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纽约证券交易所:SMI,香港联合交易所:981)和卓胜微电子,中国知名射频 IP 公司,今日共同宣布卓胜微电子的蓝牙射频 IP 已在中芯国际55纳米低功耗逻辑工艺上通过硅验证,并已集成到中芯国际某客户的产品流片当中。 《中芯国际与卓胜微电子共创55纳米射频IP平台:推进技术应用与消费电子产品创新》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与卓胜微电子的强强联合,标志着中国在射频集成电路(RF IC)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双方共同开发的55纳米射频IP平台,成功通过硅验证,并已应用于中芯国际客户的实际产品中,预示着中国在半导体技术上的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此次合作的核心是卓胜微电子的蓝牙射频IP,它已经在中芯国际的55纳米低功耗逻辑工艺上经过严格的硅验证,这意味着该IP已经具备了高效能和低能耗的特性,符合现代电子设备对能耗控制的高要求。这一成果不仅是中芯国际建立射频IP平台的重要步骤,也彰显了其在射频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55纳米工艺技术对于射频IP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显著减小芯片尺寸,降低功耗,同时提高性能。这种先进的工艺使得射频IP更适合于各类便携式和物联网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在物联网(IoT)市场中快速增长的各种智能设备,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运动装备等。 中芯国际设计服务中心的资深副总裁汤天申博士对此表达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与卓胜微电子的合作是公司提供先进射频IP解决方案的关键,这将加强中芯国际在全球半导体代工市场的地位,为客户提供更优秀的设计服务和解决方案。 卓胜微电子总经理许志翰也强调了低功耗蓝牙技术在IoT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低功耗蓝牙技术的普及将推动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穿戴设备到家庭自动化,再到健康管理,都将受益于这种高效、节能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与中芯国际的合作,卓胜微电子期望以其先进的蓝牙技术及专业服务,为全球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此次合作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中芯国际和卓胜微电子在技术研发上的深厚积累,也展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射频IP领域的创新实力。未来,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合,这种创新的射频IP平台将为更多高性能、低功耗的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2025-07-03 09:14:05 45KB 55纳米 IP平台 技术应用
1
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外设主要包括AFE、ADC/DAC、CRC模块、USB、Video Codec、Audio Codec、硬件加密模块、DMA、GPIO、I2C以及LCDC等。 AFE(Analog Front End)是一个包含模拟电路的模块,用于实现模拟功能,如功放、滤波器等,常用于数据采集和音频处理。 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和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是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模拟转换器,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反之亦然。这在嵌入式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允许系统处理来自外部世界的模拟数据。 CRC模块是一个硬件模块,用于计算循环冗余校验码。虽然CRC算法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但硬件实现可以提高效率,因此在嵌入式系统中也很常见。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设接口,用于连接各种外围设备。USB接口有三种类型:USB Host(主机),USB Slave(从机)和USB OTG(On-The-Go),其中USB OTG既可以作为主机也可以作为从机。 Video Codec(视频编解码器)是用于硬件实现视频编解码的模块,可以处理JPEG、VC1、WMV等格式的视频。视频解码通常还包括后处理,如图像混合和旋转等。 Audio Codec(音频编解码器)用于硬件实现音频编解码,支持AAC、MP3、WMA、OGG、WAV等格式,还可以进行音频均衡和数字信号处理。 硬件加密模块如AES加密模块,用于实现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DMA(Direct Memory Access)是一种允许外围设备直接访问系统内存的技术,而无需CPU干预,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是一种通用的输入输出接口,可以用于各种信号的输入输出。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多主机的串行通信总线,用于连接低速外围设备到主板和嵌入式设备。 LCDC(LCD Controller)是LCD显示屏的控制器,可以支持外接不同类型的显示屏。 嵌入式系统中的外设是实现各种功能的关键硬件模块,它们使得嵌入式系统能够处理各种外围设备的数据,并执行各种复杂的任务。
2025-07-03 08:08:05 70KB 嵌入式系统 外围设备 软件开发
1
