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的“PCSC规范封装的智能卡存取类”指的是基于个人计算机系统连接标准(Persona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简称PCSC)规范实现的智能卡访问类。这个类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接口,可以方便地在Windows CE操作系统环境下与智能卡进行交互。 PCSC是一个开放的标准,由SMART Card Industry Association(SCIA)维护,它定义了个人计算机如何通过智能卡读卡器与智能卡通信的接口和协议。PCSC规范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应用编程接口(API),即PC/SC API,它是一组函数调用,用于应用程序与PCSC服务之间的通信;智能卡读卡器驱动程序接口,用于驱动智能卡读卡器;以及一个服务层,该层管理读卡器和智能卡之间的实际通信。 在描述中提到的“智能卡存取类”,通常会包含一系列方法,如初始化、选择卡片、发送APDU(应用程序数据单元)、接收响应、释放资源等,这些都是智能卡操作的基础。这些方法对应于PCSC API中的函数,如`SCardEstablishContext`用于建立上下文,`SCardConnect`用于连接到读卡器,`SCardTransmit`用于发送APDU命令,`SCardDisconnect`用于断开连接,以及`SCardReleaseContext`用于释放资源。 `PCSC.cpp`和`PCSC.h`是C++源代码文件和头文件,其中`PCSC.cpp`包含了实现上述功能的具体代码,而`PCSC.h`可能包含了类定义和函数声明。开发者可以直接将这些文件包含到他们的项目中,以便在CE系统下进行智能卡相关的开发工作,无需深入了解底层的PCSC细节。 智能卡开发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 1. 智能卡基本原理:了解卡片的结构,包括CPU卡、存储卡等不同类型,以及它们的工作机制。 2. APDU命令:学习ISO 7816标准,理解APDU的格式和如何构造及解析命令和响应。 3. PCSC API:掌握PCSC提供的函数及其用法,如SCard*系列的函数。 4. 错误处理:理解PCSC返回的错误码,以及如何适当地处理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 5. 智能卡安全:了解如何在安全地进行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等操作。 6. 设备兼容性:理解不同智能卡读卡器的差异,并确保代码能够适配多种设备。 7. 多线程和并发:在多用户环境中,可能需要处理多个并发的智能卡操作,了解如何实现线程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可能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需求,比如在身份认证、电子支付、数据加密等领域使用智能卡技术。PCSC规范封装的智能卡存取类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标准化、便捷的方式来与智能卡进行交互,极大地简化了开发过程。
2025-05-27 09:09:17 3KB PCSC
1
在Android平台上,多媒体功能是应用程序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与图像和视频相关的功能。本教程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Camera类来实现拍照功能。Camera类是Android SDK提供的核心组件,允许开发者控制设备的摄像头进行拍照和录像操作。 我们需要了解Android权限管理。在使用Camera功能前,必须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添加以下权限: ```xml ``` 第一个权限声明了应用使用摄像头的需求,第二个权限则是请求访问摄像头的权限。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Activity,用于显示相机预览并处理拍照操作。我们需要在布局文件中添加一个SurfaceView,这将是相机预览的容器: ```xml ``` 然后,在Activity中初始化SurfaceView和Camera对象: ```java SurfaceView preview = (SurfaceView) findViewById(R.id.camera_preview); SurfaceHolder holder = preview.getHolder(); holder.addCallback(new SurfaceHolder.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surfaceCreated(SurfaceHolder holder) { try { camera = Camera.open(); // 获取相机实例 camera.setPreviewDisplay(holder); // 设置预览界面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其他SurfaceHolder.Callback方法 }); ``` 设置相机参数,如图片质量、分辨率等: ```java Camera.Parameters parameters = camera.getParameters(); parameters.setPictureFormat(PixelFormat.JPEG); // 设置图片格式为JPEG parameters.setPictureSize(1280, 720); // 设置图片尺寸(可根据设备支持的尺寸选择) camera.setParameters(parameters); ``` 为了实现拍照功能,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按钮点击事件,调用Camera的takePicture方法: ```java Button takePhotoBtn = (Button) findViewById(R.id.take_photo); takePhotoBtn.