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SVPWM整流器仿真与双闭环PI控制:电压外环与电流内环的讲解,输出电压调节至700V,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及负载实验详解。,三相SVPWM整流器仿真讲解:双闭环PI控制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运行与负载实验,三相电压型SVPWM整流器仿真matlab simulink,双闭环pi PI控制(电压外环电流内环),输出电压700V,(可自行调节)单位功率因数1运行,含负载实验。 资料讲解。 ,三相电压型SVPWM整流器;Matlab Simulink仿真;双闭环PI控制;单位功率因数运行;负载实验。,Matlab Simulink仿真:三相电压型SVPWM整流器双闭环PI控制策略与实践
2025-06-27 16:13:13 3.48MB
1
本文设计的新型全数字自动激光功率控制设计应用FPGA设计使用硬件资源少,节约成本;可以通过设置相应功率等级寄存器的值就可以很容易的改变功率等级划分的标准,大大增加了功率控制的灵活性;通过增加PWM模块和简单的模拟器件,就可以实现多个激光器的控制,大大缩短设计周期。 基于FPGA的数字激光自动功率控制系统设计是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优化半导体激光器的功率管理。该系统利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可编程特性,以节省硬件资源并降低成本。FPGA的设计使得功率等级的划分更加灵活,只需通过修改相应的功率等级寄存器值即可实现。此外,通过集成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模块和少量模拟组件,该系统能够高效地控制多个激光器,显著缩短设计周期。 自动功率控制(APC)在半导体激光器中至关重要,因为激光器的阈值功率会随温度和使用寿命的变化而漂移。不稳定的阈值会导致输出光功率的波动,可能引发不良的光电效应和系统不稳定。传统的模拟电路APC方案虽然提供稳定的增益控制,但需要更多的元件,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元件的老化会影响控制精度。此外,这种方法的激光功率通常是固定的,无法实现多级功率控制。 本文提出的FPGA为基础的数字APC系统克服了这些问题。系统主要由光电检测、A/D转换、SOC(System on Chip)控制、APC判定、PWM反馈输出及低通滤波器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器检测激光器的背向输出光功率,通过A/D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随后在FPGA的APC模块中进行处理,输出调整后的数字偏流信号。这个数字信号经过PWM模块和模拟低通滤波器,转换为模拟信号以驱动激光器。 FPGA内部设计包括SOC、APC和PWM模块。SOC中使用的是Leon2处理器,这是一款32位的嵌入式CPU,具备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支持多种外设接口。APC模块负责功率控制决策,而PWM模块则生成用于控制激光器偏流的脉宽调制信号。 在硬件层面,该设计采用了Avnet Design Services的FPGA评估板,搭载Xilinx的XC4VLX25-FF668 FPGA芯片。该板还配备有32MB DDR内存和其他必要的外围设备,为实现高效、灵活的功率控制提供了硬件基础。 基于FPGA的数字激光自动功率控制系统通过数字化设计,实现了对激光器功率的精确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多激光器系统的设计和维护。这对于依赖于半导体激光器的高速光通信和其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填谷式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是一种用于改善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电路设计方法,特别是在交流(AC)输入电源供电的照明设备中。功率因数是一个衡量交流电路中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相位匹配程度的指标,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能的有效利用率。在照明领域,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减少电流谐波,减少能量损耗,并且可以达到环保与节能的效果。 在介绍填谷式无源PFC电路之前,首先要了解传统的桥式整流电解电容滤波电路。这种电路通常由一个桥式整流器和一个或多个大容量电解电容器组成。桥式整流器利用四个二极管将交流电压转换为脉动直流电压,再通过电容器平滑化处理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直流输出。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整流后的电流波形会与电压波形产生严重的相位偏移,形成一个失真的波形。失真的电流波形会导致输入功率因数下降,同时谐波电流的增加可能会引起电磁干扰,不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 为了改善这种电流失真,提高功率因数,填谷式无源PFC电路被提出作为解决方案。填谷式无源PFC电路主要由几个二极管和至少两个等值电容器组成,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电子开关控制来整流输入电压,使得电流波形得以改善。在该电路中,二极管D6的接入使得电容C1和C2在交流电压较高时以串联方式充电。当交流电压降低到低于电容器充电电压的一半时,二极管D6反向偏置,D5和D7导通,电容C1和C2开始以并联方式向负载放电。这个过程导致了输入电流的失真得到改善,输入电流的导通角增加,从60度增加到120度甚至更高。因此,填谷式无源PFC电路不仅能够修正输入电流,而且能够将线路功率因数提高至0.9以上,大幅降低3次和5次谐波电流,降低总谐波失真(THD)至30%以下。 在LED照明领域,填谷式无源PFC电路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LED驱动器通常需要稳定的直流电流来驱动LED,填谷式无源PFC电路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电流,同时满足高性能离线式LED照明电源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包括AC输入谐波电流符合IEC61000-3-2标准、功率因数满足能源之星SSL的规定、电磁干扰符合EN55015B的限制、高能效、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能够为LED提供恒流驱动。 使用填谷式无源PFC电路的优点包括其电路设计相对简单和成本低廉。虽然主动式PFC电路(有源PFC)在性能上可能优于无源PFC电路,但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填谷式无源PFC电路由于其成本效益而成为了一个理想的选择。特别是在LED照明应用中,填谷式无源PFC电路的引入能够显著改善线路功率因数,降低谐波失真,从而帮助照明设备更有效地利用电能,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并且提高整体的电能质量。
