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PMP,PMD的算法,相位测量,投影测量 傅里叶变换方法可用于干涉条纹的处理,用来检测光学元件的质量。在主动光学三维测量中,结构照明型条纹与干涉条纹具有类似的特征。1983 年M. Takeda和K. Mutoh将傅里叶变换用于三维物体面形测量,提出了傅里叶变换轮廓术(Fourier Transform Profilometry,FTP)。这种方法以罗奇光栅产生的结构光场投影到待测三维物体表面,得到被三维物体面形调制的变形光场成像系统将此变形条纹光场成像于面阵探测器上,然后用计算机对像的强度分布进行傅里叶分析、滤波和处理,得到物体的三维面形分布。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增加系统的分辨率,通常使用正弦光栅代替罗奇光栅。
2024-07-10 17:53:21 3KB pmp
1
以 python 库的形式实现 NSGA-II 算法。 该实现可用于解决多变量(多于一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目标和维度的数量不受限制。一些关键算子被选为:二元锦标赛选择、模拟二元交叉和多项式变异。请注意,我们并不是从头开始,而是修改了wreszelewski/nsga2的源代码。我们非常感谢 Wojciech Reszelewski 和 Kamil Mielnik - 这个原始版本的作者。修改了以下项目: 修正拥挤距离公式。 修改代码的某些部分以适用于任意数量的目标和维度。 将选择运算符修改为锦标赛选择。 将交叉运算符更改为模拟二元交叉。 将变异算子更改为多项式变异。 用法 班级问题 在question.py中定义。 用于定义多目标问题。 论据: objectives:函数列表,表示目标函数。 num_of_variables: 一个整数,代表变量的个数。 variables_range:两个元素的元组列表,表示每个变量的下限和上限。 same_range: 一个布尔参数,默认 = False。如果为真,则所有变量的范围都相同(这种情况下variables_range只有一个
2024-07-10 15:51:59 69KB python 源码软件 开发语言
利用遗传算法解决矩件排样问题,源代码包括注解数据(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oment layout. The source code includes annotated data.)
2024-07-10 15:27:36 13.92MB 遗传算法
《矩形件下料优化排样的遗传算法》 在制造业中,材料的高效利用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矩形零件的切割,如何进行合理的排样设计,以减少材料浪费,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搜索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此类复杂的优化问题,尤其在二维切割排样领域。 排样优化算法的目标是在有限的原材料板上,以最小的浪费量安排尽可能多的矩形零件。传统的手工排样方法难以应对形状复杂、数量众多的零件,因此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技术成为必然。遗传算法便是其中一种强大的工具,它模仿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遗传和突变机制,通过迭代搜索来逼近最优解。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包括初始化种群、适应度评价、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步骤。随机生成一个初始的矩形零件布局种群,每个个体代表一种可能的排样方案。然后,根据一定的评价函数(如剩余材料面积或切割路径长度)计算每个方案的适应度。适应度高的个体有更大的概率被选中参与下一代的生成。接着,通过交叉操作(如部分匹配交叉)使得优秀的基因得以传递,同时,变异操作(如单点变异)保证了种群的多样性,防止早熟收敛。 在矩形件的排样优化中,遗传算法的具体实现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初始化:创建包含多个矩形布局的初始种群,每个布局表示一种可能的排样方案。 2. 适应度函数:定义合适的评价标准,如剩余材料面积、零件间的间隙和切割路径长度等。 3. 选择策略:采用轮盘赌选择法或者锦标赛选择法等,以适应度为依据挑选个体。 4. 交叉操作:对选出的两个个体进行部分匹配交叉,生成新的排样方案。 5. 变异操作:在新个体中随机选取一部分矩形进行位置或方向的微调。 6. 迭代优化:重复选择、交叉和变异步骤,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或适应度阈值)。 遗传算法的优势在于其全局搜索能力和并行处理特性,能有效探索庞大的解空间,找到接近最优的排样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遗传算法的性能依赖于参数设置,如种群大小、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等,这些参数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调整。 在《矩形件下料优化排样的遗传算法》中,提供的源码可能包含了遗传算法的具体实现,以及用于演示和测试的实例数据。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源码,工程师可以针对实际生产环境调整算法,实现定制化的排样优化,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
2024-07-10 15:09:07 1.95MB
