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文档《软件测试经典面试题.docx》汇总了软件测试领域的常见面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涵盖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兼容性测试、性能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Bug管理、测试工具(如Bugzilla、LoadRunner、QTP)、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流程、测试类型的区别与联系、测试中的沟通技巧、测试环境搭建、网络与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等。文档不仅涉及具体的测试技术和工具,还包括了对测试人员职业发展的探讨,如测试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职业规划、如何处理与开发人员的关系等。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尤其是有志于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人员,以及希望提升自身测试技能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求职者准备软件测试相关岗位的面试;②为在职测试工程师提供技术参考和职业发展建议;③为项目经理或HR提供招聘软件测试人员时的面试题目参考;④帮助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法。 阅读建议:本文内容详实,涵盖面广,建议读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阅读。对于面试准备,重点关注面试题及其解答思路;对于技术提升,深入理解测试工具和方法;对于职业发展,思考测试人员所需素质及职业规划。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进行理解和实践,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2025-06-29 11:05:50 109KB 软件测试 面试题 测试技术 缺陷管理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 AdaRevD (Adaptive Patch Exiting Reversible Decoder),一种用于增强图像去模糊网络(如NAFNet 和 UFPNet)的新型多子解码器架构。为解决现有方法因轻量化解码器限制了模型性能这一瓶颈,提出了一种可逆结构和适应性退出分类器。论文详细阐述了 AdaRevD 设计背后的动机与创新点:包括重构训练后的编码权重来扩大单一解码器的容量,并保持低显存消耗的能力。该模型在多尺度特征分离方面表现优异,能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渐提取模糊信息,还特别加入了一个自适应分类器来判断输入模糊块的程度,使其可以根据预测的结果提前在特定子解码层退出以加快速度。实验表明,在GoPro数据集上达到了平均峰值信噪比 (PSNR) 的提升。此外,通过对不同子解码器输出之间的比较发现,不同退化程度的模糊区块有不同的修复难易程度,验证了AdaRevD对于不同模糊级别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适用人群:适用于对深度学习和图像恢复有一定认识的专业人士和技术研究人员。对于那些关注提高图像处理效率、改进现有去模糊技术和追求高性能GPU利用率的研究人员尤为有用。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及其相关技术如何在医学图像处理各个应用领域能够显著提升效果并改变传统方法的内容和研究进展。具体而言,文章探讨了深度学习理论与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医学图像检测与识别、分割任务中的出色表现,对图像配准和重建也有重要贡献。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先进的网络架构如自编码器、对抗生成网络(GAN)、ResNets、U-net等在医疗影像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技术细节;物理建模方面亦有所涉猎,并特别强调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数据驱动物理模拟带来的潜在优势。与此同时,文章讨论了几项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例如数据增强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改进可能性、以及可能引起误分类的问题——对抗样本攻击的影响。此外还简要论述了计算加速硬件、开源软件工具箱等对迅速发展的支撑因素。 适合人群:医学图像研究人员和专业学生,尤其那些希望深入理解和掌握深度学习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并实施新的算法以解决实际中的各种医学成像难题,提高诊断效率并支持个性化治疗决策。 其他说明:鉴于本论文覆盖范围广博并且不断更新,推荐读者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以便紧跟该领域的快速进步态势。
2025-06-21 10:55:48 2.61MB
1
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图像变换与图像增强的相关技术。首先回顾了空间域的灰度变换和空间滤波方法,包括图像反转、对数变换、幂次变换、分段线性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和直方图规定化等技术。接着详细讨论了频域变换和频域增强技术,重点讲解了一维和二维傅立叶变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文档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滤波器,包括理想低通滤波器、巴特沃思滤波器和高斯滤波器,并解释了它们的滤波效果和应用场景。 适合人群: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数学和编程基础的学生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学习和研究图像处理技术,特别是对频域变换和滤波器的应用感兴趣的学者。目标是在理解和掌握频域变换的基础上,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图像处理项目,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效果。 阅读建议:本文档内容详尽且涉及较多数学公式,建议结合实例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相关工具和软件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LLM)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它将原本仅处理文本信息的语言模型扩展到可以处理包括视觉、听觉等多种类型数据的模型。MLLM不仅能够执行传统的NLP任务,还能处理更复杂的多模态任务,如基于视觉内容的理解、推理和生成等。这一领域的发展,正逐渐突破传统大语言模型(LLM)的限制,赋予模型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能力。 背景介绍部分指出了LLM正走向多模态的趋势。LLM通过大规模的预训练已经能够在文本上执行各种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高级推理等。然而,传统的LLM无法处理图像、声音等非文本信息,这是它们无法完成如基于图像内容生成文本描述等任务的原因。在认识到这一局限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应运而生,它能够接收和处理来自多种模式的数据,例如图像和文本的结合。 介绍部分详细阐述了MLLM的基本方面,包括其模型架构、数据与训练方法以及模型评估。在模型架构方面,MLLM一般包含编码器、连接器和大语言模型三个部分。编码器用于处理视觉信息,通常使用基于CLIP预训练的视觉变换器(ViT)。连接器则在保持视觉token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使用MLP结构进行投影,以实现视觉特征与文本特征的整合。Q-Former技术被用来压缩图片token,提高运算效率,使之能更好地与文本信息对齐。 在数据和训练方法方面,MLLM通过两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是模态对齐训练,旨在将视觉语义空间与文本空间对齐,通常使用大量图文配对数据,如caption数据。第二阶段为指令微调训练,主要提升模型的指令遵循能力,使其能够泛化到各种任务,如视觉问答(VQA)任务、物体检测等。多轮对话形式的数据用于指令格式的训练。 模型评估部分则介绍了MLLM在不同级别的基准测试中的表现。常规任务的Benchmark关注具体的特定任务和特定指标,如VQA任务的准确率。专门的Benchmark则不仅关注模型的感知能力,也关注推理等能力,其评估任务通常更为复杂和困难。 演进部分探讨了MLLM如何实现更高分辨率的视觉处理能力。随着模型对信息的处理精度要求提高,如何提高视觉编码器的分辨率成为研究的焦点。提出的两种思路,一是直接使用更高分辨率进行微调,例如将224x224分辨率的图片调整到448x448分辨率;二是将大分辨率图片切割成多块小分辨率图片进行处理,同时保留一张低分辨率的完整图片作为全局特征。 团队相关工作介绍部分并没有具体信息,未来展望部分也未提供内容,因此无法在此详细描述。但可以预见,随着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研究的深入,未来模型将会在理解和处理多模态信息的能力上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处理复杂任务、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推理能力方面。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正在以强大的势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它不仅为当前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还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我们有理由相信MLLM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潜力和价值。
