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SW标准,用于构建FC-SAN网络的网络协议标准。FIBRE CHANNEL SWITCH FABRIC - 5 (FC-SW-5) REV 8.5 INCITS working draft proposed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une 3, 2009 ### FC-SW标准协议概述 #### 一、FC-SW标准简介 FC-SW标准,全称为Fibre Channel Switch Fabric (光纤通道交换结构), 是一个关键的网络协议标准,主要用于构建FC-SAN(Fibre Channel Storage Area Network)网络。该标准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并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INCITS)提出。 根据给定文件描述,“FIBRE CHANNEL SWITCH FABRIC - 5 (FC-SW-5) REV 8.5”是2009年6月3日发布的修订版草案,由INCITS技术委员会负责维护和更新。此标准旨在规范FC-SAN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管理,确保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 二、FC-SW标准的重要性 - **互操作性与兼容性**:FC-SW标准规定了FC-SAN网络中设备间通信的具体规则,包括帧格式、信号传输方式等,从而实现不同制造商生产的设备间的互操作性。 - **性能优化**:通过定义高效的通信机制,如优先级处理、流量控制等,提高FC-SAN网络的整体性能。 - **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安全保障措施,例如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三、FC-SW标准的关键特性 1. **逻辑连接**: FC-SW标准支持建立多条逻辑连接路径,提高了网络的冗余度和灵活性。 2. **虚拟SAN(VSAN)**: 通过划分VSAN,可以在同一物理网络上创建多个独立的逻辑存储区域,有效隔离不同业务流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3. **优先级处理**: 支持基于优先级的数据流处理,确保关键应用获得更高带宽和服务质量(QoS)。 4. **流量控制**: 采用先进的流量控制技术,避免网络拥塞,保障数据传输的顺畅。 5. **错误检测与纠正**: 通过CRC校验等方式进行错误检测,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机制,确保数据完整性。 6. **地址分配**: 规定了设备地址的分配方式,便于网络设备之间的寻址和通信。 #### 四、FC-SW标准的应用场景 - **数据中心**: FC-SW广泛应用于企业级数据中心,支持高性能计算(HPC)、数据库服务器等关键业务负载。 - **云计算环境**: 在私有云或公有云架构中作为底层存储网络的基础,支持大规模虚拟化部署。 - **备份与灾难恢复**: 提供高速稳定的连接,适用于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方案。 #### 五、FC-SW标准的发展历程 自1990年代初以来,光纤通道技术就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高端存储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FC-SW标准经历了多次更新迭代,如FC-SW-1至FC-SW-5等多个版本。每个新版本都针对现有问题进行了改进,并引入了新的功能和技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 #### 六、结论 FC-SW标准是构建FC-SAN网络的核心,对于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传输至关重要。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在现代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应用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FC-SW标准也将继续演进,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和用户需求。
2025-10-14 15:10:09 2.52MB FC-SW 网络存储
1
### 光纤通道协议标准FC-SW-5详解 #### 一、概述 《光纤通道标准协议》(FC-SW-5)是光纤通道技术领域内的重要标准之一,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光纤通道交换结构(Switch Fabric)的技术要求与实现方式。本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认证,并由信息技术产业委员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 ITIC)担任秘书处工作。 #### 二、FC-SW-5标准背景 FC-SW-5标准是基于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 FC)通信技术制定的,旨在为高性能存储网络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光纤通道是一种高性能的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级数据中心,尤其是在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SAN)中。该技术能够支持多种协议(如SCSI),并通过光纤链路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服务。 #### 三、FC-SW-5标准内容概览 根据所提供的部分内容来看,FC-SW-5标准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1. **文档购买信息**:介绍了获取该标准文档的具体途径。 2. **版权及使用声明**:明确了该文档的版权信息以及使用许可范围。 3. **编辑注释**:提供了修订版本中所做的主要修改,包括删除名称服务器IP引用、配置服务器清理、获取授权状态、支持II类/F级服务等更新内容。 4. **技术细节**:虽然具体技术细节未在提供的部分中展示,但可以推测其主要包括交换机架构设计、协议栈定义、数据传输机制等方面。 #### 四、FC-SW-5标准中的关键技术点 ##### 1. EVFP协商 EVFP(Extended Virtual Fabric Protocol)是一种扩展虚拟化技术,用于增强FC-SW-5标准下的虚拟化能力。它允许在单个物理连接上同时运行多个独立的虚拟连接,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并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 **功能**:EVFP支持在一个物理端口上创建多个逻辑端口,每个逻辑端口可以独立配置和管理。 -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度隔离和安全性的环境,如云数据中心或虚拟化SAN。 ##### 2. 名称服务器IP引用 在早期版本中提到的名称服务器IP引用可能指的是通过IP地址来标识和定位网络中的名称服务器。这种做法在后续版本中被移除,以适应更灵活和动态的网络环境需求。 - **移除原因**: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固定IP地址的方式变得不够灵活,容易导致维护复杂性和成本增加。 - **替代方案**:采用更先进的名称解析机制,如DNS服务或其他自动发现机制。 ##### 3. 配置服务器清理 配置服务器清理是指对配置服务器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目的**:避免因过时或无效的信息导致网络性能下降。 - **方法**:定期检查配置服务器中的数据库,删除不再使用的记录或更新过时的信息。 ##### 4. 获取授权状态 获取授权状态的功能允许网络设备查询和确认某一特定设备是否已获得访问特定资源的权限。 - **作用**:增强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实现方式**:通常通过专门的安全协议或认证机制来实现。 ##### 5. II类/F级服务支持 在FC-SW-5标准中引入了对II类/F级服务的支持,这意味着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保证。 - **特点**:针对需要较高带宽和更低延迟的应用场景设计。 - **应用**:适用于实时视频流、高性能计算等领域。 #### 五、总结 《光纤通道标准协议》(FC-SW-5)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在存储网络技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上述关键技术点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标准不仅关注技术细节,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如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安全性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FC-SW-5标准将会继续演进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数据中心的需求。
2025-10-14 15:09:22 2.5MB fc-sw-5 光纤通道
1
经过网友们的共同努力,CC65终于可以较活的用于NES的开发了. 7 hukanli :在CSDN找到hukanli的文章,介绍CC65,我没有用上它。但我将这篇文章写入了教程。 8 任天行:在外星科技BBS找到的一位用CC65的人,当时他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他写了6篇文章。 9 Sin(LOVE):这是他在Q群上的名,网名trbbadboy。他展开了CC65的神话,用CC65写了十多个小nes,那还不能算是游戏。还写了十多篇教程。开创了用CC65的新方法。
2025-08-11 11:15:40 3.29MB CC65
1
航空电子ARINC818,FC-AV协议FPGA实现源码,这个 Verilog 代码实现了 ARINC818 协议的基本功能,包括顶层模块、物理层接口、链路层和错误处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完整的状态机实现链路管理(初始化、建立、断开),数据帧的接收和发送处理,CRC 校验计算和验证,错误检测和状态报告等 航空电子系统中,数据传输的高效和可靠是保障飞机安全运行的关键。ARINC818协议是专门为航空电子应用设计的视频数据传输协议,而FC-AV协议是光纤通道上实现的音频和视频数据传输标准。在航空电子系统中,通过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这些协议能够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 Verilog语言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HDL),广泛用于编写电子系统的数字电路。本源码使用Verilog编写,实现了ARINC818协议的基本功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 1. 顶层模块(arinc818_top.v):这一模块是整个设计的入口点,它包含了对其他模块的实例化,以及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信号传递。顶层模块的设计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2. 物理层接口(arinc818_phy_interface.v):物理层是协议栈中最底层,直接与硬件通信,负责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在本源码中,物理层接口模块负责处理与FPGA的输入输出相关的逻辑,例如电信号的编码和解码,以及串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3. 链路层(arinc818_link_layer.v):链路层管理数据的打包、解包和传输过程中的链路控制功能。在本源码中,链路层实现了完整的状态机,用于管理链路的初始化、建立连接、断开连接等。此外,链路层还负责数据帧的接收和发送处理,确保数据能够可靠地在网络中传输。 4. 错误处理模块(arinc818_error_handling.v):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错误检测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模块包含用于错误检测的逻辑,能够进行CRC校验计算和验证,一旦发现错误,会进行相应的错误报告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ARINC818协议在设计上要求高速、实时性,且对误码率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使用FPGA实现这一协议,可以利用其并行处理的优势,实现高速数据处理和传输。此外,FPGA实现的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根据需要快速修改和升级。 对于航空电子系统而言,ARINC818协议的应用还包括飞行器的驾驶舱仪表、电子飞行包(EFB)、机载视频监控、飞行记录器等多种场合。这些场合对数据的稳定传输、实时反馈都有极高的要求,因此,本源码提供的FPGA实现方案能够满足这些严苛的需求,为航空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航空领域,数据的传输不仅仅是速率的问题,还包括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ARINC818和FC-AV协议的FPGA实现源码,通过精心设计的硬件逻辑,能够在保障数据传输高速、准确的同时,也确保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安全性。这对于整个航空电子系统的性能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份源码通过FPGA实现了ARINC818和FC-AV协议,不但在技术上展示了其高性能和可靠性,也对航空电子系统的设计者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实现基础。通过这些硬件代码的实现,航空电子系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为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5-06-29 20:17:50 4KB
