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2015(vc14)编译好可以直接使用的dlib库(包含编译方法说明文档),此处对应dlib版本是19.20,release和debug库都已经编译好,可以在vs2015直接使用,里面有如何在vs中编译dlib的方法文档,用户也可以直接根据文档进行编译自己需要的版本
2025-04-03 21:21:26 73.42MB dlib dlib库 opencv
1
内容概要:本文档《3-1-Linux系统使用手册.pdf》详细介绍了基于瑞芯微RK3568平台的Linux系统使用方法,涵盖了从开发环境搭建、Linux SDK安装、系统镜像编译与生成,到U-Boot、内核、文件系统的编译与替换,再到系统启动卡的制作和系统固化。手册还提供了关于U-Boot命令和环境变量的说明、文件系统中文支持、系统信息查询、内存分配、程序开机自启动、主频调节、TFTP和NFS的使用说明,以及基于TFTP+NFS的系统启动方法。此外,文档列出了主要的Linux设备驱动说明,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帮助信息。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Linux基础,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使用瑞芯微RK3568平台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Linux开发环境,编译和生成Linux系统镜像;②指导开发者进行U-Boot、内核、文件系统的编译与替换;③介绍如何通过命令行或专用工具固化系统镜像;④提供系统启动、网络配置、文件传输、设备驱动等操作的具体步骤;⑤协助开发者理解和配置系统主频、内存分配等关键参数;⑥支持基于TFTP+NFS的远程启动和调试。 阅读建议:由于文档内容详尽且涉及多个操作步骤,建议读者首先熟悉Linux基础命令和嵌入式开发流程,按章节逐步学习和实践。对于特定功能或问题,可以直接查阅相关章节,并结合实际操作进行验证。同时,保持与技术支持团队的沟通,利用提供的技术支持渠道解决遇到的问题。
2025-04-03 17:52:23 6.91MB Linux系统 U-Boot 内核编译 TFTP
1
"基于谐波线性化方法的MMC交直流侧阻抗建模技术及其扫频验证的实践研究",基于谐波线性化方法的MMC交直流侧阻抗建模及其实验扫频验证研究,采用谐波线性化方法的MMC交直流侧阻抗建模及扫频验证 ,关键词:MMC;谐波线性化方法;交直流侧阻抗建模;扫频验证; 以上内容用分号分隔的关键词为:MMC; 谐波线性化方法; 交直流侧阻抗建模; 扫频验证;,MMC交直流侧阻抗建模及扫频验证的谐波线性化方法 在当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电力转换设备,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MC能够实现高电压等级的电力变换,尤其适合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以及大规模储能系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MMC的动态行为,准确地建立其交直流侧的阻抗模型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系统设计和运行优化的关键。 谐波线性化方法是一种用于分析非线性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工具,通过在特定工作点附近对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来简化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在MMC的交直流侧阻抗建模中,谐波线性化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系统的等效线性模型,从而分析其频率特性,这对于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交直流侧阻抗建模是指对于电力电子设备在交流侧和直流侧的电抗特性进行数学表达的过程。这种建模过程能够揭示设备对电网频率波动的敏感度,以及其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阻抗模型,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可以评估不同操作条件和故障情况下设备的响应,从而为设备设计和电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扫频验证是一种实验方法,通过系统地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来测试和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在MMC的交直流侧阻抗建模中,扫频验证能够确保模型在不同频率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助于优化控制器设计,确保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和性能。 为了深入研究MMC的交直流侧阻抗建模及其实验扫频验证,本研究采用了谐波线性化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确定了MM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然后运用谐波线性化技术,建立起了交直流侧的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和采用扫频技术,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和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MMC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阻抗特性。 本研究的成果不仅为MMC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电网技术的推进,MMC作为一种关键设备,其交直流侧阻抗建模及其验证技术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如考虑系统的非理想因素、改善模型的精度以及拓展到更宽广的应用领域。 本文通过对MMC交直流侧阻抗的谐波线性化建模及扫频验证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电力电子领域的理论知识,也为实际工程设计和系统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望推动电力系统向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2025-04-03 16:32:18 309KB 数据结构
1
标题中的“行业分类-设备装置-基于正六面体及大理石平台的光纤陀螺标定方法”揭示了这个主题属于精密仪器与设备领域,特别是关于光纤陀螺的标定技术。光纤陀螺(Optical Fiber Gyroscope,简称OFG或FOG)是一种利用光干涉原理测量角速度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军事、地质等多个领域,因其高精度、抗电磁干扰等特性而备受青睐。 光纤陀螺的核心工作原理基于Sagnac效应,当一束光在光纤环中往返传播时,如果系统发生旋转,两束光的相位差将产生,通过检测这一相位差可以确定系统的转动速率。然而,由于制造过程中的误差和使用环境的影响,光纤陀螺的性能可能会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标定以确保其测量精度。 描述中的“基于正六面体及大理石平台的光纤陀螺标定方法”提到了一种特殊的标定手段。大理石平台因其优良的硬度、稳定性以及低热膨胀系数,常被用作精密测量的基准平面。正六面体可能指的是一个六面均等的几何体,用于在多个轴向上对陀螺进行标定,确保其在各个方向上的测量一致性。 光纤陀螺的标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零点校准**:确定无旋转情况下的输出,以消除静态误差。 2. **温度稳定化**:因为光纤的物理性质受温度影响,需要在恒温环境下进行标定。 3. **振动隔离**:减少环境振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理石平台能提供良好的振动隔离效果。 4. **多轴旋转测试**:利用正六面体进行多方向旋转,检查陀螺在不同轴向的响应,确保全方位的准确性。 5. **长期稳定性评估**:监测长时间内的输出变化,评估陀螺的长期稳定性。 6. **线性度和偏置漂移**:分析输出与输入角速度的关系,以及在无输入时的输出变化,优化陀螺性能。 光纤陀螺的标定方法对于提高测量精度至关重要,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标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包括更先进的标定设备、算法优化等。通过这样的标定过程,可以确保光纤陀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精度,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025-04-03 15:20:12 868KB
