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大型超市“购物篮”的分析问题,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设计出实际的实施方案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赢利。由于本题中假设了题目中的数据真实有效,而且各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以他们为准,所以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很重要。
本题包含了四个题目,题目都是递进的,后一个问题接着上一个问题来思考的,直到最后两个问题就接近了实际的应用目的了。
问题一,我们把商品的组合情况作为了未知因素,并通过从一般情况出发,找出了商品的组合方式和商品间的关联密切程度的函数关系式,它是一个只与商品组合A(k,l)有关的函数。只要给出任何商品组合,就可以找出它的密切程度即概率。
问题二,我们利用穷举法,把已知的数据用Matlab编程进行筛选,把符合要求的数据筛选出来,经过求解我们得到表4结果。即当商品组合对为(217,283),买的人数最多,为23次,其他组合也分布在10次以上。
问题三:运用最优解的方法,求得了不同的商品组合时候的利润,并得到了最大利润为:商品组合为529,598时,利润为6717.84。再根据问题二中已经找出了各个商品的组合对组合情况及他们的利润,把购买次数大的和利润大的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找出符合以下要求的组合:商品组合中有一个利润大一个利润小,同时满足表格5中购买次数比较大是商品组合。促销中,我们可以把上面组合中利润高的商品:354,529,752,661,829,打折f(i),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经过多次进行市场实践调查,得到当打折为f(i)的时候可以得到最大的利润,那么f(i)就是我们需要的打折数据。根据这个数据,我们进行促销,这就是我们的促销的初步方案。
问题四:就是根据我们对以上各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找到使得超市赢利最大的方法,即是把商品间关联密切程度大的商品集中在一起,方便顾客的购买。同时达到赢利最大的目的。
【大型超市“购物篮”分析问题】涉及到的是数据分析与优化策略在零售业的应用。这个问题分为四个部分,旨在通过深入理解顾客购买行为,提高超市的盈利。
**问题一**:
在这个阶段,目标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量化商品之间的关联度。模型以商品组合A(k,l)为基础,确定了商品之间的关联密切程度的函数关系。这个函数能够根据任意商品组合计算出它们的关联概率,从而揭示哪些商品经常一起被购买。
**问题二**:
在这一环节,借助Matlab编程实现穷举法,对所有可能的商品组合进行筛选,找出被购买次数最多的商品组合。结果显示,商品组合(217,283)被购买次数最多,达到23次,其他组合的购买次数也相对较高,超过10次。这项分析有助于识别哪些商品是顾客经常一起购买的热门组合。
**问题三**:
此步骤中,采用最优解策略计算不同商品组合的利润,发现商品组合(529,598)能带来最高利润,为6717.84元。基于问题二的购买次数和利润数据,选取购买次数多且利润差异大的商品组合,决定对利润较高的商品354,529,752,661,829进行打折促销,其余商品价格保持不变。通过市场调研,找到最佳的打折比例f(i),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问题四**:
最终,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一个策略,即将高度关联的商品组合放置在一起,便于顾客一站式购买,同时提升销售额。这种方法不仅方便了顾客,也有助于增加超市的利润。
整个分析过程假设数据准确且反映了真实的购物行为,且商品利润不变。通过这些步骤,超市可以根据顾客的购物习惯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提高整体效益。在未来的购物篮信息收集策略上,建议持续监控和分析顾客购买数据,及时调整商品布局和促销活动,以适应市场变化并最大化利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