1
《Fibre Channel –Physical Interface-7 (FC-PI-7)Rev 0.04》是光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准,旨在定义高速光纤链路物理接口的细节,以支持包括FC-FS-4和FC-FS-5在内的更高层次的Fibre Channel协议。此标准的发布日期为2017年,版本号为0.04,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发布,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美国国家标准。 FC-PI-7标准涵盖了64GFC(64吉比特Fibre Channel),而32GFC和128GFC则分别在FC-PI-6和FC-PI-6P标准中进行描述。此外,16GFC、8GFC和4GFC的规范可以在FC-PI-5中找到。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Fibre Channel物理层的不同速度等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的需求。 本标准引用了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其他标准,确保了其技术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制定协议时,参照的标准版本为发布时的有效版本。然而,标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新,因此基于此标准签订协议的各方应考虑应用最新版的标准。这些标准的获取渠道包括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等机构。 具体到引用的参考文献,以下是一些关键标准: 1. ANSI/INCITS 1861D, FC-FS-4:定义了Fibre Channel的帧结构和信号标准4,是FC-PI-7实现数据帧传输的基础。 2. ANSI/INCITS 1861D, FC-FS-5:提供了Fibre Channel帧结构和信号标准5,进一步扩展和完善了数据传输机制。 3. ANSI/INCITS 512-2016, FC-PI-6:详细规定了32GFC和128GFC的物理接口,是FC-PI-7的重要补充。 4. ANSI/INCITS 533-2016, FC-PI-6P:针对某些特定场景或优化的物理接口标准。 5. ANSI/INCITS 479-2011, FC-PI-5:包含了16GFC、8GFC和4GFC的物理接口定义,适用于较低带宽需求的环境。 6. ANSI/INCITS TR-46-2011, FC-MSQS:提供了Fibre Channel信号质量的评估方法,对于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FC-PI-7标准是Fibre Channel物理层规范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定义了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的具体规则,包括信号编码、电气特性、光学接口要求以及相关的测试方法。这些规定确保了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促进了光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标准的更新与演进也反映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满足了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复杂性的需求。
2025-06-03 10:59:25 1.31MB
1
在信息时代,数据存储和访问速度是衡量一个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而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存储技术,能够为企业提供高速、可靠的网络连接。FC-SAN(Fibre Channel Storage Area Network,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则是SAN技术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它利用光纤通道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提供了高性能的数据传输能力。本套FC-SAN基础课件,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套全面的FC-SAN网络知识体系。 课件内容覆盖了FC-SAN网络的基础介绍,其中详细讲述了FC-SAN网络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主要特点,为学习者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接着,课件深入到博科和思科这两大业界主流厂商的产品介绍和配置方法上,让学习者能够掌握主流设备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课件进一步介绍了授权文件的申请与使用,这对于保障网络安全和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维护方面,课件提供了基础维护知识,以及如何进行SAN交换机的基础配置,包括硬件安装、固件升级、远程管理、健康检测与日志收集等内容,这些都是日常运维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同时,还介绍了NPIV配置,这是实现虚拟存储区域网络(VSAN)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为虚拟化环境提供更高效和灵活的数据访问。 此外,课件对于如何在博科交换机上配置license,以及如何进行alias(别名)、zone(区域)、zone set(区域集)和VSAN(虚拟存储区域网络)的设置也有所涉及,这些高级配置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优化存储资源,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 为了加强实践操作能力,课件中的每个理论知识模块都配合了相应的配置指导,使得学习者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课程的设置科学合理,由浅入深,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 这套FC-SAN基础课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路径,无论你是刚接触FC-SAN的初学者,还是需要提升专业技能的在职工程师,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这套课件的学习,你将能够熟练掌握FC-SAN网络的配置与管理,为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存储和访问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5-17 23:56:05 5.65MB SAN网络 FCSAN 思科 SAN交换机
