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是互联网协议栈中的关键组件。在TCP中,为了确保两个通信端点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这个过程被称为“三次握手”。而当数据传输完成后,还需要一个断开连接的过程,即“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是TCP连接建立的过程,它确保了双方都有能力发送和接收数据。以下是三次握手的详细步骤: 1.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同步序列号)包,其中包含了客户端随机选择的初始序列号ISN。此时,客户端进入SYN_SENT状态。 2.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后,回应一个SYN+ACK包,确认客户端的序列号,并发送自己的SYN,同时设置自己的ISN。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3.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后,再次发送一个ACK(确认)包,确认服务器的序列号。此时,客户端进入ESTABLISHED状态。当服务器收到这个ACK后,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至此,TCP连接建立完成。 四次挥手是TCP连接断开的过程,目的是确保双方都已知道对方不再需要连接,防止数据丢失或重复发送。以下是四次挥手的详细步骤: 1. 第一次挥手:主动关闭方(假设是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结束)包给被动关闭方(服务器),表示自己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请求断开连接。客户端进入FIN_WAIT_1状态。 2.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收到FIN包后,发送一个ACK包,确认客户端的FIN。服务器进入CLOSE_WAIT状态,表示它已经知道了客户端想要关闭连接,但可能还有数据需要发送。 3.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如果没有任何数据需要发送,会发送一个FIN包给客户端,请求断开连接。服务器进入LAST_ACK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4.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FIN包后,发送一个ACK包作为确认,然后进入TIME_WAIT状态。此状态下,客户端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服务器收到其ACK,以防重传。服务器收到ACK后,进入CLOSED状态,连接正式关闭。客户端在等待一段时间后,也会进入CLOSED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如本案例所示,可以通过编写C语言的服务器端程序和C#的客户端程序来模拟TCP的连接和断开过程,同时使用Wireshark这样的网络抓包工具,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网络交互细节,这对于理解TCP协议的工作原理非常有帮助。通过分析抓包结果,我们可以验证和学习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过程中涉及的各个报文段和状态转换,进一步深化对TCP协议的理解。
2025-06-11 08:42:49 568KB 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1
Wireshark是一款强大的网络封包分析软件,常用于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安全分析。在IT行业中,理解TCP(传输控制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是TCP连接建立与关闭的关键过程。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并结合Wireshark对数据包的解析来详细阐述。 我们来看TCP的三次握手。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三次握手确保了双方都能正确建立连接。这个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SYN(同步序列编号)**: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SYN标志的数据包给服务器,请求建立连接。数据包中包含一个随机的序列号A,表明客户端期望接收到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2. **SYN+ACK(同步+确认)**:服务器接收到SYN后,回应一个SYN+ACK包,也包含一个随机的序列号B,并且确认序列号为A+1,表示服务器已收到客户端的SYN并同意建立连接。 3. **ACK(确认)**:客户端接收到SYN+ACK后,再发送一个ACK包,确认序列号为B+1,表示客户端已经收到了服务器的SYN。至此,双方都确认了对方的序列号,连接建立完成。 在Wireshark中,通过打开`tcp_3handshake.pcapng`文件,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步骤对应的TCP段,每个段的详细信息如源/目标IP地址、端口号以及TCP头中的标志位等,帮助我们理解握手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讨论TCP的四次挥手,这是断开连接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FIN(结束)**:当一方完成数据传输后,会发送一个FIN包,请求关闭连接。发送方进入FIN_WAIT_1状态。 2. **ACK**:另一方接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包,确认序列号为收到的FIN的序列号+1。发送方进入CLOSE_WAIT状态。 3. **FIN**:完成数据传输后,接收FIN的一方也会发送一个FIN,请求关闭连接,然后进入LAST_ACK状态。 4. **ACK**:最初发送FIN的一方接收到FIN后,再次发送ACK,确认序列号为收到的FIN的序列号+1,进入TIME_WAIT状态,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对方收到ACK后,连接正式关闭。 在`tcp_4teardown.pcapng`文件中,可以详细观察到这些挥手阶段的数据包,包括每个包的详细信息,如TCP序列号的变化,状态转换等。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后,网络管理员和开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TCP连接问题。Wireshark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查看网络通信的底层细节,对于网络故障排除、性能优化和安全分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数据包,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利用Wireshark来定位和解决问题,提升我们的IT技能。
