈。TCP(传输控制协议)负责建立和维护连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IP(互联网协议)则处理数据包的路由和传递。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则是一种无连接的服务,适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在RTThread中,开发者可以创建TCP/UDP套接字,进行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编程。 此外,RTThread还提供了网络服务框架,如HTTP和FTP服务器。HTTP用于Web服务,开发者可以创建基于HTTP的Web应用,提供网页访问。FTP(文件传输协议)则允许远程文件的上传和下载。这些服务的实现,使得RTThread不仅可以作为设备的控制平台,还能作为信息交换的节点。 在"03_dual_ethernet"这个例子中,双以太网配置意味着设备可以同时连接两个不同的网络,例如一个用于内部通信,另一个用于外部访问。这增加了系统的网络冗余和灵活性,可以实现负载均衡或者网络故障切换。 为了实际操作这些网络功能,开发者需要理解RTThread提供的API,如rt_netif_add()用于添加网络接口,rt_netdev_init()初始化网络设备,rt_socket()创建套接字,rt_connect()建立TCP连接,rt_sendto()和rt_recvfrom()用于UDP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等。通过阅读和分析demo源码,开发者可以掌握如何在RTThread上编写网络应用程序。 "RTThread网络模块demo源码"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网络编程的好资料。它涵盖了从网络接口到高层应用的各种知识点,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来说,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能够提升他们在物联网(IoT)领域开发的能力。
2025-06-11 11:29:04 11.48MB 网络开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