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选课系统是教育机构中非常关键的信息系统,它能够帮助学生和教育管理者高效地管理课程选择。本文介绍了一个学生选课系统,该系统通过连接Mysql数据库来实现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为了实现这一功能,该系统使用了JDBC技术来与MySQL数据库进行交互。 通过JDBC连接数据库是实现选课系统的基础。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是Java语言提供的用于数据库连接的一组API。在这个选课系统中,JDBC技术被封装在名为JDBC的类中。该类负责加载MySQL JDBC驱动,并使用指定的URL、用户名以及密码来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建立连接后,系统能够使用这个连接来执行SQL语句,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接下来,登录界面的设计是系统访问控制的第一步。在此系统中,登录界面允许用户输入其用户ID和密码。界面使用了Java Swing库来构建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这个界面包含了用户ID和密码输入框以及一个登录按钮。当用户点击登录按钮后,系统会通过一个事件监听器来响应此动作,收集用户输入的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后端处理。后端的逻辑代码会负责验证用户身份。如果用户验证成功,系统将允许用户访问主界面;反之,则会给出相应的错误提示。 主界面是学生选课系统用户交互的核心部分,用户可以在主界面中查看课程信息、选课、退课以及查看选课结果。在本文件中,主界面的具体代码并未完整给出,但可以推断其涉及了课程信息展示、交互逻辑处理以及与数据库的数据交互等功能。 此外,该系统中还可能包含了对学生信息、课程信息等数据的管理功能。这些功能通常会通过数据库中的相应表格来实现,比如学生表、课程表以及选课表等。系统会通过执行SQL语句来对这些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实现如添加新学生、更新学生信息、删除课程等管理任务。 该系统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用户界面的友好性、系统的稳定性、数据安全性以及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特别是在多用户同时访问时,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学生选课系统通过对Mysql数据库的连接和操作,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以及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选课,并且让教育管理者能够高效地管理课程资源。
2025-06-25 23:43:02 204KB
1
### 上变频器的设计知识点详解 #### 一、变频器概述及应用意义 变频器是一种用于改变信号频率的电子设备,在通信、雷达、广播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关注的是上变频器的设计与实现。 1. **应用意义**:变频器在多种电子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超外差接收机中,变频器用于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转换为易于处理的中频信号;在频率合成器中,变频器用于产生所需的载波频率;在多路微波通信中,变频器则用于实现不同站点之间的信号转换,确保信号能够在正确的频率上传输。 2. **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根据课程设计要求,需要设计一个上变频器,并能够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此外,还需比较载波频率的关系。具体参数包括:输入信号的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载波频率为10000Hz;变频器本地载波频率为15000Hz。 #### 二、总体设计方案 1. **设计方案论证**: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设计了一个基于WEB仿真的上变频器。该变频器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的载波频率从10000Hz提升到25000Hz,实现这一频率转换的同时保持调制规律不变。 2. **设计方案框图**:总体设计包括信号输入部分、混频器部分以及信号输出部分。其中,混频器部分是核心,它通过将输入信号与本地载波信号混合来实现频率的变换。下图为设计方案框图的大致结构: ``` 输入信号 --> 混频器 --> 输出信号 ``` - **输入信号**:频率1000Hz的调制信号,以及频率10000Hz的载波信号。 - **混频器**:通过与本地载波信号(15000Hz)混合,实现频率变换。 - **输出信号**:频率25000Hz的调幅波。 #### 三、混频器电路设计 1. **混频器电路设计**:混频器是实现频率变换的关键部件,本次设计采用了晶体管混频器。晶体管混频器可以实现较高的变频增益,原理电路图如下所示。其中,信号电压Vs和本振电压Vo均加在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 2. **电路参数计算**:考虑到信号电压Vs较小,可以假设其工作特性曲线为线性。而本振信号Vo较大,在混频过程中会导致混频管的跨导随振荡电压作周期性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计算输出电流ic与输入电压vBE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实现变频目的。 3. **电路仿真实现**:利用WEB仿真工具,可以构建出具体的电路模型,并通过调整参数来观察输入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这一步骤对于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优化电路性能至关重要。 #### 四、设计总结 通过对上变频器的设计与实现,不仅加深了对变频器工作原理的理解,还掌握了利用WEB仿真工具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电路参数的选择、信号的匹配以及噪声等因素对性能的影响。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高级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变频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上变频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5-06-25 22:26:17 184KB 高频课设 WEB仿真 上变频器
1
