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各省划分为三大旅游产业分析区,包括环渤海地区(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和泛珠三角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三大区, 以1999-2012年度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其中包括投入变量: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旅游企业规模(家)、旅游从业人员总数(万人)和旅游院校在校生数(人); 产出变量:沿海各地区的旅游总收入(亿元),计算出中国沿海三大区和各省旅游产业效率测度数据集(1999-2012)。采用多输入、多输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计算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计算出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生产率指数数据。数据集包括:表1:1999-2012年沿海三大区域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率数据; 表2 1999-2012年沿海三大区域旅游产业的纯技术效率;表3 1999-2012年沿海三大区域旅游产业的规模效率数据;表4:1999年、2006年和2012年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率;表5: 2000年、2006年和2012年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基于1961–2014年中国156个地面气象站点日尺度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采用RClimDex模型计算了中国沿海省区(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台湾数据暂缺)16项极端气温因子数据,包括: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暖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0p)、霜冻日数(FD0)、冰冻日数(ID0)、夏季日数(SU25)、热夜日数(TR20)、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TXx)、日最低气温的极高值(日最低气温的极高值)、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TXn)、日最低气温的极低值(TNn)、暖持续日数(WSDI)、冷持续日数(CSDI)、生长季长度(GSL)以及气温日较差(DTR),根据这些因子数据,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研发出中国沿海省区极端气温栅格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括:(1)中国沿海省区16个极端气温因子1961–2014年的多年平均值栅格数据;(2)中国沿海省区16个极端气温因子1961–2014年间年际倾向率的栅格数据。该数据集的空间分辨率为8.934 km,数据集存储为.tif格式
2021-06-23 17:04:48 2.16MB 极端气候 中国沿海 极端气温 气温
中国沿海渔港信息数据库包括:渔港名称、港口等级及主要参数信息及更新日期,含坐标,共计1300条数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