2025-06-11 08:34:39 776B Wireshark 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1
本文详细分析了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wireshark抓包过程。。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 [1] 定义。 TCP旨在适应支持多网络应用的分层协议层次结构。 连接到不同但互连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计算机中的成对进程之间依靠TCP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TCP假设它可以从较低级别的协议获得简单的,可能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TCP协议概述**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互联网上最基础的传输层协议之一,它提供了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通信服务。TCP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四次挥手断开连接,确保数据在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中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输。 **TCP三次握手** 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这个过程确保了双方都有能力接收和发送数据,并且都同意建立连接。 1. **第一次握手**: - 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SYN(同步序列编号)标志的数据包,其中包含一个随机的Sequence number(序列号)x。 - SYN=1 表示请求建立连接,ACK=0 表示此时不确认序列号。 2. **第二次握手**: -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回复一个SYN+ACK的数据包,确认客户端的序列号x并发送自己的序列号y。 - SYN=1 表示同意连接,ACK=1 表示确认客户端的序列号x+1,Acknowledgment number 设置为 x+1。 - 同时,服务器也会设置一个随机的Sequence number y。 3. **第三次握手**: -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发送一个仅带ACK标志的数据包,确认服务器的序列号y+1。 - ACK=1 表示确认服务器的序列号,Acknowledgment number 设置为 y+1。 - 至此,TCP连接建立完成,双方可以开始传输数据。 **TCP四次挥手** TCP连接的关闭则涉及四次挥手,确保双方都能接收到对方不再发送数据的信号。 1. **第一次挥手**: - 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结束)标志的数据包,表示自己不再有数据发送,Sequence number 设置为某个值,如1392,Acknowledgment number 通常为上次接收到的服务器的序列号,如607。 2. **第二、三次挥手**: - 如果服务器无数据待发送,会立即回复一个FIN+ACK的数据包,确认客户端的序列号并告知自己的FIN标志,表示也准备关闭连接。 - 若服务器还有数据待发送,会在数据发送完毕后才发送FIN,这两次挥手可能会合并。 3. **第四次挥手**: - 客户端收到FIN后,回复一个仅带ACK标志的数据包,确认服务器的序列号,表明已准备好关闭连接。 - 客户端发送完ACK后进入TIME_WAIT状态,等待一段时间确保服务器收到确认后关闭连接。 4. **服务器收到ACK后,关闭连接**。 通过Wireshark这样的网络嗅探工具,可以清晰地观察到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以及每个阶段的数据包细节,帮助理解TCP连接的生命周期和可靠性机制。在实际网络应用中,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对于问题排查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2025-06-11 08:27:59 727KB 网络协议 wireshark 抓包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Xilinx Kintex-7 FPGA的MicroBlaze处理器系统的参考设计及其在仿真和硬件环境中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包括主内存、RS232等常用外设,通过IP Integrator进行集成。文档提供了设置仿真环境的具体步骤,包括编译库、修改测试平台脚本、执行仿真等。此外,还描述了如何在硬件上运行设计,包括连接硬件、配置终端程序、下载比特流和软件应用。文档提供了两个示例应用程序:hello_uart用于测试UART功能,hello_mem用于测试DDR3内存控制器的功能。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FPGA开发基础,特别是熟悉Xilinx工具链(如Vivado、SDK)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如何使用IP Integrator构建和验证MicroBlaze处理器系统;②掌握在仿真环境中测试和调试MicroBlaze系统的方法;③了解如何将设计部署到实际硬件(如KC705评估板)并运行软件应用。 其他说明:文档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命令行指令,帮助用户从头开始搭建和测试MicroBlaze处理器系统。建议读者按照文档中的指导逐步操作,并结合提供的示例项目进行实践。此外,文档还附有参考资料链接,便于进一步深入学习。
2025-06-08 00:44:53 4.43MB FPGA软核
1
在IT行业中,TCP/IP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础,用于在不同设备间可靠地传输数据。Delphi,作为一个强大的Object Pascal编程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组件库来支持TCP/IP通信,其中包括IDTcpServer和IDTcpClient这两个核心组件。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Delphi 7中使用这两个组件实现TCP/IP的读取和发送信息。 `IDTcpServer`组件是用于构建服务器端应用的,它监听特定的端口,等待客户端连接。在Delphi中,你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设置IDTcpServer: 1. **添加组件**:在工具箱中找到`IDTcpServer`,将其拖放到表单上。 2. **配置属性**:设置`Host`为`'*'`,允许所有IP地址连接;`Port`为所需的监听端口号。 3. **处理连接事件**:编写`OnConnect`事件处理程序,当客户端连接时执行特定操作。 