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视频广播有线标准接收机的盲均衡器中,通常采用恒模算法(CMA)进行系数的初始化计算。为了克服传统恒模算法收敛速度慢的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捕获阶段的快速盲均衡算法。该算法在捕获阶段同时利用恒模算法和面向判决的最小均方算法(DDLMS)的误差对系数进行更新,在不增加乘法运算次数条件下提高了均衡的性能。对该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正交幅度调制信号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在保证收敛精度的基础上,有效提高盲均衡收敛速度,同时便于硬件实现。
2021-05-25 05:52:20 260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宽带直流放大器设计pdf,含详细的设计思路及电路图
2021-05-21 13:25:46 216KB 宽带直流 A603
1
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数据共享服务平台(http://geodata.pku.edu.cncn) 数据标识 400万全国基础地理数据集(2009年); 发布日期 2018-01-09; 中心经度 105; 中心纬度 30。
2021-05-21 10:16:05 25.98MB 基础地理 ArcGIS 全国
1
沿轧制方向对2A14板材铝合金分别进行了如下试验:①应变率为18001/s、温度为233K~438 K的拉伸试验;②常温下应变率为10-31/s~18001/s的拉伸试验;③常温下应变率为10-31/s~124001/s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变率为18001/s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沿轧制方向的流动应力有所下降;在常温拉伸试验中,沿轧制方向的流动应力表现出略微的负应变率敏感性。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对拉伸试样的断口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应变率对铝合金破坏机理的影响。
2021-05-14 19:03:34 303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在噪声控制上有着优异的表现,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笔者介绍了近年来与微穿_孑乙板共振吸声结构相关的理论研究,包括微穿孔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以及吸声带宽的理论极限;探讨了微穿孔板和超微孔板的制造技术及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组合微穿孔结构的相关理论计算及试验仿真。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2021-05-14 19:03:32 314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柔性机构的拓扑优化主要分为连续体优化和离散体优化,连续体优化的全局性优化形状比较好。但是优化出来的形状有不规则,表面不光滑等缺点。而离散体结构拓扑优化可以解决加工的缺点,但初始形状对结构的拓扑形状影响很大,笔者将两者的优化方法结合起来,以机翼后缘为例,通过SIMP法优化出的拓扑形状,采用遗传算法(GA)进行机翼的二次优化,得到了质量更轻,更易加工且变形效果好的优化解。
2021-05-14 19:03:30 335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在FSW产热过程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搅拌头外形尺寸,建立了FSW三维传热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结合几个测温点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通过间接热力耦合分析法对紫铜板与黄铜板FSW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3mm厚T2与H62的FSW其焊接热源为线热源,在模拟计算时可进一步将模型简化为二维平面模型;焊接的中间时段,搅拌头周围温度分布基本上达到稳定状态;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厚度方向不同位置的应力应变变化接近一致。
2021-05-14 19:03:28 448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对基于声辐射模态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的鲁棒非脆弱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以简支板为例。基于声辐射模态的主动控制策略,考虑被控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参数不确定模型。然后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考虑乘性控制器参数变化,设计了鲁棒非脆弱H∞状态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仅是鲁棒的,而且是非脆弱的,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21-05-14 19:03:27 262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通过对置入假体的骨水泥和生物学固定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假体置换后股骨在单肢负重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正常股骨的力学特性对照,以此来检验假体设计、改进的合理性。先由患者股骨CT图像数据,建立股骨三维实体模型并依据髓腔设计并改进解剖型假体;再用Hy-perMesh对所建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以绑定约束和接触有限元法来分别模拟骨水泥固定和生物学固定;利用ABAQUS求解得到不同方法设计的假体以两种方式固定的骨-假体系统的形变及应力分布。数据表明:两种固定方式下,骨.假体系统轴向稳定、应力传导合理,这为检验假体设
2021-05-14 19:03:25 453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为了观察滑动轴承中油膜的层流失稳及Taylor涡的发生发展过程,考察高分子添加剂对Taylor涡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笔者在内径为⑦90 mm的有机玻璃轴承实验台上用流动显示法观测了同心旋转圆柱间牛顿流体及聚合物稀溶液的层流失稳过程,并测量了多种流体的摩擦阻力矩随转速的变化曲线,考察添加剂对摩擦阻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添加剂具有推迟层流失稳的作用。
2021-05-14 19:03:22 2KB 工程技术 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