2025-06-26 15:44:11 185KB
1
功率LED恒流驱动电路的设计实例pdf,大功率LED恒流驱动电路的设计实例
2025-06-26 13:22:28 1.29MB LED照明显示
1
标题中的“ADS”指的是Advanced Design System,这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微波和射频领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主要用于模拟和设计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组件,如功率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等。F-1类和J类功率放大器是两种不同的功率放大器类别,它们在无线通信和射频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F-1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放大器设计,主要特点是电流波形在半个周期内始终为正或负,这样可以确保在每个周期内都有能量被传输出去,从而提高效率。这种设计通常用于高功率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功耗并提高输出功率。 J类功率放大器则是一种优化了效率和线性度的功率放大器类型。它的电流波形部分重叠,使得在放大器的非线性区域能够有效地利用,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率。J类放大器特别适合那些对效率要求较高但又需要保持一定线性度的场合,如无线通信基站等。 描述中提到的"CGH40010F"是由CREE公司生产的一款功率半导体器件,常用于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中。它可能是一款GaN(氮化镓)材料的场效应晶体管,因为GaN材料以其高电子迁移率、高击穿电压和高速开关性能在射频功率放大领域受到青睐。 "论文复现"意味着这个压缩包中可能包含了相关研究论文的详细步骤和结果,帮助用户理解如何使用ADS进行F-1和J类功率放大器的仿真。这通常包括电路设计、模型参数设置、仿真流程、性能指标分析等内容,对于学习和验证这些放大器技术非常有帮助。 "RF_Power_ADS_DesignKit_ADS2022_2p3"这个文件名可能是指ADS的一个设计套件,包含了一些预设的模型和工具,专用于RF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这个版本可能是ADS 2022的第二个次要更新(2p3),提供给用户进行RF和微波设计的完整环境。 这个压缩包资源对于正在进行毕业设计或者研究RF功率放大器的学生和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它不仅提供了实际的工程文件,便于用户直接进行仿真实验,还包含了理论研究的论文,有助于深入理解F-1和J类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通过使用ADS这样的专业软件,用户可以精确地预测和优化放大器的性能,如效率、输出功率、线性度等关键指标,这对于射频系统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2025-06-25 09:22:33 24.42MB 毕业设计 论文复现 ADS仿真
1
以海上风电场风向和风速较稳定,尾流效应对风电场功率影响明显为背景,综合协调机组间偏航角、有功功率,改善机组间气动耦合,提高各机组有功功率之和。给出了考虑偏航的尾流模型,克服了经典尾流模型边界处不连续导致风电场功率优化困难的问题。然后建立以机组偏航角和诱导因子为调节手段的风电场有功功率优化模型。继而,基于尾流传播路径,对机组进行分群,将风电场整场优化问题转化为各群内部优化问题,减少优化对象数,降低问题规模。重点结合在线仿真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出各群内部功率优化问题求解方法。最后将优化结果整定为机组参考有功功率和参考偏航角,各机组据此运行。该方案计算开销小,无需额外增加风电场控制系统计算资源,对通信环境无特殊要求,同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有效提升海上风电场有功功率,提高风电场经济效益。
2025-06-22 10:17:59 1.87MB 研究论文
1
lmx2592频率源原理图和程序源码。 20MHz——9.8GHz的低噪声锁相环频率源,最小频率步进1MHz,输出功率可调,stm32f103c8t6控制lmx2592一体化,按键操控输出频率和输出功率,相位噪声非常不错。 USB供电 四端输出 可外接参考源 工作电流在360mA左右 这块板子是自己做的,可以作为比赛的频率源,混频器的本振。 提供电路图和源码 LMX2592是一款高性能的低噪声频率合成器,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讯、雷达系统等领域。LMX2592频率源具有20MHz至9.8GHz的宽频范围,能够以1MHz的最小频率步进进行精准的频率调节,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置的锁相环技术使其具有优秀的相位噪声性能,非常适合对频率稳定性和纯净度要求极高的应用场合。 LMX2592频率源的控制核心是STM32F103C8T6微控制器。这款由ST公司生产的32位ARM Cortex-M3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性能稳定,且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在本设计中,STM32F103C8T6不仅负责与LMX2592的通信,实现频率和功率的精细调节,还能够通过外部按键进行人机交互,使得操作更加便捷。 本设计中的LMX2592频率源还具有USB供电和四端输出的特点,支持可外接参考源。这种设计使得该频率源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供电方式和参考信号输入,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设计中,工作电流大约为360mA,这表明该频率源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功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适合长时间工作的稳定应用。由于该设计是作者自制,因此可以作为电子竞赛、专业比赛的频率源,也可以作为混频器的本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 整个设计包括完整的电路原理图和程序源码,这为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路图详细展示了各个元器件的布局和连接方式,而源码则为想要深入了解或进行二次开发的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这样的设计文档和代码的公开,不仅能够帮助他人快速搭建类似的系统,也能促进技术的交流和创新。 考虑到文档中还包含了与频率源相关的技术分析和应用讨论,这些内容深入探讨了频率源在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精密控制项目中的创新结合,显示出频率源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频率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能够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应用需求。 