4. **处理数据接收**:在`OnExecute`事件中,你可以通过`ClientSocket.IOHandler`来读取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如`ClientSocket.IOHandler.ReadBuffer(Buffer: TBytes; Count: Integer)`。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IDTcpClient`组件,它是客户端应用的核心部分: 1. **添加组件**:同样地,将`IDTcpClient`组件拖放到表单上。 2. **配置属性**:设置`Host`为服务器的IP地址,`Port`为服务器的监听端口。 3. **建立连接**:在需要的时候调用`Connect`方法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4. **发送数据**:使用`IOHandler`的`Write`方法发送数据到服务器,如`IOHandler.Write(Data: TBytes; Offset, Length: Integer)`。 5. **接收数据**:同样地,可以使用`ReadBuffer`方法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你可能还需要处理断开连接、错误处理等事件。例如,`OnDisconnect`事件处理程序可以用于清理资源,而`OnException`事件则可以帮助你捕获并处理异常情况。 在`TCPIP`文件中,可能包含了示例代码或者项目文件,这些资源可以辅助理解上述概念并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件,你可以更好地理解Delphi中的TCP/IP通信机制,以及如何利用IDTcpServer和IDTcpClient组件创建实际的通信应用。 Delphi 7的IDTcpServer和IDTcpClient组件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式来实现TCP/IP通信,无论是用于创建服务器端应用还是客户端应用。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组件的使用,开发者能够构建出高效、可靠的网络应用程序。
2025-06-06 19:35:42 207KB TCP/IP读取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C#语言对海德汉530编码器进行数据采集,特别是通过LSV2协议的免授权TCP通讯方式。文中不仅介绍了海德汉530编码器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还详细讲解了C#环境下TCP通讯库的使用,包括创建TCP客户端、建立连接、读取数据等关键步骤。同时,针对LSV2协议的数据解析进行了简要说明,强调了根据具体协议文档进行定制化开发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C#在工业设备数据采集方面应用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与海德汉530编码器或其他类似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应用场景,旨在帮助开发者掌握通过C#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采集的方法。 其他说明: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将采用标准化的通讯协议,这使得掌握此类技能变得尤为重要。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类型的设备加入到这一生态系统中,为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遇。
2025-06-05 10:58:18 345KB 数据采集
1
在信息技术领域,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数据采集中心服务是确保下位机与上位机间数据准确、实时传输的关键。本文将详细探讨一个特定的数据采集服务架构,其核心特点包括使用SpringBoot框架、SQL Server数据库、Netty网络通信框架以及遵循HJ212-2017协议。通过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细节,可以了解到此类系统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SpringBoot作为整个服务的框架,为开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SpringBoot基于Spring框架,旨在简化新Spring应用的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它使用了特定的方式来进行配置,使得项目构建变得更快捷。SpringBoot的自动配置特性能够自动配置Spring应用,通常只需很少的配置即可运行。这使得开发者能够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开发,而无需过多关注配置细节。 接下来,SQL Server作为后端存储数据库,负责存储和管理上位机采集到的数据。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查询、分析以及报表工具。它支持复杂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在数据采集中心服务中,SQL Server不仅存储采集的数据,还负责根据业务需求提供数据的查询和报表服务,支持决策制定。 Netty框架则是构建高性能、异步事件驱动的网络应用程序的首选。Netty主要被用于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TCP通信交互,能够高效处理网络请求。在这个系统中,Netty承担了与下位机进行数据交互的重任,它能够有效地处理多线程环境下的并发请求,保证通信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Netty的高性能和灵活性,使其成为处理高负载网络应用的理想选择。 HJ212-2017协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定义了环境监测设备与数据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协议。该协议的使用保障了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在同一平台上互通有无。HJ212-2017协议为数据的传输格式、传输内容、命令响应机制等提供了明确的规范,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系统的源码存放在“collectHj212”文件夹中,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原始代码。这些源码是构建整个数据采集服务的基础,通过阅读和理解源码,开发者可以把握整个服务的工作原理,进行定制化开发或故障排查。同时,源码的存在也为系统的后续升级和维护提供了便利。 而“release”文件夹包含了编译后的可执行程序。这些可执行程序是源码编译后的产物,可以直接在服务器或终端上运行,无需额外的编译过程。它们为运行环境提供了快速部署和高效执行的能力,使得整个数据采集服务能够迅速启动并投入实际应用。 该上位机数据采集中心服务通过使用SpringBoot框架、SQL Server数据库、Netty网络通信框架以及遵循HJ212-2017协议,构建了一个高效、稳定、可扩展的数据传输系统。系统通过“collectHj212”文件夹提供的源码,支持开发者进行个性化开发和维护。同时,通过“release”文件夹提供的可执行程序,确保了系统的快速部署和运行效率。
