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技术是现代显示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电视、手机、电脑和其他便携式设备,高质量的图像显示一直是用户追求的目标。液晶显示器(LCD)使用液晶材料来控制光线通过显示器的各个像素,从而产生图像。为了提高LCD的图像质量,帧率控制(FRC)像素抖动算法被广泛采用,它通过算法上的处理,使得LCD能够显示更丰富色彩和更平滑的灰阶过渡。 FRC算法的核心在于利用人眼对快速变化的图像产生的视觉残留现象,通过对驱动IC的位宽进行控制来实现。传统的FRC算法使用较低的位宽驱动IC,比如6比特,来实现接近于8比特显示效果的色彩表现。但是,这样的方法会导致灰阶数的限制,最大只能输出253级灰阶,无法达到完全的8比特色彩表现。与此相对,Hi-FRC算法能够实现256级完整灰阶显示,但由于算法的不同,它会产生灰阶过渡不均匀以及较为严重的FRC噪声。 论文介绍了一种新的FRC像素抖动算法,其目的是在保持256级完整灰阶显示的同时,提升灰阶过渡的均匀性并降低FRC噪声。新的算法在时间抖动上使用了五帧循环的算法周期,而在空间抖动上则使用了5×5像素矩阵作为算法单元。这种方法在相邻的灰阶之间引入了四个中间级灰阶来取代传统FRC算法中的三个。作者通过数学模型和必要的分析验证算法的合理性,并通过FPGA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实际显示效果。 像素抖动算法是液晶显示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时间抖动和空间抖动两个方面。时间抖动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通过在不同时间帧上显示不同的像素状态,使用户感知到中间灰阶的存在,而空间抖动则是通过改变相邻像素的显示状态来达到相似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时间和空间抖动通常会同时被使用。 文章提到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目前主流的显示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作为LCD面板色彩增强技术的一种,FRC像素抖动算法被广泛应用。FRC算法按照显示灰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但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普通8比特位宽的TFT-LCD面板应用。 在设计新的FRC算法时,研究者对传统FRC和Hi-FRC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终决定引入新的算法周期和算法单元。这种算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原本的灰阶中加入了更多的中间级灰阶,从而使得灰阶过渡更为平滑,色彩显示更加接近自然界的渐变效果。 论文作者王明龙、林敏雄来自于奇景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他们在论文中提到,通过对新算法的设计和FPGA实验,不仅证实了新算法在理论上的可行性,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出了较好的显示性能。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的双重验证,这项研究成功地提出了一种新的FRC像素抖动算法,为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而言,基于五帧周期的FRC像素抖动算法的研究,不仅提高了液晶显示中灰阶过渡的均匀性和改善了FRC噪声问题,还为未来的显示技术提供了改进的方向。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类似这种基于算法优化的研究成果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4-09-11 11:01:41 638KB
1
在探讨极化敏感均匀线阵的新盲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 DOA)和极化估计算法之前,有必要对涉及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阐述。 极化敏感阵列是一种利用阵列中各个天线单元对信号极化的敏感性来处理信号的阵列系统。极化敏感阵列与传统阵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基于信号的极化特征进行信号分解和检测。极化敏感阵列天线可以对具有不同极化特征的信号表现出良好的检测能力,广泛应用于通信、无线电、导航等多个领域。 波达方向(DOA)估计是指确定信号波达方向的过程,这对于雷达、声纳、无线定位等领域至关重要。传统的DOA估计算法如ESPRIT、MUSIC等,都有各自的使用场景和局限性。ESPRIT算法特别适用于均匀线阵,并且能够利用均匀线阵的特性进行参数估计。 接下来,三线性分解是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在ESPRIT和联合近似对角化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提供一种概括性的参数估计手段。三线性分解方法在处理具有三线性模型特征的信号时,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在论文中,作者张小飞和是莺提出了针对极化敏感均匀线阵的一种新的盲DOA和极化估计算法。盲算法指的是不需要或仅需要极少的先验信息即可进行估计的算法。该算法的核心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分析,并显示出三线性模型的特性。基于三线性分解,作者建立了一种新的联合估计算法,即极化敏感均匀线阵盲DOA和极化联合估计算法。 算法的性能通过仿真得到验证,结果显示该算法在DOA和极化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并且支持小样本情况。这表明算法具有高效性和鲁棒性,尤其适合样本数量有限的情况。 文中还提到的Kruskal关于低阶三线数据分解唯一性的理论基础,为该算法的提出提供了数学支持。在数据模型方面,张小飞和是莺考虑了一个由M个正交偶极子对构成的均匀线阵,阵元间距为半波长,沿着Y轴正半轴均匀排列。该均匀线阵的信号接收模型基于球坐标系,考虑到入射波仅位于YOZ平面,从而简化了模型的复杂度。 极化敏感阵列的接收模型能够进行空域采样并检测目标信号。通过极化矢量的表达式,可以进一步分析信号的极化信息。该模型对于理解算法如何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出DOA和极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的背景和方法部分,论文提到了当前通信和无线领域中极化敏感阵列的重要性,以及多种DOA和极化估计算法的研究现状。新的算法能够结合极化敏感阵列的优势和三线性分解的特点,为极化敏感均匀线阵的参数估计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张小飞和是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处理极化敏感均匀线阵的信号,并通过三线性分解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盲DOA和极化估计算法。该算法不仅适用于大规模阵列,同样能够处理小样本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应用潜力。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仿真验证,这种新算法有望在通信、雷达和无线定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24-08-29 16:24:50 528KB 极化敏感阵列
