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干扰资源任务规划问题对于充分发挥干扰机作战效能,取得最佳干扰效益有重要作用。结合现代电子战特点,利用搜索论推导出了干扰机压制概率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干扰任务分配模型,并阐述了传统匈牙利方法在这一问题处理上的局限性。结合智能优化算法,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干扰资源优化分配模型。解决了优化分配模型所需的符号编码方式,并给出了相关的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算子的具体设计。利用该模型,解决了2个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于扰资源任务配置问题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辅助指挥员解决干扰资源部署决策这一复
2021-10-14 19:17:30 3.48MB 自然科学 论文
1
2006年LandScan Global人口密度数据
2021-10-14 10:05:17 69.75MB 人口密度数据
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IGA)和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50个酚类化合物的麻醉毒性和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并与单纯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局部最优问题,采用最优交叉和变异等遗传策略,有效地解决了收敛过程中的振荡问题,所得模型的训练精度和预测精度均优于单纯的BP人工神经网络QsAR模型。
2021-10-14 09:27:45 2.48MB 自然科学 论文
1
为了研究岷江上游居民点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利用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统计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对居民点空间格局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散居、小聚居的农村居民点特征显著。(2)居民点分布主要集中在河流与道路的两侧,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居民点分布;居民点离散特征不显著。(3)居民点分布与海拔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关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人口的分布格局与人口数据空间化;实现生态退耕,中区域景观格局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2021-10-12 16:18:14 217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
1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脉搏式血氧饱和度检测模块,可实时、连续、无创对动脉血氧进行监测。该模块采用透射型血氧饱和度传感器。给出了光信号发生电路及脉搏式血氧监护模块的原理结构图。模块在硬件和软件上均增加了自然光和电噪声消除功能,可更准确地反映血氧饱和度和脉率。另外,选用内含多个12位A/D、10位D/A且运算速度很高的cignal公司的C80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和处理器,不需外接A/D和D/A,既提高了运算速度,又降低了产品成本,简化了电路设计。经实验证明,该模块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准确性高。
2021-09-24 15:10:12 194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提出了高阶并行相位调制(MPPM)的方法,即在同一调制符号周期,使用同一频率并行发送2路携带不同信息的高阶相位调制信号。给出了MPPM的系统模型,理论分析了MpPM的调制和解调实现机制,探讨了进一步降低MPPM误码率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误码率为10-3时,16PPM比16相相移键控(16PSK)可有2dB的信噪比增益;在Rayleigh平坦衰落信道下,通过优化发送端相位参数,16PPM的性能优于16相正交幅度调制(16QAM)。所以,MPPM能大幅提高无线链路数据传输
2021-09-19 21:01:43 810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由于理论上全景图像柱面展开算法比较复杂,在系统中占据的时间开销非常巨大,并且在展开过程中 需要知道摄像头的焦距,镜头的双曲面方程等内参数,以及与相机位置关系等外参数,而这些参数在某些系统 中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理论上全景图像柱面展开方法在真实的系统中是很难应用。在介绍全景图像理论柱面 展开算法的基础上,对该算法进行了优化,并对这2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采用该改进算法满足了实现 实时处理的要求。
2021-09-17 10:45:50 2.17MB 工程技术 论文
1
目的将混沌应用于分形图像压缩编码中,用Logistic混沌映射和Julia曲线生成一个固定的压缩字典,改进传统的分形图像压缩编码方法。方法采用二阶的Julia集f(Z)=Z2+C的时间逃逸算法,对于不同的C生成不同的曲线。然后使用Logistic混沌映射随机地产生0-255之间的整数填满量化表。再根据灰度量化规则,用第一千张量化表量化产生的Julia图像块,作为压缩编码中的固定字典。编码时,将量化后图像Julia块与原图中的图像块进行比较,寻找最适合的量化表和距离最小的Julia图像块。解码时通过重构第一
2021-09-15 11:33:32 2.25MB 自然科学 论文
1
为了反映粗粒土主要力学特性,建立了亚塑性损伤模型。结合对粗粒土力学特性及物态演化的认识,提出了粗粒土的损伤状态函数。基于亚塑性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损伤状态函数,建立了损伤模型的公式及参数确定方法。采用该模型对三峡二期围堰等3种实际工程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无需判断加卸载准则,易于三维化,公式简洁且参数较少,能够较好地反映粗粒土的主要力学特性,包括强度与围压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在低围压下剪胀显著、高围压下剪缩较为显著的体变特性。
2021-09-15 10:07:07 270KB 自然科学 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