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GA-LSTM)的时间序列预测。 优化参数为学习率,隐藏层节点个数,正则化参数,要求2018及以上版本,matlab代码。 评价指标包括:R2、MAE、MSE、RMSE和MAPE等,代码质量极高,方便学习和替换数据。
2024-07-27 16:14:12 28KB 网络 网络 matlab lstm
1
JavaScript加载等待效果是一种常见用户体验优化技术,用于在数据加载期间向用户展示反馈,告知他们系统正在处理请求。这种效果通常会在用户点击按钮或链接后显示,直到后台数据完全加载完毕。下面将详细介绍实现这一效果的原理及步骤。 一、创建HTML结构 我们需要在页面上设置一个触发加载等待效果的元素,通常是按钮。例如: ```html ``` 这里我们有一个id为`load-btn`的按钮和一个id为`loading-mask`的加载层,初始状态下加载层是隐藏的。 二、CSS样式 为了使加载等待效果更具视觉吸引力,我们可以为加载层添加一些基本样式: ```css #loading-mask { position: fixed;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7);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z-index: 9999; } ``` 这段CSS代码将加载层设置为全屏覆盖,背景半透明,并居中显示“数据加载中...”。 三、JavaScript实现 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JavaScript来监听按钮点击事件并控制加载层的显示与隐藏。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原生JavaScript或者jQuery等库来实现: **原生JavaScript:** ```javascript document.getElementById('load-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var loadingMask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oading-mask'); loadingMask.style.display = 'flex'; // 在这里执行你的数据加载操作 setTimeout(function() { // 假设数据加载完成,隐藏加载层 loadingMask.style.display = 'none'; }, 2000); // 2秒后模拟数据加载完成 }); ``` **jQuery版本:** ```javascript $('#load-btn').on('click', function() { $('#loading-mask').show(); // 进行数据加载操作 setTimeout(function() { // 模拟数据加载完成,隐藏加载层 $('#loading-mask').hide(); }, 2000); }); ``` 在这段代码中,当用户点击按钮时,加载层会显示出来,然后执行数据加载操作(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setTimeout模拟了2秒的数据加载时间)。加载完成后,通过JavaScript隐藏加载层。 四、动态加载效果 为了增强用户体验,还可以在加载层中加入动画效果,如旋转的加载图标、进度条等。这可以通过CSS3的动画或JavaScript库如Animate.css实现。 五、注意事项 1. 考虑到性能,避免在加载等待层下执行不必要的DOM操作。 2. 如果数据加载时间过长,可以提供取消或重试的选项。 3. 确保加载层具有合适的z-index,使其始终位于页面其他元素之上。 4. 对于触摸设备,考虑处理touchstart事件,以防止在触摸设备上出现延迟。 总结,JavaScript加载等待效果的实现主要涉及HTML结构、CSS样式以及JavaScript事件监听和控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动画设计,可以显著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让用户在等待数据加载时有明确的反馈,从而提高应用的易用性和满意度。
2024-07-24 09:15:50 16KB 数据加载中 加载等待
1
采用相似条件采场类比、现场实测和数值分析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厚冲积层薄基岩采场围岩三维力学特征,研究表明:厚冲积层薄基岩采场矿压显现与基采比密切相关,随着基采比增大,采场矿压趋于缓和。按基采比大小可将采场划分为"有板有壳"、"有板无壳"和"无板无壳"3种类型。"有板有壳"类型采场,应力壳为采场第1掩体,其下位的断裂带板(梁)结构为第2掩体,采场矿压显现缓和;"有板无壳"类型采场,断裂带板(梁)结构为采场惟一掩体,其上位无"应力壳"承载,板(梁)结构失稳后采场矿压显现剧烈;"无板无壳"类型采场,无板(梁)结构和"应力壳"的掩护,冲积层荷载直接传递在液压支架上,该类采场易发生压架事故。"无板无壳"类型采场的覆岩结构沿竖向划分为两带,即"垮落带"和"弯曲下沉带"。并对形成3种类型采场的力学机理进行分析。
2024-07-16 10:23:17 450KB 厚冲积层
1
以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垞城煤矿22109工作面压架事故为背景,基于砌体梁、关键层、"S-R"稳定性理论,综合分析了4起采场异常矿压显现特征,通过采场覆岩空间结构对比,覆岩运动规律计算验证,揭示了多坚硬层结构覆岩条件下采场"双滑落失稳矿压异常显现"机理,明确了多坚硬层覆岩结构条件下采场异常矿压预测与技术控制方向。
2024-07-16 08:46:55 486KB 行业研究
1
通过对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52304综采工作面7.0 m支架开采时端面漏冒的现场实测、模拟实验与理论分析,从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覆岩关键层"悬臂梁"结构运动对直接顶作用的角度,阐述了端面漏冒的发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结果表明:综采工作面的端面漏冒不仅与顶板岩性、构造和裂隙发育以及支护工况有关,还与关键层破断块体的回转运动密切相关。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覆岩第1层关键层易破断进入垮落带而形成"悬臂梁"结构,不同于低采高综采工作面关键层稳定铰接的"砌体梁"结构,由于其破断块体后方无水平的侧向约束力,它将无法形成自稳的承载结构;当支架初撑力不足以平衡该"悬臂梁"破断块体及其上覆垮落带岩层的载荷时,易造成该块体发生失稳错动而切割直接顶,从而导致贯穿式的端面漏冒的发生。这是造成52304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在顶板完整、煤壁片帮并不突出的条件下,仍发生严重端面漏冒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以提高支架初撑力来防止关键层"悬臂梁"破断块体发生失稳错动为思路的端面漏冒控制对策,并依此确定了52304综采工作面7.0 m支架的合理初撑力为12 405 kN,现有支架的初撑力仍显不足。
2024-07-15 13:30:02 578KB 行业研究
1
提出了一种将有线工业以太网和WSN有机结合的矿井监控与应急通信系统,结合该系统的应用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层的工作面路由协议(LRWF,Layer-based Routing for Working Face)。LRWF利用分簇的思想,将工作面节点按照跳数分层后,根据各层的不同负载形成不同规模的簇以便均衡网络能量,之后以簇首间时变的传输延时、节点剩余能量和传输能耗构建的复合指标选取路径,实现簇间数据的多跳转发。OMNET++仿真实验结果表明,LRWF与现有的矿井WSN路由协议相比,具有较低延时和更好的能量有效性,更适合于矿井环境。
2024-07-14 13:48:08 317KB 路由协议
1
2022年最新山东省市县行政区划GIS矢量图层shp
2024-07-03 16:33:25 6.87MB ArcGIS 省市县区划 shp图层
常见PCB叠层结构,2层到12层,从材料开始,包括阻抗计算
2024-07-03 16:11:15 11.05MB Layout 层叠结构
1
谷歌基站图层扇区制作工具
2024-07-03 09:33:53 8.3MB
1
浙江省省界GIS矢量图层shp
2024-07-02 11:41:15 1.3MB ArcGI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