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1504+真题及答案
2021-07-14 11:03:02 2.11MB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150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1510+真题及答案
2021-07-14 11:03:01 5.64MB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1510
2016年10月高度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 001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卷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20 10 10 12 48 核分人 得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顼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来说是 A.间接出口 B.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2.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某个经济指标的比率来表示,该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净收入 C.国民收入 D.进出口总额 3.国际分工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A. 16世纪~18世纪中叶 B.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中叶~二次大战 D.二战后 4.1914年前,世界多边贸易与支付体系的重要基础是 A.世界市场价格的统一性 B.国际金本位制度 C.固定的商品市场 D.大宗贸易的增长 5.早期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 A.货币 B.生产力 C.生产资料 D.自然资源 6.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 A.农业是一国财富的基础 B.不同国家生产某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C.不同国家生产某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D.要素价格均等化 7.提高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削弱本国商品竞争力的关税是 A.进口税 B.出口税 C.进口附加税 D.差价税 8.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海关估价协议》规定,主要适用于寄售、代销性质的进口 商品的新估价法是 A.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 B.相同商品成交价格 C.类似商品的成交价格 D.倒扣法 9.缔约双方的中央银行互为对方国家开立清算账户为
2021-07-14 11:03:01 396KB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1610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卷 (课程代码001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卷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20 10 10 12 48 核分人 得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顼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国家货物进口额之和与所有国家货物出口额之和的关系实际为 A.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后者大于前者 D.两者没有关系 2.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标准的贸易体系是 A.总贸易体系 B.特殊贸易体系 C.专门贸易体系 D.个别贸易体系 3.一定时期内某国的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则该国贸易 A.顺差 B.逆差 C.平衡 D.入超 4.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 B.国际分工 C.支付体系 D.金本位制的确立 5.具有同质性的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 A.商品交易所 B.拍卖 C.展览会 D.博览会 6.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法国重农学派 D.里昂惕夫 7.在商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能加强关税保护作用的关税征收方法是 A.从价税 B.从量税 C.技术性关税 D.复合税 8.买方信贷的提供者是 A.出口商 B.出口方银行 C.进口方银行 D.第三方银行 9.国民待遇条款给予的优惠不包括 A.公民在民商方面的权利 B.公民在政治方面的权利 C.企业在民商方面的权利 D.船舶在民商方面的权利 10.拥有欧盟内部的最终控制权的机构是 A.欧洲法院 B.欧洲议会 C.欧盟理事会 D.部长理事会 11.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机构是 A.缔约方全体 B.部长会议 C.委员会 D.理事会 12.国际法协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惯例《l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是为了专门解释 A.FOB术语 B.CFR术语 C.CIF术语 D.FCA术语 13.根据《2010年通则》解释,下列贸易术语中卖方承担责任最小的是 A.CIP术语 B.EXW术语 C.DDP术语 D.FOB术语 14.对于价值较低,外包装比较轻的商品,通常采用的计重方法是 A.毛重 B.公量 C.净重 D.法定重量 15.直接接触商品,并随商品进入零售网点与消费者见面的包装是 A.运输包装 B.销售包装 C.中性包装 D.定牌生产 16.根据《2010年通则》解释,下列贸易术语中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的是 A.FCA术语 B.FOB术语 C.FAS术语 D.CFR术语 17.按签发提单时货物是否已装船来分,提单可分为已装船提单和 A.指示提单 B.转船提单 C.联运提单 D.备运提单 18.对于小件急需品和贵重物品,比较适宜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A.海洋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19.我国海运基本险的保险责任起讫主要采用 A.“仓至仓”条款 B.“港至港”条款 C.“门至门”条款
2021-07-14 11:03:00 414KB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1704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卷 (课程代码001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卷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20 10 10 12 48 核分人 得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按广义的对外贸易的概念,目前国际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是 A.货物贸易 B.服务贸易 C.海外贸易 D.对外贸易 2.便于比较不同时期国际货物贸易规模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值 C.对外贸易量 D.国际贸易额 3.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是 A.间接出口贸易 B.间接进口贸易 C.直接贸易 D.转口贸易 4.对于品质不易标准化、不易存储、生产厂家众多、产地分散或难以集中交易的商品, 适合的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形式是 A.商品交易所 B.拍卖 C.博览会 D.非固定的国际商品市场 5.下列世界市场价格中,国际供求关系是其形成的客观基础的是 A.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B.调拨价格 C.垄断价格 D.协议价格 6.下列关于绝对优势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B.属于新古典贸易理论 C.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D.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7.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是 A.过境税 B.出口税 C.财政关税 D.保护关税 8.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的非关税措施是 A.关税配额 B.全球配额 C.绝对配额 D.协议配额 9.下列属于最惠国待遇适用的例外的是
2021-07-14 11:03:00 400KB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1710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卷 (课程代码001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卷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20 10 10 12 48 核分人 得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消费国而言是 A.间接出口贸易 B.间接进口贸易 C.直接贸易 D.转口贸易 2.下列关于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理大发现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具有了“世界”的概念 B.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殖民扩张,使世界贸易带有隆重的殖民色彩 C.地理大发现后初步形成了以美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D.地理大发现后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 3.具有同质性的商品,适合的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形式是 A.商品交易所 B.拍卖 C.博览会 D.非固定的国际商品市场 4.跨国公司出于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减轻税负,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 扶植幼小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交易时采用的价格是 A.自由市场价格 B.转移价格 C.垄断价格 D.协议价格 5.下列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亚当·斯密提出 B.属于新古典贸易理论 C.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 品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D.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产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 6.下列关于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提出 B.处于农业阶段的国家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C.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 D.不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7.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是 A.过境税 B.出口税 C.财政关税 D.保护关税 8.下列不属于非关税措施的是 A.国内税 B.进口最低限价 C.差价税 D.协议配额 9.下列属于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的是 A.武器进口 B.进口海关规则 C.在内河航行权给予他国的优惠