资源说明 【1】资源属于对应项目写的论文,写作规范、逻辑紧密、用语专业严谨,内容丰富饱满,可读性强,很适合对该领域的初学者、工程师、在校师生、毕业生等下载使用。 【2】论文适合学习借鉴参考,为您的类似项目开发或写作提供专业知识介绍及思路。 【3】资源非项目源码,如需项目源码,请私信沟通,不Free。 【4】可用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切记完全照抄! 【5】鼓励大家下载后仔细研读,多看、多思考!搞懂里面的知识点及实验内容。欢迎交流学习! ### 基于MATLAB_App Designer电力电子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 一、概述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力电子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通常依赖于硬件设备,但这种方式存在着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虚拟仿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MATLAB_App Designer设计的电力电子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旨在为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学习平台。 #### 二、实验系统设计背景与意义 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电力变换和控制等多个方面。传统的实验室环境受限于物理条件和成本因素,往往无法满足深入探索的需求。而虚拟仿真实验室则能够克服这些限制,提供更为灵活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本实验系统的设计目的就在于此: 1.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直观的界面和实时的反馈机制,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复杂的电力电子概念。 2. **降低成本**:相比实际的硬件实验,虚拟仿真可以大大降低实验成本,并且避免了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风险。 3. **增强互动性**:用户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解。 #### 三、关键技术点 1. **MATLAB_Simulink仿真模型构建**:Simulink是一款强大的建模工具,它允许用户构建复杂的电力电子系统模型。在本实验系统中,Simulink被用于搭建各种电力电子电路,如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 2. **MATLAB_App Designer界面设计**:App Designer是MATLAB的一个集成开发环境,专门用于创建用户界面。通过App Designer,开发者可以轻松地设计出美观且易于操作的界面,方便用户输入参数并查看仿真结果。 3. **人机交互设计**: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实验系统采用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例如,在主界面上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域,包括端口选择区、电路类型选择区、参数设定区等,让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各项操作。 #### 四、实验系统结构与功能 1. **系统架构**: - **Simulink仿真模型**:构建电力电子系统的数学模型。 - **App Designer界面**: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 - **参数传输机制**:实现实验系统界面与Simulink模型之间的数据交换。 2. **主要功能**: - **电路类型选择**:支持多种类型的电力电子电路选择,如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 - **参数设定**:用户可以自由调整电路的关键参数,如触发角α、交流电压幅值Vs等。 - **动态仿真**:用户可以在模拟环境中观察电路的动态行为,如电压、电流波形的变化。 - **波形分析**:提供详细的波形分析功能,帮助用户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 五、具体实施步骤 1. **Simulink模型构建**:根据所需的电路类型,在Simulink环境中构建相应的模型。例如,对于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可以使用Simulink提供的元件库来搭建完整的电路模型。 2. **App Designer界面设计**:使用MATLAB_App Designer设计用户界面。界面应包括必要的功能区,如电路类型选择区、参数设定区等。 3. **数据交互实现**:通过MATLAB编程实现App Designer与Simulink模型之间的数据交互。具体来说,可以使用`Set_param`函数将用户在界面上设置的参数值传递给Simulink模型中的相应模块。 4. **测试与优化**:完成系统开发后,进行详细的测试以确保所有功能都能正常运行。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优化。 #### 六、结论 基于MATLAB_App Designer的电力电子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概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硬件实验,减少实验成本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未来,这一系统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为电力电子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5-06-25 01:52:14 549KB 毕业设计 学习资料 论文 课程设计
1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其核心在于指导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它涵盖了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目的是经济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并确保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有效维护。 软件工程强调软件不仅仅是程序,它还包括了数据和相关文档,构成一个完整的集合。这一概念的明晰有助于理解软件开发不仅仅是编程,编程只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软件的设计相当于建筑设计,设计成果则相当于设计图纸,是整个开发过程中的蓝图。 软件危机是软件工程领域早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它表现为成本和进度估计不准确、用户不满意、产品质量不稳定、软件难以维护、缺乏适当文档、成本占比上升以及开发生产率落后于硬件及应用普及的趋势。软件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软件开发过程的不规范、缺乏经验、用户交流障碍、管理不科学以及评测手段的不足。 软件工程的实施,需要采用工程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多个阶段: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以及运行维护。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它们共同构成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框架。 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例如,在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明确问题定义和可行性;需求分析阶段要准确描述目标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软件设计阶段需要制定设计方案并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程序编码与单元测试阶段则要实现设计并进行模块测试;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阶段要检查模块组装的正确性和软件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而运行维护阶段则涉及对软件进行持续的维护工作。 软件生存期模型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常见的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统一过程。这些模型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开发场景。例如,瀑布模型的优点在于规范化的开发流程和质量控制,但其缺点在于对书面规格说明的过度依赖和适应需求变更的能力较弱;快速原型模型则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但需要开发人员快速反应。 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能力,还需具备系统的管理思维。在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软件工程的原则和技术方法为软件开发与维护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025-06-24 16:19:27 222KB
