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PP1078-AMP-Linux-Bare-Metal 中文版】是关于在赛灵思Zynq-7000 AP SoC平台上实现非对称多处理(AMP)的一个技术文档,主要讲解如何配置和管理双核Cortex-A9处理器,其中一个运行Linux操作系统,另一个运行裸金属应用。在AMP配置中,两个处理器可以独立运行各自的软件栈,并通过共享内存进行通信。 在Zynq-7000 SoC中,每个Cortex-A9处理器拥有私有资源,如L1缓存、私有外围中断(PPIs)、内存管理单元(MMU)和私有定时器,同时也有共享资源,如中断控制器分配器(ICD)、DDR内存、片上存储器(OCM)、全局定时器和监听控制单元(SCU)及L2缓存。在AMP配置下,设计时需确保避免两个CPU对这些共享资源的竞争。通常,CPU0被视为主控,负责管理共享资源,而CPU1如果需要使用共享资源,需通过与CPU0通信来请求控制。 文档详述了一个参考设计,该设计使用Xilinx Platform Studio (XPS) 14.3创建,并包含了使用Xilinx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DK)构建的软件。设计文件可供设计师检查、重建或作为新设计的起点。此外,预构建和预实现的文件适用于Zynq-7000 ZC702演示平台,方便快速入门。 为简化设计并防止共享资源问题,CPU1上的裸机应用程序进行了特殊修改,限制其对共享资源的访问。例如: 1. DDR内存:Linux仅使用0x00000000到0x2FFFFFFF的地址空间,而CPU1使用0x30000000到0x3FFFFFFF的地址空间。 2. L2 Cache:CPU1不使用L2 Cache,以减少潜在冲突。 3. 中断控制分配器(ICD):来自可编程逻辑(PL)核心的中断直接路由至CPU1的PPI控制器,使得CPU1能独立处理中断。 4. 定时器:CPU1使用专用定时器来实现心跳功能。 5. OCM:每个处理器都有独立的OCM区域,且禁用了对OCM的缓存访问,以确保确定性的通信。 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在Zynq SoC处理器上Linux和裸机系统的协同工作,为多核异构计算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参考框架。这份文档对于理解Zynq-7000 SoC上的AMP设计原理和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025-01-19 09:44:24 1.92MB linux
1
根据提供的文档信息,本文将对Rtx51_tiny_RTOS中文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与总结。 ### Rtx51_tiny_RTOS中文版概述 Rtx51_tiny_RTOS是一款专为Keil C51编译器设计的小型实时操作系统(RTOS),适用于8051系列微控制器。该版本为v2.01,发布日期为2007年5月31日。Rtx51_tiny_RTOS的主要特点包括轻量级、占用资源少、易于移植等特点,非常适合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 ### RTX51tiny简介 #### 1. RTX51tiny简介 RTX51tiny是一个小型实时操作系统,主要面向基于8051内核的微控制器,如8051及其兼容的变种。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基础服务,如任务管理、信号量管理等,这些服务对于实现多任务并发处理至关重要。 #### 1.1 RTX51tiny的特性 - **轻量级**:RTX51tiny占用内存极少,适合于资源有限的微控制器。 - **可配置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操作系统的服务功能。 - **易用性**:提供了简单直观的API接口,便于开发者快速上手。 #### 1.2 RTX51tiny的体系结构 RTX51tiny采用了一种分层的设计思想,底层为硬件抽象层(HAL),用于屏蔽不同微控制器之间的差异;上层则是RTOS的核心服务模块,如任务管理、时间管理等。 #### 1.3 RTX51tiny的应用场景 - **工业控制**:由于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常被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系统中。 - **消费电子**:适用于一些低功耗、低成本的消费电子产品,如玩具、家电等。 - **汽车电子**:可用于汽车中的各种控制单元。 #### 1.4 RTX51tiny的安装与配置 RTX51tiny通常通过Keil uVision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安装和配置。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硬件配置和编译选项。 #### 1.5 RTX51tiny的任务管理 - **1.5.1 任务创建**:通过`os_create_task`函数创建一个新任务。 - **1.5.2 任务删除**:使用`os_delete_task`函数来删除不再需要的任务。 - **1.5.3 任务挂起**:可以利用`os_suspend_task`来暂时挂起一个任务。 - **1.5.4 任务恢复**:使用`os_resume_task`函数来恢复之前挂起的任务。 - **1.5.5 任务优先级设置**:通过`os_set_priority`函数调整任务的优先级。 - **1.5.6 任务切换**:`os_switch_task`函数实现了任务间的切换。 #### 1.6 RTX51tiny的信号量管理 - **1.6.1 信号量创建**:利用`os_create_semaphore`创建一个信号量对象。 - **1.6.2 信号量等待**:使用`os_wait_semaphore`函数等待信号量变为可用状态。 - **1.6.3 信号量释放**:`os_post_semaphore`函数用于释放信号量。 ### RTX51tiny的API函数 #### 2. API函数介绍 RTX51tiny提供了丰富的API函数,涵盖了任务管理、信号量管理、时间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API函数: - **2.1 `os_create_task`**:创建一个新的任务。 - **2.2 `os_delete_task`**:删除一个任务。 - **2.3 `os_switch_task`**:实现任务间的切换。 #### 3. 任务管理函数 - **3.1 `os_create_task`**:创建一个新任务。 - **3.2 `os_delete_task`**:删除一个任务。 - **3.3 `os_suspend_task`**:挂起一个任务。 - **3.4 `os_resume_task`**:恢复一个挂起的任务。 - **3.5 `os_set_priority`**:设置任务的优先级。 - **3.6 `os_running_task_id`**:获取当前正在运行的任务ID。 #### 4. 信号量管理函数 - **4.1 `os_create_semaphore`**:创建一个信号量对象。 - **4.2 `os_wait_semaphore`**:等待信号量变为可用状态。 - **4.3 `os_post_semaphore`**:释放信号量。 #### 5. 时间管理函数 - **5.1 `os_get_ticks`**:获取系统的时钟周期数。 - **5.2 `os_delay`**:延时指定的时间。 - **5.3 `os_reset_interval`**:重置定时器的间隔。 ### RTX51tiny的安装与配置步骤 1. **下载并安装Keil uVision**:首先需要在电脑上安装Keil uVision IDE。 2. **添加RTX51tiny源代码**:将RTX51tiny的源代码文件添加到项目中。 3. **配置项目设置**:在项目的“Options for Target”中配置正确的CPU类型和其他编译选项。 4. **构建项目**:编译并链接项目以确保没有错误。 5. **调试与测试**:使用Keil uVision的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调试,并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 ### 结论 Rtx51_tiny_RTOS中文版是一款专为8051系列微控制器设计的小型实时操作系统,具有轻量级、易用性和可配置性强的特点。它支持任务管理、信号量管理和时间管理等功能,适用于各种嵌入式应用场合。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Rtx51_tiny_RTOS的使用方法和技术要点。
2025-01-10 20:49:18 623KB Rtx51_tiny_RTOS中文版.pdf
1
赠送jar包:opencv-4.5.5-1.5.7.jar; 赠送原API文档:opencv-4.5.5-1.5.7-javadoc.jar; 赠送源代码:opencv-4.5.5-1.5.7-sources.jar; 赠送Maven依赖信息文件:opencv-4.5.5-1.5.7.pom; 包含翻译后的API文档:opencv-4.5.5-1.5.7-javadoc-API文档-中文(简体)版.zip; Maven坐标:org.bytedeco:opencv:4.5.5-1.5.7; 标签:bytedeco、opencv、中文文档、jar包、java; 使用方法:解压翻译后的API文档,用浏览器打开“index.html”文件,即可纵览文档内容。 人性化翻译,文档中的代码和结构保持不变,注释和说明精准翻译,请放心使用。
2025-01-10 15:12:02 26.39MB opencv 中文文档 jar包 java
1
### Hella TAS-71 版本标定流程解析 #### 一、概述 Hella TAS-71 版本标定流程文档详细介绍了如何对Hella TAS-71系列的小总成进行标定,确保其性能达到最优状态。整个过程分为初始化、静态标定与动态优化三个阶段。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阶段的具体步骤和技术细节。 #### 二、初始化阶段 在初始化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传感器的基本配置和准备。具体步骤包括: 1. **连接传感器**:将待标定的最小总成(传感器)连接至测试台。 2. **供电**:对连接好的传感器进行上电处理。 3. **软件准备**:通过调用`APS.dll`文件来实现以下功能: - **创建芯片目标**:为传感器的芯片创建一个目标对象,以便后续操作。 - **初始化芯片目标**:进一步配置芯片目标,如设置芯片参数等。 - **创建传感器目标**:基于芯片目标创建传感器目标。 - **设置编程参数**:根据需要设置传感器的编程参数。 此外,文档还特别指出,对于ASIC的不同命名(如ASIC1、ASIC2等)以及PGI2代通讯端口参数的设置需参照帮助文件。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所有硬件设备都已正确连接,并且软件环境已经准备好,为后续标定流程打下基础。 #### 三、静态标定阶段 静态标定阶段是在不受扭状态下进行的,目的是对传感器的基本输出特性进行校准。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读取OTP位**:使用`APS.dll`中的函数读取传感器内部已烧写的OTP位串,并将其保存以便追溯。 2. **写入位串**:将读取到的位串写回传感器。 3. **信号检测与调整**: - 检测T1、T2信号的频率和占空比。 - 通过公式计算T1ROC和T2ROC值,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 公式示例:\( T1ROC = (T1 - 50) ÷ 75 × 12 × 3072 ÷ 20 \),其中\( T1 \)为当前T1信号的占空比。 - 根据计算结果调整T1、T2信号,以确保其处于合理的范围内。 4. **角度信号的静态标定**: - 读取P、S信号的占空比,并通过特定算法计算角度偏移值。 - 调整角度信号,使其满足静态标定的要求。 此阶段通过多次调整和检测,确保传感器在不受扭状态下能够提供准确的输出信号。 #### 四、动态优化阶段 动态优化阶段则是在传感器受到外部旋转力的情况下进行,旨在进一步优化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步骤如下: 1. **驱动伺服电机**:在不受扭的状态下,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传感器360度,并记录下各个信号的变化情况。