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pdf
2021-09-07 14:06:14 5.81MB 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 系统开发 参考文献
ANSYS模拟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温度场分析,李亚琴,沈少波,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硬化期间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混凝土内部散热不及表面快,导致内外温差过大,而这种过大的温差
2021-08-30 13:46:07 447KB 首发论文
1
行业分类-电信-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通水流量控制方法.rar
行业分类-电信-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通水流量控制方法.rar
炎夏季节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施工工法工艺2018.doc
2021-04-25 09:03:40 32KB 施工建筑方案系列
大体积混凝土薄层浇筑技术 薄层浇筑是大体积混凝土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也是一项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用性强,温控费用低。但当基岩(或老混凝土)刚度较大时,基础混凝土薄块的自由变形往往受到很大约束,在降温期易发生贯穿裂缝;且由于其散热面积大、降温快,施工期间易产生较大的内外温差,如保护不当,将会使表面裂缝增多,甚至成为贯穿裂缝的诱发因素。因此,探讨薄层浇筑适宜的施工方法和温控措施,特别是在使用常规材料、不采取加冰降温等措施的条件下正常施工,仍是一项重要课题。现通过合川水电站主厂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薄层浇筑的实践,介绍其温控技术和施工方法。 第1章工程概况 主厂房净宽17m,包括副厂房及进出水口构筑物,基坑开挖面积为70m×48m,最大挖深21.5m,基底为整体泥、页岩互层,饱和抗压强度6.6~37.8MPa,岩基开挖后用C15素混凝土封底,平均厚度35cm。基础底板厚4~7m,混凝土量约2万m3。当地一般年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气温18.1℃。基础混凝土于3月中旬开始浇筑,同年5月浇完并陆续施工上部结构。浇筑时段平均气温约17.4℃。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R60、C20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大于260kg/m3,强度保证率90%,极限拉伸值不低于0.85×10-4,施工时段混凝土最高温度须控制在38~44℃之间。 第2章温度、应力计算及抗裂分析
2021-04-23 13:02:36 24KB 大体积混凝土薄层浇筑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简易测温法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采取温控防裂措施十分重要,但测温时的工作量很大,测温所用的仪器及所采取的保证措施都比较复杂,所需的费用也很高,而且使用的热敏元件都是一次性的,造成一定的浪费。在部钢高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采用一种简易测温法进行温控,使用上海产的半导体点温计,其测温范围为0~l00℃,反映时间为6s。现将这种测温方法介绍如下: 第1章简易测温法的布点方法及要求 第1节布点方法 简易测温时,一般在基础平面的中心及边缘处各埋置1根垂直于基础底面的通长钢管,如果基础的尺寸较大,布点时可适当加密。 第2节布点要求 钢管为普通脚手架钢管,外径50mm。 钢管下口应密封不透水。 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将钢管内注满饮用水,用木塞或其他方法将钢管上口封闭,以免浇灌混凝土时堵塞,影响测温。 钢管上口超出混凝土表面30cm,下口距底面10cm
2021-04-23 13:02:36 18KB 大体积混凝土简易测温法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大梁施工 北京xx主楼地上25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56300m2,高76.15m,四层一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结构;5层以上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四、五层设置转换层大梁支承标准层(剪力墙)隔墙的转换措施。 该建筑结构转换层大梁DBl1与四层、五层楼板连在一起,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设计上要求一次浇捣,不留施工缝,所以施工很困难。 四层有几组梁DB1~DB11承受上部20层楼的重量,其中梁DB11高4.50m,宽5.08~3.36m,最大跨度17.30m,为三跨连续梁,总长32.60m,混凝土总体积为1100m3,重达2750t。该梁底标高为L0.675m,梁的下面为大厅空间,大厅空间下为3层地下室,梁底至箱形基础底板面23.50m。 第1章施工方案 第1节施工特点 由于转换层大梁DB11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为大体积混凝土,位于大厅内、地下室上部,施工荷载大,荷载传递困难,受混凝土温度和收缩应力影响易产生裂缝,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DB11梁自重大,若采用一次支模浇筑混凝土方案,施工时模板的垂直支撑负荷太大,梁下的楼板无法直接承受其荷载;支撑的高度大,从+10.675m至地下-12.825m,需设置大量钢支承,施工费用太高。 为减轻支撑的负荷,在不影响转换层DB11梁的质量情况下,与设计单位洽商后决定,利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DB11梁的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即利用第一次