2025-06-20 15:46:54 4.28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及其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多种应用场景。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的发展历程,涵盖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技术进步。随后着重介绍了DeepSeek的核心能力和使用方法,包括自然语言处理、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最后列举了DeepSeek在多个具体应用场景中的表现,如企业名称推荐、食品安全检测、信用评级等,并概述了落地实施的具体路径。 适合人群: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希望提升自身业务技术水平的从业者以及想要了解AI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市场监管领域的多样化工作任务。例如:为企业提供合法且新颖的名字推荐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找到最新的标准和规则变化,确保运营合规;判断市场行为是否违反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智能算法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协助执法人员准确高效处理各类违法情况;增强公共监督力度,保证透明度;支持科学决策,为政策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阅读建议:由于本报告涉及内容广泛且专业术语较多,建议读者先通读全文以掌握大致脉络,对于感兴趣的部分可以多次深入研读,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理解和应用。同时关注官方更新和技术文档来获得更多细节和支持。此外,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概念或技术,可能还需要额外查阅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中提到的理念和技术背景。
2025-06-20 15:30:06 5.17MB 人工智能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电压源换流器控制器的设计与优化方法。首先介绍了MMC的基本概念及其优势,如输出谐波少、开关频率低等。接着详细讲解了PI控制算法的应用,包括比例和积分项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代码实现PI控制。此外,还讨论了电容电压均衡算法、闭环控制策略、环流抑制技术和PWM生成环节的时间对齐问题。文中提供了多个代码示例,涵盖Python、C、Verilog等多种编程语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相关技术。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MMC控制器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的人士,旨在提高他们对该领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涉及理论知识,还包括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同时强调了控制算法与硬件实现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许多容易忽视但至关重要的细节。
2025-06-18 16:01:14 897KB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记录了一次关于无状态分组过滤器配置的实验过程,旨在验证无状态分组过滤器的配置方法及其在实现访问控制策略中的应用。实验使用eNSP软件构建了一个包含路由器AR1、AR2、交换机LSW1、LSW2及多个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网络拓扑结构,完成了各设备的基本配置,并确保不同网络间的客户端和服务器能够正常通信。在此基础上,通过配置过滤规则,实现了仅允许Client1通过HTTP访问Web服务器,Client3通过FTP访问FTP服务器,而禁止其他所有通信的目标。文档还分析了路由器AR1和AR2接口上的具体过滤规则及其作用机制,最后总结了实验心得,强调了实验对提升网络配置和管理技能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适用于有一定网络基础知识,特别是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有初步了解的学生或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eNSP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网络拓扑搭建和设备配置;②理解并能配置无状态分组过滤器,以实现特定的访问控制策略;③熟悉TCP/IP协议栈的工作原理,尤其是HTTP和FTP协议的交互过程。 其他说明:本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也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外,文档中的心得部分分享了作者在实验中的体会,对于初学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25-06-17 08:39:57 2.87MB eNSP 网络设备配置 网络安全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两路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均流控制模型及其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分析。文章首先解释了均流控制模型的基本原理,即通过闭环控制实现各路输出电流的平衡。接着,通过具体的伪代码展示了多路变换器均流控制的实现方法。随后,文章重点讨论了在谐振参数存在5%误差的情况下,采用和不采用均流措施的效果对比。仿真结果显示,未采用均流措施时,电流偏差显著,而在加入均流控制后,电流能够较好地保持一致,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研究人员,尤其是关注LLC谐振变换器均流控制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和掌握两路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均流控制模型的设计原理;②评估谐振参数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③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相关仿真实验,验证均流控制的有效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仿真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实验结果。同时,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技术建议。
2025-06-12 16:32:15 399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和555定时器构建数字频率计,以测量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的频率。首先概述了数字频率计的作用及其在模电数电数字电路中的重要性,接着深入讲解了555定时器的功能和应用场景,特别是在生成各种波形方面的能力。然后重点描述了在Multisim环境中搭建电路的具体步骤,包括参数设置、波形观测和频率测量的方法。最后讨论了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及应对措施,并提供了完整的仿真文件和操作指南供读者下载和学习。 适合人群:对电子工程感兴趣的初学者和技术爱好者,特别是希望深入了解数字频率计工作原理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高校实验室教学、个人项目实验以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中,旨在提高使用者对于数字电路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误差主要来源于高频信号测量时的精度限制,但并不妨碍整体的学习效果。提供的Multisim原文件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上手实践。
2025-06-10 15:45:56 593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