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T1_AV和T2_AV的平均值。 - 基于平均值再次计算ROC值,进一步调整信号。 3. **信号优化**:通过综合前两次ROC值和动态采集的ROC值进行信号优化,确保传感器在动态条件下的性能也达到最优。 #### 五、总结 通过对Hella TAS-71版本标定流程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标定过程不仅涉及硬件的连接与调试,还需要软件层面的支持与配合。从初始化到静态标定再到动态优化,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细致的操作指南,确保传感器能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发挥最佳性能。这对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2024-12-31 17:07:01 639KB Hella
1
Togaf9.2中文版,文件较大,拆分成6个文件,仅供学习参考。时间和能力有限,疏漏难免,介意勿下。剩余章节-》微信号:涛哥笔谈
2024-12-31 14:41:48 2.44MB togaf
1
parasoft cpptest静态分析规则(中文版)。包含常见的MISRA C/C++、GJB8114、AUTOSAR C++、质量度量、编码规范等十多种标准。每一条规则都非常详细(包含规则说明、违规代码示例、修复代码示例、参考说明等)。全文共15000+页,细致而全面。
2024-12-14 18:19:14 18.28MB C/C++ C++TEST 静态分析 编码规范
1
XFLR5中文版
2024-12-08 15:28:36 9.4MB XFLR5
1
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协议是一种高速接口标准,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为设备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这份中文版的PCIe协议培训材料详细介绍了PCIe的各个方面,包括其体系结构、事务处理机制以及枚举过程。 一、PCIe 体系结构 1.1 PCIe 系统功能介绍:PCIe系统主要目标是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用于连接CPU与其他硬件设备,如显卡、网卡和硬盘等。它采用串行连接方式,替代了传统的并行总线架构,从而提高了传输速度和系统效率。 1.2 PCIe 拓扑:PCIe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包括简单的根-设备结构、根-交换机-设备结构,以及复杂的多级交换机网络。这种灵活性允许系统根据需要扩展设备数量和数据传输路径。 1.3 CPU PCIe 设备:CPU通过PCIe接口与外部设备通信,通常通过一个或多个PCIe通道直接连接到高性能设备,如图形处理器(GPU)或固态硬盘(SSD)。 1.4 Switch PCIe 设备:PCIe交换机允许多个设备共享带宽,并且支持菊花链和星型连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1.5 端点设备:端点设备是PCIe系统中的基本组件,它们是数据传输的源或目的地,如网络适配器、显卡等。 1.6 PCIe 的分层结构:PCIe协议分为物理层(PHY)、数据链接层(DLL)和交易层(TL),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确保数据在不同设备间准确无误地传输。 二、PCIe 事务处理机制 2.1 PCIe 事务及类型:PCIe事务主要包括配置事务、内存读写事务和I/O读写事务,每种都有特定的用途和优先级。 2.2 配置事务:用于初始化和配置PCIe设备,例如获取设备的配置空间信息,设置设备的工作模式等。 2.3 内存事务:用于设备间共享存储空间,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包括突发传输(burst transfer)和单数据传输(single data transfer)。 2.4 IO 事务:主要针对输入/输出操作,如键盘、鼠标等外设的数据交换,通常具有较低的带宽需求。 三、枚举 3.1 枚举概述:枚举是PCIe系统中识别和配置新插入设备的过程,它确保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和设置设备的资源。 3.2 ECAM 空间划分:扩展配置地址映射(Extended Configuration Address Mapping,ECAM)空间是PCIe设备配置信息的存储区域,枚举过程中会访问这些信息来识别设备。 3.3 设备发现枚举流程:当设备插入系统后,根端口会扫描ECAM空间,识别设备的唯一ID(VID和PID),然后分配资源,如中断、内存和I/O地址,最后配置设备驱动以完成枚举。 PCIe协议培训材料全面解析了PCIe体系结构和其工作原理,对理解嵌入式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机制至关重要。掌握这些知识,无论是设计、调试还是优化基于PCIe的系统,都将事半功倍。
2024-12-06 15:04:58 10.19MB PCIe
1
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ng of Existing Code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文版) by Martin Fowler 侯捷和熊节翻译
2024-11-30 09:03:03 12.4MB
1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文版):对学习重构和改善代码很有用
2024-11-26 09:17:50 12.42MB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文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