2025-06-04 17:33:33 87.25MB springboot sqlserver netty
1
易语言是一种专为中国人设计的编程语言,它以简体中文作为编程语法,降低了编程的门槛,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程序开发中来。本压缩包包含的是易语言的多线程TCP通讯测试源码,是关于网络编程的一个实践示例,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和进阶者参考。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在多线程环境中,TCP通讯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提高了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源码中,我们可以看到易语言如何实现多线程技术。多线程是程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允许程序同时执行多个独立的任务。在TCP通讯中,每个连接的客户端通常会被分配到一个独立的线程,这样就不会因为某个连接的处理而阻塞其他连接,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源码中会有一个主程序负责监听网络端口,当有新的连接请求时,主程序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处理这个连接。在线程中,程序会进行TCP连接的建立、数据的接收和发送以及连接的关闭等操作。TCP连接的建立通常通过三次握手完成,数据传输则依赖于TCP的可靠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 在接收和发送数据部分,源码可能会使用易语言的网络函数库,例如`接受数据`和`发送数据`等命令,来实现与客户端的数据交换。这些函数会处理TCP协议的细节,如缓冲区管理、错误检测和重传等。 为了保证程序的稳定运行,源码还会包含异常处理机制,用于捕获和处理网络通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如连接中断、数据传输错误等。此外,可能还会涉及到线程同步问题,例如使用`信号量`或`互斥锁`等机制,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导致数据混乱。 通过分析和学习这份源码,开发者不仅可以掌握易语言的多线程编程,还能深入理解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网络编程的基本技巧。同时,这对于提升网络服务器的设计和优化能力也大有裨益。无论是对易语言感兴趣的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2025-06-04 08:28:55 8KB 网络相关源码
1
GeoLite2是一款广泛使用的地理定位数据库,它能够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关于IP地址地理位置信息的服务。GeoLite2数据库由两个主要产品组成,一个是GeoLite2 City,另一个是GeoLite2 Country。GeoLite2 City专注于提供城市级别的地理位置数据,而GeoLite2 Country则主要提供国家级别的地理数据。这两种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不同精度的地理定位信息,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GeoLite2数据库的更新周期为每个季度,这意味着数据库中的数据会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IP地址分配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依赖其服务的业务和应用程序来说至关重要。这种定期更新确保了用户能够获得最新和最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这对于地理位置分析、广告定位、网络安全等多种应用来说非常关键。 从提供的文件名称列表中可以看出,当前的GeoLite2 City数据库覆盖了从2023年到2025年的数据。这包括了至少三个不同的数据文件,其中一个是数据库文件(GeoLite2-City.mmdb),另外两个是压缩文件(GeoLite2-City_20250228.rar和GeoLite2-City.zip)。这些文件名中的日期(20250228)表明了这些文件是特定于2025年2月28日版本的数据。还有一个文件(GeoLite2-city+country.zip)表明这个压缩文件包含了GeoLite2 City和GeoLite2 Country的数据。 GeoLite2数据库被设计成易于下载和使用。开发者可以通过MaxMind的官方网站或者其他分发伙伴网站获得这些数据库文件。下载后,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应用程序的需求,轻松地将这些数据集成到他们的系统中。数据库文件通常以二进制格式存储,这种格式能够提供快速的数据检索,但需要适当的解析工具来转换和读取数据。 对于使用GeoLite2的开发者来说,他们需要确保定期更新数据库文件,以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避免过时。同时,他们也需要关注IP地址空间的变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IP定位服务的使用。 GeoLite2数据库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它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基于IP地址的地理定位服务。通过不断更新数据,GeoLite2能够持续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帮助开发者和企业实现精确的网络分析和定位服务。
2025-05-28 17:39:29 113.99MB ip
1
AndroidServer 基于 Kotlin + Netty 开发,为 Android App 提供 Server 的功能,包括 Http、TCP、WebSocket 服务 Feature: 支持 Http、TCP、WebSocket 服务 支持 Rest 风格的 API、文件上传、下载 支持加载静态网页 Http 的路由表、全局的 HttpFilter 均采用字典树(Tried Tree)实现 日志隔离,开发者可以使用自己的日志库 core 模块只依赖 netty-all,不依赖其他第三方库 最新版本 模块 最新版本 android-server-core android-server-converter-gson 下载安装 Gradle: implementation 'com.safframework.server:android-server-core:<latest-versi
2025-05-28 10:14:57 200KB android socket websocket kotlin-androi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