道路匹配算法是GIS(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它主要负责将移动设备或车辆上的GPS数据与地图数据库中的道路网络进行精确匹配,以便获取准确的位置信息和行驶路径。在不同时态的变化检测中,这一算法能帮助我们识别道路的新增、删除、改道等动态信息,对于交通管理、导航系统更新、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Jav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尤其在开发跨平台应用和服务方面。在本项目中,Java被用来实现矢量道路变化检测算法,这表明代码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Java的丰富的类库和强大的面向对象特性使得处理复杂的GIS数据和算法变得更加方便。 我们需要理解矢量道路数据的基本结构。矢量数据通常由一系列几何对象表示,如线(道路)、点(交叉口)和多边形(区域)。道路通常被表示为线串,由多个线段连接而成,每个线段包含起点和终点坐标。在变化检测中,算法会比较不同时期的矢量数据,寻找几何形状和属性的差异。 道路匹配算法的核心步骤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GPS轨迹数据进行清洗和格式化,去除噪声点,确保数据质量。这通常涉及到滤波技术,如Kalman滤波或滑动窗口平均法。 2. 距离计算:使用某种距离度量方法,如欧氏距离或曼哈顿距离,来衡量GPS点到道路网络中各线段的距离。这一步骤可能需要高效的搜索策略,如kd树或R树,以减少计算复杂性。 3. 匹配策略:确定最佳匹配规则,如最近邻匹配、最短路径匹配或者基于概率的匹配模型。这可能涉及到Dijkstra算法、A*算法或者贝叶斯网络。 4. 变化检测:对比不同时间点的道路网络,通过比较匹配结果,找出新增、删除或修改的路段。这可能需要用到图像处理或模式识别技术,例如差分分析。 5. 结果后处理:对检测到的变化进行验证和修复,以消除误报。这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数据源,如卫星影像或实地调查数据。 在`src`目录中,包含了算法的源代码实现,可能有若干个类和方法,用于处理数据输入、匹配逻辑、变化检测和输出结果。`javadoc`目录则提供了相应的API文档,详细解释了每个类和方法的功能及用法,对于理解和使用这个算法非常有帮助。 这个Java实现的矢量道路变化检测算法旨在解决GIS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精确地识别和跟踪道路网络的动态变化。通过对GPS数据和矢量地图数据的智能处理,该算法能够为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等应用场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024-07-10 13:24:58 2.74MB java
1
离线强化学习(Offlin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ORL)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允许算法通过观察预先收集的数据集来学习策略,而无需与环境实时交互。PyTorch 是一个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它提供了灵活的计算图和易于使用的API,使得实现复杂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变得相对简单。本资源集中了七种基于PyTorch实现的离线强化学习算法,分别是:行为克隆(Behavior Cloning, BC)、BCQ、BEAR、TD3-BC、保守Q学习(Conservative Q-Learning, CQL)、独立Q学习(Independent Q-Learning, IQL)以及优势加权Actor-Critic(Advantage Weighted Actor-Critic, AWAC)。 1. **行为克隆(Behavior Cloning, BC)**:这是一种监督学习方法,通过模仿专家示例的动作来学习策略。BC的目标是最大化动作概率的似然性,即让模型预测的数据尽可能接近于专家数据。 2. **BCQ(Bootstrapped DQN with Behavior Cloning)**:该算法结合了行为克隆和Bootstrapped DQN,旨在处理离线数据的分布偏移问题。它使用多个Q函数的集合,并结合行为克隆来提高稳定性。 3. **BEAR(Bootstrapped Environments with Adversarial Reconstructions)**:BEAR是一种确保策略接近原始数据分布的方法,通过最小化策略动作与离线数据中的动作之间的距离,避免了样本分布不匹配导致的问题。 4. **TD3-BC(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with Behavior Cloning)**:TD3是DDPG(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的一个改进版本,而TD3-BC在TD3的基础上加入了行为克隆,进一步提高了离线学习的稳定性。 5. **保守Q学习(Conservative Q-Learning, CQL)**:CQL引入了一个额外的损失项,以防止Q值过高估计,从而保持对离线数据分布的保守估计,避免选择超出数据范围的行动。 6. **独立Q学习(Independent Q-Learning, IQL)**:IQL是针对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一种方法,但在离线设置下也可以应用。每个智能体独立地学习Q值函数,以最大化其自己的长期奖励。 