1
函数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测试设备,能够产生多种波形的信号,通常用于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本次课设项目以函数发生器的设计为主题,结合了Multisim仿真软件和嘉立创仿真平台,并实际制作了PCB(印刷电路板)实物。这不仅涉及到电路设计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了电路仿真、PCB设计、电路板制备与焊接等实践操作技能。 Multisim是一款由National Instruments开发的电子仿真软件,它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易于使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环境。Multisim的界面设计接近真实的实验操作台,用户可以在此软件中完成电路的搭建、测试和仿真,而无需实际接触电路元件。该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教育和科研领域,是帮助工程师和学生验证电路设计的有效工具。 嘉立创仿真平台可能是某一特定的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或是国内某一公司的电路仿真服务。由于缺乏详细信息,具体功能和特点难以描述,但通常这类平台都致力于提供易于操作的仿真环境,以及与实物电路高度吻合的仿真结果,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电路工作原理。 PCB实物的制作是电子工程项目中重要的一步,涉及到原理图到PCB布线图的转换、布线设计、焊盘设置、元件布局等。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电路的电磁兼容性、散热问题、信号完整性、电源管理等因素。最终的PCB实物需要经过精细的手工焊接或自动化焊接设备进行元件的装配,然后进行实物测试,确保电路板的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整个课设项目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设计、仿真和制作过程,深入理解函数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 函数发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基本波形的产生方式。 2. Multisim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元件的选取、电路的搭建、功能模块的仿真测试等。 3. PCB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原理图绘制、元件布局、布线设计、设计规则检查(DRC)等。 4. 电路实物制作的流程,包括PCB制作、元件焊接、电路调试等。 5. 电路故障排查和性能分析,如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电路的优化和故障排除。 通过本课程设计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电子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6-24 12:50:58 9.59MB Multisim仿真
1
1.1课程设计的题目 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加热炉通过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将一定流量的物料加热至工艺要求的温度,加热介质为燃料油,燃料油管道内径DN=70mm,管道上安装调节阀,设计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工艺要求物料出口温度保持在300℃±2℃。 建模相关参数: 进行对象测试实验时,采用阶跃响应实验方法,阀门开度变化幅值及物料出口温度变化见加热炉温度数据Excel表。 计算调节阀口径相关参数: 最大流量: 15 m3/h,正常流量:12 m3/h,最小流量:10m3/h 调节阀前、后压力差:12KPa 工况密度:870 kg/m3 工况粘度:2.45CP 工作温度:50 ℃ 1.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建立对象数学模型; (2)根据控制要求,确定系统被控变量和控制变量,确定控制方案; (3)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控制流程图和方框图,仪表位号自定; (4)硬件设备选型和设计,包括测量变送器选型、控制器选型、执行器选型,确定测量变送器量程、精度等级,执行器的形式、流量特性和口径计算
2025-06-23 21:03:57 1.08MB 流程图
1
毕设 课设 基于LabVIEW的过控实验系统(本科毕设)-注释和说明资料都很多
2025-06-23 15:34:15 16.76MB LabVIEW 本科毕设
1
标题中的“运控课设,用spwm技术实现交流异步电机的变压变频调速”揭示了本次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这是一项涉及到电力电子、电机控制和模拟电路的实践项目,目标是通过脉宽调制(SPWM)技术来调整交流异步电机的电压和频率,从而实现电机速度的精确控制。 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调制方法,它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近似正弦波形,以此来调节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平均值。在交流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中,SPWM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谐波,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和功率因数,同时减少电磁干扰。 描述中的信息进一步确认了这是一个关于电机控制的课程设计,可能涉及到以下关键知识点: 1. **交流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交流异步电机的转子速度略低于旋转磁场的速度,通过改变电源频率可以改变电机的同步速度,从而实现调速。 2. **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包括整流器、中间直流环节和逆变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状态来改变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 3. **SPWM技术**:理解其基本原理,包括调制波和载波的生成,脉冲宽度的计算,以及如何通过MATLAB/Simulink等工具进行SPWM波形的仿真。 4. **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包括速度环和电流环的控制策略,如PI控制器的设计,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 **Simulink模型构建**:如何使用MATLAB的Simulink模块来建立SPWM控制系统的动态模型,进行实时仿真验证。 6. **实验与结果分析**:实际操作中,如何连接电机和变频器,设定参数,记录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7. **报告撰写**:包含问题背景、设计目标、技术路线、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展示完整的项目流程和思考。 压缩包内的文件名表明,项目可能包括MATLAB的Simulink模型(untitled.slx.autosave, untitled.slx, untitled1.slx, SPWM_simulink.slxc),一个关于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设计的文档(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设计.doc),一份运控报告(运控报告.docx),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相关资料(总体、slprj、交流移相调压、电机)。这些文件将为理解和完成这个课设提供具体指导和支持。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能够掌握SPWM技术,还能深化对交流异步电机控制的理解,提升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5-06-23 11:24:13 1.94MB