2021-07-14 11:02:59 396KB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1804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卷 (课程代码001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卷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20 10 10 12 48 核分人 得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提供方式是 A.跨界供应 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 D.自然人流动 2.目前我国的货物出口结构,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比重最高的是 A.食品 B.机械及运输设备 C.化工产品 D.劳动密集型产品 3.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是 A.16世纪~l8世纪中叶 B.18世纪60年代~l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中叶~二次大战 D.二次大战后 4.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交易的市场形式为 A.商品交易所 B.拍卖 C.博览会 D.展览会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 A. 农业是一国财富的基础,交换不能产生财富 B.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C.贸易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D.贸易利益实现的前提是贸易政策 6.中心一外围论的提出者是 A.小岛清 B.李斯特 C. 汉密尔顿 D.普雷维仟 7. 下列属于进口附加税的是 A.进口税 B.过境税 C.反倾销税 D.差价税 8.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列举的非关税措施,下列属于技术性非关税措施的是 A.反倾销 B.反补贴 C.专营 D.绿色壁垒 9.全面规定两国间经济贸易关系的贸易条约与协定是 A.通商航海条约 B.贸易协定 C.贸易议定书 D.支付协定 10.下列欧盟机构中代表成员国利益的是 A.欧洲理事会 B.欧洲议会 C.欧洲法院 D.欧盟委员会 11.反倾销与反补贴体现的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 A.非歧视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 D.公平竞争原则 12.《2010通则》中卖方承担责任最大的贸易术语是 A.EXW B.CIF C.DAT D.DDP 13.《l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由国际法协会制定,专门解释 A.FOB合同 B.CFR合同 C.CIF合同 D.FCA合同 14.我国现行的法定度量衡制度是 A.公制 B.国际单位制 C.英制 D.美制 15.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对包装费用的规定是
2021-07-14 11:02:56 403KB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1810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卷 (课程代码001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卷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20 10 10 12 48 核分人 得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差额 2.地理大发现后,国家之间的贸易从单纯的互通有无转向牟利性质的商业交换行为。 此时,决定商品流向的基础是 A.劳动力 B.资本存量 C.人口流动 D.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技能 3.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对市场的控制力确定的价格是 A.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B.调拨价格 C.垄断价格 D.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 4.李嘉图认为,贸易的原因或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 的不同。该理论称为 A.比较优势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要素秉赋理论 D.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5.早期重商主义主张 A.鼓励金银输出 B.商品多输出,少输入 C.不要求对每一个贸易国家都保持顺差 D.不要求每时每刻都保持顺差 6.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的表现不包括 A.加强外汇管制 B.降低非关税壁垒 C.大幅度削减关税 D.撤销非关税壁坐垒 7.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外国的进口商或进口方的银行提供贷款,附带条件是提供的贷款 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这种业务称为 A.买方信贷 B.卖方信贷 C.出口信贷担保 D.
2021-07-14 11:02:56 392KB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190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 下划线标记为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 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第二章 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国际分工的发展制约因素----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 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 国际分工的性质取决于----国际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可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2、比较成本说(课本18-21,全部看) 3、要素禀赋理论(课本22-27,全部看) 4、里昂惕夫反论: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行比较。他发现,美国实际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于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计算:贸易条件 课本44-46,四个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 第四章 选择 重商主义 基本观点: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除了开采金银,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利润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贱买贵卖而产生的,而国内贸易,由于买卖得失相抵,对财富无所增益,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只有出超才能使金银进口,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顺差,保证金银进口。 货币差额论 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货币,在对外贸易上应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以求增加贸易顺差,换回更多的金银。主张国家要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国外,对于商品贸易实行奖出限入政策。 贸易差额论 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金银输出的思想,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主张在保证有更多的金银运回本国的前提下,允许金银出口。在对外贸易方面,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制成品的进口,通过奖出限入的外贸易政策,保证外贸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简答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 李斯特的保护理论: 历史背景 贸易保护理论是在与自由贸易理论论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国家利益,因而会对落后国家不利。 国际自由贸易的有利性是有条件的,必须以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为出发点,国家对经济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干预以保持其经济利益。 主要内容 各国的经济划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这样五个阶段 。 (1)保护对象:对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期,还不具备
第一章:导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的含义: 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及分配问题,以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三)对外贸易政策 (四)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额外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3)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 (4)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备注: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5)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 (6)贸易差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 广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8)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9)对外贸易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3.案例分析: (1)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1000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为800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200亿美元,计算该国当年GDP以及贸易差额. GDP的进出口总额/0.8=(1000+800)÷0.8=2250(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1800-1200=600(亿美元) 贸易顺差=1200-600=600(亿美元) (2)某国2003年服务贸易总额为1000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为2000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总额为60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400亿美元,货物出口总额为80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200亿美元,该国GDP为3600亿美元.试计算该国贸易差额和对外贸易依存度. 贸易差额=(600-400)+(800-1200)=-200(亿美元),逆差. 对外贸易依存度=(1000+2000)/3600=83.3% 第二章: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也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1)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二次大战后). (2)二战后国际分工出现的新特点. 二次战后,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跨国公司迅速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使国际分工进入深入发展阶段. 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