1
TCR+FC型svc无功补偿simulink仿真模型,一共两个仿真,如下图所示,两个其实大致内容差不多,只是封装不同,有详细资料,资料中有相关lunwen,有背景原理和分析,有使用说明,有建模仿真总结书,还有使用录像
2024-10-25 17:47:27 554KB
1
FC-AE-1553 ANSI INCITS TR-42-2007》是美国国家标准,由信息产业技术理事会(INCITS)制定的技术报告,专注于信息科技领域中的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航空电子环境——上层协议。这份报告主要关注的是在航空电子应用中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交互操作性。 FC-AE-1553标准是为了解决光纤通道标准中的逻辑选项选择和限制问题,使得遵循该报告中某一配置的设备能够与同样遵循相同配置的其他设备无缝协同工作。报告着重阐述了开关和环路的需求,以支持航空电子领域的实时应用。这一标准对于确保航空航天系统中的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为这些系统通常需要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容错能力。 报告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发布,版权归属于信息产业技术理事会(ITI)。根据规定,未经出版商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此出版物的任何部分。这份技术报告是INCITS系列技术报告的一部分,虽然不是正式的标准,但它们传播了已发布或正在开发的标准中的技术理念和逻辑概念。 在某些情况下,INCITS技术报告可能源于对尚未形成标准的领域的研究,旨在分享这些领域的技术进展和逻辑框架。这类报告有助于推动行业的技术发展,为后续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和基础。 FC-AE-1553标准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数据记录和传输等航空电子系统。通过定义和规范上层协议,FC-AE-1553为航空航天工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通信平台,确保了不同制造商的设备能够在同一网络中高效、安全地工作。 FC-AE-1553 ANSI INCITS TR-42-2007是光纤通道标准在航空电子环境中的一次重要实践,它促进了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增强了系统的实时性能,并为航空电子系统的集成和升级提供了关键的指导。这份报告的发布和应用,对于提高整个航空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标准化程度具有深远影响。
2024-10-18 09:59:37 1.17MB
1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STM32微控制器结合FC-28土壤湿度传感器以及OLED显示屏来实现一个详细的监测系统。STM32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嵌入式领域的32位微控制器,以其高性能、低功耗和丰富的外设接口而备受青睐。FC-28土壤湿度传感器则用于测量土壤的水分含量,这对于农业自动化、植物养护或环境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OLED显示屏则能直观地展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便于实时监控。 我们要了解STM32的基础知识。STM32家族是基于ARM Cortex-M内核的,具有多种型号,如STM32F103、STM32F4等,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性能需求。在本项目中,我们可能使用的是STM32F1系列,因为它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和资源,且性价比高。 接着,FC-28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式原理来检测土壤湿度。传感器由两片电极组成,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增加时,电极间的介电常数也会增加,导致电容值改变,通过测量这个变化,我们可以推算出土壤的湿度。 为了读取FC-28传感器的数据,我们需要将其连接到STM32的ADC(模拟数字转换器)接口。STM32的ADC功能强大,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微控制器处理。在编程时,我们需要配置ADC的相关寄存器,设置采样时间、分辨率等参数,并启动转换,然后读取转换结果。 然后,我们需要编写驱动程序来处理OLED显示屏。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具有自发光、高对比度和快速响应等优点,常用于小型嵌入式设备。OLED通常通过I2C或SPI接口与MCU通信。在STM32上,我们需要初始化这些接口,并发送指令控制屏幕显示内容。例如,设置显示模式、清屏、写入像素点或字符串等。 在软件设计方面,项目可能使用C或C++语言,遵循面向对象的原则进行模块化设计。代码可能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初始化函数,用于配置GPIO、ADC和I2C/SPI接口;传感器数据采集函数,用于周期性地读取土壤湿度;数据显示函数,负责更新OLED屏幕的内容;以及主循环,协调各个模块的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还需要考虑电源管理、抗干扰措施、数据记录和远程传输等功能。例如,通过加入RTC(实时时钟)模块记录测量时间,或者通过无线模块如蓝牙或LoRa将数据发送到手机或云端服务器,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远程监控。 这个项目涵盖了STM32微控制器的使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拟信号转换、OLED显示技术以及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实践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提升对STM32和嵌入式系统的理解,还能掌握实际应用中的硬件接口设计和软件编程技巧。
2024-08-02 22:30:42 326KB stm32
1