炎夏季节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 福州先施大厦总面积45183m2(其中地下室4071m2),1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基础深7.2m,建筑物高62.9m。基础部分采用冲孔灌注桩,桩顶上部钢筋混凝土承台高l50cm,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底板厚50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3,抗渗标号S60。地下室宽90.2m,长45m,分东西段施工,中间设l条后浇带,承台及底板混凝土量达7100m3。正值夏季,为确保工程质量,运用了现代化管理手段,并采用温控技术,有效控制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收到明显效果。 第1章优化施工方案 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经设计单位同意),目的是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试验资料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每增减l0kg,水化热将使混凝土温度增减1℃。本次配制C33混凝土采用普通525号非早强型水泥3llkg/m3降低了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使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小于25℃。 采用福建长乐火电厂I级粉煤灰,每立方米掺55kg,可使水化热降低4℃。 减水剂为占水泥用量3‰的木质素磺酸钙。该减水剂属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缓凝作用,可节约10%的用水量,并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规格和质量,粗骨料最大颗粒小于4cm,含泥量小于1%,颗粒级配符合筛分曲线,针片状低于l5%,细骨料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92,平均粒径不小于0.36mm,含泥量0.38%。 优化混凝土配比,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施工中混凝土试块强度均达设计要求,并有效降低了混凝土水化热。 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施工时正值炎夏,采用搭篷遮盖砂石、喷水降温、加快运输等方法。 施工中尽量创造各种条件,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如混凝土施工配比由专人管理,要求计量准确。混凝土浇筑平面科学安排,平行施工,计算好浇筑速度,采用分层斜浇法,使上下层混凝土浇筑停歇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浇筑面分界处不漏振。 第2章加强养护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蓄热保温、适度润湿养护是保证将混凝土内外温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 北京阳光广场是一座集商业、文娱、餐饮、办公及公寓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该工程地下3层,地上最高31层,总建筑面积约15万m2。基础设计埋深-l2.50m,基础底板东西长147m,南北宽124m,厚度为l~l.8m,属于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采用C25、S12防水混凝土,整个基础底板混凝土量约3万m 第1章冬期施工准备工作 该工程基础底板平面尺寸及厚度都较大,又处于冬期施工,应认真对待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问题,防止混凝土因水化热过大产生温度裂缝,要从技术、材料上等有关环节做充分准备。 7-2-1-1材料选择 1. 水泥:按施工规范中防水混凝土对水泥材料的要求,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但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宜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经分析,防止产生温度裂缝是主要的,掺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抗渗防水能力。因此确定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号,并确保为大窑水泥。 2. 砂子: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3%。 3. 石子:采用碎卵石,粒径5~40mm,含泥量不大于1%。 4. 粉煤灰:为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粉煤灰。按规范要求,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30%,考虑粉煤灰对降低水化热有利,而对混凝土抗渗不利,故不采取等量取代法,而采取外掺法,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加30㎏。 5. 外加剂:根据设计提供的两种外加剂,确定采用FS-H防裂型及FS-D早强抗冻型外加剂,适用温度为0~-10℃两种。该外加剂具有明显的抗渗功能,还具有降低水化热峰值的效果,对混凝土收缩有明显的补偿作用,同时还有提高强度、节约水泥的作用。该外加剂不含氯盐,对钢筋无锈蚀影响。其掺量为水泥重量的8%。 7-2-1-2混凝土供应
2021-04-22 19:03:12 27KB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