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系统对水质监测点实现高锰酸盐、总磷、总氮、氨氮、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温度等共九项参数等实时监测,在水质超限时实现报警,来保证用水质量。
2021-10-12 00:12:18 1.85MB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系统
1
基于云服务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pdf
2021-07-25 09:03:06 2.72MB 云服务 数据服务 云技术 参考文献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 以单片机为基础,针对第一类指标中的温度、浊度和pH值,设计具有参数测量功能的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需配备相应类型的传感器用于水质参数的测量,并通过LCD1602显示,同时测量结果通过串行通讯方式送往上位计算机存储,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功能。
2021-07-24 09:04:32 670KB 课设
实时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 确定水质的传统系统并不可靠。 它依赖于在水实验室中收集水样,进行测试和分析,既昂贵又费时。 人为错误可能会发生,并且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结果,它缺乏实时数据捕获,分析和将信息快速分发给相关利益相关者以做出及时,适当决策的能力。 在本项目中,我们提出了一种使用IoT(物联网)实时监测水质的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该系统由多个传感器组成,用于测量水的物理和化学参数。 可以测量温度,PH,浊度,电导率等参数。 pH传感器(SKU:SEN0161 / 0169)测量氢离子的浓度。 它表明水是酸性或碱性的。 纯净水具有7pH值,小于7pH具有酸性,大于7pH具有碱性。 pH范围是0-14 ph。 为了饮用,应该在6.5-8.5pH之间。 浊度传感器(SKU:SEN0189)是水由于存在悬浮颗粒而失去透明性的程度的度量。 水中的悬浮固体总量越多,看起来越黑,浑浊度越高。 电导率
2021-06-26 23:11:58 7.26MB C++
1
百度地图开发java源码 基于WebGIS的淮河水量水质监测系统 作者: Ysoup CSDN博客: 1.系统简介 1.1 开发背景 淮河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其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以废黄河为界,可以将其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淮河是洪旱灾害频发区,从古至今,治淮一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同时,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提速以及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淮河也存在着水体污染问题。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若没有水,地球将是一颗沉寂、荒凉的星球。作为我国的七大河之一,淮河的水量与水质,与无数人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在传统方式中,我们如果想要获取实时的水量、水质数据,可能需要到现场进行人工采集。在互联网技术时代,我们不必再那么麻烦了,只需要在相关地方建设水量、水质监测站。监测数据由监测设备自动采集,然后通过网络即时传送到相关的监测总站。如此一来,便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大大地提高了效率。政府部门通过水量水质监测系统,可以更好地作出决策。环境工作者通过水量水质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地掌
2021-06-20 15:31:59 19.99MB 系统开源
1
了解无线传感技术,以及CC2430无线通信模块
2021-06-15 11:23:05 189KB Zigbee
1
系统适用于黑臭水体、排水管网、河道水等水环境应用场景。
1
设计文档事基于GPRS的一个远程开发系统
2021-05-27 12:48:50 87KB GPRS
1
为了实现水质的实时监测 ,提出了一种基于 ZigBee技术的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 ,并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无线传输节点采用了 TI公司的单芯片 CC2430 +低功耗功放 CC2591 解决方案 ,并修改和移植了 ZigBee精简协议栈代码 ,再编写水质监测系统的应用程序和相关驱动程序。试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可扩展性强 ,节点功耗低 ,实时性能够满足水质监测系统的需求。
2021-05-09 19:39:21 379KB ZigBee 水质监测 CC2430 CC2591
1
针对传统水质监测方式中存在的测试周期长、数据反馈速度慢等弊端,本文提出一种智慧型水质实时监测系统。本系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摄像机以及各类水质污染监测传感器以及后台数据库为核心,开发具有自愈能力的自组网小型水质监测系统,实现对水产养殖用水的水位、溶解氧、PH值、温度、图像等多参数的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传感器检测节点和协调器节点之间数据快速、准确的传输,进而对多参数进行实时远程监测,解决水产养殖业水质实时监测和管理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