Mini-XML库是一个轻量级的XML处理库,主要用于解析和生成XML文档。它由C语言编写,设计简洁,易于理解和使用,适用于嵌入式系统或对内存和性能有严格要求的项目。在这个压缩包中,包含了Mini-XML库的源代码、编译工程以及相关的文档,便于开发者在VC++6.0环境下进行编译和应用。 `mxml-2.9.tar.gz`是Mini-XML库的源码压缩包,解压后将得到源代码文件,包括头文件和实现文件。开发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件了解Mini-XML库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源代码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mxml.h`头文件,定义了库的各种数据结构和接口,以及`mxml.c`实现文件,实现了接口的具体功能。 `Mini-XML.pdf`文档可能包含了Mini-XML库的用户指南、API参考或者示例代码,这对于快速上手和深入理解库的使用方法至关重要。通过这份文档,开发者可以学习如何创建XML节点,添加属性,读取和写入XML数据,以及如何处理XML文档的解析和序列化等操作。 `debug_settings.xml`可能是一个配置文件,用于设置VC++6.0的调试选项。在Visual C++环境中,这类文件通常用来定制调试器的行为,如断点、符号加载和优化级别等。根据项目需求,开发者可以修改此文件以适应自己的开发环境。 `XmlReadWrite`可能是一个示例项目,展示了如何在VC++6.0下使用Mini-XML库进行XML文件的读写操作。这个项目通常包括源代码文件和工程配置,开发者可以通过编译运行来学习如何实际应用Mini-XML库。示例可能涵盖基本的XML解析,创建新的XML文档,添加、删除或修改节点,以及读取和保存XML数据到文件等常见任务。 `mxml1`可能是另一个与Mini-XML相关的文件,可能是一个库的早期版本或者其他支持文件。这需要结合具体项目和文档来确定其用途。 这个压缩包提供了在VC++6.0环境下使用Mini-XML库所需的所有资源,包括源码、文档、示例和配置。开发者可以借此学习XML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Mini-XML库的用法,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项目中,实现XML数据的解析和生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库的API调用顺序,正确处理XML节点的生命周期,以及注意内存管理和错误处理,以确保程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025-07-03 00:22:04 7.03MB Mini-XML vc++ 源码
1
文件系统都会被烧录在与某一存储设备上。在嵌入式设备上很少使用大容量的IDE 硬盘作为自己的存储设备,嵌入式设备往往选用ROM、闪存(flash memory)等作为它的主要存储设备。在嵌入式设备上选用哪种文件系统格式与闪存的特点是相关的。 在嵌入式系统中,文件系统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常见的嵌入式文件系统之一是针对闪存特性的文件系统。闪存技术主要包括AND、NAND、NOR和DiNOR四种类型,其中NOR和NAND在嵌入式设备中应用最广泛。NOR闪存以其低电压、高速随机读取和高稳定性著称,适用于执行代码,而NAND则以大容量、快速写入和擦除以及小芯片面积为优势,适合大量数据存储。 NOR闪存的优点在于其内部执行能力,传输效率高,但写入和擦除速度较慢。相比之下,NAND的写入和擦除速度远超NOR,擦除单元更小,操作更为简单,但其复杂的应用需要特定的驱动支持。在实际应用中,NOR通常用于存储只读映像文件如引导程序和内核,而NAND则更适合存储需要频繁读写的用户应用程序。 Ext2fs是Linux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文件系统,尤其在早期版本中。它支持大文件和长文件名,但不适用于闪存设备,因为其设计考虑的是传统块设备,如IDE硬盘,逻辑块大小固定且不适合扇区大小各异的闪存。此外,Ext2fs在闪存设备上使用可能会导致过度擦写,从而缩短闪存寿命,因为它不支持损耗平衡。如果在嵌入式设备中使用Ext2fs,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或者选择专门为闪存优化的文件系统,如MTD(JFFS2)组合。 在嵌入式环境里,有时会利用Ramdisk的概念来创建和挂载文件系统,例如Ext2fs。通过将内存模拟成磁盘,可以创建一个基于Ext2fs的Ramdisk,这在需要快速访问但对持久性要求不高的场景下非常有用。例如,可以使用`mke2fs`命令创建一个Ext2fs Ramdisk,然后使用`mount`命令挂载到系统中。 嵌入式设备中的文件系统选择需考虑存储设备的特性,如闪存的类型和寿命,以及系统对读写速度和稳定性的需求。对于闪存,NOR和NAND各有优劣,而Ext2fs虽然在许多Linux系统中普遍,但在嵌入式设备特别是闪存设备上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开发者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包括成本、性能和耐久性,以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解决方案。
1
### Idempiere开发指南 #### 1. 文档说明 本文档是一份基于Idempiere、Compiere、Adempiere架构的开发实践手册,旨在指导开发人员进行系统安装、定制化开发、环境搭建、权限配置和功能拓展等操作。文档编号为EZ-ID-006,版本号ID-006-1.0,由北京易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编制,发布日期为2015年12月11日。 #### 2. 系统安装 ##### 2.1 网络拓扑图 - 描述了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服务器、客户端以及其它网络设备如何相互连接。 ##### 2.2 环境说明 - 详细解释了安装Idempiere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 2.3 Id安装部署 - 介绍了Idempiere的安装过程,包括不同安装方式(RPM包安装、源码包安装)的步骤。 ###### 2.3.1 PostgreSQL数据库安装及配置 - 解释了如何安装和配置PostgreSQL数据库,包括启动环境参数的设置。 ###### 2.3.2 数据库初始化 - 详细说明了数据库初始化的步骤,包括数据库创建脚本、脚本导入和数据库升级补丁。 ###### 2.4 集群环境部署 - 介绍如何在集群环境中部署Idempiere系统,涵盖配置会话数据源和集群会话配置。 #### 3. iD系统定制化 ##### 3.1 iD权限模型 - 详细阐释了Idempiere的权限模型,包括角色的定义和权限分配。 #### 4. iD功能配置 ##### 4.1 基本表配置流程 - 阐述了创建表、元素、列、窗口、页签、引用、校验规则、信息窗口等基本表配置的步骤。 ##### 4.2 树形结构配置流程 - 说明了在数据库表中增加树字段、在Window|Tab中设置树特性、树的关系维护等树形结构配置。 ##### 4.3 页面元素配置 - 介绍了页面按钮的配置方法。 ##### 4.4 数据导入 - 详细说明了单表导入导出的步骤。 ##### 4.5 软件包导入导出 - 讲解了软件包(Packin&PackOut)导入导出的流程和细节。 #### 5. iD定制开发 ##### 5.1 开发环境配置 - 详细描述了在Eclipse下搭建开发环境的流程。 ##### 5.2 开发流程 - 讲解了Idempiere的开发流程,为开发者提供明确的指导。 ##### 5.3 组件开发 - 解释了如何进行单据流程开发,包括创建单据模型、定义窗口、创建自定义流程、创建DocType、配置流程权限、Process开发和Form开发等。 ##### 5.4 Model开发 - 介绍了Model的开发方法,包括 Validation开发和Callout的使用。 ### 总结 Idempiere开发指南是一份综合性的开发实践手册,它不仅包含了安装部署方面的内容,还有系统定制化、功能配置、定制开发以及环境搭建等关键知识点。该手册适用于希望在Idempiere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或定制开发的开发者,也适用于系统实施和维护人员。手册内容涵盖了从基本的系统安装到复杂的自定义开发的各个层面,特别强调了权限模型的设计和管理,以及树形结构和页面元素的配置,是Idempiere社区一份宝贵的资源。通过本手册,读者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Idempiere平台的核心开发技术,并进行高效的软件定制和功能拓展。
2025-07-02 22:35:35 2.32MB compiere
1
除了智能数字终端领域以外,Linux在移动计算平台、智能工业控制、金融业终端系统,甚至军事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Linux被统称为“嵌入式Linux”。下面就来看看都有哪些嵌入式Linux在以上领域纵横驰骋吧!
2025-07-02 21:43:58 76KB Linux 软件开发 嵌入式OS
1
执行装置可以很简单,如手机上的一个微小型的电机,当手机处于震动接收状态时打开;也可以很复杂,如SONY 智能机器狗,上面集成了多个微小型控制电机和多种传感器,从而可以执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和感受各种状态信息。
2025-07-02 20:08:37 100KB ARM处理器 技术应用
1
图层右键快捷菜单及实现
2025-07-02 19:48:29 2.35MB 视图 软件开发
1
交织是通信系统中普遍使用的技术,以克服相关的信道噪声, 如突发错误或衰落。交织重新排列输入数据,使连续的数据间隔排列。在接收端,交织的数据经去交织器还原成原始序列。作为一个交织的结果,引入至传输通道的相关噪声在接收机中呈统计独立,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纠错。本代码提供完整的交织和解交织的verilog代码,实现了深度为4的交织以及解码端的解交织。
2025-07-02 17:20:43 206KB fpga开发 verilog
1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允许工程师们通过编程来配置硬件逻辑电路。在FPGA开发中,EMIO(扩展多用途输入输出)是一种用于扩展FPGA的I/O资源,使得FPGA能够通过软件定义的接口与外界进行通信。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微控制器和各种外围设备之间,具有连线少、成本低等特点。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因其高对比度、低功耗和宽视角等优点而受到青睐,SSD1306是一种常见的OLED驱动芯片。 在本例中,我们讨论的是如何利用FPGA的EMIO功能来实现与SSD1306驱动的OLED显示屏之间的I2C通信。PS(Processing System)部分的代码主要涉及处理器的编程,实现与硬件接口的交互逻辑。 I2C通信通常需要两根线,一根是数据线(SDA),另一根是时钟线(SCL)。在FPGA与OLED显示屏的通信过程中,处理器首先通过EMIO接口初始化I2C协议,然后向SSD1306发送一系列控制命令来配置显示屏的工作模式,比如开启、关闭、清屏、设置亮度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向SSD1306发送图像数据,这些数据会经过处理器的处理后通过I2C接口传输到OLED显示屏上。 由于FPGA的可编程特性,通过EMIO实现的I2C通信协议可以被定制化,以适应特定的应用需求。例如,可以根据OLED显示屏的特性调整数据传输速率,或是在一个系统中控制多个OLED显示屏。 在提供的压缩包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文件:helloworld.c和oled_font.h。helloworld.c很可能包含了一个基础的框架,用于初始化FPGA和PS部分的软件环境,以及实现基本的I2C通信函数。oled_font.h则可能包含了与OLED显示屏显示字体相关的信息,包括字符的字模数据等,这对于显示文本来讲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FPGA开发还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如硬件描述语言(HDL)编程,仿真测试,时序分析,以及硬件调试等。网络在FPGA开发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远程调试和在线更新配置文件时。 FPGA使用EMIO实现I2C通信驱动OLED显示屏是一个涉及硬件配置、软件编程以及通信协议应用的复杂过程。通过精心设计和编程,可以将FPGA的强大功能与OLED显示屏的优良显示效果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显示体验。而PS部分的代码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2025-07-02 16:04:22 7KB 网络 网络 fpga开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