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camera.takePicture(null, null, new Camera.Picture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PictureTaken(byte[] data, Camera camera) { File pictureFile = getOutputMediaFile(MEDIA_TYPE_IMAGE); if (pictureFile != null) { try {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pictureFile); fos.write(data); fos.close(); Toast.makeText(YourActivity.this, "照片已保存", Toast.LENGTH_SHORT).show();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 ``` 其中,`getOutputMediaFile`方法用于创建一个文件存储拍好的照片。在实际开发中,你可能还需要处理文件的保存路径、权限问题以及拍照后的图片处理(如裁剪、旋转等)。 不要忘记在活动结束时释放Camera资源,防止内存泄漏: ```java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if (camera != null) { camera.stopPreview(); camera.release(); camera = null; } } ``` 以上就是使用Android Camera类实现拍照功能的基本步骤。通过调整Camera参数,你可以实现更多高级功能,如闪光灯控制、对焦模式切换等。在实际项目中,还可以考虑使用Camera2 API,这是一个更现代、功能更强大的API,提供了更多的自定义选项和更好的性能。不过,对于简单应用,Camera类已经足够使用。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设备兼容性和用户体验,确保功能在不同设备上都能正常工作。
2025-05-25 19:59:49 358KB android
1
2024年第十七届成图大赛电子类省赛(省赛真题).zip
2025-05-22 16:33:24 4.48MB
1
此项目是一个电商类网站,项目分为:门户网站(主要是面向客户,采用原生html,css,结合vue开发),后台管理(面向数据管理人员,采用基于vue单页应用开发方式),后端(后端采用springcloud微服务框架,统一对外提供rest风格接口,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后台管理都共….zip 适合学习/练手、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期末/期中/大作业、工程实训、相关项目/竞赛学习等。 项目具有较高的学习借鉴价值,也可直接拿来修改复现。可以在这些基础上学习借鉴进行修改和扩展,实现其它功能。 【无积分此资源可私信博主有偿获取】 可放心下载学习借鉴,你会有所收获。 —— 对于学习和实践,选择合适的项目和资源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进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或大作业时,选择具备学习借鉴价值的项目可以帮助你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修改和扩展来实现其他功能。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你可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软件开发或其他领域的实践流程和技术要求。 可放心下载学习借鉴,你会有所收获。 【无积分此资源可私信博主有偿获取】 # 注意 1. 本资源仅用于开源学习和技术交流。不可商用等,一切后果由使用者承担。 2. 部分字体以及插图等来自网络,若是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05-21 17:26:39 2.04MB 系统设计 源码
1
中的“手机端wap项目(旅游类)”指的是一个专门针对移动设备设计的网页应用,主要用于旅游信息展示和服务。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无线应用协议,它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在这个项目中,重点是将旅游相关的功能和内容优化适应手机浏览,提升用户体验。 中提到的“旅游类移动开发案例”表明这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题的示例应用,可能是为了展示如何在手机端构建一个有效的、吸引用户的旅游信息平台。使用“wap页面”意味着开发者使用了WAP技术来创建适合手机浏览的页面。同时,提到的“html5”是现代网页开发的核心语言,它的多媒体支持和离线存储等功能极大地增强了移动设备上的用户体验。"手机端"强调了这个项目的目标平台,即各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轮播"和"滑动"则是网页设计中常见的交互元素,用于展示多个内容项,比如旅游景点图片或特价套餐,用户可以通过滑动屏幕来浏览。 进一步细化了项目的关键特征。"旅游"指明了应用的主题领域;"wap"表明它是基于WAP技术的;"手机端"再次确认了目标用户群体;"轮播"和"滑动"是用户界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于提高互动性和吸引力。 在这个手机端wap项目中,开发人员可能涉及以下知识点: 1. **HTML5**:使用HTML5的语义化标签、离线存储(Application Cache)、多媒体支持(Audio/Video元素)和Canvas等特性,为移动设备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 2. **CSS3**:利用CSS3的媒体查询(Media Queries)实现响应式设计,确保页面在不同尺寸的手机屏幕上都能正确显示。还有动画和过渡效果,可以用于实现轮播图的平滑切换。 3. **JavaScript/jQuery**:编写交互逻辑,如轮播图的自动播放、触摸事件处理(滑动)等。jQuery库可以简化JavaScript代码,提高开发效率。 4. **AJAX**:异步加载数据,实现页面内容的动态更新,如实时天气、旅行攻略等无需刷新页面即可更新的信息。 5. **Mobile First策略**:从移动设备的限制出发设计界面,再逐步优化到更大屏幕,确保基础功能在小屏设备上也能正常工作。 6. **用户体验设计**:考虑到手机屏幕较小,优化布局,减少用户点击次数,提供清晰的导航,以及易于操作的滑动和触控反馈。 7. **性能优化**:压缩图片、合并CSS和JS文件、减少HTTP请求,以提高页面加载速度。 8. **适配多种设备和浏览器**:考虑到市场上存在多种移动设备和浏览器,项目需要进行跨平台测试,确保兼容性。 9.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用户在手机端可能会输入敏感信息,如预订信息,因此需要考虑数据加密和安全传输。 10. **API集成**:可能需要与旅游服务提供商的API接口进行集成,获取实时航班、酒店价格等数据。 通过这个项目,开发者可以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旅游类手机网页应用,同时也能够掌握移动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和设计原则。