7. **优势加权Actor-Critic(Advantage Weighted Actor-Critic, AWAC)**:AWAC结合了Actor-Critic架构和优势函数,通过在目标策略更新中考虑优势函数,使得策略更倾向于选择在离线数据中表现良好的动作。 这些算法在不同的强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测试,如MuJoCo模拟器中的连续控制任务,通过比较它们的性能,可以深入理解各种离线强化学习方法的优缺点。对于研究者和开发者来说,这个资源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用于探索和比较不同的离线学习策略,有助于推动强化学习领域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特定任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算法,或者将这些方法作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2024-07-09 17:15:53 26.45MB pytorch pytorch 强化学习
1
易语言QQTEA算法源码,QQTEA算法,字符编码,utf8到文本,文本到utf8,MD5,字节集到十六,十六到字节集,字节集到数组,翻转字节集,四字节到ip,四字节到整数,二字节到整数,显示字节集,一字节到整数,取随即字节集,解密,加密,UnHashTea,Decrypt8Bytes,Decipher,GetUInt,
1
易语言叮小当动态加密算法源码,叮小当动态加密算法,解密,加密,LocationExchange,ByteXor,GetByteLen_ASM,取随机数_ASM,GetCrc32,汇编取数据MD5,md5_1,md5_2,md5_3,取指针字节集,取指针文本,字节集到十六,取子程序真实地址_,字节集到16进制文本_ASM,RtlCompute
1
易语言椭圆曲线算法加密文件源码,椭圆曲线算法加密文件,程序启动的初始化工作,调试相关的临时子程序1,SHA256,私钥到WIF格式,公钥到压缩格式,公钥解压缩,WIF格式到私钥,某一位公钥_初始化数据,Base58编码,Base58解码,显示各种运算的耗时,把明文文本的改变反映
2024-07-08 21:32:03 61KB 椭圆曲线算法加密文件 程序启动
1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QMA8658A六轴姿态传感器的数据获取算法,以及如何利用这款传感器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精准的运动跟踪和姿态控制。QMA8658A是一款集成了3轴加速度计和3轴陀螺仪的高性能传感器,它能有效地提供实时的三维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这对于无人机、机器人以及智能手机等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QMA8658A的基本工作原理。加速度计负责测量物体在三个正交轴上的线性加速度,而陀螺仪则检测物体的角速度,这在确定物体的旋转和姿态变化时尤为关键。传感器内部的校准过程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了零点偏移和灵敏度误差。 在嵌入式系统中,我们通常使用C语言来编写与QMA8658A交互的驱动程序。C语言因其高效性和跨平台性,成为嵌入式开发的首选。KEIL MDK(Microcontroller Development Kit)是一个常用的嵌入式开发环境,它支持C语言编程,并且包含了一系列工具,如编译器、调试器和库函数,便于开发者构建和测试应用程序。 数据获取的过程涉及以下步骤: 1. 初始化:通过I2C或SPI接口与QMA8658A建立通信连接,设置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如采样率、数据输出格式等。 2. 数据读取:定期从传感器的寄存器中读取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这通常需要一个中断服务程序,当传感器准备好新数据时触发中断。 3. 数据处理: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可能包含噪声和偏置,需要进行滤波处理,如低通滤波或卡尔曼滤波,以提高数据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传感器可能会存在漂移,还需要定期校准。 4. 姿态解算:结合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可以使用卡尔曼滤波、互补滤波或Madgwick算法等方法解算出物体的实时姿态,如俯仰角、滚转角和偏航角。 5. 应用层处理:将解算出的姿态信息用于控制算法,比如PID控制器,以实现对无人机的稳定飞行或者机器人的精确运动。 6. 错误检查与恢复: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要持续监控传感器的状态,如超量程、数据错误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恢复或报警。 QMA8658A六轴姿态传感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涉及到硬件接口设计、数据采集、滤波处理、姿态解算等多个环节。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开发高效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至关重要。通过KEIL MDK这样的工具,开发者可以便捷地实现这些功能,从而充分利用QMA8658A的潜力,为各种应用带来高精度的运动感知能力。
2024-07-08 16:55:03 11KB kei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