1
台湾数据土壤地图项目 这是我的硕士论文研究,主要讨论台湾土壤数据库的应用。 包括数据可视化,土属性非线性函数转换,模型仿真和探索性分析。
2024-07-31 13:27:36 124KB JupyterNotebook
1
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可制造性设计研究,郑舒静,,本论文的目的在于寻求深亚微米制造工艺对集成电路设计和产品良率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一些旨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考虑的可制造性要点,
2024-07-06 16:31:48 397KB 可制造性设计
1
随着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视频资料源源不断地产生,视频检索作为一种有效的视频管理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视频检索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研究的力量分布以及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利用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录的4 633篇视频检索研究论文绘制知识图谱,分别对相关文献的发表时间、研究力量分布、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视频检索研究受阻发展缓慢,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视频内容分析、视频检索的应用研究和视频检索系统搭建和优化。
2024-06-18 15:33:53 959KB 论文研究
1
针对海量数据背景下K-means聚类结果不稳定和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apReduce框架下的K-means改进算法。首先,为了能获得K-means聚类的初始簇数,利用凝聚层次聚类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并用轮廓系数对聚类结果进行初步评价,将获得数据集的簇数作为K-means算法的初始簇中心进行聚类;其次,为了能适应于海量数据的聚类挖掘,将改进的K-means算法部署在MapReduce框架上进行运算。实验结果表明,在单机性能上,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聚类稳定性;在集群性能上,也具有较好的加速比和运行速度。
1
论文研究-股指期权推出对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影响.pdf,  对于证券市场来说期权具有价格发现、活跃股票市场、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与稳定性、促进资本形成、确保资本市场良性运行等功能.以韩国KOSPI200指数和KOSPI200指数期货为研究对象,使用GARCH(1,1)模型、TARCH(1,1)模型对韩国KOSPI200股指期权推出后KOSPI200指数和KOSPI200指数期货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KOSPI200指数期权推出对于KOSPI200指数和KOSPI200指数期货的波动性和非对称波动性都有显著的影响,KOSPI200指数推出后KOSPI200指数和KOSPI200指数期货的波动增大,同时股指期权推出后现货市场的不对称性加大,而股指期货市场的不对称性减小.结论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股指期权产品的设计和中国股指期权推出后的风险防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06-05 17:31:41 626KB 论文研究
1
论文研究-基于改进的Dijkstra算法的动态最短路计算方法.pdf,  首先将所研究的时间段进行时段划分, 然后基于每个路段在每个时段内的历史平均速度给出了改进的Dijkstra算法, 它可以给出任意时刻从任意节点位置出发到达任一目的地的行程时间最短的路径及其相应的行程时间; 其次在允许超车行为存在 的条件下将出行者进行分类, 并给出了相应的最短路算法. 论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2024-05-24 23:49:43 432KB 论文研究
1
针对现有非线性控制方案的一些瓶颈问题,从线性控制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一种用于WMR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设计的研究。基于WMR的运动学模型采用动态反馈线性化技术将非线性运动学模型转换为线性模型;然后选取跟踪误差及误差收敛速度作为设计指标;同时考虑实现渐进跟踪,针对不同形式的参考轨迹,根据内模原理对控制器模态进行扩展,利用线性模型设计基于内模扩展LQ最优轨迹跟踪控制器;最后通过动态反馈反变换得到实际控制器。此外,通过将此方法的控制效果与几种经典方法进行仿真比对,说明了此方法对于跟踪的精确性和快速性上有较大优势。
2024-05-21 20:15:06 1.24MB
1
论文研究-基于筛选配组应用的动力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法研究.pdf,  动力电池作为电力储能和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 使用时需要串并联成组以满足电压、容量、功率等各方面的要求, 而单体电池的综合性能是影响电池配组的重要前提. 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单体电池性能, 已成为当前电池筛选配组和成组应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以大容量的能量型动力电池为评价对象, 以功率、内阻、容量、极化、放电温升、充电温升、开路电压和自放电率为评价指标, 基于德尔菲法分析各因素对电池综合性能的影响程度, 给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和关联度测算, 构建动力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模型. 以电池的实测数据为例, 给出单体电池的评价结果. 同时, 基于三个不同使用路径下的电池性能评价结果, 验证了综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最后, 本文提出的单体电池综合评价模型也为电池的成组使用提供了配组依据.
2024-05-19 14:38:48 791KB 论文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