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档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与数学学院的一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涵盖了16个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实验内容涉及双色LED、RGB-LED、七彩LED、继电器、激光传感器、轻触开关、倾斜开关、振动开关、红外遥控、蜂鸣器、干簧管传感器、U型光电传感器、PCF8591模数转换器、雨滴传感器、PS2操纵杆和电位器传感器等多种电子元件的使用。每个实验详细介绍了实验目的、所需组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体会,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元件的工作机制和应用场景。 适合人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尤其是对物联网技术和Arduino编程感兴趣的初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掌握Arduino Uno主板和其他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② 理解并应用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③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说明:实验报告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还包括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思考和感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此外,实验内容循序渐进,从简单的LED控制到复杂的传感器应用,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联网技术。
2025-10-16 09:10:51 5.69MB Arduino 嵌入式系统 I2C
1
静态、动态贝叶斯网络—GeNIe软件建模 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指导:包括条件概率表(CPT)的设定方法(二态或者多状态均可),软件的使用方法动态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等 如何构建贝叶斯的结构,以及如何获取贝叶斯网络的参数(包括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CPT) 贝叶斯网络的敏感度分析以及重要度分析方式,例如龙卷风图,BIM RRW等重要度评估方法 GeNIe软件助力贝叶斯网络建模与分析:结构构建、参数获取及敏感度评估 贝叶斯网络是一种基于概率推理的图形化模型,它能够对不确定性进行推理、学习和预测,广泛应用于风险评估、决策支持、数据挖掘等领域。GeNIe软件是支持贝叶斯网络建模与分析的工具之一,它具备直观的图形界面,方便用户构建和操作网络模型。在贝叶斯网络建模的过程中,模型的结构构建和参数设定是两个核心步骤。结构构建涉及到确定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变量间的条件独立性,形成一个有向无环图。参数设定则关注于为网络中的条件概率表(CPT)赋予具体的数值,这些数值可以是先验概率也可以是通过数据学习得到的条件概率。 在静态和动态贝叶斯网络中,静态网络适用于那些不随时间变化的场景,而动态网络则涉及到随时间演化的系统。动态贝叶斯网络能够描述时间序列数据,通常会涉及到时间片的概念,每个时间片包含状态变量的更新,通过转移概率来描述时间之间的依赖关系。动态网络的建立需要考虑状态转移模型,以及可能的观测模型。 在使用GeNIe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建模时,用户可以通过拖放节点和连接它们的方式来创建网络结构,并通过界面输入或导入数据来设定CPT。软件还提供了学习功能,可以基于实际观测数据自动调整网络参数,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一旦构建了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就变得至关重要。分析通常包括概率推理、敏感度分析和重要度分析。概率推理是指在给定部分变量的观测值后,计算其他变量概率分布的过程。敏感度分析则用于评估模型输出对于输入参数变动的敏感程度,这对于验证模型的稳健性非常重要。重要度分析则关注于特定变量对模型输出的影响力,有助于识别模型中最重要的变量。 在GeNIe中,敏感度分析可以通过龙卷风图来展示,而重要度分析可能通过BIM RRW等方法进行。这些方法帮助用户了解哪些参数或变量对结果影响最大,从而可以优先关注和优化这些部分。 GeNIe软件在贝叶斯网络建模与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了结构构建的便利,还简化了参数获取和敏感度评估的过程。通过软件的应用,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更加高效地建立模型,快速得到结果,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贝叶斯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概率模型,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时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而GeNIe软件为这种模型的创建和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和高效地利用贝叶斯网络解决实际问题。
2025-10-16 09:05:19 1.47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实现Transformer-LSTM结合的多变量回归预测模型。首先,文章解释了Transformer和LSTM各自的特点及其结合的优势,特别是在处理长序列依赖和时间序列数据方面。接着,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示例,展示了从数据预处理(如读取Excel文件并转换为数值矩阵)、模型搭建(包括定义Transformer和LSTM层)、训练(采用Adam优化器和动态学习率策略)到评估(使用R²、MAE、RMSE、MAPE等指标)的全过程。此外,还讨论了模型的灵活性,可以通过修改输出层轻松切换为分类或其他类型的预测任务。文中强调了数据质量和特征选择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如引入特征交叉层或使用霜冰优化算法。 适合人群:对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特别是那些希望使用Matlab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处理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任务,如经济趋势预测、工业传感器数据处理、股票市场波动分析等。目标是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并有效应用这一强大的预测工具。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实现,还包括详细的注释和图表辅助理解,确保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顺利运行程序。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如避免数据归一化的常见错误,以及如何应对特定情况下的模型性能不佳等问题。
2025-10-15 15:45:33 1.6MB
1
为实现多应用环境下的高速摄像,提出一种面阵行间转移电荷耦合器件(CCD)多工作模式的设计方法。根据面阵CCD芯片KAI-0340D的工作原理,结合其内部结构特点和双通道数据传输方式,分析传感器的时序关系。改变不同区域的三电平和倾泻栅信号,由此实现4种分辨率成像。将各种工作模式分解为不同的场模式并存储在AD9979内部,通过改变场模式组合,实现在多种工作模式下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时序可在4种分辨率下稳定工作,基本满足多种高速摄像的应用要求。