1
仿真环境:Proteus8.11 SP0 编译环境:KEIL4 包含内容:Proteus仿真文件 + Keil4工程源码 功能细节:采用两个MCU的设计,主MCU为电梯本体控制器,从MCU为模拟各楼层的控制器,使用4*4按键模拟电梯的上下行以及出入操作 在现代电子工程教育和自学实践中,利用仿真软件进行项目设计和测试是一个常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Proteus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电路仿真软件,它允许设计者在虚拟环境中测试和验证电子电路设计,而无需实际搭建电路。这一点在教学尤其是课程设计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节省了材料成本,降低了实验风险,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多次修改和测试。 本案例中提到的“51单片机Proteus课设-模拟电梯”项目,是一次结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练习。该课设项目在设计时,采用了两个微控制器(MCU)分别控制电梯的主体和模拟不同楼层的功能。主微控制器负责电梯的基本运动控制,如上升、下降以及开门和关门等操作;而从微控制器则模拟楼层的信号输入,接收楼层按钮的指令,控制电梯的启动和停止,以及在指定楼层开门和关门。通过4*4矩阵键盘作为输入设备,模拟电梯的运行控制面板,用户可以输入相应的命令来操作电梯,从而实现电梯的模拟运行。 在开发这样一个课设项目时,设计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编程能力,以及对所使用的单片机架构的深刻理解。课设的开发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明确电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比如载客数量、楼层高度、运行速度等。 2. 硬件设计: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设计电路原理图,包括主控制器、楼层模拟控制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 3. 软件编程:使用嵌入式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主控制器和楼层模拟控制器的程序代码,实现电梯的基本控制逻辑以及用户交互功能。 4. 仿真测试:在Proteus等仿真软件中搭建电路模型,导入编写好的程序代码,进行仿真测试,观察电梯的运行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5. 故障调试:在仿真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现系统运行异常,需要对硬件设计或软件编程进行调整,直到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6. 文档编写:编写详细的设计报告和用户手册,将整个设计过程和测试结果记录下来,以供评审和交流学习。 通过这样的课设项目,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单片机工作原理的理解,还可以学习到软件编程和硬件调试的实用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使用KEIL这样的集成开发环境(IDE)来编写、编译和调试单片机程序,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非常普遍的做法。KEIL提供了丰富的开发工具和调试功能,支持多种微控制器架构,非常适合用于51单片机等微控制器的开发项目。 通过整个项目的设计、实现和测试,学生将能够掌握从电子电路设计到软件编程的全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21 11:18:35 198KB Proteus
1
《原子物理课件楮圣麟版》是一份深入讲解原子物理学的教育资源,主要适用于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原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这份课件详尽地介绍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原子的基本性质,如质量和大小,并进一步探讨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始于17世纪,牛顿对光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接着道尔顿在19世纪提出了原子理论。随后,伦琴发现了X射线,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汤姆逊揭示了电子的存在,普朗克引入了量子概念,玻尔则构建了著名的原子模型。这些科学家的贡献为原子物理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原子物理学在化学、现代天文学、结晶学、生物科学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理解物质本质和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学科。 课件中的第一章重点讨论了原子的基本状况。原子的质量分为相对值(原子量)和绝对值,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关联。原子大小的估算则涉及原子质量密度和原子半径,通过计算可得出原子占据的空间大约在1Å量级。这些信息揭示了原子内部结构的特点,即原子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核组成,电子质量远小于原子总质量,而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中。 第二章深入探讨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来证明这一理论。汤姆逊的模型假设原子是均匀分布的,但无法解释大角度散射现象。而卢瑟福的模型提出原子由中心的原子核和环绕其周围的电子构成,可以成功解释实验观察到的大角度散射。库仑散射公式进一步描述了α粒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展示了瞄准距离与散射角之间的关系,证实了原子核的存在及其对α粒子的强大影响。 课件内容还包括对散射实验的理论分析,如粒子的运动轨迹、角动量守恒等物理原理,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的微观世界。 《原子物理课件楮圣麟版》是一份全面介绍原子物理学的宝贵资料,不仅涵盖了历史发展和基本概念,还深入剖析了原子结构的关键实验和理论。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原子物理的学生或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2025-06-20 18:02:57 8.89MB 原子物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