此外,从压缩包中出现的文件名可以看出,其中还包含了针对汽车部件制造企业精密控制项目的深度解析,以及对频率源技术的详细介绍,这些文件名称暗示了频率源技术不仅在通信领域有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和制造领域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精确控制、智能制造等方面,频率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LMX2592频率源原理图和程序源码的提供,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款优秀的频率合成器的设计实例,也为频率源技术的学习、应用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理解这些原理图和代码,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频率源的设计要点,进一步推动频率源技术的发展。
2025-06-21 16:35:52 2.8MB gulp
1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电导增量法与扰动观察法的MATLAB仿真模型研究及参考文献汇编,附光伏电池说明文件,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MATLAB仿真模型(电导增量法+扰动观察法) 电导增量法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扰动观察法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提供参考文献及和光伏电池说明文件 建议使用高版本MATLAB打开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MATLAB仿真模型; 电导增量法; 扰动观察法; 参考文献; 光伏电池说明文件; 高版本MATLAB。,基于电导增量与扰动观察法的光伏MPPT控制策略MATLAB仿真模型研究
2025-06-18 18:36:32 248KB edge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COMSOL 6.0软件构建并分析基于悬臂梁的压电能量采集器三维模型的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压电能量采集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背景,随后详细描述了使用COMSOL 6.0进行建模的具体步骤,包括几何模型创建、材料属性定义、边界条件设置和网格划分。接着,通过对频率、载荷阻抗和加速度大小这三个关键因素的仿真分析,揭示了它们各自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出结论,在特定的最佳工作频率范围内,输出功率可达峰值;同时存在最优匹配阻抗点,确保最高效率的能量转换;此外,不同的加速度水平也会影响系统的表现。 适用人群:从事微能源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高校师生及相关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压电能量采集器工作机制的研究人员,旨在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该领域内的创新与发展。 其他说明: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小型化、智能化的自供电传感器需求日益增长,压电能量采集器作为潜在解决方案之一备受关注。
2025-06-15 15:21:27 312KB
1
光伏并网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太阳能电池阵列能够以最高效率输出电力。在卫星电源系统中,MPPT尤其重要,因为它能确保即使在光照强度、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利用太阳电池阵列的发电能力。 MPPT实质上是一个DC/DC转换器,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自身输出阻抗来匹配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内阻,使得电池阵列始终工作在其V-I曲线上的最大功率点。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阻抗匹配的过程,类似于在通信系统中进行频率匹配以最大化信号传输效率。 在理论分析中,太阳能电池阵列可以简化为一个直流电源与一个受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影响的可变电阻串联。MPPT电路,如降压、升压、升降压斩波电路、Cuk电路或反激电路,通过改变占空比来调整其等效输入阻抗,使其接近电池阵列的内阻,从而获取最大功率。然而,不同的DC/DC电路有不同的等效输入阻抗特性。例如,降压斩波电路的输入阻抗总是大于负载,而升压斩波电路则反之。因此,反激电路、升降压电路或Cuk电路更适合用于星载应用,因为它们可以双向调节等效输入阻抗。 实现MPPT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恒压跟踪法(CVT)、扰动观察法和增量电导法(INC)。恒压跟踪法适用于外界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但在卫星环境中,由于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快速变化,这种方法可能不够精确。增量电导法则依赖于实时监测太阳电池阵列的动态电导,但传感器精度和计算误差可能导致跟踪不准确。 扰动观察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MPPT控制策略,它通过周期性采集电池阵列的电压和电流,比较两次连续采样的功率差来调整DC/DC转换器的占空比。该方法的跟踪速度和稳定性取决于采样周期的选择。合适的采样周期既能保证快速跟踪最大功率点,又不会导致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从而确保太阳能电池阵列的高效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硬件设计和控制算法的优化,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跟踪精度和稳定性。此外,对于多模块太阳能电池阵列,还需要考虑如何分布式实施MPPT,以应对局部遮挡或温度不均匀等问题。 光伏并网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是提升太阳能发电效率、确保卫星电源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通过精确的控制策略和适合的电路设计,可以最大化太阳能电池阵列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电力输出,为卫星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2025-06-14 22:51:52 138KB 功率跟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