2025-10-15 09:42:39 365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基于市场的任务分配多智能体协同matlab代码
2025-10-14 23:47:58 6KB matlab 机器人 多智能体协同
1
多文档文本编辑器是一种软件工具,它能够让用户同时打开并编辑多个文本文件。在这个项目中,开发者使用了C++编程语言,并结合Qt库来实现这一功能。Qt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广泛应用于桌面和移动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组件。在C++中实现多文档接口(MDI)通常需要涉及窗口管理、子窗口的创建与布局,以及菜单和工具栏的集成。Qt库提供了QMainWindow和QMdiArea等类来支持MDI应用的开发。其中,QMainWindow是主窗口类,用于容纳菜单栏、工具栏和状态栏;而QMdiArea则用于管理MDI子窗口,允许用户在同一窗口内切换和排列多个文档。 项目描述提到,开发者在其博客中展示了编辑器的功能和界面,这些功能可能包括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复制、粘贴、查找替换等基本操作,以及撤销、重做、打印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通常会用到Qt的QFile、QTextStream、QTextEdit等类。QFile用于处理文件的输入输出操作,QTextStream便于读写文本数据,而QTextEdit是用于显示和编辑文本的主要部件。QMdiSubWindow是QMdiArea用来显示每个文档的窗口,它可以被最大化、最小化、关闭,也可以拖放到工作区的任意位置。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开发者需要深入理解Qt的信号和槽机制,这是Qt事件驱动编程的核心。当用户执行某个操作时,会触发相应的信号,而与之连接的槽函数则会执行相应的逻辑。此外,项目中的“myMdi”压缩包可能包含了所有源代码文件。这些源代码通常分为多个模块,如主窗口类、文档类、视图类等,每个类都负责特定的功能。源代码中包含较多注释,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注释来理解代码背后的思路和设计。 这个多文档文本编辑器项目涵盖了C++编程、Qt GUI设计、MDI架构实现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个项目
2025-10-14 23:34:31 56KB 文本编辑器 直接运行
1
拼接 多字符图像以及标签
2025-10-14 20:37:27 10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弹流润滑和线接触混合润滑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多重网格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在解决这两类润滑问题中的应用。文章不仅阐述了多重网格法的工作原理,还展示了如何通过MATLAB编程来实现这一算法的具体步骤,包括建立数学模型、编写程序代码并调用MATLAB内置函数完成求解。此外,文中还提及了STEMer这一高效多重网格法计算程序包的引入,强调了其对提升计算效率和精度的作用。 适合人群: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润滑理论、摩擦学及轴承设计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弹流润滑和线接触混合润滑机制的研究项目,旨在帮助读者学会运用多重网格法和MATLAB编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设备性能和使用寿命。 阅读建议:读者应在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和编程基础上,结合实例操作,逐步理解多重网格法的精髓,同时探索STEMer提供的丰富资源,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025-10-14 19:42:53 715KB
1
闲暇时开发的多窗口寄存器值分析工具: 1. 支持16和10进制相互转换,显示32位寄存器值。 2. 支持左右移位,反转等操作。 3. 最多支持4个窗口显示,方便对比两个寄存器的bit值差异。 4. 支持窗口置顶。
2025-10-14 17:47:38 12.56MB
1
数字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脉冲信号幅度的电子仪器。它通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通过特定的算法分析信号的幅度分布。V2.0升级版的改进集中在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增加道数和精度,以及扩展了用户接口和数据分析功能。 V2.0升级版采用了最新一代的FPGA技术,FPGA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配置硬件逻辑的集成电路。在数字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中,FPGA的使用显著提升了仪器的灵活性和性能。FPGA内部的大量逻辑单元和可编程的路由资源,使得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信号通道,且每个通道都能够独立地进行复杂的信号处理。 FPGA数字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优势在于它的实时性。由于FPGA内部并行处理的特性,该分析器可以实时地对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幅度分析,迅速给出结果。这对于那些对数据处理速度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比如高能物理实验、核医学成像等,是非常重要的。 V2.0升级版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了多道技术,这意味着分析器可以同时监测多个通道,每个通道对应不同的幅度范围。这种设计使得分析器能够同时捕获和分析一系列不同的信号,极大地扩展了仪器的应用范围。多道技术还使得分析器可以处理更复杂的信号环境,能够过滤掉背景噪声,只提取出有用的信号进行分析。 此外,V2.0升级版在用户接口和数据分析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新的界面更加直观,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操作,调整参数设置,并对结果进行查看。数据分析功能的增强,使用户能够对信号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频率分析、峰形分析等。这些改进不仅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手段。 FPGA的使用还意味着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分析器的功能。通过编程FPGA,可以实现特定的算法,优化处理流程,甚至可以增加新的功能。这种高度的可定制性是传统固定硬件电路所无法比拟的。V2.0升级版的软件支持也做得非常到位,提供了丰富的开发资源和文档,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在安全性方面,数字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V2.0升级版也做了充分的考虑。由于分析器经常用于检测放射性物质,所以对辐射有一定的防护措施。此外,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设计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确保在长时间的使用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 数字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V2.0升级版在多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无论是从性能、功能、用户界面还是安全性,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些改进使得分析器不仅能够满足现有的需求,还为将来的技术进步留有空间。
2025-10-14 09:28:59 36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