1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其中,单目与双目相机系统及其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联合标定技术,是实现精确视觉定位与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机器视觉、传感器融合、信号处理等。 单目相机系统指的是使用一个摄像头来获取图像信息的系统,它通常用来测量物体在图像平面上的位置。由于缺乏深度信息,单目相机系统在处理物体距离和尺度时存在局限性。相比之下,双目相机系统通过两个摄像头捕捉同一场景,利用两个视角之间的差异来计算物体的深度信息,从而可以重建出三维空间的结构。 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是惯性测量单元的简称,它通过组合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能够提供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连续信息,包括速度、位置、加速度和角速度等。IMU在导航、定位、机器人控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当单目或双目相机系统与IMU结合时,可以利用相机提供的视觉信息和IMU提供的动态信息,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实现更精确的三维空间定位和运动估计。这种联合标定技术涉及到了复杂的系统校准和误差补偿过程,包括相机内部参数标定、相机间几何关系标定以及相机与IMU之间的外部参数标定。 在进行标定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先分别对单目和双目相机进行内部标定,确定相机的焦距、畸变系数等内部参数。然后对相机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标定,保证双目相机系统的基线长度和极线校正的准确性。相机与IMU的联合标定则需要通过观测到的图像特征和IMU的测量数据,估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确保两者能够同步工作。 标定过程中,算法的选择、特征点提取、误差点剔除、标定精度评估等环节都是影响最终标定结果的关键因素。标定实验通常需要在不同的环境和状态下进行,以确保标定参数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此外,标定的实时性和鲁棒性也是评估一个标定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标定完成后,可以通过联合标定得到的参数,将相机捕获的图像信息与IMU的测量信息进行融合,实现更为准确的三维定位和姿态估计。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增强现实、机器人导航、虚拟现实等领域。 单目双目相机与IMU联合标定的技术与方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技术。它不仅需要深入理解相机的工作原理和IMU的测量特性,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数据处理和融合算法,以实现对复杂环境的准确感知和高效导航。
2025-04-03 11:56:16 1.22MB kind
1
基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析的汽车平顺性MATLAB代码实现:新国标下的计算方法与输出结果,基于Matlab代码的汽车平顺性分析:新国标下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计算方法及输出结果分析,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matlab代码 汽车平顺性分析 新国标下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计算 输入为加速度样本 输出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以及加权加速度均方根 ,加权加速度; 均方根值; MATLAB代码; 汽车平顺性分析; 新国标计算; 输入样本; 输出功率谱密度;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新国标下汽车平顺性分析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计算与Matlab代码实现
2025-04-02 09:57:38 1.07MB
1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APF的Matlab仿真模型:采用ip-iq谐波检测与滞环电流控制及PI直流电压调控",并联型有源滤波器,APF,matlab仿真模型。 谐波检测采用ip-iq方法,电流控制是滞环控制,直流电压是PI控制。 赠送相关电路图纸、代码,文档。 ,核心关键词:并联型有源滤波器; APF; Matlab仿真模型; 谐波检测; ip-iq方法; 电流控制; 滞环控制; 直流电压控制; PI控制; 电路图纸; 代码; 文档。,"基于Matlab仿真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APF:IP-IQ谐波检测与滞环电流控制"
2025-04-01 15:10:01 5.99MB paas
1
某监局补环境资源,用的代理的方法补的环境,内包含js 和 案例文件,之前的版本不保证有限,仅仅作为参考
2025-03-31 18:29:05 100KB javascript node
1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DeepSeek作为一家领先的AI公司,也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供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和集成。在本Demo中,提供如何使用 C# 语言实现调用 DeepSeek API,本Demo使用 HttpClient 实现的基础方案(HttpClient 需要.NET 4.5以上以上,所以推荐VS2019)。 本Demo适合初步接触DeepSeek的小白发开者。需要注意的是,测试本Demo前,需要在深度探索公司主页,申请一个key,并需要充值10RMB,因为账户余额为0,调用API时,会报402的错误(余额不足)。
2025-03-30 11:47:18 330KB
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与先进人工智能(AI)技术的结合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电力系统领域。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因此,运用大数据和先进AI方法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已成为当下技术革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大数据分析的引入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加精准地预测电力需求和生成调度计划。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各种电力设备运行数据、气象数据以及用户负荷数据,结合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数据支持,比如需求侧管理、电网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等。 AI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例如,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对电网负荷进行精准预测,对电力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或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进行预测。这些应用不仅能提升电力系统的运维效率,还能帮助实现智能调度和自愈电网的目标。 大语言模型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应用中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大量的日志记录、操作手册、技术文档以及用户反馈等文本信息,都可能成为优化电力服务的重要资源。大语言模型可以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文本信息,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知识,辅助决策和优化用户体验。 以ChatGPT等先进的AI语言模型为基础,可以构建电力系统的智能交互平台,实现与用户的自然语言交流,提供问答、故障报修、用电咨询等服务。这不仅能够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用户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电网服务。 此外,Deepseek等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识别上的应用,可对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进行视觉监测,通过实时分析设备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结合以上技术,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数据分析和AI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而数据安全则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和用户隐私保护。 大数据和先进AI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带来诸多益处,从提高供电效率到增强系统可靠性,从提升用户体验到保障数据安全。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未来电力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支撑。
2025-03-30 08:52:36 24.96MB 人工智能 AI学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