2025-05-20 17:29:17 5.34MB
1
2024年第十七届成图大赛电子类国赛(国赛真题).zip
2025-05-19 20:06:19 2.35MB
1
在VC++编程环境中,串口通信(Serial Communication)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例如计算机与打印机、模块或传感器之间的通信。本压缩包包含了一个串口通讯类和一个基于该类的例子程序,这对于理解如何在VC++中实现串口通信非常有帮助。 我们来探讨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端口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数据以比特流的形式逐位发送。在Windows系统中,串口通常被识别为COM1、COM2等。串口通信涉及到的关键参数包括波特率(Baud Rate)、数据位(Data Bits)、停止位(Stop Bits)、奇偶校验(Parity)以及握手协议(Handshaking)。 接下来,我们关注压缩包中的"串口通讯类"。这个类通常封装了与串口交互的所有操作,比如打开、关闭串口,设置通信参数,读取和写入数据。类的设计通常包含以下成员函数: 1. `Open()`:初始化串口,分配资源,并设置通信参数。 2. `Close()`:释放串口资源,断开连接。 3. `SetBaudRate()`:设置波特率,如9600、115200等。 4. `SetDataBits()`:设置数据位,常见的有5、7、8位。 5. `SetStopBits()`:设置停止位,一般为1或2位。 6. `SetParity()`:设置奇偶校验,可以是无校验、奇校验、偶校验。 7. `Write()`:向串口发送数据。 8. `Read()`:从串口接收数据。 例子程序则是使用这个串口通讯类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示。它可能包含以下步骤: 1. 创建串口通讯类对象。 2. 使用`Open()`函数打开指定的COM口,如COM1。 3. 设置通信参数,如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停止位为1,无校验。 4. 发送测试数据到串口,可以是字符串或二进制数据。 5. 使用`Read()`函数接收来自串口的数据。 6. 在适当的时候调用`Close()`函数关闭串口。 在实际应用中,串口通信类还可以增加错误处理机制,如检查端口是否已打开,数据传输是否成功等。同时,为了提高程序的可扩展性和重用性,可以将类设计成多线程,以便在读写数据时不会阻塞主线程。 通过这个压缩包中的串口通讯类和示例程序,开发者可以学习如何在VC++环境下构建串口通信功能,了解通信参数的配置方法,以及如何实现数据的收发。这对于进行硬件设备控制、数据采集以及其他相关应用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5-05-16 20:30:55 91KB
1
STM32F103系列微控制器是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高性能微处理器,由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生产。该芯片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尤其在工业控制、物联网设备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在这个资源包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其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和485总线的实现。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通信协议,适用于汽车电子、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控制等场合,具备高可靠性、低延迟和错误检测能力。STM32F103集成了两个独立的CAN控制器,每个都有发送和接收邮箱,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传输任务。在硬件设计中,CAN接口通常需要连接到微控制器的专用引脚,例如PA11和PA12,通过电容和电阻等元件构成CAN收发器,以实现物理层通信。 485总线是一种RS-485标准,用于长距离、多节点通信,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干扰能力。在STM32F103上,485通信通常通过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实现,通过外部的485收发器如MAX485进行电气隔离。在原理图中,485接口通常包括数据线A和B,以及DE(Data Enable)和RE(Receiver Enable)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设备的发送和接收状态。 在提供的资源中,你将找到STM32F103C8T6的原理图,它详细展示了CAN和485接口如何在电路中布局。原理图是硬件设计的关键文档,帮助开发者理解各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电源、信号线和地线的布置。 源码部分可能包含驱动程序和示例代码,帮助开发者理解和配置CAN和485接口。STM32CubeMX工具可以用来初始化这些外设,并自动生成初始化代码。对于CAN,开发者需要配置位时序参数,设置滤波器,然后使用HAL或LL库发送和接收消息。485通信则涉及到UART的配置,如波特率、数据格式和中断设置,以及DE和RE引脚的控制逻辑。 MINI板实验代码可能包括了演示如何使用CAN和485的示例程序,如节点间的数据交换或者简单的通信测试。阅读并理解这些代码可以帮助快速掌握STM32F103在CAN和485通信中的应用。 "板子使用前必看注意事项"文件提供了关于硬件操作和编程的提示,可能包括安全警告、接线指南和软件安装步骤,确保正确和安全地使用开发板。 这个资源包为STM32F103的CAN和485通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方案,适合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学习参考,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技能。
2025-05-12 13:09:01 27.09MB STM32 CAN 源码
1
"C# Winform的自适应分辨率的类" 本文将详细讲解C# Winform的自适应分辨率的类的实现原理和代码实现。该类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在Winform应用程序中界面的自适应分辨率问题,以便于在不同的屏幕分辨率下正确地显示界面。 1. 问题背景 在Winform应用程序中,界面的显示大小和位置是固定的,这会导致在不同的屏幕分辨率下出现显示不正确的问题。例如,在高分辨率的屏幕下,界面可能会变得非常小,而在低分辨率的屏幕下,界面可能会变得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实现一个自适应分辨率的类,以便于在不同的屏幕分辨率下正确地显示界面。 2. 实现原理 该类的实现原理是通过记录窗体和其控件的初始位置和大小,然后在窗体大小改变时,根据初始位置和大小来调整控件的位置和大小。该类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记录控件结构、记录控件的初始位置和大小、调整控件的位置和大小。 记录控件结构 在该类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结构体`controlRect`,用于记录控件的初始位置和大小。该结构体包括了控件的左边距、顶边距、宽度、高度和字体大小等五个成员变量。 记录控件的初始位置和大小 在该类中,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controllInitializeSize`,用于记录控件的初始位置和大小。该方法会遍历所有控件,并将其初始位置和大小记录到`oldCtrl`列表中。 调整控件的位置和大小 在窗体大小改变时,我们可以根据记录的控件的初始位置和大小来调整控件的位置和大小。该操作可以通过遍历`oldCtrl`列表,并根据窗体的当前大小来调整控件的位置和大小。 3. 代码实现 下面是该类的代码实现: ```csharp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class AutoSizeForm { //(1). 声明结构,只记录窗体和其控件的初始位置和大小。 public struct controlRect { public int Left; public int Top; public int Width; public int Height; public float FontSize; } //(2). 声明 1 个对象 public List oldCtrl; //(3). 创建两个函数 //(3.1)记录窗体和其控件的初始位置和大小, public void controllInitializeSize(Form mForm) { // ... } //记录控件容器中各个控件的位置与大小 private void GetControlSize(Control con) { // ... } } ``` 4. 使用方法 使用该类非常简单,只需要在Form的Load事件中调用`controllInitializeSize`方法,记录控件的初始位置和大小,然后在窗体大小改变时,根据记录的控件的初始位置和大小来调整控件的位置和大小。 5. 优点 该类的实现可以解决Winform应用程序中的自适应分辨率问题,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读性。同时,该类也可以用于解决其他类型的自适应问题,如自适应字体大小等。 6. 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讲解了C# Winform的自适应分辨率的类的实现原理和代码实现。该类可以解决Winform应用程序中的自适应分辨率问题,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读性。
2025-05-12 10:49:39 97KB Winform
1
【小工具类-番茄时钟源代码】是一个微信小程序设计项目开发中的实例,它提供了用于时间管理的番茄工作法的小程序源代码。这个资源包包含了多个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和应用该源代码。 "详细图文文档教程.doc" 是一份详尽的文档,它可能包含了如何使用和理解番茄时钟小程序的步骤。这种类型的文档通常会包含程序的工作原理、功能介绍、用户界面的解释以及可能的交互流程。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份文档快速上手,理解程序的核心功能和设计思路。 "源码导入文档教程.docx" 专门指导如何将源码导入到微信开发者工具中进行编译和调试。这个文档可能涵盖了创建项目、导入代码、设置配置、运行和测试的步骤,对于不熟悉微信小程序开发环境的人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接着,"源码导入视频教程.mp4" 是一个视频教程,通过直观的方式演示了上述文档中描述的步骤。视频教程往往更易于理解,因为它能够展示实际的操作过程,包括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资源说明.txt" 可能是对整个资源包的简要说明,包括源码的版本信息、依赖库、许可证等细节,这对于维护和升级代码或者确保合规性至关重要。 "番茄时钟" 文件很可能是实际的源代码文件,它包含了实现番茄工作法逻辑的代码。通常,微信小程序的源代码由一系列的 WXML(结构层)、WXSS(样式层)和 JS(逻辑层)文件组成,这些文件共同构建了小程序的界面和交互功能。开发者可以深入研究这些代码,学习如何利用微信小程序API实现计时、提醒和用户交互等功能。 这个资源包适合那些想要学习微信小程序开发,特别是对时间管理工具感兴趣的人。通过学习和实践,开发者不仅可以掌握微信小程序的基础知识,还能了解到如何结合实际需求来设计和实现一个功能性的小工具。同时,这个项目也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和改进的起点,例如添加更多的自定义选项、优化用户界面或者集成其他时间管理策略。
2025-05-11 13:41:13 34.77MB 微信小程序 移动开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